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言南科大“半途而废”为时尚早,2012年4月26日

宽带网络 1
星期
周学泽 电话:(0531)85193326Email:zxz@ ■大众时评 断言南科大“半途而废”为时尚早 □卢伟 备受瞩目的南方科技大学在筹建两年后终于获得了“准生证”。
日前,教育部正式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对南科大的定位为多科性本科学校,同时要求南科大要遵守《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基本精神,遵循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并明确要求学校新专业的增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应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
(4月25日《新京报》) 自成立之日起就争议不断,时常处在风口浪尖的南科大终于“转正”,摆脱了“非法办学”的尴尬。
不过教育部的这一纸规定,激起的并不都是掌声“。
遵循国家基本教育制度、专业设置要按教育部规定办理”等一系列规定,引发了外界对于南科大被“招安”的种种猜想。
加上之前来自香港科大核心团队成员 的出走,以及深圳官方局级副校长的进驻,南科大是否正在一步步地被现行的教育模式收编,改革半途而废,成为社会各界对这个高等教育改革探索者的最大担忧。
毋庸置疑,南科大最初是以改革者的姿态高调问世的。
去行政化“、教授治校、学术自治”以及全球招聘、百万年薪,种种高姿态让全社会对这所刚刚诞生的大学寄予了厚望,该校也一直高举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大旗,在未获得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后,甚至不惜“自主招生、自授学位”,摆出了一副与现行教育体制彻底决裂的姿态。
然而,在备尝孤独前行的种种艰辛之后,南科大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了向教育体制的回归之旅,建设校区、等待验收,直至教育部核发 “准生证”,预示着这所大学不再是完全畅游体制之外的鲶鱼。
然而,现在就断言南科大已经“被体制”为时尚早。
尽管南科大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向教育部的要求靠拢,并正式“去筹转正”,但转正并不必然意味着转向。
从之前朱清时校长的多次访谈可以看出,南科大的改革,最核心的有两条,一是自主招生,二是学术自治。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这两条原则尚未从根本上动摇。
南科大尽管被要求遵循基本教育制度,并被收回了专业设置权,但招生是跟其他高校一样统一高考集中录取,还是自主招生,政策尚未明确,南科大尚有自主空间。
至于教授治校、学术自治,目前该校尚处于草创阶段,只有寥寥几名全职教师,四十多 名学生,还需在以后的发展中慢慢观察。
改革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高等教育的改革也 不例外。
回头来看南方科大筹建的这几年,基本上是一个原有的理想与思路和现实与国情不断碰撞、修正的过程。
尽管存在着种种不足,但当前教育体制已经运行多年,南科大作为一所接受财政拨款的公立大学,其改革只能在多方的博弈中前行,一步到位不可能,心急火燎没有用。
我们乐见南科大面对现实做出的调整,从而让自己不用那么悲情和艰难,我们更期待南科大在博弈与调整中能够坚持自己最核心的原则,真正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改革之路。
“以房养老”最多是 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 □汪昌莲 4月23日,南京市民政局下发《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部门建立公益性中介机构,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使老年人基本生活有切实可靠的收入保障,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月24日《现代快报》) “以房养老”虽是新鲜事物,但由于各地认知不同,只能探索而行。
因此,南京先行先试,值得鼓励。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以房养老”最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补充,最关键的还是要不断提高全社会的保障水平。
首先,必须普及社会养老机构,以此普惠更多的老年人。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每年以近1000万的速度增加,标志着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需要国家和地方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建立多种形态的养老服务机构。
众所周知,我国老年人群体中,中低收入者占绝大多数。
因此,我们的养老机构,要普惠大众,即以“普及型”为主,“提高型”为辅。
所谓“普及型”,就是面向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老年群体,提供“一个房间一张床”式的普惠型养老机构。
对于“普及型”养老,应定性为公益性社会福利事业,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辅以社会资助和民间资本投入,面向大众,实行低收入有偿服务,让普通老百姓享受社会主义优越性,共享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成果,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晚年衣食无忧。
时下,一些地方由政府出资兴建“提高型”养老机构,将众多的中低收入老年群体拒之门外,显然偏离了养老事业普惠大众的服务宗旨,既浪费了公共资源,又制造了新的社会不公,应立即予以叫停,并予以纠正。
各地政府应把有限的财力,用于扶持、引导“普及型”养老机构关注民生,关注真实需求,真正满足普通百姓的养老需求,推进我国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画里有话 反垄断调查要着眼于解决根本问题 □瞿玉杰 轰轰烈烈的电信、联通宽带反垄断案似乎已到结案时刻。
4月18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在2012中国反垄断民事诉讼论坛上表示,去年11月反垄断调查立案后,涉案的两家运营商主动提出终止调查,并在三方面进行了整改,其中电信和联通的互联互通效率提升了40%,同时电信联通已承诺在3-5年内,终端上网价格将大幅下降。
(4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去年11月9日,国家发改委证实正在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问题进行调查。
此次反垄断调查因为是《反垄断法》自2008年施行以来首次涉及大型国有企业,因而格外引人关注,并激起了公众对降低虚高上网费用的普遍期待。
此后,虽然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承诺进行整改,以提高网速、降低上网资费,并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中止调查申请,但是,两大电信企业的降价承诺不仅远低于市场预期,而且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镜花水月。
当此语境,电信业反垄断调查或将结案,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
应当承认,提高网速、降低上网资费虽然是此次电信业反垄断调查的目的之
一,但不应忘记,打破垄断、促进公平竞争才是反垄断调查的最根本目的。
就此而言,此次电信业反垄断调查实在是虎头蛇尾、无果而终。
正如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有关人士所指出的那样“:如果网间结算费用不能改变,而电信和联通的宽带带宽提升同时资费降低,那么意味着其他宽带运营商的份额将继续流失,这只能导致宽带垄断的升级。
” 电信业反垄断调查无果而终,根源在于此次调查缺乏公众监督。
这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反垄断调查案件究竟从何开始、又将到哪结束,公众都几乎完全被蒙在鼓里,有关反垄断调查机构对于此次调查的流程、细节、进度、结论更是没有一一公布。
电信业的根本性问题是垄断,反垄断调查必须着眼于解决这个 漫画/唐春成根本性问题。
据《经济参考报》2011年11月11日报道:目前中国60%的宽带接入用户、65%的内容资源、62%的国际出口带宽集中在中国电信,网间互联总流量中有83%流经中国电信网络;中国联通的宽带接入用户、内容资源、大约是中国电信的一半,国际出口带宽占33%;其他运营商的市场占比总和不足10%。
因此,要想真正让国内上网资费降至合理水平,只有通过引入竞争,打破目前宽带上网领域的垄断局面才能实现,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已经获得垄断地位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整改承诺”。
显然,这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放宽市场准入,适当引进新的竞争者,从而为我国宽带上网领域的公平竞争创造可能。
■网声 彻查吃空饷问题 才能捍卫公信力 一个民政局的女职员下海经商,吃空饷15年,5年前由商界回到政界,以神奇速度化解级别障碍,变身副县长。
这样的故事因违背公众常识而引起强烈质疑。
回应公众质疑、消解公众猜想、疏导公众情绪,关键就是彻查事件,给公众一个公正交待,如此才能不致使猜想和负面情绪滋生蔓延。
事实上,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每一起舆论事件,也都是一个维护和捍卫公信力的契机。
对任何一个腐败不公行为坚决查处,绝不姑息,就会一以贯之地告诉公众,党纪国法从来不会缺位。
严防扶贫成“扶强不扶弱” 扶贫在基层“扶强不扶弱”,甚至成了被分食的“唐僧肉”。
扶贫项目弄虚作假,监管不能缺位,并且要全程跟踪。
首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地落实扶贫项目对象;其次,经初审、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审、专家组评审,经资料审查、现场核查后公示,确保专项资金申报的真实性;再次,采取自评、实地考评、专家组综合评审等办法,对专项资金的到位、使用、绩效进行评价。
同时,审计部门应进行专项审计;最后要严把责任追究关。
看得懂的预算公开更解渴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等14个中央部门陆续公布2012年度预算,由此拉开今年中央部门推进预算公开大幕。
预算公开要让民众解渴的话,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详略得当。
事前,征求民众的意见,了解民众最想知道什么,最关注什么;事中,重点内容重点公开,尽量详细一些,深入一些;事后,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回应舆论意见。
今年的预算公开已经体现了这一努力,希望步子再大些,公开的内容让人看得懂,更能够释疑解惑。
事故频发折射旅游业乱象 近期旅游大巴接连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旅游大巴事故频发,与乱象丛生的国内旅游业现状密切相关。
因此,必须加强规范旅行社及其从业人员。
一要完善行业规范,压缩其违规操作空间。
二要厘清责任,让旅行社切实对旅客安全负责。
三要加强行业自律。
现在,旅行社纷纷以超低价吸引游客,服务和安全难免缺乏保障。
只有行业协会真正担起职责,方可减少类似恶性竞争。
(大众网王晓亮辑)

标签: #视频 #腾讯 #网络公司 #视频 #教孩子 #制作网站 #火山 #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