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7,怎么样画眼影视频教程

眼影 3
2018年2月2日星期五Tel:(010)62580723 主编:李芸编辑:王剑校对:王心怡E-mail押zhoumoban@ LITERATURE作品
7 格致书屋 量子世界里的“花果山” 姻隋淑光 【神话小说、神异故事和民间传说中给这一想象起了个和“量子态隐形传物”有些相近的名字,即我们耳熟能详的“隔空摄物”。
】 近来重读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名作《海底两万里》,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读者面对同一部科幻作品的感受应该是不同的。
以《海底两万里》为例,无疑,书甫一问世时,读者会对作者摹想的“鹦鹉螺号”潜艇,及尼摩船长周游海底的瑰奇经历感到无比震撼,但随着时间推移,潜艇等航行器问世,人类穿行海底由幻成真,纵然书的魅力未减,但其所带来的震撼度会渐行渐弱。
时至今日,书中的科幻色彩近乎被时间涤荡殆尽,科幻不再为科幻,而近于写实;终有一日,人们将拥有更高远的科技视野,导致写实沦为对过往的追溯。
正所谓“昨日之新乃今日之陈,而今日之新又为明日之陈”,这或许是科幻作品的终极宿命。
恐怕神话作品也不能外。
以小说《西游记》为例,在现代科学视域里,书中一些曾带有奇异光环的想象已经逐渐被解构。
比如说三头六臂之于器官移植技术,用毛发变幻出自身之于生物克隆术,任意变形的金箍棒之于形状记忆合金……但是细究起来,仍有一些技能处于现代科学定律的解释能力之外,或者说人们对其仍处在认知途中,比如说孙悟空跨越空间障碍的飞行本领。
孙悟空一个筋斗可飞行十万八千里,一个筋斗须臾间就可完成,因此可以推断,其速度当为数万公里每秒,相当于光速的几分之
一,这并不足以让人惊骇。
因为对人体来说,只要是做匀速运动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所能承受的运动速度并不存在极限,理论上人体可以承受接近光速的飞行。
在现实世界中“,阿波罗10号”飞船从月球背面绕过时,其飞行速度就已经达到了39897公里/小时。
让人难以索解的是孙悟空启动飞行几乎不需要耗时,瞬间就能由静止达到光速的几分之
一,并且能在瞬间由运动变为静止。
这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快速地加速或减速的这种变化对人体有致命危害。
在物理学上,用g来表示地球表面附近物体受地球引力作用在真空中下落的加速度,g的方向是竖直的,对站立于飞行器中的人体来说,其作用力方向相当于从头到脚或者相反:当飞行器减速时,加速度为负值,人体将承受过载,此时血液从身体各处向头部集中,导致头部产生涨感,航天员会满脸涨红,眼球充血。
反过来,血液会从人的头部向脚部集中,航天员将会出现缺 氧症状,导致视力模糊甚至短暂失明。
刘慈欣先生在科幻小说《三体》中摹想了快速加速 过程对未受保护的航天员所造成的伤害“:舱中所有的人都被滑挤到球形的底部,然后,超重的魔鬼之手把他们的身体像揉一堆湿泥人般揉成一团,没有人来得及发出惨叫,只能听到血液、内脏被挤出和骨骼被压碎的声音,后来,这一堆骨肉被血淹没了,超重快速沉淀了血液中的杂质,使其变得异常清澈,强大的重力使血泊的液面像镜面般平整和纹丝不动,像是固态,其中已经完全看不出形状的一堆骨肉和内脏仿佛被封在晶莹的红宝石中……” 据科学研究,人可以较长时间承受的加速度为3g,如果再大则有致命危险,因此航天员在加速或减速飞行过程中通常会采取平躺的姿势以缓解其造成的伤害。
我们来进行一个计算,假定一艘飞船以相当于3g的加速度加速,那么由静止加速到光速的三分之一需要约944小时。
即使假定孙悟空因服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以及经过三昧真火的煅炼而拥有了金刚不坏之躯,能承受相当于300g的重力加速度,也需要加速9小时多才能达到这个速度,和“须臾”相去甚远。
当然我们也可以假定孙悟空能无限地承受加速飞行,比如说3000g乃至30000g,但是这种假设会使答案越发趋近神话的解释范畴,而离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定律越行越远。
假如我们执意要以科学的视角来进行解答,或许可以把孙悟空跨越空间障碍的飞行本领置于量子理论范畴来考虑。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如果我们把视野缩小到粒子层面,会发现微观世界的定律与宏观世界截然不同。
在微观世界里,两个粒子靠近就会彼此纠缠,产生联系,即使把它们分置于间隔遥远的位置,比如说地球和月球,还是会产生纠缠作用。
这种作用就是爱因斯坦所认为的十分荒唐的“幽灵般的远程作用”。
但是有报道称科学家利用这种远程连带关系已经完成了对光子的瞬间移动实验。
实验过程大致如下:首先生成一对纠缠光子,将其一置于实验室,另一传送到144公里之外,然后引入第三个光子,也就是研究人员想要瞬间移动的光子,并让它与留在实验室中的光子相互作用,此后研究人员比对这两个光子的量子态,利用“幽灵般的远程作用”,让144公里之外的光子的量子态变得和第三个光子一模一样,这就相当于瞬间实现了对第三个光子的移动。
人体也是由粒子组成的,因此有科学家想象如何利用这一原理实现对人体的瞬间移动:在移动起始处设置一座粒子舱,在终点处设置另一座与其有纠缠关系的粒子舱。
人走进舱里接受对粒子的扫描,同时位于终点处的舱接收扫描信息,并用来比对两组粒子的量子态, 通过量子纠缠作用,使舱中的粒子建立起与人体粒子相同的量子态,然后实现对人体的重组。
而位于起始处的人体在接受量子态扫描的过程中被摧毁。
根据量子理论,无论是瞬间移动粒子还是人体,转移的都不是物质本身,科学家称其为“量子态隐形传物”。
当然这一过程仅处于设想阶段,在理论和操作层面都面临巨大障碍。
如果我们细究底里,就会发现《西游记》中屡屡出现这样的描述“: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
“”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从中可以看出,孙悟空在进行所谓的飞行启动时,留给旁观者的信息只有光和声,然后就倏忽不见,调侃一点说的话,这几乎是在暗示一个接受量子态扫描及机体被摧毁的过程。
吴承恩并非是瞬间移动这一想象的始作俑者,我们或许可以从唐传奇中追溯其源头。
比如在《聂隐娘传》中,作者用“人莫能窥其用,鬼莫得蹑其踪。
能从空虚之入冥,善无形而灭影”来描述妙手空空儿拥有的神术,大意是说“非但人不能看见他是怎样变化的,鬼神也不能捕捉他的踪迹,他能以空虚状态进入幽冥空间,并善于用无形攻击有影的世界”,这已经是非常接近瞬间移动的描述。
此外,《聊斋志异·狐嫁女》一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山东某书生夜宿荒宅,适逢狐狸嫁女场面,遂藏匿起一只金爵,多年后始知这是狐狸从河北某富家摄来的,遂有“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摄至”的惊叹。
神话小说、神异故事和民间传说中给这一想象起了个和“量子态隐形传物”有些相近的名字,即我们耳熟能详的“隔空摄物”。
想象是人类在未掌握科学利器前解读未知世界的一种愿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工具。
无论是唐传奇还是吴承恩、蒲松龄的想象,都代表了一种突破认知障碍的意愿(比如空间障碍),如同人们利用量子理论摹想“量子态隐形传物”一样,纵然不完美,但无疑弥足珍贵。
从用经典物理学解释宏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到用相对论和黑洞理论解释宇宙和空间,再到用量子力学尝试解释微观世界,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永远在路上。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说对一部文艺作品的解读取决于读者的知识结构、阅历和艺术感受力,那么对客观世界的解读程度则取决于掌握了怎样的科学认知工具,它决定了我们眼中的客观世界是什么。
量子力学仍处在不断发展完善中,或许终有一天人们将可以用它来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世界,《西游记》爱好者也可以用它来更深入地解读作品,从而营造量子世界里的花果山,但是它肯定不会是认识未知世界的终极工具。
游走东邻 【夜间顾客少,而员工深夜工资必须比白天上涨至少25%。
很多便利店表示24小时营业更多是为了“回馈社会”。
】 日本的便利店对我这样的熬夜党来说简直是福音:24小时营业,基本是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每隔不远就有一家。
留学时在寿司店打工,每天夜里12点多才下班,一个女孩子回家却不觉得害怕,毕竟每隔不远就有一个灯火通明的便利店在,总觉得就算遇到什么危险也能及时躲进店里。
各种炒饭、盖饭、面条、三明治、饭团寿司等等,满满地塞了一整个冷藏柜,随意挑选,临近期限还会有各种折扣。
有了这么多新鲜美味、营养丰富的食物可以选择,又有多少人会每天吃泡面呢? 便利店卖的成人杂志,也算日本一大特色。
刚来日本的时候,看到便利店的杂志架可是受到不小冲击:竟然公开摆在架子上卖,日本真是开放啊。
不想有一次上课日本老师提起便利店的成人杂志区,竟然也是一副不理解的表情:“真不懂这样的杂志怎么能拿到店面上卖,都不敢让小孩子一个人去便利店了。
我小时候每次跟家长去便利店都被看得紧紧的……”一想到日本一条街上好几个便利店的状况,就觉得在日本养个孩子也是蛮辛苦的。
日本的便利店基本被几家连锁“垄断”了。
像是全家、7-11、罗森一类,因为是连锁,所以附带各种功能,比如预定各种展览演出门票、存取款、打印复印、网购付款取货、缴纳水电费等等。
与日本的便利店相比,中国的便利店就没那么便利了:大学时晚上1点自习回来,想去7-11买点吃喝,要走出校门大概1公里,而且也可能面临食物售空的窘境。
但如果是在我家这样比较偏僻的地方(五环外),那就更别想吃了,外面的店早就关门了。
不过中国的便利店不够便利也是没有办法的。
之前看过一条新闻,上海的全家和7-11都关闭了不少,因为入不敷出。
像在我家这样的老人多年轻人少的居住区附近开便利店,大概一夜也不会来几个客人,炸好的土豆饼、鸡块等,看的人多买的人少,放久了不新鲜,扔掉的比卖出去的还要多。
这是中国便利店的苦境。
其实日本的便利店虽说是24小时 营业,也并非时刻都在盈利,他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夜间顾客少,而员工深夜工资必须比白天上涨至少25%。
很多便利店表示24小时营业更多是为了“回馈社会”:为少数夜间活动的客人(如修路工人)提供 便姻 刘凌 利店子 便利、夜间起到地域安 保作用、发生灾害时提 供应急服务等等。
作为一个单纯的商业 设施,却负担了超出其能力的重大责任, 许多便利店陷入了人员不足、经营困难 的局面。
连锁便利店全家最近已经在考虑取 消
24小时营业,在调查中有40%的日本 人支持这一选择。
有专家认为,如果便利 店夜间收入过低,应停止夜间营业,因为 夜间营业的便利店要消耗大量水电,对 环保也不利。
如果考虑到“回馈社会”等 其他社会责任因素,则应向政府申请辅 助金,支持便利店夜间营业,不能依靠强 制便利店24小时营业来“剥削”店主。
作为单纯的客人,我有很多理由希 望便利店能更多、营业时间更久,因为 在我看来便利店已经远远超出了“小卖 部”的功能。
除了便民,便利店更对地区 居民起到精神上的支持。
比如说,因为是大企业经营的便利 店,对食物安全能够放心;有些便利店 提供近邻配送服务,可以帮助行动不便 的人;夜间不仅仅提供商品和光明,更 是对犯罪的一种威慑;店员和居民形成 互动关系,比起大超市更容易得到店员 帮助等等。
也许对于一个民间企业来说 这些确实不能与盈利直接挂钩,但便利 店大量分布和长时间营业,对地域来说 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今天的发展上,中国的便利店与 日本相比就占有了很大优势,可以说现 在正是一个机会。
最近看新闻,前几天北 京市又出方案,简化开店手续、完善连锁 配货机制。
在日本便利店纠结于夜间营 业收益过低时,北京的便利店在开店之 初就作为商业便民服务设施得到资金补 助。
有了这样的人为助力,没准国内的便 利店会很快追上发展了近
50年的日本 便利店系统呢。
想起来上次回国,我就在 某个写字楼的底商看到了摊煎饼果子的 7-11,实在是非常有“中国特色”了。
题写《黔北仓》画室 姻李发模 老木老瓶老物件,进入妙趣
安置在画室 被人忽略或扔掉的过去持续的过时,因他而活得 艺术且珍奇。
一仓黔北合一的古今与他同在 汇川文联古琴室 抓一撮古琴之声在友情目光的沸水里 泡普洱或毛尖淡淡的清香是诗,红红的热烈 是书画一室乐土,栽种妙语 结果雅致 法拉利引擎发出的声音 姻彭广林 【法拉利引擎装配完成时,最后一道验收动作是由负责装配的技师拿把小锤子,轻敲引擎汽缸的外表。
】 我从小就喜欢汽车,不只喜欢看司机怎么开车,也喜欢听各式各样汽车排气管发出的声音。
不同排气管发出的声音,带给我不同的感受。
有些声音浑厚有力,让人直觉这部车子引擎马力很大,可能有三百匹马力,零到一百公里加速大概只要五秒钟;有些声音听起来软弱无力,引擎的汽缸壁大概很薄,爬中山高速公路泰山到林口这段坡道八成很吃力。
过去这十年,无论是有线电视频道或是网络的YouTube(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不时有介绍世界顶级汽车厂如何制造“超级跑车”的影片。
透过这些影片详细的介绍解说,我开始真正理解一部车子如何“组装”起来,以及西方科技工艺对每一个汽车零件精准度的要求,已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法拉利汽车工厂的影片介绍。
在这个最现代化的汽车工厂里,我看见 的不只是21世纪最高科技化的工艺美学,它更像是文艺复兴时期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如米开朗琪罗古典美学的再现。
台湾知名旅美小提琴家曾耿元曾经和我谈起,他在YouTube上看过一段让他惊讶不已的法拉利汽车引擎验收方式。
他说,法拉利引擎装配完成时,最后一道验收动作是由负责装配的技师拿把小锤子,轻敲引擎汽缸的外表,根据敲出的音高决定引擎是否达到制造标准。
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引擎会被熔解后重新制造。
千万不要小看最后这个验收的动作!它的用意,和制造乐器的原理一样。
以长笛或单簧管这些木管乐器的构造来说,制造时,每根管子的长度、厚度以及在管子上所打的每一个洞的大小,洞与洞之间的距离等,都必须非常精准,否则吹出来的音高就会不准,声音的质感也会怪怪的。
这些管子的长度、厚度与洞之间的距离,都是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比例原则来计算、确定的。
因为毕氏定理简单地说,就是在制定比例之美。
任何汽车的引擎构造,都包含了许多管路与零件,它们也都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厚度与大小 规格。
这些管路与零件组合好之后,如果尺寸规格比例符合工程师所设定的标准,那小锤子轻轻一敲的声音,一定也就符合工学上的比例之美了。
听音乐会时,音乐家在舞台上的第一个动作一定是调音。
调音的用意与制作乐器和汽车引擎一样:大家的标准必须一致,一起演奏时才能产生“和谐”的声音。
我特别喜欢法拉利与BMW(宝马)“5系列”汽车引擎发出来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声音具有比例和谐之美。
当法拉利引擎转速达到每分钟7000转以上时,很像戏剧男高音高亢的唱腔,仿佛听到已故的著名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飙高音;而BMW的声音则完全不一样,它浑厚低沉的引擎声就像瓦格纳歌剧里男中音的唱腔,浑厚而迷人。
下次有机会听到这些汽车引擎的声音时,不要忘了,这样的声音可是由具有艺术家品位的工程技师调校出来的。
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来自人性中追求完美的DNA(脱氧核糖核酸)! (摘自《认识古典音乐的40堂课》,彭广林著,邱意惠绘,中信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 飞沿走笔 没有真相和防范机制就没有未来 姻张田勘 【在关于人体试验的纽伦堡 法典之上,完善并催生了现代科学试验伦理的一系列金科玉律。
】 1月21日,日本NHK电视台再次播出了揭露日军丑行的纪录片,《731部队———人体实验是这样展开的》。
这部片长110分钟的纪录片分为上下两部,日本731部队用中国人进行秘密人体实验、研发细菌武器的丑恶罪行暴露无遗。
纪录片描述,孩子被活体解剖,心脏还在跳动;日军将伤寒细菌注入水果中,在细菌繁殖成功后,给囚犯吃下这些水果;还将囚犯关进房间,散布鼠疫病菌,致使囚犯全部感染细菌;受试者虽然有时会被救治,但目的是用于另一项人体实验,直到死亡为止…… 对此,有网友称,731部队的人体实验,是超越纳粹的丑恶行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我们赞赏日本国内有识之士揭露和直面历史真相的勇气,希望日方认真倾听国内外的正义呼声,正确认识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切实尊重中国和其他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 日本和纳粹德国同样犯下用人体做试验的暴行和罪恶,但前者并未受到彻底审判,因而真相披露不多,后者则经历纽伦堡审判,真相得到较多的揭露。
纽伦堡审判是指根据1945年8月8日苏、美、英、法4国在伦敦签订的《关于控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定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由4国指派法官组成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讯。
不过,日本犯下的人体试验罪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披露。
尽管加害者想尽千方百计装聋作哑,也无法掩盖受害者的揭露和第三者的审判,例如,苏联于1949年12月25日至12月30日在俄罗斯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的滨海军区军事法庭对日本731号部队和100号部队从事细菌战进行审判,有12名被告,NHK的纪录片就是根据此次审判而进行的披露。
并且加害者也会在良心发现之下,述说真相,正如731部队战犯柄泽十三夫在法庭上承认罪行并自杀,其两名子女也首次听 到父亲在法庭上的罪行和认罪。
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获得真相是第
步。
但是,保证人类不再遭受同样的灾难,还需要建立防范机制,相比而言,纽伦堡审判树立了典范,建立了种种防止灾难和悲剧重新发生的机制。
纽伦堡审判建立的防范机制既体现在政治和法律上,也体现在科学研究上。
纽伦堡审判在政治和法律上确认了国际法6原则,包括:
1.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2.国内法不处罚违犯国际法的罪行的事实,不能作为实施该行为的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

3.以国家元首或负有责任的政府官员身份行事,实施了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其官方地位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

4.依据政府或其上级命令行事的人,假如他能够进行道德选择的话,不能免除其国际法上的责任。

5.被控有违反国际法罪行的人有权在事实和法律上得到公平的审判。

6.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
(1)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参与共同策划或胁从实施上述第
(1)项所述任何一项行为的。
在科学研究上,纽伦堡审判后制定了《纽伦堡法典》(又称人体试验行为规范)包括10项内容,第一项就规定了在任何涉及人的科学试验中“,受试者的自愿同意绝对必要”,第4条“实验进行必须力求避免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和创伤”,第5条“事先就有理由相信会发生死亡或残废的实验一律不得进行,除了实验的医生自己也成为受试者的实验不在此限”等。
更重要的是,在关于人体试验的纽伦堡法典之上,完善并催生了现代科学试验伦理的一系列金科玉律,如《赫尔辛基宣言》《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指南》《伦理学与人体研究国际指南》和《人体研究国际伦理学指南》。
这些金科玉律不仅可以防止未来诸如731部队会对人类重犯相似的罪行,而且也是今天和未来科学研究必须遵守的法则。
当然,对日本战犯的审判批露的真相还是有限的,原因在于真相并没有全部公布。
由于真相还在路上,对未来的期望就是有限的!

标签: #学英语 #泰国 #中国医科大学 #网络营销 #好看 #佳能 #网络 #思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