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淘金,中国互联网企业,A42022.5.16

互联网 1
责编:蒋世龙美编:王瑶审校:周晓方电话:68068209 视点 海外淘金,中国互联网企业“很能打” 中国跨境电商公司SHEIN(希音)近日完成新一轮融资,最新估值很可能已突破1000亿美元,与字节跳动、蚂蚁金服、Spacex和阿里云一起,跻身全球千亿美元独角兽行列。
和别的互联网巨头相比,SHEIN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大,但是在美国等海外市场,希音的名头则如雷贯耳。
曾有YouTube博主在一次街头采访中,随机询问了10位海外女性用户,除了一位表示没听说过SHEIN之外,其余9人全部表示知道SHEIN、或有过在SHEIN购买服饰的经历。
目前,SHEIN的下载量在全球54个国家iOS购物APP中排名第
一,在13个国家安卓设备中排名第
一。
这家2008年成立于南京的中国公司、已经取代亚马逊,成为美国和全球下载量最大的购物应用。
事实上,在海外市场取得巨大成功、而又不为人知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远不止SHEIN。
作为中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
一,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也远比想象中强大。
海外市场:水大鱼大 流量见顶和监管压力之下,国内互联网市场各细分行业的增速近年来均大幅放缓,而空间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仍然是一片蓝海。
2015年,国内电商增速见顶,2019年之后更降至10%以下。
与之相比,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2017-2021年,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从902亿元增长至1.9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16%。
由于国内外增速的此消彼长,跨境电商占全国电商交易总额的比重迅速提升,从2017年的不足1%增长至2021年接近5%。
2021年,移动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降至7.6%,相比2014年高峰期超过100%的增速堪称断崖式下降。
而在海外市场,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去年的增速仍然有16.59%。
根据中信证券的预测,中国移动游戏未来4年在海外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上涨20%,市场空间相比2021年将有翻倍增长。
面对汹涌的时代浪潮,近年来出海已成为互联网行业内的共识。
从东南亚、非洲等相对落后的地区,到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从社交、游戏、电商、等成熟领域,到网络文学等新兴业态,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市场披荆斩棘、开荒拓土,尽管期间也遭遇来自各国政府种种阻力,但是市场化趋势下中国互联网产品的燎原之势,已难以抑制。
社交平台方面,Tiktok下载量已经突破了25亿次,超越了Facebook和INS,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赤子城旗下MICO和YoHo,在中东地区 社交平台处于长期霸榜的位置。
游戏方面,2021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游戏 在海外市场获得81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47%,海外游戏市场份额占比达到23.4%,超越占比17.6%的日本,成为全球第
一。
而在2017年,这个数字仅为10%。
作为游戏出海的代表企业,2021年,腾讯海外游戏收入占比超过26%,在国内游戏增速仅6%的情况下,依靠海外游戏收入同比31%的增长,腾讯游戏在2021年实现营收1743亿,超过索尼,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游戏公司。
电商方面,除了SHEIN在欧美市场大获成功之外,腾讯、阿里、京东分别通过Shopee、Lazada、JDCentral进军东南亚电商市场,并迅速在当地成为领先品牌。
出海企业不仅在海外抢占市场,同时也在创造新市场。
网络文学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个在国外本来并不存在的行业,正在中国企业的引领下迅速成长。
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1年,中国网络小说在海外市场规模从4.6亿元暴增到30亿,增长了近7倍,海外用户从3000万增长到1.45亿人,增长了4倍。
中国互联网在海外强势崛起的背后,是国内企业越发强劲的实力。
作为国内市场化最为充分的行业之
一,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迅速进化,已经从行业的模仿者演变为创新者,在短视频、直播、网文等领域,中国已经处于全球最领先的位置,很多时候,国内企业到国际市场几乎是降维打击。
比如异军突起的SHEIN,是中国最早将直播带货和社交电商模式复制到国外的跨境电商之
一,这 种在国内司空见惯的营销手段,在国外却发挥了极大作用,可谓吊打国外对手。
2016年以来,SHEIN销售额从10亿元增长到1000亿,以女装起家的中国,只用了5年时间,就实现了对ZARA、HM等传统服装巨头的赶超。
出海企业:暴风崛起 得益于多年的前瞻性布局,中国互联网出海企业近年逐渐迎来了丰收时节,一些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清晰地表明了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实力。
A股第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安克创新,95%以上的营收都来自海外市场,是深耕海外市场的突出代表。
目前公司业务覆盖了超过14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数已超1亿,其中北美和欧洲等发达经济市场占到了收入的70%。
2021年,安克创新实现营收125.74亿,同比增长了34.45%,净利润9.82亿,增长14.7%。
2014年以来,公司营收增长了近20倍,净利润增长超过100倍,充分证明了海外电商市场的巨大潜力。
“社交出海第一股”赤子城,2021年公司总收入达到23.6亿元,同比增长99.7%,毛利10.03亿,同比增长超过40%。
2016年以来,公司营收增长了近20倍,毛利增长了近15倍。
截至2021年末,赤子城科技社交产品累计下载量达3.44亿;2021年12月,公司社交应用月活达2179万,相比2020年平均月活接近翻倍。
作为最早出海的互联网公司之
一,以游戏起家的昆仑万维业务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收入贡献达70%,截至2021年底,全球累计月活用户近4.5亿。
2021年,昆仑万维实现营收48.5亿元,相比5年前实现翻倍增长,净利润15.47亿,比5年前增长了3倍,经过多年来全方位布局之后,公司开始收获国际化的果实。
网文的代表型公司阅文集团,是推动中国网文出海的关键公司。
截至2021年底,阅文海外在线阅读品牌WebNovel提供约2100部中文翻译作品和约37万部当地原创作品,疫情期间,海外网文作家数量增长超3倍,其中00后占比接近六成。
在阅文掌舵人吴文辉看来,中国网文是输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地位甚至可以和美国好莱坞 大片、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媲美,堪称“世界四大 文化奇观”。
目前,WebNovel在中国海外非游戏应用收入 排行中名列第四名,正成为阅文全新增长极。
在出海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有一些商业模式 ToB的公司,由于面向企业客户,不为大众所知,显 得较为低调,但是其实力和潜力同样不容忽视。
比如国内SaaS行业代表性公司之一汇量科 技,主要聚焦于全球移动广告服务及云计算业务, 被外界称为国内互联网公司出海背后的“营销操盘 手”。
作为全球化布局的技术平台,汇量科技提供 包括移动营销、统计归因、创意自动化、流量变现、 云架构成本优化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致力打造为 企业增长赋能的“SaaS
工具生态”,为企业出海提供 全方位助力。
2021年,公司来自于海外的收入占比超过 60%,是互联网出海军团中非常低调的生力军。
汇量科技旗下主要是三块业务,即移动广告、 技术服务、游戏数据分析,其中移动广告是绝对的 大头。
而为移动广告业务带来最大收入的行业是 游戏,约占公司总收入的
60%,其次是电商和社交, 收入占比均在14%左右。
2016年以来,汇量营收增长了近3倍,年化增速 近30%,呈现出逐年加快的趋势。
2021年度,汇量 科技实现营业收入7.6亿美元,同比增长46.4%;实 现毛利1.22亿美元,同比增长48.4%。
今年一季度,汇量科技旗下的Mintegral平台收 入约2亿美元,同比增长107.75%,在四季度广告旺 季带来的高基数基础上,环比仍增长5.05%。
与2021年四季度环比,Mintegral各项运营数据 都取得了快速增长,其中新增广告主增长为 16.07%,新增流量发布者增长为16.73%,流量APP数 量增长26.15%。
在核心的留存率指标上,Mintegral广告主留存 率为81.83%,流量发布者留存率为93.49%,跻身留 存实力榜iOS及Android双端榜单前
四,成为全球 五强中唯一的中国广告平台。
强大的算法优势,使 Mintegral在海外市场备受用户青睐。
在互联网出海浪潮仍方兴未艾的时代机遇之 下,从行业巨头到细分领域的领头羊,从ToC端的消 费互联网,到ToB的产业互联网,日益强大的中国互 联网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在国际市场展 示着中国的力量。
原载:华商韬略 反垄断一年多,阿里“化整为零”腾讯大砍边缘业务 互联网平台监管,出现松绑迹象。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及,“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从“加强监管”到“促发展”,政策基调或从反垄断和整改,转向发挥平台积极作用,推动平台良性发展。
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认为,互联网整改已经出现了拐点。
2020年12月以来,互联网行业平台反垄断、互联互通、网络审查、数据安全等成为关键词,迄今整治已有1年多时间。
对于国内两大互联网平台阿里巴巴和腾讯,市场监管总局就其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一共开出44张罚单,每单被处以50万的罚款。
市场对互联网平台信心骤减,估值不断下修,阿里、腾讯对自身业务也在不断反省、调整。
这一年多,阿里、腾讯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业务收缩赚钱更重要了 时隔两年,2021年12月,阿里进行组织架构大调整,淘宝、天猫全面融合,交由戴珊负责。
这结束了长期以来淘宝、天猫的割据之势。
起初,另设天猫定位是服务品牌,与淘宝服务中小商家区分开来。
在互联网流量趋向饱和的放下,合并能够减少资源重复投入。
淘宝、天猫合并后,事业群改名为中国数字商业,戴珊过去分管的阿里B类事业群、MMC(买买菜)事业群和盒马事业群均收归旗下。
这一举,将过去散落在各事业群的天猫超市、盒马、高鑫零售的自营业务进一步整合。
在这之前,社区团购业务盒马集市与淘宝买菜已经整合成淘菜菜。
在板块的整合下,阿里社区团购在多个城市关仓,并清出了一批裁员名单,到家到店的一线BD、区域市场和运营、本地零售大商超等前端业务线人员大量优化。
相反,淘宝、天猫则并未波及。
再看腾讯,对最赚钱的游戏业务没怎么动,反而将裁员大刀伸进了新的收入来源。
2021年第四季度,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至人民币480亿元,首次超过网络游戏,成为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板块。
这被认为是腾讯营收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拐点。
但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增收不增利的症结依然存在。
腾讯没有公布CSIG具体的利润率,腾讯总裁刘炽平透露,“云业务仍有相当大的亏损,腾讯投入很大,但行业价格竞争也十分激烈。
” 互联网大厂进入云服务市场,沿用的,还是他们擅长的价格战。
2015年阿里云“不收一分钱”与12306网站合作,2017年腾讯云以一分钱的价格中标预算达495万的厦门政务云项目。
久而久之,云服务厂商们只好到处插红旗、树标杆、做大客户,中国电信、阿里云、浪潮信息等云 服务商,也曾出现过低价中标案例。
当下,互联网要寻求健康的发展方式。
刘炽平 称,云业务接下来要从不惜一切代价地增加收入,转向提高增长质量,从而提升利润率。
在业绩考核上,全面以销售腾讯自研产品为主,过去负责集成业务,转售企业厂商的硬件销售因此面临着转岗或离职的选择。
除此之外,一些亏损的业务减少投入,或者退出项目。
阿里第四季度财报显示,阿里生活服务经营亏损76.44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5.6%,Q2-Q4累计亏损逼近240亿元,亏损点主要是饿了么、高德。
生活服务板块人员规模变动最大,包括饿了么、口碑、飞猪。
由于出行领域存在发展机遇,高德裁员比例则不高。
腾讯方面,除了CSIG外,囊括微信、游戏之外C端业务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在过去一年变革最大。
电商业务小鹅拼拼停止运营,QQ惠购、购物直播和QQ群橱窗等小程序悄悄消失,游戏直播平台企鹅电竞关停。
腾讯影业从PCG拆分,商业IP的影视化开放业务交给阅文集团旗下的新丽传媒,主旋律作品开发分给腾讯企业发展事业群(CDG)。
微视进行一定比例的活水或裁员,界面曾报道,微视员工裁减比例接近70%,随后PCG回应不属实。
腾讯不断在加大对视频号的投入,微视不必明说已经沦为了边缘业务。
腾讯体育亦有业务收缩。
总之,一些不挣钱的业务,要逐渐抛弃。
还在“买买买”但更聚焦了 手握巨资的互联网公司,曾通过“买买买”开疆拓土,但如今肯定要收敛了,该放手的也得放了。
2018年起,腾讯和阿里在零售领域暗自展开较量。
腾讯投资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每日优鲜、 蘑菇街、永辉超市、海澜之家、步步高等,阿里则将银泰、苏宁、盒马鲜生、三江购物、百联集团、联华超市、新华都、高鑫零售等纳入战队。
如今电商几强割据,为顺应形势,腾讯不得不作出让步。
去年12月,腾讯派息式减持4.6亿股京东股份,收益782亿元,占到了全年盈利的65%,这也是腾讯首次投资收益超过主营业务利润。
腾讯当前的减持步调,主要围绕零售板块。
今年1月,腾讯宣布减持其在SeaLtd的股份。
Sea是东南亚游戏与电商公司,拥有腾讯《王者荣耀》、网易《阴阳师》等多款爆款游戏东南亚代理权,及东南亚最大电商平台Shopee。
去年11月,腾讯将其名下的海澜之家股份折价7.93%,以3.778亿元的价格转让,占股比例降至5%以下。
一季度,腾讯分别减持了汽车电商平台灿谷和易鑫集团20%、2%的股份。
4月,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减持中国民营超市第一股步步高,套现8423万元。
在泛文娱板块,腾讯此前面临的压力不小。
去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禁止虎牙、斗鱼合并。
同月,腾讯音乐被要求放弃独家版权。
在此情况下,腾讯不得不主动行动起来,减持自家的腾讯音乐、阅文集团股份。
一季度,腾讯对腾讯音乐的持股比例从54.4%降至52.3%,并卖出阅文集团948.52万股,持股降为56.52%,而2020年财报显示,当时持股为59%。
阿里则主要对其文娱投资板块进行梳理。
去年8月,阿里创投减持光线传媒2934万股,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份1%,目前阿里依然持股光线传媒5.82%股份。
同年9月,阿里浮亏23亿元清仓所持芒果超媒股份。
3月,蚂蚁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的文件显示,蚂蚁集团已将其持有的36氪公司的股 份全部出售,彻底退出其股东序列。
此前在一级市场,蚂蚁已将其持有的财新传媒股份全部卖出,阿里也退出了其直接投资的博雅天下。
2021全年,阿里对外投资呈现收缩之势。
阿里系对外投资75起,同比增长53.1%,披露投资金额918.99亿元,同比下降27.4%。
投资项目重点围绕已有业务,在出行板块加大对哈啰出行、T3出行的投资,为了布局高德打车生态,战略注资大众出行。
在电商上,阿里投资十荟团7.5亿美元,并购了孟加拉国外卖平台HungryNaki,国内知名餐饮SaaS企业美味不用等。
另一边,腾讯似乎更爱投资了。
腾讯对外投资出手约300次,平均每1.2天出手一次,相较于上年,出手次数增长65.4%;投资金额也翻倍,今年新增投资额809.46亿元,而上年同期为478.03亿元。
不过,腾讯出手次数最多的,还是赚钱最多的游戏业务。
去年腾讯在游戏行业投资了60笔,投资总额为187.84亿元。
相比之下,2020年腾讯发起31起游戏行业的投资事件,投资金额为113.34亿元。
在去年投资布局翻倍的情况下,投资金额只同比增加66%。
2019年时,腾讯曾说,每在经营上赚100元钱,腾讯会全部进行净投资。
而2021年,腾讯则愿意花到110元。
阿里则从2019年每赚100元投出68元,到2021年只投出64元。
与此同时,腾讯2021年的投资中,企业服务相关项目占比高达23.3%,仅次于游戏行业。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腾讯在投资上其实是更聚焦了,除了游戏就是针对B端的业务,而这也是腾讯未来要发力的方向。
互联网大厂终于找到了退出方式 在投资上,阿里十年总投资额破8000亿,腾讯十年总投资12759.3亿元。
在业务上,腾讯阿里创业二十来年,将互联网+的新业态扩展到各行各业。
所向披靡的互联网大厂向来不承认失败。
电商发展不力,转而扶持其他电商平台,游戏直播难夺市场份额,转而收购合并行业第一第
二。
盲目以互联网的模式改变旧有的产业形态,显然已经不再行得通。
刘炽平认识到“,互联网模式之前是快速增长、野蛮增长,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要不断加人、不断提升营销费用等各种投入。
现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其实有根本性和原则性的变化。
” 主动减持零售版图,关停自家电商平台、游戏直播平台,大厂终于找到了退出的方式。
互联网大船转而驶向硬科技的大海。
阿里云发展了13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三的云服务公司,仅次于亚马逊、微软,并且已经连续五个季度盈利。
腾讯云营收已经大幅增长,未来也会逐步发展成云服务的强劲一极。
腾讯改变了自己的故事。
在今年两会上,马化腾提交人大代表的建议,关键词是数字经济、乡村振兴、产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及生态环保等诸多领域。
近五年,腾讯投资的赛道从文娱为主转向更加多元,包括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等。
互联网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原载:无冕财经

标签: #汽车网 #有哪些 #钱币 #设计师 #有哪些 #互联网 #有哪些 #电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