农货向上外贸向内,网络营销有哪些推广平台

网络营销 5
08消费czczrb@ 责编:蔡忠电话:23529502020年8月2日星期日 疫情下网购观察: 农货向上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企业和商家的新年商业计划,却催化了“云端”的新机遇,诸如电商领域等。
阿里巴巴、拼多多等零售巨头提供的消费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网络零售已基本全面恢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至6月,全国网上零售额51501亿元,同比增长7.3%。
在直播电商、电商助农等新业态拉动下,下沉市场重新展现活力;同时,电商进一步深入生产领域,农产品供给和消费向线上转移,外贸企业转内销步伐加快,网络消费正呈现“农货向上、外贸向内”以及线上线下融合加速的趋势。
外贸向内 农产品供给和消费向线上转移 数据显示,一二线城市用户依旧是农产品线上消费的主力,包括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形式在内的电商助农新商业被激发,农产品供给和消费均加速向线上转移,电商缓解农产品难卖成效明显。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通过直播为农特产品代言,让土特产从小山沟飞进了互联网,通过愈加发达的物流网络,进入城市餐桌。
“面对疫情期间出现的挑战,在政府扶持、企业加码,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包括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形式在内的电商助农新商业被激发。
在此过程中,农货上行的道路不仅被拓宽、部分难点被打通,甚至展现出惊人的潜力。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佑创新商业智库首席专家赵浩兴表示。
7月盛夏,正是宁波奉化水蜜桃的热销季“。
今年我区水蜜桃栽培面积5.3万亩,预计总产量4万吨左右,总产值为4.70亿元。
”宁波市奉化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永光近期走进拼多多的直播间,用一组数据作为开场白,为奉化水蜜桃“代言”。
“当前电商深入农村,让原本只有本地人吃到的精品水蜜桃以更优惠的价格,在上市季就成为其他地区消费者的选择。
”拼多多新农业农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东原表示。
据拼多多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平台新增涉农商家超27万,超过去年全年新增数量;而上半年,一二线城市用户农产品消费订单量占比超过七成,依旧是农产品线上消费的主力。
由此可见,农产品供给和消费均加速向线上转移。
“我们团队每到一个地方,都希望把当地的物流能力、产品能力、运营能力,注入互联网新思维,通过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的扶贫协作,带动当地的产业扶贫。
”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总经理王威说。
电商缓解农产品难卖成效明显。
据淘宝介绍,平台上有30万家淘宝店来自农村地区“,618”期间1700多款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00%。
截至6月30日,拼多多自2月以来的相关助农专区和活动,已累计成交2.5亿单,卖出农副产品15.8亿斤,共推动超过150个特色农产区产品走向全国6亿消费者的餐桌,帮扶农户超过52万户。
外贸企业转内销步伐加快 疫情成为外贸企业加速挖掘内需潜力的催化剂。
不少外贸企业借助电商平台及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短视频等新兴方式,积极提升线上销售能力,扩大产品和品牌知名度,拓展国内市场。
“这次疫情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国内市场、线上渠道都十分重要。
”义乌荣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季方荣说。
荣丰电子是一家美甲用品生产企业,主营产品有甲油胶、美甲仪器、消毒柜等,2019年公司年销售额超1亿元,商品出口世界各地。
季方荣说:“做内销需要考虑设计、打样、生产、销售各个环节。
设计的产品不仅要符合国内市场需求,后续还要考虑和开拓多种销售的渠道。
因此,我们还要请有经验的设计师以及销售团队,靠我们自己 是远远不够的。
”对外贸企业而言,疫情成为倒逼企业 加速挖掘内需潜力的催化剂。
复工复产后的第一次出差,万事达 (杭州)咖啡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杜伟就在北京大兴机场看到自己企业的无人贩卖咖啡机,他当即在微信朋友圈记录下惊喜的一刻。
“今年疫情正好助推了无人贩卖的应用场景推广,单款机器销售额预计可超千万元。
”他说。
一款为应对疫情推出的防疫分食午餐包,成为杭州臻元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的“爆款”,通过网络销售,这款产品将公司今年前5个月的业绩从本来可能面临的断崖式下滑扭转为同比增长。
该公司董事长毛新雨说:“国家也在鼓励企业外贸转内销,通 过这次经历,我们看到不少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可以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 为鼓励企业自建国内营销网络,浙江省提出推动外贸企业向线上销售转型,借助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等新兴方式,提升拓展网上销售能力。
同时,推广平台企业联合出口企业运作品牌模式和协同制造模式,支持淘工厂、网易严选、联华鲸选、顺丰优选等平台深化与全省产业集群企业对接合作。
“相关政策出台非常及时,给我们想要打开国内市场大门的外贸企业找到了门把手。
”浙江健拓医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网销部部长芦能江认为,习惯于外贸接单、生产、营销模式的企业,需要政府及时引导,以适应不同的产销模式。
为顺应营销方式和渠道的变化,更精准地对接国内市场客户,不少外贸企业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打响产品和品牌知名度。
线上线下融合激活新动能 分析人士认为,电商的新趋势已经从单纯的线上创新转向线上和线下互动的创新,消费互联网正在推动产业互联网加快发展,未来应鼓励制造业和服务业向“智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为后期消费反弹和经济升级做好准备。
今年电商平台大规模上线3D购物,首批采用该技术的有宜家、顾家等100家品牌。
全球知名家居零售商宜家将3000平方米的上海宝山店,按1:1比例复刻至天猫。
上线以来,至少已有500万人次体验了天猫3D购“云逛街”。
数据显示,通过3D购物,消费者人均加入购物车的商品数为15件,比之前提升5倍。
顾家家居相关负责人认为,过去家装电商做不了场景化展示,现在3D购物解决了该难题,未来会加速推进该技术 应用。
“疫情之下出现的电商创新,凸显了现 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而且也凸显了电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从生产到消费、从国内到国际、从农村到城市,电商全面提升了上线、上云的进程,经济社会运行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趋势愈加明显,数字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消费需求和电商创新的方向,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巨大动能。
王微认为,电商的新趋势已经从单纯的线上创新转向线上和线下互动的创新,消费互联网正在推动产业互联网加快发展。
这种创新的范围从过去以城市为主,向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下沉,同时实现国 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连通与融合创新。
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胡麒牧建 议,国家出台政策推动经营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特别是鼓励小微企业在线化和数字化,鼓励制造业和服务业向“智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也为后期消费反弹和经济升级做好准备。
目前,农村快递物流网络发达的地方往往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商品农业发展程度高的地区,这些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本来就高;而更多快递物流网络薄弱的农村地区,却因为投资回报等问题,物流建设缓慢,反过来又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建议,在农货上行方面,相关部门出台激励政策,在物流用地、财政金融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快递物流企业联合电商平台,利用数字技术铺设更加高效的乡村快递物流网络,确保农产品运得出、运得快。
据《经济参考报》 潮州市农贸市场主要食品零售价格情况 计量单位:元/500克2020年7月30日 商品名称上周市四区市本场周
排骨 43.0043.00 乡镇市场上周四本周
40.00 40.50 精瘦肉39.0039.00 36.00 36.00 肋条肉29.0029.00 28.00 28.00 鸡肉 20.0020.00 17.00 17.50 白壳鸡蛋8.00 8.00 6.00 6.50 西洋菜 4.00 4.00 4.00 4.00 本地菜心4.00 4.50 4.00 4.00 水东芥菜4.00 4.00 3.50 4.00 水空心菜3.00 3.00 3.00 3.50 上海青 3.50 3.50 4.00 4.50 芥兰 5.00 5.00 4.00 4.50 西芹 4.50 4.50 4.50 4.00 生菜 4.00 4.00 4.00 5.00 大白菜 3.00 3.00 3.50 3.50 白苋菜 4.00 4.00 3.50 3.50 奶白菜 4.00 3.50 菠菜 5.50 5.50 6.00 6.00 韭菜 4.50 4.00 6.00 6.00 椰菜 3.00 2.50 2.60 2.60 花菜 5.00 4.50 4.50 4.50 西红柿 4.00 4.50 4.50 4.50 青皮冬瓜
2.50 2.00 2.50 2.50 南瓜 3.00 3.00 2.50 2.00 黄瓜 3.00 3.00 3.00 3.00 茄子 4.00 3.50 3.00 3.50 青尖椒 4.50 4.50 4.00 4.00 苦瓜 4.00 4.00 3.50 3.00 丝瓜 4.00 4.00 4.00 3.50 青豆角 4.00 4.50 4.00 4.00 莴笋 3.50 3.50 3.50 3.50 土豆 3.50 3.50 3.50 3.50 红萝卜 3.00 3.00 3.80 3.80 白萝卜 2.50 2.50 2.00 2.00 莲藕 6.50 6.50 6.50 6.00 (本表数据由潮州市价格监测中心提供) 防范保健品“精准诈骗” 专家:老年人亦需提高信息识别能力并及时维权 新华社电
随着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的需求不断增长,利用老年人害怕疾病、渴望健康的心理诈骗财物的保健品诈骗案时有发生,严重侵害老年人权益。
专家认为,在“精准诈骗”多发的信息时代,除了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老年人自身也需加强信息识别能力,及时向有关部门求证并维权。
在中国老龄协会7月30日发布的2019年全国老年维权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有这样一例涉老保健品诈骗案。
被告人王某麟和被告人任某霞设立公司,聘请多人为该公司话务员,利用非法购买的全国各地老年人信息和改号软件,以伪造“上海康成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健康顾问的身份,给老年人拨打电话推销保健品并夸大其功效,以此骗取老年人钱财,涉案金额高达500多万元。
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王绍忠对此分析说,信息时代犯罪分子常常利用非法信息、诱导性信息,针对处于信息不对称弱势地位的老年人实施诈骗。
在司法机关依法打击诈骗犯罪、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老年人也需注意加强自身的信息识别能力,对于通过电话、电视、网络等方式推销的产品,特别是关系自身身体权益的产品,可以向子女、有专业知识的亲友或有关部门求证,还可以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进行验证,避免“伤财又伤身”。
老年人一旦中了“圈套”该怎么办? 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卢明生建议,如果被骗金额较高或已造成其他严重后果,要及时报警。
如经公安机关初步核实不存在违法犯罪问题,则需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求助。
如经市场监管部门初查不存在违法行为,或经消费者协会调解无果,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卢明生说,要让老年人注意保健食品 不允许存在有预防乃至治疗疾病作用的宣传。
老年人如果对保健品有需求,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获取正规销售票据,并核对票据与销售行为是否相符;同时,也要警惕各种非法的传销、会议营销及旅游营销活动。
此外,平时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尤其是成年子女应多关心老年人身体生活及精神慰藉需求,社区应多组织老年人的健康活动。
消费者吐槽商品的权利不该被侵犯 四川成都市民蔡某夫妻俩在微信朋友圈、业主群吐槽商家,被起诉至法院。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依法驳回商家的诉讼请求。
因为接受采访,在朋友圈发布所购买商品的相关言论,就被商家以侵犯名誉为由诉至法院,可以说,这样的例子较为鲜见。
被起诉的消费者应该也是满腹委屈。
好在当地法院驳回了商家的无理起诉。
此事件折射出,非常有必要强调消费者对商品的“吐槽权”及“差评权”,将其作为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来对待和保护。
应该说,“吐槽权”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赋予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的权利,也是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关键。
如在电商网站上,消费者通过浏览、分析各种好评和差评,并参考商品总体评分,才能做出最符合自己真实意思的判断和选择。
那么,尊重和保护消费者对商品的“吐槽权”,是商家应尽的义务。
对此,《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商平台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对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的途径,不得删除评价,否则将承担最高50万元罚款。
即电商平台应当真实、客观、全面地展示商品的好评、中评和差评,不屏蔽和删除差评,确保消费者可完整地查看评价。
那么,实体店的商家是否也应尊重、容忍消费者的吐槽或差评呢?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要知道,对于质量很差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自然有差评的权利。
即便是优质商品,由于“众口难调”,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也有所不同,商家无权要求消费者统一口径。
甚至可以说,对于质量较差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进行投诉、举报、曝光、起诉的做法,不仅是其权利,也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只有如此,方能让商家有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的压力,进而让消费者享受到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凭运气来选购商品。
具体到此事件中,消费者认为商品存在问题,而且商品也确实存在问题,在商家不愿意积极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消费者予以曝光完全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手段,根本没有侵犯商家的名誉权。
或者说,商家因为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不合格,理当承担被差评和曝光的后果,并认真反思后加以改进,而不是迁怒于消费者。
据《中国消费者报》 浙发放1000万元电影消费券 新华社电记者近日从浙江省电影局获悉,为助力电影市场复工复产,有效激发观众观影热情,提振电影行业复苏信心与决心,7月25日起,浙江将发放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电影消费券,直接贴补广大观众观影。
7月20日起,在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全国低风险地区电影院有序恢复开放营业。
来自电影票房数据平台“灯塔专业版”App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浙江已有349家影院复工,复工率达到46.5%,影院整体经营状况日趋正常。
据悉,此次发放电影消费券,是浙江省电影局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推出的加快浙江省电影院复业的重要举措之
一。
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统筹安排1000万元人民币的专项资金,推出面向广大观众的电影消费券,目的在于引导大众回归电影院。
据介绍,7月25日起,观众可于每天12时、20时在指定的浙江电影消费券专题页面抢券。
抢到后,可在相关电影购票平台购买电影票时直接抵扣。
每位用户每周有一次抢券机会,抢到的电影消费券的有效期为7天,限浙江省已复工影院使用,过期自动作废。
7月25日至31日抢券首周,发放消费券面额为15元、20元。
重庆出台多项政策丰富夜间消费业态 日前,重庆市发布《关于加快夜间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丰富夜间消费业态,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推动全市夜间经济提档升级。
《意见》主要从6个方面来发挥消费的新动能。
一是加强夜间经济规划布局。
在市级层面,以“两江四岸”核心区为重点,集聚打造重庆夜间经济核心区;二是建设多元化夜间消费场所。
三是培育丰富夜生活业态。
突出“夜重庆、潮生活”主题,重点聚焦夜品重庆火锅等特色美食,夜享重庆温泉等康养项目等。
四是打造夜间消费品牌。
在培育壮大品牌企业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不夜重庆生活节”,持续扩大对外影响力。
五是推动夜间经济创新升级发展。
重点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依托智慧城市平台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强人员导流,助推夜间经济加快发展。
六是完善夜间经济功能配套。
重点从景观打造、公共设施配备、交通接驳、货币兑付等方面予以配套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据中国消费网

标签: #软文 #要学 #素材 #会计 #有哪些 #有哪些 #网站 #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