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刊,本刊微信公众号:

兼职 4
第一缕阳光 热点观察·疫情后线上教学反思与创新③ 校长周刊探索治校之道展现办学智慧 主编:齐林泉编辑:李萍设计:丁京红校对:张静电话:010-82296573邮箱:@ 良好学习支持服务赋能居家在线学习 刘名卓 学习支持服务,主要是指学校、教师和家长为指导和帮助居家在线自主学习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为他们提供的关于环境、资源、过程、情感、技术等所有支持和帮助的总和。
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无疑成为保障学生“互联网+”居家学习情境下学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有效学习支持服务助推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居家在线学习是将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学习场所从学校转移至家庭,学习方式从面对面转移至网络上。
但学校应承担的教育功能不会改变,因此居家在线学习并不是简单的课堂搬家,而应是在网上再建一个“学校”,一个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组成的不限时空的“大课堂”和“大教育场”。
从“学”的视角来看,学生居家在线学习需要具备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力,如做好时间管理、自我计划、自我督导及不时的自我鼓励等。
但广大中小学生学习自控力相对薄弱,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足,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学生“自觉”克服这些障碍或“一夜长大”,而应该从完善教学和管理系统出发,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从远程在线教学的发展历史看,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居家在线学习质量和良好学习体验的关键,即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助推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养育习惯,培育学习力。
学习支持服务应聚焦居家学习四大类问题 随着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生活的逐步展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也迎面而来。
总结起来有四大类问题—— 学习成效问题。
影响学习成效的因 素有很多,在进行学习支持服务方案设计和支持服务过程中,可重点关注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自控力、学习资源、及时有效的学习反馈与流畅的互动交流六个方面。
时间管理问题。
时间管理主要表现为学习节奏掌握不好、作业拖沓,或者在线课堂迟到、早退或中途退堂等问题,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自律性欠佳或时间管理能力欠佳。
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与帮扶,除了早提醒,还要与学生及时沟通;同时注重方法策略,比如借助时间管理APP引导学生做好一天的活动计划。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意识和简单高效的管理习惯。
身心健康问题。
身心健康问题是居家在线学习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进行学习支持服务方案设计和支持服务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因在线学习而产生的焦虑感、挫败感和烦燥等不良感受与情绪。
此外,如何释放中小学生的运动天性、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信息安全问题。
居家在线学习期间,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的频率大大提高,很多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这种情境下,主要注意防范有人伪装成班主任老师骗取学费或通过网络兼职等手段进行网络诈骗;教育学生不传谣不信谣和谨慎网络交友等。
“五育并举”下的七种学习支持服务策略 针对以上四大类问题涌现出的“锦囊妙计”,总结起来可归结为七大类学习支持服务策略,贯彻落实在德、智、体、美、劳育人活动过程中—— 指导类的学习支持服务,主要为了让学生提早明确任务、目标和要求,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做好心理和相关准备,这 样既能从容应对,也能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感,提升学习效率。
比如学校各部门、各学科组下发的有关教学方案、活动安排等都要提早进行顶层设计,早规划、早部署、早下发实施方案,并给出具体建议和相关须知。
管理类的学习支持服务,主要是为了保障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的顺利实施和学习成效,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
这需要学校、教师、教育部门、企业和家庭等校内外各组织和人员形成合力,织成一张积极有效的支持服务网络,需要制定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和管理方法策略,比如周报、日报、集备要求等,并对学习成效进行过程性跟踪。
从中进行的数据分析,会使得支持服务更加精准化、人性化和个性化。
情感类的学习支持服务,主要为了消解学生居家学习时的孤独感、无助感和不良情绪的困扰。
可通过“晨礼一刻钟”——用一首歌省精神、一段操省身体和一句寄语省头脑;通过班会课和全员导师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和引导;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创意家务劳动课等营造学生与家长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让学生情感有所寄托和抒发。
资源类的学习支持服务,主要为了保证学生正常开展居家在线学习所依存和产生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应包括必要的软硬件技术条件(如电脑、平台、APP等)、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在线课程资源、学科工具、题库、学科案例库等)。
一方面要保证为学生提供充足、个性化、多样性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要保证学习资源的建设和传送及时到位。
同时,学习资源要具有实用性、可用性、可靠性等基本属性,以保障学习成效和质量。
资源的来源还可以有学生作为“小先生”自制的微课、作业讲解视频或查找的资料等。
过程方法类学习支持服务,主要为了帮助、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工具、方法或策略进行居家在线学习,比如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做笔记、如何做学习计划、如何运用出声思维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和理解力等。
通过过程性方法策略上的指导,培养居家学习者的专注力、自制力、理解力和计划能力。
同时,鼓励学习者自我提问与相互提问,进行及时有效的学习反馈,引导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从而提升学习力。
技术环境类学习支持服务,主要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居家和技术学习环境。
技术是居家在线学习顺利开展的前提,比如网络通畅、电脑速度快、平台工具登录安装就绪等;然后是居家学习环境应舒适、干净、温馨、安静等,让学生感到安全和惬意。
身心健康类学习支持服务,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一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疏导,二是积极创造运动机会如特色体育课、网上运动会、运动打卡、大课间操、晨间唤醒礼等,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运动习惯。
战“疫”之中,在线学习暴露出不少问题,也收获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成效。
疫情有可能最终改变“几个世纪以来以演讲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过时的面授课堂”,将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概念,走向没有“围墙”的新学校;学习模式从课堂学习走向校内外、课内外不限时空的“大课堂”;教学模式从面对面教学走向混合教学,不再“满堂灌”,不再直接塑造人、改造人,而是以教助学、按需助学,以个性化的服务帮助人,学校因此变成了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的服务中心。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青岛学校校长) 镜像 复学第一课做好“心理操” 复课后,为引导学生快速调整心理状态,浙江省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在特级心理教师、校长何东涛领导下,开展了校本化特色的“寄宿制高中疫情复学后3+2心理支持系统的操作模式”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长河高级中学以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为核心的全员心育团队,在复学第一课和班级特色活动中,带领学生走上复课健康成长路。
方秀丽图/文 域内视点 学校管理重在树立“三观” 王殿军 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校长、管理好一所学校,最为重要的是要让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管理观走进每位教职工心里,落实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而不是写在墙上、印刷在宣传册上。
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教育观 很多校长往往只埋头于日常管理事务,常常忽视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这一本质问题的思考。
一位校长要想成为名校长乃至教育家,他的教育观不仅要有一定高度,更要有一定独特性,还要有一定的创新和超越。
正确的教育观是带有历史烙印、根植于历史传承的,因此校长在学习或者借鉴前人的教育观时,应该秉持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理解其形成背景,而不只是照搬别人的教育观。
当下,很多校长热衷于学习名校的管理方法,希望别人的“办学经”能在自己学校“落地生根”。
善于向他人学习是好的,但他校的成功未必可复制,因为学校传统和文化背景不同。
正确的做法不是简单照搬,而应是因校制宜、借鉴吸收为我所用。
校长的教育观还应该与时俱进。
有些教育观即使带有一定的普遍真理,包含了很强的教育规律,也不能生搬硬套,而应对其进行现代化解读。
特别是在当下,应该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观 校长不一定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但校长的教学观直接影响教师、影响人才培养。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首先要厘清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从以知识为中心走向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从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
传统的教学观念特别推崇博闻强识、满腹经纶,期望学生“无所不知”。
但“无所不知”并不代表“无所不能”,而且只具备在现有知识里寻找已知答案的能力,是不能面向未来的。
校长必须摒弃以知识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以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观,并通过一定的举措,将这种教学观贯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首先,可以利用多种场合对教师反复宣讲,教师听得多了,教学行为就会慢慢地发生改变;其次,可以通过示范课引领,把做得好的样板展示给教师看,自然会引导做得不好的教师进行反思;再其次,可以通过科研课题和项目来带动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比如我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清华附中”)开展了一项名为“思维导学”的改革实验,推行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改革。
另外,学校还开设有STEM课程、创客空间、研学课程等,这些改革对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实,可以有更科学的方式赢得考试。
我校有一个“高研实验班”项目,入选的学生会围绕一个专题,绞尽脑汁讨论解决方式,花费很多时间在实验室里“折腾”。
这个学习项目开展早期,有些人不理解甚至反对,担心“把这些孩子毁了”。
但实践证明,参加项目的学生考试成绩不仅没有下降,从2017开始,连续三年高考平均分远超全校平均分。
校长应有定力,敢于坚持正确的做法,敢于担当。
树立引领教师自觉有为的管理观 谈到学校管理,现在很多校长更强调的是“管”——事无巨细都去管,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理”——一要讲道理、情理,二要尊重规律、原理,以此引领全校教师、职工自觉发展。
一位好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做到四点。

一,守住底线,超越底线。
我们常说制度是底线,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能违反制度规定,二是制度只是最低要求。
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讲,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们会超越制度做得更好。
实际上,学校管理要重点鼓励那些超越底线要求的人,让他们追求卓越、自觉有为。

二,有战略眼光,能作出超前的判断。
一位好校长应善于抓大放小,把 主要精力放在抓战略发展、抓重点项目改革上,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
比如,清华附中自2009年开始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5年以后,国家层面高考改革开始启动,才开始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相关要求。
其他如学校开设的综合课程、大学先修课程、招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国际教育等,这些举措在当时都是具有超前性、引领性、创新性的。

三,要提高选人用人、培养人的水平。
作为校长,用人时要更多地看到其长处,要扬长避短、扬长容短。
校长用人要多让下属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方案,经由充分讨论并作出决策。
当前,有些校长退休后找不到接班人,多是因为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没有给下属成长锻炼的机会,没有在用人的过程中培养人。

四,要团结管理好四支队伍。
中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抓好领导班子、教师、学生、职工四支队伍建设。
建设好领导团队的关键词是团结;建设好教师队伍的关键词是公平;对于学生群体,关键词是志向;职工团队是学校容易忽略的,包括学校的门卫、厨师、保安、保洁和工勤人员等,对待职工团队的关键词应是尊重。
(作者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 2020年6月3日星期三05 教育精准扶贫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大力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水平和质量。
但是,对于需要扶持的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客观条件制约,这些地区的教师整体素质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理念较为陈旧,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二是教师专业技能较低,大多仍停留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层面;三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不高,能甘于清贫扎根贫困地区从教的动力不足;四是能及时参与较高质量教研培训的机会较少,自身提高教研水平的意识也相对薄弱。
这些因素不仅导致贫困地区教育教学水平较低,更影响教育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大力提高贫困地区师资水平,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软环境,将扶持贫困地区教育由“输血”方式转化为“造血”方式,使得贫困地区的教育提升和稳固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更好地建设贫困欠发达地区合格达标乃至优质的教师队伍,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三方面在发挥各自主体能动性的同时,互相协调配合共同发展,以实现促进贫困地区师资水平提升的目标。
充分发挥政府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政府是提升贫困欠发达地区师资水平的主体,应从政策措施、经费保障、督导评估、资源调配等方面积极主动作为,并向贫困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农村学校大力倾斜,巩固并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例如,为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不断完善机制,挖掘潜力,多渠道补充中小学教师;新疆喀什地区积极依靠政策争取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等补充到边远贫困地区学校,2011年—2017年共补充教师26799人;青海省建立省级统筹规划、严格标准、精准招考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通过“省定标准、市州考招”的措施从源头保证新聘教师质量。
通过项目实践促进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教育主管部门是教师质量提升的直接管理者和实施者,应与学校积极配合,通过实施不同的特殊项目计划,及时补充贫困欠发达地区师资,以点带面提升教师质量。
如通过“特岗教师计划”、“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招聘优秀退休教师对口帮扶、聘请兼职教师定期授课等措施,多渠道解决合格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还可以设立诸如乡村学校教师专项招聘计划,进而加强贫困地区师资力量。
此外,应进一步加快农村牧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大幅度大面积提升贫困地区在岗教师素质。
一方面要通过及时有效的理论培训,开阔贫困地区教师视野,提升他们的站位;另一方面应通过优秀教师示范培训、优质学校跟岗实习、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方式,持续提升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教师教学技能。
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通过“国培计划”和该市乡村教师培训计划,不断加强学校中的教师培训。
据统计,当地2888名乡村专任教师全部参加在职学习、深造,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旗县安排30万—50万元主要用于乡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到2017年,完成了每位乡村教师不少于50学时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专项培训,大幅提升了乡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和水平。
定期对贫困地区教师给予物质精神支持和奖励。
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要及时提高物质待遇,同时要建立荣誉和表彰制度,从精神上给予褒奖,树立扎根贫困地区工作光荣的意识。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了“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的要求,一些地区也开始了积极的实践,如“三区三州”党委和政府从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着力,不断提升教师荣誉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提升。
青海、宁夏、云南等地为乡村学校从教满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对在农村中小学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进行补助奖励,为乡村教师提供教师周转 名家专栏 教助力 育学校打赢 扶教育脱贫 贫攻坚战 需⑥提高贫困地区师资水平吴霓 吴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教科院—香港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民办教育协作创新联盟理事长。
房及公租房等福利。
这些措施,对于乡村教师的稳定和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要及时转变理念,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在教师素质提升上也是如此。
对于贫困地区的教师来说,理念的转变是提升综合素质的基础。
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会发自内心地去主动实践,并不断寻找条件、利用条件和创造条件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而积极转变理念,也是教师适应新时代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
因此,贫困地区的教师应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学习和培训,不断促进自身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从自身出发提升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
也只有教师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提高了,才能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开展智志双扶,最终斩断穷根。
因此,为促进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师队伍整体质量,需要政府层面的全局安排、学校层面的具体实践与教师自身努力三者协调配合,才能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最终实现保障教育扶贫质量的目标。

标签: #就可以 #招聘网站 #俄罗斯 #有哪些 #购物网站 #营销方式 #特效 #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