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几招加减法,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视频 6
43-0024HappyMaturity 快乐伴一生邮发代号:41-178第1244期零售价:1.50元 疫情倒逼,学几招加减法 当前,疫情形势严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不便。
不过,对老年人而言,两年来,疫情也倒逼着他们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重点是做了各种加减法,改变过去的“散漫”,让退休生活既充实又有滋味。
社交做减法,过慢节奏生活 疫情到来,上海60岁的邓秋玲首先给生活做减法。
邓秋玲是旅游达人,还没退休时就满世界旅游,不仅走遍全中国,还去过30多个国家。
后来,迫于疫情,她几乎没再出过远门。
“上老年大学,给先生做做饭,周末去儿子家看看小孙子。
”邓秋玲说,生活节奏慢下来后,有了更多时间去经营和丰富自己。
邓秋玲开始看书,写随笔。
在“知乎”和“美篇”上,她的文章经常有上千个点赞。
此外,邓秋玲还减少了社交活动,“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一些饭局、酒局,老同学和老同事 的聚会,她能推就推。
因丈夫还在上班,一个人在家,邓秋玲就专心做“美食家”,做蛋糕、烤面包……眼下,她准备去考个营养师证。
湖南长沙63岁的陈德满也学会了“做减法”。
陈德满以前很喜欢打麻将,因为疫情才退出了几个麻将群。
加上老伴身体不好,他开始了宅家生活,一边照顾老伴,一边在网上下象棋。
这两年,陈德满棋艺大涨,“我现在是业余大师段位,去年还在象棋比赛中赢了1000元奖金”。
亲情做加法,母子和好 其实,生活调整中,总是有减法也有加法,邓秋玲、陈德满他们都是如此。
然而,吉林52岁的李文君最大的感触却是,疫情让她学会了做加法——亲情的加法。
过去5年,李文君两次和儿子闹僵。
第一次是2017年,儿子打游戏认识了长沙一个女网友,放弃在长春的工作,决定到长沙生活。
李 文君担心儿子被骗,把他痛骂了一顿。
最终,儿子去了长沙,母子关系有了裂痕。
第二次闹僵是在2019年底,儿子已在长沙买房定居,打电话告诉李文君说自己决定不再工作,专职做游戏主播。
李文君再次火大,责备儿子不务正业。
母子俩彻底闹僵,儿子之后常年不回家。
2020年初,儿子回家过年,因为疫情被迫在家住了一个多月。
这时,李文君发现儿子肯主动分担家务,自己也尝试着和儿子交流,关心他的生活。
这时,母子俩关系缓和了许多。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疫情严重,李文君住的小区实行封闭化管理。
儿子正好带着女朋友回家商量婚事,给了她最大的慰藉。
这次朝夕相处,李文君和儿子都彻底放下成见。
李文君操心儿子的婚事,了解儿子做的游戏直播,还跟着网上的短视频学着做点心给儿子和未来的儿媳吃,一家人其乐融融。
找到适合自己的加减法 “面对疫情,不用刻意去改变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加减法最重要。
”这是湖北宜昌的谢树春的看法。
73岁的谢树春是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以前常外出采风。
疫情发生后,他减少了外出采风的次数。
不过,他的生活却变得更加忙碌了。
他发挥自己的摄影特长,拍了6000多张照片,制作了8个短视频,记录社区抗击疫情的画面,呼吁居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因为疫情,老人们可以活动的地方变少,谢树春就在社区支持下成立“老谢工作室”,教老年人摄影和手机技巧,让大家的生活都充实起来。
在长沙启园心理援助与发展中心理事长艾泉伶看来,疫情给了老年人调整生活的一个契机“。
其实,无论有没有疫情,老年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尝试做一些适当的加减法,让自己生活得更舒心,更有意义。
”艾泉伶说。
(本报记者王宇) 抗战时期,中国与日本角力阿富汗16·秘闻 多地探索社区“共老”模式 如何应对上亿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目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区“共老”模式,正在多地探索推广。
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朔方吾老共同体”项目为周边社区4000多名老年人,提供上门生活照料、助餐配餐、日间托老、理疗康养、文化娱乐等服务。
“我们通过整合宁安巷等社区的公共养老服务资源,形成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共同体。
”宁安巷社区副 主任牛冬琴介绍,朔方路街道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场地及设施设备以1元/年租给社会组织管理运营,采取“无偿+低偿+有偿”的收费模式,促进企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让辖区老年人享受到家门口的实惠服务。
同时,朔方路街道还建设“积分超市”,鼓励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上海一直大力探索推进 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
上海 目前,居家养老仍是大 的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多数老年人的首选,社区 区,将按照“15分钟服务圈”“共老”模式的出现为居家 布局,在每个服务圈内至少养老提供了更多的人力、物 建立一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力资源。
“社区养老给老年 中心。
在南京,3A级以上养人的感觉是没有‘离家’。
” 老服务中心会为老年人提供宁夏民政厅养老服务处
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助餐助级主任科员丁学芳表示,社 医等多种服务,未来还将把区养老机构的服务可以延伸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升级为到家庭当中,为老年人提供 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一些社会化的支持,有助于 心。
此外,多地还推出了“时减轻家庭养老负担。
(摘编自 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
中国新闻网) 咔嚓一下老教师创下百万粉丝大号 河南郑州的周慧玲今年72岁,是一名有着42年小学、中学、大学从教经历的退休教师,但她的“教龄”并未随着退休而停止增长。
退休当年,周慧玲成为河南省教育系统首批评聘家庭教育专家之
一,常年做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公益讲座。
2020年新冠疫情到来,线下讲座无法进行,周慧玲玩起了自媒体,“家 教良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先后诞生。
作为发起人和主管人,周慧玲邀请教育专家成立专家团,负责内容输出;志愿者们负责平台搭建、视频拍摄、剪辑、上传和推广。
无论是学校讲台、线下讲座,还是“云端”直播,周慧玲对教育的挚爱从未改变。
如今,“家教良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粉丝分别达230万、112.9万。
(文、图/牛洁) 172022年3月星期四壬寅年二月十
本期16版 05·军事 起底入乌参战的国际军团 08·健康 能在家测新冠了,15分钟出结果 10·养生 “功能水”没啥营养保健功能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65%是老人 3月15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老年人特别是同时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疫情当中的高风险人群,罹患重症风险非常高。
据统计,重症患者当中大概有65%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在60岁以上这些罹患重症的老年人中80%合并有基础疾病。
在分型为重型的老年人当中,65%没有接种疫苗。
(摘编自《新民晚报》) 养老机构食堂列入广东重点监管项目 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官网发布文件,透露该局把养老机构食堂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定为高风险(D级风险),实施重点监管,继续加大对养老机构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长者饮食用餐安全。
该省市场监管部门督促养老服务机构全面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院长负责制,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夯实食品安全基础。
(摘编自《广州日报》) 值班副总编辑:王世军本版主编:邹东锋本版版式:陈文旭校对:尹华智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 金州律师事务所刘岳冯观 读 者服 发行服务热线:11185(邮局) 务0731-88906498(报社) 电话 广告热线:0731-88902498 新闻热线:0731-88905158 本报在广州、南昌、成都、石家庄、长沙、郑州、苏州、杭州、福州、哈尔滨、济南、菏泽、合肥、太原、沈阳、武汉、荆州同步印刷
每周
一、周四出版枫网:

标签: #视频 #网络 #视频 #视频教程 #杭州 #视频 #培训机构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