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课程 6
核心课程标准汇编 专业代码:专业负责人:适用年级:制定时间:审批人:审批时间: 610119颜谦和2020级2020年7月1日唐亚平2020年7月11日 目录 《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

1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6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11《嵌入式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

16《Android

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20

《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课程标准...............................................................................

25 《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设时间:第3学期学分:4学分
一、课程概述 课程编码:Z2060092A学时数:60制订人:唐晨
1.课程性质《单片机技术应用》这门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物联网感知层设备构建岗位的分析,《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旨在培养单片机系统硬件电路和程序设计。

2.课程任务《单片机技术应用》的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单片机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应用单片机的能力,适应经济现代化,社掌握信息化的时代要求。
更要为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基于硬件的软件开发能力,观察分析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硬件设计和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单片机系统的组成和开发方法,以及单片机系统调试测试与维护技术,并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了解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物联网终端产品生产工艺和管理维护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IAR开发环境;
(2)了解I/O通用输入、输出端口相关寄存器;
(3)了解定时器的概念、工作原理及相关寄存器;
(4)了解串口的概念、工作原理及相关寄存器;
(5)掌握温湿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6)掌握光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7)掌握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8)掌握火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9)掌握可燃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1 2.能力目标
(1)能编写程序实现LED的控制;
(2)能编写程序实现按键的应用;
(3)能编写程序实现定时器的应用;
(4)能编写程序实现串口数据的读和写;
(5)能编写程序应用温湿度传感器获取温湿度值;
(6)能编写程序应用光照传感器获取光照值;
(7)能编写程序应用人体红外传感器检测是否有人;
(8)能编写程序应用火焰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火;
(9)能编写程序应用可燃气体传感器检测可燃气体的值。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安全、责任意识;
(2)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对单片机技术的掌握和较强的综合创新能力;
(4)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6)基本生产组织、技术管理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电子技术》和《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电子电路的分析能力、利用C语言的编程能力。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后,可继续学习后续的《嵌入式技术应用》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课程与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1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题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备注
1.单片机概述
1.掌握操作物联网应用技术技能
2.CC2530单片机相关概念训练设备 硬件认
3.物联网应用技术技能训练
2.掌握安装、操作SmartRFFlash 1知及开设备发环境 Programmer
4 搭建
4.SmartRF Flash3.掌握安装、操作IAREmbedded Programmer WorkbenchIDE
5.IAREmbeddedWorkbench4.掌握编译、运行程序 理实一体
2 IDE
6.通用程序结构
1.P1SEL寄存器
2.P1DIR寄存器
3.延时函数实现方法
1.掌握控制LED灯的开关 程序控
4.LED灯的点亮和熄灭实现
2.掌握控制LED灯的闪烁 2制LED 灯 方法
3.掌握控制LED跑马灯效果
5.LED灯闪烁的实现方法
4.掌握控制LED花样灯效果
6.跑马灯的实现方法
7.花样灯的实现方法
8 理实 一体
1.按键的工作原理 按键控
2.按键检测与消抖 3制LED3.按键相关寄存器 灯
4.按键中断相关寄存器
5.按键中断服务函数
1.掌握以非中断方式实现按键控制LED灯开关
2.掌握以中断方式实现按键控制LED灯开关
3.掌握以非中断方式实现按键控8制LED灯闪烁
4.掌握以中断方式实现按键控制LED灯闪烁
5.掌握实现按键控制跑马灯启停 理实一体
1.掌握应用定时器1实现自由运 行模式下查询方式实现LED周期 定时器
1.定时器1工作原理 4控制LED2.定时器1运行模式 灯
3.定时器1相关寄存器 闪烁
2.掌握应用定时器1实现模模式 8下查询方式实现LED周期闪烁
3.掌握应用定时器1实现自由运 理实一体 行模式下中断方式实现LED周期 闪烁
1.串口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1.掌握实现串口数据发送 串口收
2.串口相关寄存器;
2.掌握实现串口数据接收
5 3.串口数据接收实现方法;
3.掌握综合实现串口数据接收与10理实 发数据
4.串口数据发送实现方法;发送 一体
4.掌握应用串口实现控制LED灯 风扇控
1.风扇的连接电路
2.控制风扇转动与停止的方
1.掌握控制风扇1转动与停止
2.掌握控制风扇2转动与停止 6制及PWM法
3.掌握在程序启动时实现呼吸灯
8 应用
3.PWM原理
4.呼吸灯实现方式
4.掌握应用定时器实现呼吸灯
5.掌握应用按键控制呼吸灯 理实一体
1.A-D转换原理
1.掌握编写程序实现温湿度数据
2.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采集 传感器
3.温湿度值数据处理
7 应用
4.光照传感器数据采集
4.光照传感器数据处理 采集和传送到串口
2.掌握编写程序实现光照数据采 14集和传送到串口
3.掌握编写程序实现人体红外数 理实一体
5.人体红外传感器数据采集据采集和传送到串口
3 6.人体红外传感器数据处理
7.火焰传感器数据采集
8.火焰传感器数据处理
9.可燃气体传感器数据采集10.可燃气体传感器数据处理
4.掌握编写程序实现火焰数据采集和传送到串口
5.掌握编写程序实现可燃气体数据采集和传送到串口
五、教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高职规划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
学校建立了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推荐教材推荐教材:《CC2530单片机技术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谢金龙等主编
3.参考的教学资料//jpkc/jpkc_sb4.asp
六、教师要求
1.专兼任教师。

(1)具有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基本知识。

(2)具有物联网单片机应用与开发,外部接口扩展等专业知识。

(3)熟练使用C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4)具有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和调试能力
(5)具备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七、学习场地及设施(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单片机实训室、白板、黑板、相关焊接、测量、调试仪器。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文件,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案例库、试题库、网络方案、布线标准、工具软件、国家级或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
建立互动交流网络平台。

九、考核标准与方式
4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包含了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具体评价方法和内容见表
2。
表2《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评价方法和内容 考核类型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职业技能(90%) 职业素养(10%) 过程性考核(30%) 终结性考核(60%) 过程性考核
1.课堂提问、课堂纪律、实训表现、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通过7个项目考试,评价技能目标达成程度。
重点考核LED灯控制、开关控制、定时器使用、串口收发、传感器应用、风扇控制等。
期末技能考试,评价技能目标达成程度。
到课考勤,学习及工作态度、6S管理表现、质量观念、安全意识、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纳入职业技能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记录评价
5 《自动识别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设时间:第3学期学分:6学分
一、课程概述 课程编码:Z2090092B学时数:90制订人:林东升
1.课程性质《自动识别技术应用》是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针对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物联网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等关键岗位,经过对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为适应物联网系统管理、物联网系统故障分析、物联网系统故障维护、物联网系统运行过程测试、PC端应用软件开发、串口通讯程序开发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自动识别技术应用》课程通过对基于RFID技术和WPF平台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运行、调试和开发等实际项目学习,增强学生对RFID技术应用的认知,让他们熟练掌握RFID系统组成、工作过程、设备特性、典型应用,熟悉WPF开发运行环境搭建、WPF典型应用程序开发、基于RFID技术简单应用系统开发,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课程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物联网系统运行环境搭建、物联网系统故障进行定位分析、物联网系统故障排除、PC端应用软件的安装与调试、PC端程序开发、串口通信程序开发等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毕业设计与答辩》等后续课程学习及对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RFID相关概念;
(2)熟悉RFID相关技术方案;
(3)熟悉RFID应用;
(4)熟悉WPF基本控件;
(5)熟悉WPF事件处理方式;
(6)掌握SQLServer数据库创建方法;
6
(7)掌握SQL脚本中表和记录操作相关命令;
(8)掌握WPF访问、操作数据库的方法;
(9)掌握WPF中串口相关类;(10)掌握WPF进行RFID寻卡、读卡、写卡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设计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2)会搭建WPF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运行环境;
(3)会基于SQLServer创建数据库、管理表、管理记录、实现查询;
(4)会应用WPF实现串口助手基本功能;
(5)会应用WPF进行RFID的寻卡、读卡、写卡;
(6)会应用WPF访问、操作SQLServer;
(7)会进行PC端物联网应用系统管理、故障分析与故障处理。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认真做事的良好作风;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自动识别技术的相关概念、技术架构和典型应用,《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课程使学生具备了自动识别设备电路图识读、分析的能力,《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使学生具备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能力,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毕业设计与答辩》提供了RFID综合应用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课题 号 表1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备注
7 简单窗体1应用程序开发
1.WPF开发环境搭建与编程体 验
2.模拟静态采集传感器数据与
1.熟悉WPF开发环境; 报警
2.会编写、调试、运行WPF应用程
3.模拟动态采集传感器数据与序; 16理实
报警
3.熟悉WPF界面布局方法; 体
4.实时动态显示当前时间
5.倒计时器实现
4.熟悉典型控件属性和事件;
6.模拟实现环境监控 基于串口2的应用开发
1.串口助手界面实现
2.串口检测功能实现
3.串口打开和关闭功能实现
4.串口数据获取功能实现
1.能熟练实现串口助手界面
2.能编程实现串口助手功能,包括串口检测、串口打开与关闭、串口数据
5.串口数据发送功能实现 发送和串口数据接收等; 理实
6.串口控制LED灯从左至右依次
3.能基于串口实现对物联网终端设16体 点亮 备的控制
7.串口获取CC2530单片机发送
4.能基于串口实现传感器数据的获 的数据 取和处理
8.串口实时显示传感器数据 RFID 技术基础3知识及应用体
1.初识RFID2.125k卡片应用体验3.14443卡片应用体验4.15693卡片应用体验 5.18000-6C卡片应用体验 验
1.了解RFID基本概念
2.了解RFID系统组成、工作过程、 典型应用
3.熟悉125K卡片存储结构和典型应 用系统
4.熟悉14443卡片存储结构和典型12理实
应用系统 体
5.熟悉15693卡片存储结构和典型 应用系统
6.熟悉18000-6C卡片存储结构和典 型应用系统 RFID1.RFID寻卡功能实现 基本
4 应用
2.RFID发卡功能实现
3.RFID写卡功能实现
4.RFID读卡功能实现 开发
5.RFID应用功能集成实现
1.会实现RFID寻卡功能
2.会实现RFID发卡功能
3.会实现RFID写卡功能
4.会实现RFID读卡功能
5.会实现RFID应用功能集成 理实一10体 基于 RFID1.数据库管理和表管理
1.会创建数据库、管理表
2.记录管理
2.会基于SQL语句管理记录 和数
3.一卡通管理之发卡实现
3.会基于SQL语句实现查询 据存
4.一卡通管理之记录查询
4.会实现将RFID卡片信息保存到数 5储的
5.一卡通管理之记录修改和删据库中 理实一16 除
5.会实现从数据库中查询RFID卡片 体 物联
6.一卡通之金额查询实现 信息 网应
7.一卡通之充值功能实现
6.会实现修改数据库中RFID卡片信 用开
8.一卡通之消费功能实现 息 发
8 基于WPF的感6知与控制综合应用
1.LED数码管显示操作
2.Modbus实现路灯控制
3.Modbus4.Modbus5.Modbus6.Modbus7.Modbus8.Modbus 实现楼道灯控制实现报警灯控制实现火焰侦测实现烟雾侦测实现人体红外侦测实现红外对射侦测
1.会实现控制LED数码管
2.会实现基于Modbus指令的灯光 控制 理实一16
3.会实现基于Modbus指令的传感 体 器数据获取
9.RFID、LED数码管、Modbus指 令综合应用实现 7机动
4 合计 90
五、教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高职规划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
学校建立了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推荐教材
(1)杨文珺.《C#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徐雪慧.《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
(3)米志强.《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3.参考的教学资料
(1)RFID各种标准文档:ISO/IEC14443标准、ISO/IEC15693标准、ISO/IEC18000标准;
(2)RFID实验设备开发接口文档;
六、教师要求
1.专兼任教师。
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有理想信念、有良好职业道德、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自动识别技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资源应用和开发能力。
兼任教师主要从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能承担本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等教学任务。

七、学习场地及设施(设备)要求
9 多媒体教室、实训教室、白板、黑板、相关工具、相关量具等。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
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文件,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案例库、试题库、网络方案、布线标准、工具软件、国家级或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

(2)建立互动交流网络平台。

九、考核标准与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但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
素养培养,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利于今后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评定。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既有理论知识考核,又有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具体评价方法和内容见表
2。
表2《自动识别技术应用》课程评价方法和内容 考核类型 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理论知识(50%) 职业技能(40%) 职业素养(10%) 过程性考核(10%) 终结性考核(40%) 过程性考核(10%) 终结性考核(30%) 过程性考核 课堂提问、课堂纪律、平时作业、单元测试等 期末闭卷理论考试,评价知识目标达成程度。
重点考核RFID基本概念、RFID典型应用、WPF控件属性、WPF控件事件等 实训表现、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期末技能考试,评价技能目标达成程度。
重点考核基于WPF平台和RFID技术的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到课考勤,学习及工作态度、6S管理表现、质量观念、安全意识、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纳入职业技能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记录评价 10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设时间:第4学期学分:4学分
一、课程概述 课程编码:Z2060092C学时数:60制订人:林东升
1.课程性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针对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传感网应用开发等关键岗位,经过对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为适应物联网系统管理、物联网系统故障分析、物联网系统故障维护、物联网系统运行过程测试、模拟量、数字量、开关量传感数据采集、Zigbee通信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通过对BasicRF无线通信应用、Z-Stack协议栈应用与组网、基于Z-Stack协议栈的传感器数据采集与解析等实际项目学习,增强学生对BasicRF无线通信、Z-Stack协议栈的认知,让他们熟练掌握BasicRF无线通信机制、Z-Stack协议栈运行原理,熟悉基于BasicRF的无线通信应用开发、基于Z-Stack协议栈的应用开发,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课程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物联网系统运行环境搭建、物联网系统故障进行定位分析、物联网系统故障排除、BasicRF应用开发、Z-Stack协议栈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毕业设计与答辩》等后续课程学习及对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CC2530点对点通信的应用场景;
(2)熟悉CC2530点对点通信机制;
(3)熟悉CC2530点对点通信实现的各结构体、变量的作用;
(4)熟悉CC2530点对点通信实现的各函数作用;
(5)了解无线传感网络相关概念;
(6)熟悉Z-Stack协议栈分层结构; 11
(7)熟悉Z-Stack协议栈工作流程和机制;
(8)掌握基于Z-Stack协议栈的应用开发方法;
(9)熟悉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等典型传感器。

2.能力目标
(1)会识别和应用种传感器;
(2)会分析各种传感器电路和开发板电路;
(3)会运行、调试、维护CC2530点对点通信功能软件;
(4)会运行、调试、维护基于Z-Stack协议的功能软件
(5)能进行CC2530点对点通信应用开发;
(6)能基于Z-Stack协议进行应用开发。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6)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的性格;
(7)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中的应用开发采用的C语言,前续课程《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使学生具备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能力,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程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电路识别、分析能力,需要学生学习前续课程《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应用》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直接基础。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与答辩》提供了无线传感网络应用开发方面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课题 号 表1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备注 12 认识 无线
1 传感 网络
1.无线传感网络概述
2.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开发环境
3.基于点对点通信效果体验
4.基于Z-Stack协议应用效果体验
1.了解无线传感网络基本概念
2.了解无线传感网络的组成
3.会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开发环境 理实一8体 Basic1.点对点控制LED灯
1.了解BasicRF无线通信的原理 RF无
2.点对点按键控制LED灯
2.掌握BasicRF无线通信程序开发流 2线通
3.基于串口和点对点的应用实程 16理实一体 信应现
3.掌握各种通信接口的使用 用
4.基于BasicRF数据采集
4.掌握BasicRF通信采集传感器数据
1.基于Z-Stack协议栈的无线 Z- 组网 Stack2.基于Z-Stack协议栈LED效
1.了解Z-Stack协议栈的原理与结构 协议
3 栈应 果控制
2.掌握基于Z-Stack协议栈工程的创 理实
3.基于Z-Stack协议栈的按键建与设计 16体 用与应用
3.掌握Z-Stack协议栈的通信流程 组网
4.基于Z-Stack协议栈的串口 应用 基于Z1.基于Z-Stack协议栈的温湿 - 度传感器应用 Stack2.基于Z-Stack协议栈的光照
1.会采集与解析温湿度数据 协议传感器应用
2.会采集与解析光照数据 栈的
3.基于Z-Stack协议栈的人体
4 3.会采集与解析人体感应数据 传感红外传感器应用
4.会采集与解析可燃气体数据 器数
4.基于Z-Stack协议栈的可燃
5.会实现各种传感器的综合应用 据采气体传感器应用 理实一16体 集与
5.基于Z-Stack协议栈的各种 解析传感器综合应用 5机动
4 合计 60
五、教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高职规划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
学校建立了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推荐教材
(1)杨琳芳等,《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13
(2)谢金龙等,《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参考的教学资料
(1)CC2530数据手册
(2)物联网应用技术技能训练设备实验指导书
六、教师要求
1.专兼任教师。
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有理想信念、有良好职业道德、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资源应用和开发能力。
兼任教师主要从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能承担本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等教学任务。

七、学习场地及设施(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实训教室、白板、黑板、相关工具、相关量具等。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
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文件,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案例库、试题库、网络方案、布线标准、工具软件、国家级或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

(2)建立互动交流网络平台。

九、考核标准与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但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
素养培养,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利于今后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评定。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既有理论知识考核,又有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具体评价方法和内容见表
2。
表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课程评价方法和内容 考核类型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理论知识(50%) 过程性考核(10%) 课堂提问、课堂纪律、平时作业、单元测试等 14 职业技能(40%) 职业素养(10%) 终结性考核(40%) 过程性考核(10%) 终结性考核(30%) 过程性考核 期末闭卷理论考试,评价知识目标达成程度。
重点考核BasicRF工作原理、BasicRF相关函数和结构体、Z-Stack工作机制、Z-Stack相关函数与结构体等 实训表现、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期末技能考试,评价技能目标达成程度。
重点考核BasicRF无线通信应用开发、Z-Stack协议栈相关应用开发到课考勤,学习及工作态度、6S管理表现、质量观念、安全意识、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纳入职业技能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记录评价 15 《嵌入式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课程编码:Z2060092D 开设时间:第4学期学分:4学分
一、课程概述 学时数:60学时制订人:唐晨
1.课程性质《嵌入式技术应用》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该课程主要学习基于ARMCortexM3构架的STM32F103微控制器的基本功能,为学生使用ARM构架微控制器奠定基础,从而适应ARM构架微控制器逐渐成为微控制器市场主流的趋势。

2.课程任务使学生了解STM32F103与嵌入式基本知识,掌握STM32F103与嵌入式产品开发流程和常用工具,掌握STM32F103基础片上资源的使用,并且具备一定的嵌入式小系统的调测与故障分析能力。

3.课程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环保、成本、产品质量、团队合作等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STM32F103的技术参数;
(2)掌握STM32F103数据手册、固件库文档、参考手册查阅和使用方法;
(3)掌握STM32F103最小系统设计相关知识;
(4)掌握STM32F103显示接口、键盘接口电路设计和使用方法;
(5)掌握STM32F103定时器结构、原理及开发流程;
(6)掌握STM32F103异步串口结构、原理及开发流程;
(7)掌握STM32F103片上ADC的开发流程;
(8)掌握Modbus-RTU协议原理。

2.能力目标
(1)具有STM32F103显示接口、键盘接口电路设计、程序编写调试能力;
(2)具有STM32F103最小系统调试及故障分析能力;
(3)具有熟练使用STM32F103定时器的编程调试能力; 16
(4)具有熟练使用STM32F103异步串口的编程调试能力;
(5)具有使用STM32F103片上ADC的编程调试能力;
(6)具有自定简易通讯协议的能力;
(7)具有分析Modbus-RTU协议文档的能力;
(8)具有编写Modbus-RTU03、06功能相关代码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5)培养并养成良好的质量、成本、安全、环保意识。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序课程主要是《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从事嵌入式开发所必备的电路分析及C语言代码编写的能力,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后继课程是《毕业设计与答辩》,开发嵌入式产品是毕业设计的重要形式。
此外,本课程为从事物联网系统应用软件开发、技术支持、产品测试与维修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1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 序课题 号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备注
1.嵌入式系统概述;
1.了解嵌入式概念,嵌入式技术
2.STM32F103介绍; 应用有一些基本认知; 点亮
3.开发环境介绍以及KEILMDK2.了解STM32F103的特点; 开发环境搭建;
3.学会搭建STM32开发环境; 1个LED4.固件库介绍;
4.了解STM32开发中的常见固件 灯
5.ST-LINK的使用; 库; 建议理12 实一体
6.工程模板的使用。

5.学会嵌入式开发常用软件及硬 件开发工具的使用。
17
1.STM32F103的最小系统;
1.能够完成STM32F103最小系统
2.STM32F103GPIO的输出功能;的设计;
3.STM32F103GPIO的输入功能;
2.会通过GPIO实现对LED和按键 篮球计
4.数码管及其驱动电路; 2分器
5.数码管的静态显示;
6.数码管的动态显示; 的操作;
3.会编写LED和按键操作函数;
4.能够根据需求进行端口重定 建议理12 实一体
7.GPIO端口重定向。
向;
5.能够编写数码管的驱动函数。

1.STM32时钟系统;
2.定时器工作原理; 数字时
3.STM32片上TIM2的使用; 3钟
4.STM32的中断系统;
5.外部中断EXTI的使用。

1.了解STM32时钟系统;
2.掌握定时器工作原理;
3.掌握片上TIM2定时器的使用; 建议理
4.掌握STM32的中断系统工作原 12实一体 理及其使用;
5.掌握外部中断EXTI的使用。

1.ADC回顾; 简易电
2.STM32片上ADC的使用;
4 3.ADC中断的使用。
压表
1.熟练掌握STM32片上ADC的使用;
2.熟练掌握数码管显示小数的程序编写方法;
3.掌握ADC中断的使用。
建议理
8 实一体 Modbus-
1.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1.了解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的优 RTU通
2.STM32片上USART/UART;
3.常见UART电平介绍; 5讯协议
4.通讯协议及其制定;的实现
5.Modbus-RTU协议; 缺点;
2.掌握STM32USART/UART及其中 断的使用; 14
3.掌握简易通讯协议的制定方法; 建议理实一体
6.Modbus-RTU测试工具的使用。

4.掌握Modbus-RTU协议的实现方 法。
根据实
1.实时操作系统(RTOS)概述;
1.了解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 际情况
2.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简
2.了解RT-thread操作系统的特 6机动介; 点; 2调整授
3.RT-thread任务管理。

3.掌握RT-thread操作系统任务管 课内容 理的方法。
与时间 合计 60
五、教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高职规划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
学校建立了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推荐教材《STM32单片机应用与全案例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沈红卫。

3.参考的教学资料学习情境授课计划、引导文、参考资料、项目检查单、项目评价表、教学课件、练习题、机器人作品和照片。

六、教师要求
1.专兼任教师。
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有理想信念、 18 有良好职业道德、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嵌入式技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资源应用和开发能力。
兼任教师主要从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嵌入式技术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能承担本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等教学任务。

七、学习场地及设施(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实训教室、白板、黑板、相关工具、相关量具等。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电子教
案、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文件,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案例库、试题库、网络方案、布线标准、工具软件、国家级或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
建立互动交流网络平台。

九、考核标准与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但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利于今后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评定。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既有理论知识考核,又有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具体评价方法和内容见表
2。
表2《嵌入式技术应用》课程评价方法和内容 考核类型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理论知识(50%) 职业技能(40%)职业素养(10%) 过程性考核(10%) 终结性考核(40%) 过程性考核(40%) 过程性考核 课堂提问、课堂纪律、平时作业、单元测试等 期末闭卷理论考试,评价知识目标达成程度。
重点考核STM32F103基本性能指标、GPIO的结构、定时器的原理、UART原理、Modbus-RTU协议等。

1.实训表现、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通过3个项目考试,评价技能目标达成程度。
重点考核开发环境的搭建、GPIO的使用、定时器的使用、UART使用。
到课考勤,学习及工作态度、6S管理表现、质量观念、安全意识、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纳入职业技能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记录评价 19 《Android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设时间:第5学期学分:5学分
一、课程概述 课程编码:Z2080092E学时数:80制订人:林东升
1.课程性质《Android程序设计》是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针对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物联网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等关键岗位,经过对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为适应物联网系统管理、物联网系统故障分析、物联网系统故障维护、物联网系统运行过程测试、Android应用软件的安装与调试、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Socket程序开发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Android程序设计》课程通过对基于蓝牙的应用程序设计、基于Wifi的应用程序设计、基于云平台的应用程序设计等实际项目学习,增强学生对蓝牙、Wifi、云平台访问接口的认知,让他们熟练掌握Android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技术,熟悉Android界面设计、Andorid多线程应用、Android网络访问、Android外部接口访问,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课程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物联网系统运行环境搭建、物联网系统故障进行定位分析、物联网系统故障排除、Android蓝牙程序开发、AndroidWifi程序开发、Android云程序开发等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毕业设计与答辩》等后续课程学习及对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Android系统架构;
(2)熟悉线性布局、相对布局、表格布局、帧布局、网格布局、嵌套布局等各种布局方法;
(3)熟悉TextView、EditText、Button、RadioButton、CheckBox等典型控件; 20
(4)熟悉Activity、Intent类;
(5)熟悉事件侦听和处理的方法;
(6)理解Android多线程的原理;
(7)熟悉Handler、Timer、TimerTask、AsyncTask类;
(8)熟悉BaseAdapter、SimpleAdapter、ArrayAdapter等数据适配器类;
(9)掌握基于Android的蓝牙应用程序设计方法;(10)掌握基于Android的Wifi应用程序设计方法;(11)掌握基于Android的云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搭建和配置Android开发环境;
(2)会设计和实现物联网应用程序界面;
(3)会进行事件处理;
(4)会应用多线程和数据适配器类;
(5)会进行蓝牙应用程序设计;
(6)会进行wifi应用程序设计;
(7)会进行云应用程序设计。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6)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的性格;
(7)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Android程序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开设一些的先行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的先行课程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Java程序设计》等。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为学生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与答辩》提供了Android应用开发方面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1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 21 序课题 号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备注
1.了解Android相关概念 开发1环境 搭建
2.熟悉开发环境搭建
1.初识Android
2.开发环境搭建
3.掌握调试、模拟器、断点、单步跟踪 理实
8 等 体
3.HelloWorld程序编写、运行
4.理解项目结构
5.掌握创建工程、运行工程的方法 布局 与控
2 件应 用
1.理解界面布局概念及意义
1.界面布局概念及意义
2.会应用线性布局
2.线性布局应用
3.会应用表格布局、帧布局、网格布局
3.表格布局、帧布局、网格布局
4.会应用相对布局 理实
应用
5.会应用混合布局 12

4.相对布局应用
6.熟悉TextView、Button、EditText、
5.混合布局应用 RadioButton、CheckBox、Image等控
6.常用控件应用 件 事件
3 处理
1.基于onClick属性的事件处理
1.会基于onClick属性进行事件处理
2.基于setOnClickListener方法
2.会基于setOnClickListener方法进行 的事件处理 理实
3.Intent相关概念 事件处理 8体
3.会应用Intent进行界面切换
4.Intent界面切换
4.会应用Intent进行数据传递
5.Intent数据传递 多线程与4适配器应用
1.多线程的概念及应用意义
2.Handler应用
3.Timer和TimerTask应用
4.AsyncTask应用
5.BaseAdapter应用
6.ArrayAdapter应用
7.SimpleAdapter应用
8.ListView应用
1.会应用Handler2.会应用Tmer和TimerTask3.会应用AsyncTask4.会应用BaseAdapter5.会应用ArrayAdapter6.会应用SimpleAdapter7.会应用ListView 理实一16体 基于蓝牙的应5用程序设计
1.基于蓝牙的传感器数据采集与报警
2.基于蓝牙的执行节点控制
1.会编程实现蓝牙设备搜索
2.会编程实现蓝牙设备连接
3.会编程实现蓝牙传感器数据采集
4.会编程实现蓝牙传感器数据报警
5.会编程实现蓝牙执行节点控制 理实一8体 基于Wifi的应6用程序设计
1.基于Wifi的传感器数据采集与报警
2.基于Wifi的执行节点控制
3.基于Wifi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开发
1.会编程实现Wifi连接
2.会编程实现Wifi传感器数据采集
3.会编程实现Wifi传感器数据报警
4.会编程实现Wifi执行节点控制 理实一16体 22 基于云平台的7应用程序设计
1.云平台的连接
2.云平台传感器数据获取
1.会编程实现云平台的连接
3.云平台执行节点控制
2.会编程实现云平台传感器数据获取8理实

4.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综合应
3.会编程实现云平台执行节点控制 用开发 8机动
4 合计 80
五、教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高职规划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
学校建立了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推荐教材
(1)《Android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焦站、王新强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2)《基于Andro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开发》梁立新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3)《Android物联网开发从入门到实战》孙光宇、张玲玲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3.参考的教学资料Android帮助文档:
六、教师要求
1.专兼任教师。
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有理想信念、有良好职业道德、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Android应用开发技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资源应用和开发能力。
兼任教师主要从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能承担本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等教学任务。

七、学习场地及设施(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实训教室、白板、黑板、相关工具、相关量具等。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3
(1)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
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文件,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案例库、试题库、网络方案、布线标准、工具软件、国家级或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

(2)建立互动交流网络平台。

九、考核标准与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但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
素养培养,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利于今后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评定。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既有理论知识考核,又有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具体评价方法和内容见表
2。
表2《Android程序设计》课程评价方法和内容 考核类型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理论知识(50%) 职业技能(40%) 职业素养(10%) 过程性考核(10%) 终结性考核(40%) 过程性考核(10%) 终结性考核(30%) 过程性考核 课堂提问、课堂纪律、平时作业、单元测试等 期末闭卷理论考试,评价知识目标达成程度。
重点考核Android开发环境、Android界面布局、Android控件、Android事件处理、Android多线程、Android数据适配器等 实训表现、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期末技能考试,评价技能目标达成程度。
重点考核Android蓝牙应用、Wifi应用、云应用到课考勤,学习及工作态度、6S管理表现、质量观念、安全意识、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纳入职业技能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记录评价 24 《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设时间:第5学期学分:2.5学分
一、课程概述 课程编码:Z2040092F学时数:40制订人:颜谦和
1.课程性质《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是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属于综合应用实施类课程。
本课程主要教授学生综合应用自动识别技术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应用等课程完成一个应用系统项目的软件、硬件环境的搭建,并进行系统的测试和完善,培养学生物联网系统工程设计、组建施工、调试和维护的动手能力,并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物联网系统组建和维护的技术工程人员。

2.课程任务《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课程通过与物联网相关的实际项目学习,增强学生对物联网专业知识运用的认识,让他们熟练掌握物联网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原理,熟悉物联网设备的组建、使用、调试、和维护,从而满足企业对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课程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物联网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物联网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方面的岗位的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从事物联网专业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物联网项目需求分析方案的编写;
(2)系统地掌握物联网项目网络结构的相关知识;
(3)系统掌握各种仪器仪表等工具的使用;
(4)熟悉各种软件开发工具和调试软件的使用;
(5)熟练掌握各种电气、施工安全知识;
(6)熟练掌握项目中各种设备的配置、调试和维护方法;
(7)掌握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关键技术; 25
(8)掌握物联网项目需求分析的目标;
(9)理解物联网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的基本流程;(10)掌握Visio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各种工具操作使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
(3)培养学生物联网项目硬件搭建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系统设备的配置、调试和维护的能力;
(5)培养学生系统故障的整体分析能力。

(6)能够分析物联网工程的关键技术;
(7)能够描述物联网工程项目需求分析的目标和要点;
(8)能够用Visio绘图工具进行物联网工程项目相关拓扑图的绘制;
(9)掌握感知层设备和网络层设备的选型原则和方法;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6)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的性格;
(7)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8)会进行工程设备的查询和选择;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续课程主要是《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等课程。
通过这些前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工具和仪器仪表使用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备物联网系统规划组建和设备调试、管理和维护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后继课程是《毕业设计与答辩》等。
这些课程的学习一定要以本课程所学习的物联网系统规划与实施项目作为基础,如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系统规划、实施、管理、维护的能力,将对学生学通学精这些课程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6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1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 序课题 号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备注 任务 一物
1.了解本课程定位与物联网工
1.工程框架和关键技术 联网程项目概述;
2.获取客户需求 1工程
2.掌握需求分析的目标
3.整理客户需求 项目
3.掌握定性、定量分析需求目
4.绘制系统工程图 需求标
4.掌握需求分析文档编制
5.编写需求分析文档 分析 任务 二物
1.了解方案设计的流程 2联网工程
2.掌握项目功能构架设计
3.掌握Visio软件的使用 方案
4.掌握系统的详细设计
1.对项目进行功能构架设计
2.完成系统的拓扑结构
3.完成系统方案设计 设计 任务 三物
1.了解工程设备的选型原则和
1.选择RFID系统设备; 联网方法
2.选择人体红外、温湿度、声音等 3工程
2.掌握感知层设备的选择 传感器; 设备
3.掌握控制类设备的选择
3.选择声光报警器等控制类设备; 的选
4.掌握网络层设备的选择
4.选择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择 任务
1.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 四物
2.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安装与调 联网试;
1.安装各类传感器; 4工程
3.掌握各类控制设备的安装与
2.安装各类控制设备; 设备调试;
3.安装网络摄像头; 的安
4.掌握网络摄像头、智能门锁
4.安装智能门锁 装与的安装与调试 调试 任务 五网
1.掌握交换机的配置;络层
2.掌握路由器的配置;5设备
3.掌握网络服务器的配置;配置
4.掌握网络工程布线与布
1.配置交换机
2.配置路由器
3.配置网络服务
4.完成网络设备连接、调试通信 线 任务
1.掌握物联网设备的组装与调 六物试
1.物联网系统组建与配置 联网
2.掌握搭建物联网系统网络
2.实现物联网网络通信 6系统
3.掌握物联网系统的集成与调
3.物联网系统功能测试 配置试
4.物联网系统的故障分析与处理 与集
4.掌握物联网系统故障分析与 成 诊断 4理实一体 4理实一体 4理实一体 8理实一体 4理实一体 8理实一体 根据实
1.物联网系统规划和实施流8机动程;
2.物联网系统管理与维护
1.熟悉物联网项目方案的实施
2.掌握物联网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方法 际情况2调整授 课内容 与时间 27
9 期末考试(闭卷) 巩固学习内容,检测学习情况
2 合计 40
五、教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高职规划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
学校建立了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推荐教材
(1)杨埙等,《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黄传河等,《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3.参考的教学资料。

六、教师要求
1.专兼任教师。
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本专业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有理想信念、有良好职业道德、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物联网技术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资源应用和开发能力。
兼任教师主要从相关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能承担本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等教学任务。

七、学习场地及设施(设备)要求 多媒体教室、实训教室、白板、黑板、相关工具、相关量具等。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电子教
案、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文件,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案例库、试题库、网络方案、布线标准、工具软件、国家级或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
建立互动交流网络平台。

九、考核标准与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但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利于今后可持续发展。
因此需要加强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评定。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既有理论知识考 28 核,又有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
考核,具体评价方法和内容见表
2。
表2物联网项目规划与实施课程评价方法和内容 考核类型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理论知识(50%) 职业技能(40%) 职业素养(10%) 过程性考核(10%) 终结性考核(40%) 过程性考核(10%) 终结性考核(30%) 过程性考核 课堂提问、课堂纪律、平时作业、单元测试等 期末闭卷理论考试,评价知识目标达成程度。
重点考核物联网项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流程、物联网关键技术等。
实训表现、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期末技能考试,评价技能目标达成程度。
重点考核各种工具和仪器仪表的使用、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管理、系统故障定位和维护;到课考勤,学习及工作态度、6S管理表现、质量观念、安全意识、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纳入职业技能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记录评价 29

标签: #科目 #互联网 #单车 #安全问题 #人工智能 #职位 #人工智能 #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