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宝骏汽车怎么样论坛

汽车 3
B2编辑尧版式院刘丹校对院王心怡圆园11年5月30日 栽藻造押渊园员园冤愿圆远员4612耘原皂葬蚤造押DLiu岳 星期
在第十四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北京科技大学生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苍大强教授指出,在当前全新的经济发展与能源形势下,技术节能潜力正在下降———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要找新出路 阴本报记者刘丹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我们要用新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
特别是要采取官、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合作方式,改变过去单纯的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实现强强联合,这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之
一。
”在第十四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北京科技大学生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苍大强教授指出,在当前新的节能形势面前,我们必须突破原有的思维惯性,用新的节能理论、思想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钢铁节能新形势 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我国高度重视的政治和经济任务,在“十二五”期间,更是钢铁工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紧迫的历史使命。
作为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脊梁,钢铁 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其行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钢铁工业同时也是耗能与排放的大户。
2010年,钢铁产业耗能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6.3%,污染物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6,二氧化碳放量占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0%。
“我国钢铁工业目前拥有9亿吨产能,去年实现年产量6亿吨,处于产能过剩阶段。
”苍大强教授引用的数据表明,中国的钢铁工业用16%的能耗生产出8%的GDP,对经济贡献率仅为3.2%。
“如果我国钢铁工业继续当今高耗能、低技术含量的发展方式,到2020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将无法推进。
” 苍大强教授认为,我国的钢铁工业目前正处于“混合物”的阶段,一方面三分之一的产能正在使用国际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仍有四分之一处于淘汰边缘的落后产能。
“钢铁工业是一种将氧和铁分离的高温化学工业,生产过程能耗大,同时产生大量二次能源,如许多没有回收的余热。
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潜力很大,但仅仅依靠技术节能,‘油水’已经不多了。
”苍大强说。
技术节能“油水”几何? 对我国钢铁工业而言,“十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与《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等约束性政策, 对钢铁企业在环境保护、能耗、生产规模等方面作了一系列规定,对改变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模式,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节能降耗、治污减排,促进淘汰落后、推动兼并重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为全局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钢铁能耗总量实际上依旧在上升。
”苍大强说“,三个因素造成这样的结果,第
一,钢铁工业总能耗必然随着钢铁产量的增加而上升;第
二,我国钢铁工业深加工程度越来越深,产业链每个环节都将增加耗能和排放;第
三,节能与环保技术和装置的投入运行本身也消耗能源。
” “可以说,现有技术已经跟不上形势的要求了,我们必须用全新的思想来面对这些新问题。
”苍大强说,“现在钢铁工业的节能难度很大,传统的知识和人才储备已经不能应对了。
” 苍大强教授认为,目前节能工作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以德国为例,德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钢铁工业。
德国多年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显示,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技术对节能的贡献率呈现越来越低的趋势。
欧盟许多国家甚至认为,技术对节能的贡献率已经趋近于零,要节能,必须转变思路,重新寻找可能的方式和方法。
“全球各大钢铁公司的数据表明,技术节能的潜力正在减少。
节能已经发展进入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领域之中。
”苍大强说,“但我们仍不排除还有全新的技术路径。
” 在技术节能之外,管理节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路径。
据苍大强介绍,依靠科学先进的管理节能,有可能挖掘5%的节能潜力。
“对于国际上先进的动态 管理,我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目前工信部已经开始着手布局并加以支持,这是一件好事。
” 借鉴欧盟国家的经验,他们更加偏向于工艺节能。
“完全更新现有工艺、简化流程,这些工作国内都正在进行。
这也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路径之
一。
”苍大强说。
节能新思路 苍大强认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还要用源头治理的新思路,改变过去被动地等待问题发生后才着手解决的落后方式。
就循环经济中的资源二次利用来说,需要我们把传统的末端治理变为源头治理,从容易改变之处着手,实现高附加值利用。
苍大强同时强调了“系统节能”的概念。
他指出,旧企业的改造,传统工业的振兴,不要局限于本身行业的小圈子。
对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局限于行业本身,而是要实现跨行业的运用。
要有一种大系统的观念,跳出本行业的束缚,实现资源与能源的整合利用。
“以前我们只习惯于在自己的圈子里考虑问题,连墙都出不去。
现在形势是,只有跳出墙外才能寻找到新方法。
我们应该鼓励钢铁企业跨行业、跨企业合作,鼓励工业与社会结合的用能理念和方式的推行。
”苍大强说。
苍大强最后强调,节能应重视能源的数量和质量,只有“按质用能、温度对口、高质高用、梯度利用”才能做到“能尽其用”,这才是科学合理的用能方式;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本质上的节能。
新能源汽车渐行渐近 阴本报记者刘丹 在5月20日举行的第十四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论坛上,北京汽车行业协会会长、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安庆衡再次强调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雄心,根据不久前已经公布的方案,未来十年政府财政将投入一千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
安庆衡透露,工信部牵头制订的新能源节能产业发展规划将于近日正式公布。
根据规划草案,工信部的目标是,2020年以纯电动车为主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将达到全球第
一。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车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定位于产业化启动,而对于尚不明确的产业化路径,各方观点尚存争议。
新能源汽车渐行渐近 科技部“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关键一步在于进行全产业链创新。
甄子健指出,全产业链创新的路径应该是行业与领域资源的继承创新,包括传统汽车产业、电化学产业、电驱动产业、电力产业,包括技术的集成创新,还有市场政策、商业模式的集成创新。
甄子健强调,全产业链创新要做到两个“坚持”,一是要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二是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相结合。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在谈到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在私人消费领域的发展时表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目前实行三步走的产业化政策,即在“十五”、“十一五”时期,推动公共交通领域电动车的示范,“十二五”期间开始逐步在私人消费领域推动电动车发展。
张进华分析了美日欧各国在替代 吴建中和众泰旗下一款电动汽车 能源战略方面的侧重点,他指出,美国长期以来实行侧重于降低石油依赖、确保能源安全的能源战略,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计划是从确保能源安全的角度提出支持;欧洲以二氧化碳排放法规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推动力;日本则可以总结为双重战略,一方面就确保能源安全,另一方面或着眼于保证或者提高产业竞争力。
“我国由于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初步估计10年之内我国汽车保有量至少是现在的3倍,由此而带来的石油消费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不采取技术措施,不仅汽车产业不可持续,甚至整个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都会发生动荡。
”张进华强调。
张进华同时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研发新一代的动力电池。
我国在能源动力系统上实行“双战略”,一方面优化现有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大力发展节能汽车;另一方面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
未给出最终说明,但业界普遍猜测, “很有可能是电池连线出了问题”。
自燃事件把电池的安全性问题重 新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毫无疑问,电池的安全性是新能 源汽车研发的关键。
”珠海银通新能源 有限公司CEO薛家渔在论坛上一再 强调。
“以我在电池行业18年的经验来 说,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也是心 脏,但是汽车真正起火爆炸不见得就 是电池没做好,也有可能是组装或者 保护电路没做好,任何一个地方做不 好都可能起火爆炸,所以新能源汽车 的安全性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是
家企业能负全责的事。
”薛家渔直
言。
吴建中同时表示,众泰在事故发 生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并将 在5月底之前在运营车上建立远程的 信息监控平台,对每一辆车运行的技 术指标进行监控,以更好地控制风险。
他特别指出,电气化转型是一个 “众泰的目标依旧是在国家新能 渐进的过程,这种渐进性体现在技术源汽车战略中突围。
”吴建中强调,众 由低到高,电气化的程度由低到高,电泰将从六个方面进行突围,包括战略 气化产品的规模由小到大。
混合动力、突围、上牌突围、融资突围、结盟突围、 纯电动、燃料电池这三类电动汽车将消费突围和城市突围。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共存共生。
“众泰将‘四位一体’推动新能源 重回安全问题基点 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众泰的战略是联合各级政府、生产企业、能源企业和 消费大众联手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作为整车厂商代表,众泰汽车在和普及。
众泰所图的就是要让一批车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彰显出他们的先跑起来、让一批人先用起来、让一座 长远目光。
尽管近期受到杭州电动车城市先完善起来。
”吴建中强调。
自燃事件的困扰,但众泰集团董事长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 吴建中依旧对电动车和众泰充满信司副总经理蔡春华则表示,从纯技术 心。
角度看,中国的电池企业与国外差距 “对新能源汽车自燃的风险控制,不大,只是在生产工艺和水平方面有 目前来说不会多于传统汽车,风险是一定的差距。
可控的。
”吴建中告诉《科学时报》。
蔡春华说:“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 今年4月,一辆众泰朗悦纯电动技术是电池、电机和电控,我国在电池 出租车在杭州发生自燃,事故没有造的生产工艺和水平上与国外有一定的 成人员的伤亡。
这是国内曝出的首例差距,但通过生产设备的引进和改善, 纯电动车自燃现象,引起了媒体和民相信在两到三年内将很快赶上去。
到 众的广泛关注。
2015年左右,中国电池企业将在核心 尽管相关各方对事故原因至今尚技术上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 工程科技创新是走向绿色发展关键 (上接B1版)以汽车产业为例,汽油燃烧的能 量中用于驱动汽车行驶的只有20%,75%~80%在排气损失、冷却损失、油泵损失等各个环节中损失掉了。
因此,改进汽车设计是节能的重要课题。
汽车产业面临着低碳发展战略的挑战,世界各国均准备了应对策 略———欧盟的目标是将每公里碳排放从现在的160克减到95克,减少41%,美国降低27%,日本是降低16%,而中国规划是降低29%。
以建筑为例,我国能耗的三分之一是用于建筑的。
2030年,我们将要另造一个中国———由于城市化的进展加速,预计我国每年将增加10亿 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到2030年,中国城乡建筑面积是400亿平方米,相比目前175亿平方米的数字,相当于另造一个中国。
如果造出来的房子都是高耗能的,那中国的节能就没有任何前途了。
在建筑节能中,照明节能是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我们用二极管、LED 照明,如果LED能占到照明市场的三分之
一,那么将实现每年节电1680亿度,相当于两座三峡发电的电量。
但是目前LED价格高昂,比普通灯泡贵6~10倍,许多老百姓不愿意选择,而政府买单的路灯应该成为照明市场LED推广的切入点。
(本报记者刘丹/整理) 专题 中国能源 问路“十二五” 核电在中国,仍是一条康庄大道 阴本报记者易蓉蓉 “在役核电机组安全生产业绩稳步提升,核电装机容量首超千万千瓦;以核电工程建设为依托,核电装备国产化取得新突破;核能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海外开发取得重大成果。
”5月20日,在第十四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杨岐介绍了中国核电发展情况。
“十一五”是我国核电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时期,是我国核能行业实现重大转折、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五年。
据介绍,2010年,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秦山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当年新增核电装机容量174万千瓦,我国大陆在役核电机组达到13台,装机容量达到1082万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
在役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年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6.6%,累计上网电量同比增长6.5%。
“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了《“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我国核电制造基地的装备水平可与国际先进水平媲美,研发水平和制造能力大幅提高。
一批核关键设备实现国产化,数字化仪控系统国产化取得积极进展,二代改进型核电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三代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稳步推进。
国内主要核电制造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投入和专项技术改造,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和锻铸件改扩建生产基地相继投入使用。
杨岐介绍说,2010年投产的2台核电机组建设工期缩短到56个月以内;模块化制造和建设技术在AP1000项目上首次成功应用。
中核建设集团公司承担了国内所有核电站的核岛工程、部分常规岛工程以及出口巴基斯坦核电站的工程项目。
杨岐同时透露,目前工信部、国家国防科工局积极推进《原子能法》立法工作。
杨岐 福岛核事故不会动摇中国的前进决心 杨岐分析了福岛核事故原因:地震及次生海啸叠加超过设计基准,应急电源丧失,堆内余热不能及时导出,反应堆厂房(二次安全壳)内缺少必要的消氢装置,安全壳自由容积太小,抑压池位于堆芯下方,无法建立自然循环,乏燃料水池在丧失电源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冷却或补水手段,缺乏应急情况下长期的淡水水源,从而导致“复合型共模失效”。
杨岐认为,国务院常务会议3月16日作出全面安全检查和在国家核安全规划发布之前暂停审批核电新项目等四点决定,将有力推动我国核电界认真吸取福岛核事故教训,寻找薄弱环节,切实加以改进,构建更加牢固的安全基础。
据了解,中核集团公司、中广核集团公司、中电投集团公司等相关核电企业单位积极响应国务院常务会议“四项决议”,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核设施安全检查。
国家核安全局和国家能源局正积极筹备,组织国家级检查。
“发展核电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必须更加有效防范极端自然灾害对核 黄学清 设施安全性的影响。
”杨岐说,要考虑严重事故和超设计基准事故,考虑多重自然灾害,或极端自然灾害与次生灾害叠加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并结合我国核电厂厂址条件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抗震、抗台风、防洪(海啸)的安全管理政策和措施。
进一步加强核电厂重要安全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杨岐特别强调,必须切实强化在役和在建核电厂重要安全系统,特别是事故冷却系统、应急电源、监测仪器在重大事故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和应对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
完善核应急预案,提高环境监测和重大核事故应急响应能力。
特别是加强中央、地方政府和核电厂之间的统一协调、指挥和决策能力,各种应急资源的调配能力,事故处理专家系统的支持能力和核电厂自身现场抢险救灾能力。
技术创新确保核电安全高效发展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学清则表示,技术创新能够确保核电安全高效发展。
“核安全是核电发展的根本要求和生命线,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在核动力厂中建立并保持对放射性危害的有效防御,以保护人员、社会和环境免受危害是总的核安全目标。
总的核安全目标包括技术安全目标和辐射防护目标。
” 在核安全体系中,技术安全是核设施安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核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核安全监管体系、纵深防御与应急体系一道构成核安全的基础。
技术安全要求选择先进、可靠并经验证的技术。
随着我国核电多基地、多项目、规模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在确保核电工程建设质量与生产运营安全方面,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也将日益严峻,必须更加重视,更加谨慎应对。
黄学清举例说,福岛核电运营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长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许多做法上与透明文化的要求背道而驰,曾多次出现在事件发生后瞒报信息甚至篡改记录的情况,也曾经发生电站系统设备可靠性管理失效而导致的事故。
“营运单位在早期应对中存有一定的侥幸心理,没能尽早采取更为果断有效的干预措施,这很可能是导致事故不断蔓延和扩大的重要因素。
” “我国核电在安全保障方面具备很好的基础和条件。
”黄学清说,我国核电堆型是在上世纪80年代技术基础上,经过大量优化改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应对严重事故方面的措施足够严密(福岛核电站为上世纪60年代技术)。
我国核电厂址的选定一直遵循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目前在运和在建核电站所在的沿海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的概率很小。
我国大陆架与近海地形特点决定了受严重海啸威胁的可能性更小。
核电安全水平的提升应在安全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新材料研发、新工艺新设备研发等。
通过对核事故的分析、经验总结及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技术改进与技术创新,一直是核电发展历史的主线,通过技术创新,核电安全性与经济性在不断提升。
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信赢: 将百年前的超导梦想变成现实 阴本报记者易蓉蓉 1911年4月8日,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尼斯(KamerlinghOnnes)首次意外地发现了超导现象:将水银冷却到绝对零度时,其电阻突然消失。
后来他发现铝、锡等金属与合金与水银有类似的特性———在低温下电阻为零,昂尼斯称之为超导态。
1913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之后科学家们纷纷探索超导的应用,但早期应用均遭失败。
在对一些新的超导体进行测试时,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超导体在通过相当大的电流时仍能保持超导状态。
在加上比较强的磁场时,这些超导体也能保持超导性。
这为超导技术的实际应用带来了曙光。
100年后的今天,信赢在中国开展超 导电缆的研制。
5月20日,信赢在第十四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介绍了超导电缆及其应用。
超导电缆有很多优点:容量大、输送能力是常规电缆的3~5倍;节能、输电损耗低,减损50%左右;环保、电磁辐射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消除或缓解输电瓶颈;有利于提高传输效率、可在较低电压下输;送较大容量电能,节省昂贵的高压设备。
云电英纳研发的饱和铁心型超导限流器具有输电低阻、限流高阻、自动响应及快速恢复的智能特性,是电力系统中理想的限流装置,可用于输、配电网,变电站,发电厂。
信赢说:“超导技术在电力工业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现有设备的性能,而且可能产生其他技术不能实现的、革命性的新设备,还有望对智能电网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 信赢1991年在高温超导材料发源地之一的美国阿肯色大学获得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之后在美国堪萨斯大学从事高温超导材料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在美国中西超导公司工作8年,先后任材料研制、超导块材应用及超导导线等项目的负责人,担任过美国海军和能源部超导应用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回国前拥有美国发明专利7项。
上个世纪90年代末,超导热在美国明显降温,投入到与开发超导技术相关产业的资金急剧萎缩。
2001年8月信赢回国度假,听说清华大学应用超导研究中心主任韩征和博士已从丹麦回国,并成立了公司生产超导线材,就联系韩征和并拜访了他。
“韩征和带我参观了他 的实验室和公司,告诉我国内经济发展很快,政策也越来越宽松,搞超导产业在国内可能有更好的发展机遇。
我受到不小的震动,觉得中国有施展才能的空间,能更快地实现产业化。
”信赢回忆说。
当年11月,韩征和给信赢打电话,邀请他出任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总经理,2001年信赢回国,接受了这一职务。
回国的目的就是将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2003年6月,云电英纳研制的一套长4米、载流能力为2000安培的三相交流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完成安装调试。
这是我国第一组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采用双层液氮回流的冷却结构,提高了导体的载流能力。
2004年4月,由云电英纳研制的33.5米我国第一组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在昆明实现了挂网运行,成为当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之
一。
这是继美国、丹麦之后由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世界上第三组高温超导电缆,多项技术创新使其在主要技术参数上领先。
如今,这组超导电缆已经输电超过6亿千瓦时,成为目前世界上运行时间最长、送电最多的超导电缆。
在成功挂网超导电缆后,信赢带领他的团队将开发目标对准了超导限流器。
现代供送电已经是大电网时代,系统容不得一丝闪失,超导限流器就是大电网短路电流引起脆弱性的一种解决方案。
与传统限流设备相比,超导限流设备具有损耗低、系统压降低、不影响运行方式和降低系统造价等独特的优势,被认为是解决高压电网短路故障电 流限制问题理想的设备,其市场前景不下几百亿。
“从成本和市场前景考虑,我觉得超导限流器更容易实现市场化。
这个项目不仅赢得了‘863’计划的支持,同时,被天津列为市长基金项目,目前该课题已经基本完成。
”信赢说。
35kV/90MVA饱和铁心型超导限流器,已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超导限流器,他们已经申请了30多项专利。
现在,信赢又瞄准了220kV超导限流器。
但研发限流器需要大笔资金,一个项目往往就要两三千万元。
资金的问题不能解决,项目马上会“卡壳”。
云电英纳最棘手的问题一直是资金,几年下来,他锻炼成了融资和谈判“专家”。
“‘十二五’的时候,云电英纳要把500kV的限流器开发出来,那将是未来利润最高的超导电力设备。
”信赢说,“现在,我只是欣慰,等到超导限流器真正产业化,那才叫成功!” 每逢国际超导应用领域召开会议,主办方会邀请信赢,或是问他是否有演讲论文,都想知道他又“跑”出去多远。
美国能源部和美国电科院对项目进展非常关注,其内部资料和一些公开文件上多次提到云电英纳的名字。
信赢和公司团队研发的世界最大功率的超导限流器刚成功,就被美国权威研究机构刊登在呈给美国能源部最新报告的封面上。
“我们在国外的知名度要比在国内大得多。
我们解决了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对于超导限流器技术没有解决的难题。
”信赢说。
B3编辑尧版式院刘丹校对院王心怡圆园11年5月30日星期
栽藻造押渊园员园冤愿圆远员4612耘原皂葬蚤造押DLiu岳 押宝特高压 阴本报记者易蓉蓉 “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每年可向上海输送约35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000万吨,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经济社会效益极为显著。
”5月20日,在第十四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规划研究室主任申洪博士介绍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去年10月,由中国自主研制、设计和建设,总投资240亿元人民币的四川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正式投入运营。
该工程承担着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基地的送出任务,起于四川宜宾复龙换流站,止于上海奉贤换流站,途经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8省市,四次跨越长江,全线长1907公里,工程额定电压±800千伏,额定电流4000安培,额定输送功率640万千瓦,最大连续输送功率7200兆瓦。
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最大输送功率7200兆瓦,送电距离2000公里,同等条件下线路电阻损耗约为500千伏直流工程的40%,最大输送功率约占上海高峰负荷的1/3,可节省原煤1500万吨。
申洪指出,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分布不均匀,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南 部,76%的煤炭资源和绝大部分的陆地风能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而中部和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产业集中,目前电力的需求量占全国的69%,电力常常供不应求。
因此,急需发展能够满足远距离、大容量输电要求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加快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
据介绍,目前,中国电网骨干网架的电压为500千伏,将交流500千伏输电进一步提升至1000千伏,在相同输送距离下输送功率可提高至500千伏线路的4~5倍,输电距离和单位走廊容量提高至3倍,损耗仅约1/3;将直流±500千伏提升至±1100千伏,输电距离可达3000公里,显著提升了高压输电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技术优势。
申洪说,2004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在大力开展特高压技术创新过程中,同时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网仿真系统。
特高压交、直流示范工程的成功实践,实现了中国能源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引领了国际高压输电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中国具有良好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满足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重大实践。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全面突破,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力领域的创新变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选择。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正经历着一场以能源多元化、清洁化为方向,以优 能源观察 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转型为目标,以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变革。
在这场能源变革中,特高压输电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申洪透露说,目前,特高压串补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计划2011年12月投入运行。
在特高压串补技术取得突破以后,大电源基地外送输电工程中将广泛应用这一技术。
申洪还介绍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研究的新进展:额定电流6300安、额定短路开断电流63千安的特高压开关是后续特高压工程用主力设备,属世界首次研制。
为突破这一技术,我国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63千安特高压开关的试验能力,目前样机已通过试验。
能源基地大型发电机组通过特高压升压变压器直接接入电网,有利于提高电源送出通道输送能力,发挥特高压大容量输电的优势。
特高压升压变压器属世界首次研制。
国网公司会同五大发电公司,组织三大变压器厂开展联合攻关。
目前,首台样机已通过型式试验,代表了国际同类设备制造的最高水平。
2011年5月,±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规范已正式发布,为全面开展设备研制和成套设计和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十二五”规划,新疆准东———重庆将采用±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疆电远距 离、大规模外送。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1年第二期超 短期融资募集说明书中称,公司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每年的电网投资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五年的投资总规模为1.7万亿元。
其中,特高压输电建设费用约为5000亿元,三分之二将用于特高压交流。
此前,国资委网站发布新闻稿,国家电网公司华北电网全面启动特高压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建设投资将达到315亿元,但是该项目的必要性和安全性遭到有关专家质疑。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林伯强: 应对“电荒”需启动煤电联动长效机制 近日来,“电荒”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就连煤炭大省山西、陕西等省份也相继出现了缺煤停机的现象。
淡季缺电愈演愈烈,意味着到第二季度迎峰度夏时,我国的电力缺口肯定会进一步拉大,届时我们面临的考验也将更为严峻。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此次“电荒”影响范围之大,已经不是由于装机容量不足造成的“硬缺电”,而是在电力装机充裕的情况下的“软缺电”。
这一现象可以透过设备的利用情况看出。
在真正电力短缺的2004年,火电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991小时,而2010年才5031小时,今年的第一季度的火电设备平均发电小时也只有1292小时,同比只增加了5小时。
按理说,目前火电装机应该还算充裕,如果电厂像2004年那样拼命发电,应该不会出现缺电。
但需要注意的是,2004年电力行业之所以愿意拼命发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煤价便宜。
而2010年,煤炭价格较2005年增长了一倍,而上网电价又无力消化燃料成本上升的压力。
许多火电企业煤的成本从占运行成本的50%~60%上升到近70%以上。
按目前的煤炭价格增长的速度,这一比例今年有可能会接近80%。
造成我国火电行业亏损面超过了40%,缺乏保障供应的积极性。
煤炭行业缺乏卖电煤积极性可能也是缺电的原因。
国家发改委要求主要煤炭企业维持煤炭价格稳定,电煤年度合同煤价不能变。
在电煤限价,其他煤种不限价的情况下,电煤供应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要求煤企按照限价按质按量地供应电煤,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行政挑战。
如果电力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供应积极性的问题,那么,短期解决矛盾的关键就是如何保证积极性。
短期可行的解决方案有三种,分别是提高电价和压煤价,财政补贴,行政引导。
中期的解决方案是煤电联动,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切实推进“透明的”煤电联动是解决煤电矛盾的有效手段。
自2004年我国煤电联动机制建立以来,虽然有过多次的电价调整,但真正的按照煤电联动机制进行的调价 只有两次。
之后由于煤价上涨过快,考虑到对经济社会影响,联动机制几乎被迫放弃。
一般来说,电价有两个最基本的目标:第一是传递价格信号以帮助消费者和投资者对其消费和投资作出正确的决策;第二是保证受管制的电力企业能够收回合理的成本以确保其有能力提供电力服务。
现在我国的电价现状是,受行政管制的电价两个目标都没能完成。
发电企业去年集体亏损,如果按目前做法只提上网电价,不调终端电价,那么,电网也可能很快出现亏损。
理论上,煤电联动机制除了可以保证第二个基本目标,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完成第一个目标的程度。
煤电联动机制是在电价管制的背景下,由于煤炭占电力企业成本比重较大,而电力企业对煤炭价格的控制力很小,为保证电力企业在煤价变动幅度较大时能够收益的一种机制。
及时的联动价格调整可以提供相对有效的价格信号,这样,消费者可以意识到燃料价格的变化,并相应地作出反应,如节约使用电力。
短期看,虽然消费者的负担重了,但是可以保证消费者不缺电。
因此,煤电联动对电力企业和消费者都是有益的。
世界各国在使用传统回报率管制的电力产业中,大多都使用联动机制来解决受管制的电价和价格波动性较强的燃料之间的矛盾。
可以说,煤电联动实质上是提供了在电价中反映煤炭成本变化的机制。
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不是我国独有的。
在国际上,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被称为燃料调节机制,被许多国家使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和日本的燃料调整机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发电企业,联动周期更短,而且许多电力公司都是使用预测燃料价格数据进行联动,也就是说预先补偿发电企业的燃料成本,以保护发电企业提供电力服务的能力,只与发电企业与终端电力消费者有关,与燃料提供者无关。
而我国联动周期较长,并且要求发电企业承担30%。
我国煤电联动的目的更多是在煤炭市场化而电力受到管制的背景下理顺煤电关系。
从国际燃料调整机制与我国的煤炭联动机制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电联动之所以无法顺利执行主要在于:首先,我国煤电联动的动机不单纯,既希望弥补发电企业燃料成本的增加,又旨在理顺煤电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顾及到消费者支付负担和物价压力,要同时达到几个南辕北辙的目的自然很难执行下去;其次,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煤炭市场。
事实上,我国至今都没有能够建立起来一个完善的煤炭价格数据库。
另外,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成熟完善的煤炭期货市场,企业还可以进行保值操作,从而保障财务安全。
目前我国的电价调整无法保证发电企业的稳定收益,主要原因是国企垄断加行政定价。
电价常常成为政府宏观政策的工具,这就很难避免将政府的社会职能(如能源补贴)强加在国企头上。
比如,2008年消费物价指数(CPI)一路走高,之后遭遇金融危机,电价调整只能拖后。
国有企业即便亏损也需要保证电力生产,但如果电力企业中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政府就只能调电,否则民营不会发电,而短电的危害比调高电价更大。
电价成为政府宏观政策工具的另一个风险就是,电价改革常常会因为各种社会经济问题而被搁浅。
但是,以往的电价政策导致了电价无法随煤炭价格上涨而调整到位,使得我国的电力价格只能上调,难以下降。
至今为止,我国电价一路上涨,是老百姓最难以接受的。
电力企业除了要求尽快煤电联动外,在中长期战略上须对煤电联动的困难有所准备。
应对煤炭成本压力的办法有许多:实行能源结构多元化的战略,如增加核能和各种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加强煤炭长期购买策略,通过签订长期的能源购买合约将煤炭价格锁定在比较稳定的区间;主动进行保值策略,如可以对未来所需要的能源在金融市场上利用能源金融衍生品进行保值。
另外,还可以通过购买煤炭资源增加煤炭存量,在合适的时候考虑煤电一体化,即在较低的煤炭价格时,进行成本收益核算,储存合理数量的煤炭。
在电价市场化之前,由于煤炭价格总体上还将呈现出上涨的趋势,政府必须考虑电力企业的财务可持续。
短期内可以采取非市场的行政之“手”,但中期内煤电联动却是必须的。
政府除了设立和执行煤电联动机制外,与联动相配合的管理还应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严格对电力企业进行成本和价格的监管,二是如果政府认为有必要维持相对稳定的电价水平,可以运用直接补贴,但是补贴的设计很重要。
由于大多煤电企业都属国有,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煤炭资源税和企业合理税利的征收,来补贴应该受到补贴的电力消费者。
通过建立透明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理清电力企业的成本,可以清楚地让消费者知道电价形成机制,并明确哪些是由财政补贴的、补贴了多少。
这样,公众就清楚了煤电企业的利润来源和利润幅度,也就能够接受煤电价格上涨的事实。
及时到位的煤电联动的另一个好处是,或许能够使电价随着煤炭价格有上有下,改变我国电价一路上涨的状况,使调价更容易为公众所接受。
及时到位的煤电联动的紧迫性在于:由于市场机制缺位,我们在能源短缺时常常被迫采取非市场的手段,从而导致更大的扭曲和更多的成本。
短期解决的手段常常是反市场的,不得已而为之,我们需要在度过难关的同时,准备煤电联动的长效机制。
徐建中:加快制定CCS发展路线图 (上接B1版)而从流程角度来看,现有电厂捕 获二氧化碳浓度很低,只有5%~10%,而能耗非常高,使得整体的发电效率大打折扣;IGCC电厂经过煤的气化后二氧化碳浓度可以达到30%,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捕获二氧化碳的技术;而如果用煤基多联产系统,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达到50%左右,适合捕获,通过这种方式把燃料既当成资源又当成能源,实现了大幅度节能,是适合中国的低碳能源系统。
目前,我国有很多煤制液体燃料的工厂。
金红光指出,如果这些工厂不吃干榨尽,剩一部分就地发电,将会产生很好的综合效果。
“随着石油的紧 缺,我国对液体燃料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多,这种方式在发电的同时解决了液体燃料的问题,是一个好方向”。
徐建中则认为:“二氧化碳捕获的难度比较大,能源科技的制高点在哪里,这就是其中之
一。
” 自主技术是根本 据金红光介绍,除了上述低能耗CCS技术,未来的近零能耗CCS技术的核心在于从源头低能耗捕集二氧化碳,同时提高燃料利用效率补偿捕集能耗。
此类技术的能耗和成本均远远低于现有的CCS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CCS技术。
据悉,目前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均处于此类技术的研发初期,水平差距相对较小。
徐建中直言:“二氧化碳捕获和埋存是很复杂的,如果我们现在不开始研究,只是空谈,永远也不可能降低成本。
等到国外产业化之后我们又落后了,只能等着别人转让。
而且这种高新技术国外还不一定转让。
” 另外,世界上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发达国家很少,对CCS的需求不如中国强烈。
“从这个角度来说,CCS技术可能很难靠从国外引进,还得自主研发。
”徐建中说。
过去,由于核心技术缺失,我国吃了很多“市场换技术”的亏,花费了巨 资,却始终掌握不了核心技术,甚至连制造技术也不能完全掌握。
企业在使用国外高技术产品时,维修、维护、售后服务等开销甚至超过产品本身,处处受制于人。
徐建中认为:“国家现在要战略转型,就得抓这样先进的技术。
” “现在CCS的问题是要赶快启动项目,先从基础科学问题开始再示范,把减排的路线搞清楚。
”徐建中指出,2030~2040年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高峰期,由于技术难度比较大,要想使CCS在2030年发挥作用,现在就应开始部署,至少要做10年左右的研究工作,到2020年之后,再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在进行示范、改进,进而进入商业应用。

标签: #浙江 #计算机网络技术 #朋友圈 #视频教程 #视频教程 #视频 #苹果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