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特殊呵护残障人士权益,2018年11月2日

好友 2
编辑:钟雪凌 星期五E-mail:ncdzzxl@163 法律特殊呵护残障人士权益 我国法律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为保障残疾人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平等地享受物质、文化产品,国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法规,在上学、就业、医疗、文化和福利方面对残疾人给予特殊呵护,严格禁止歧视、损害残疾人的行为。
以下几则案例提示广大公民,在残疾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理直气壮依法维权。
哄骗精神病人签署协议无效 案例:王强自幼患有癫痫,成年后出现精神障碍。
三年前他和陈某相识并发展为朋友关系。
当陈某得知王强名下有一套住房后,多次以小恩小惠哄骗取得他的信任。
一次酒后,陈某拿出单方起草的房屋买卖协议书让王强签字并摁了手印,其中约定王强所有的房屋以低价转让给陈某之女。
后来,王强的妹妹得知了哥哥售房一事,便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无效。
法院审理认为,王强具有长期癫痫病史,属于精神残疾人,被鉴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遂作出民事判决,宣告王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确认其与被告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无效。
说法:我国《民法总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十二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 民事法律行为。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以精神状况为标准,将已达到法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精神病人因受智力水平或精神症状的影响而区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两种情形。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能正确作出主客观相一致的行为,也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只能由法定代理人才能代理其民事活动。
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虽缺乏判断和自我保护能力,但没有完全丧失判断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故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关于精神病人进行的行为是否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精神健康状态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精神状态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
”本案中,王强虽已经成年但精神不健全,在患病期间作出处分重大资产的决定,明显与其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因而其签署房屋买卖协议的行为被法院确认为无效民事行为。
一方的残疾赔偿金归个人所有 案例:3年前,张女士因车祸导致六级伤残,获得20余万元残疾赔偿金。
去年底,张女士因与丈夫贺某感情确已破裂而引起离婚诉讼。
法庭上,贺某同意离婚,但认为其妻获赔的残疾赔偿金产生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对夫妻收入减少的补偿,应当按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法院经审理,判决驳回了贺某分割张女士残疾赔偿金的诉讼请求。
说法:残疾赔偿金,是指对受 害人因人身遭受损害致残而丧失全部或者部分劳动能力的财产赔偿。
由于人身损害造成的残疾受害人致使劳动能力部分丧失或者全部丧失,因而,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以后,会减少或者丧失自己的收入。
这种损失,是人身损害的直接后果,是一种财产损失。
《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也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
”根据上述规定,残疾赔偿金是对伤者日后生活的补偿或保障,具有人身专属性和依附性,应归伤残者本人所有。
残疾人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案例:小英幼年时因意外事故导致双下肢瘫痪,成年后出嫁到外村。
去年下半年小英的父母先后因病离世,去世前用遗嘱的形式将四间瓦房、一台拖拉机等遗产指定由小英继承。
在执行遗嘱时,小英的大哥薛某以“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为由强行阻止,双方为争夺遗产而闹上法庭。
法院经审理,确认涉案遗嘱合法有效,所列遗产由小英继承。
说法:残疾人的继承权依法不 受侵犯。
《继承法》规定:“公民 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 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公 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 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 “继承权男女平等”。
“对生 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 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 顾。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女儿 也是法定继承人,残疾人的继承权 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本案中,小英 虽身体有严重残疾,但作为出嫁女, 其父母摆脱遗产只传男不传女的世 俗偏见,自主行使遗产处分权,立遗 嘱
指定其女儿继承遗产。
法院通过 判决的形式依法确认了遗嘱的效 力,切实保护了小英的财产继承权, 为其日后的生活所需提供了物质保 障。
(陶玉荣张兆利) ◇相关链接 法律对残疾人权益的特殊保护
一、免费申请法律援助。
残疾人权益受到侵害或遇到民事纠纷,需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可以直接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免费申请法律援助,也可向指定的残疾人维权机构、律师事务所申请法律援助。

二、劳动权益。
除宣布停产和破产的企业外,有生产任务的企业,因生产经营出现困难进行经济性裁员或进行改组、改制的,一般不安排残疾职工下岗、裁员。
残疾人所在的单位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有关文体活动,其在集训、比赛、表演期间,视为出勤。

三、“三无”残疾人的生活保障。
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属城镇户口的由社会福利院收养或当地人社、民政部门发给最低生 活保障金和救济金;属农村户口的由所在农村基层组织按“五保户”供养的办法予以保障。

四、免费参观游览权。
残疾人可免费进入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美术馆、展览馆、体育场馆、文化馆(室)、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体育场所以及公园、动物园、风景名胜区等场所参观。

五、优先出行权。
盲人、一级肢体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地铁、轻轨、渡船等公共交通工具。
残疾人搭乘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享有优先购票权,并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
公共停车场所免收残疾人车辆停放费。
有关部门和行人应当为残疾人车辆通行提供方便。

六、就业优惠政策。
卫计部门在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服务等方面给予残疾人提供技术支 持,办理有关证照。
盲人申办按摩所时,有关部门应履行并简化审批手续。
符合认证条件的企业,每安置1名残疾人员每年可退还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3.5万元。
残疾人员个人劳务免征营业税。
残疾人员所得,经税务部门批准后免征个人所得税。
残疾人员可减征所得的项目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对残疾人个人从事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的,免征增值税。

七、辅助器具优惠政策。
对贫困残疾人(肢体、视力、听力)免费适配辅助器具。
对贫困缺肢残疾人免费装配假肢。
对贫困07周岁肢体残疾儿童免费适配辅助器具。
贷款APP不送钱反倒“吞钱” 揭秘网贷骗子的常见套路 10月9日,威海市民刘先生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主动询问他“是否需要贷款”,刘先生因手头短缺,也有此意,慢慢进入了对方的圈套。
刘先生加对方为微信好友,按照对方的提示,下载了一个贷款APP,对方宣称借贷最高额度20万。
刘先生下载以后按照对方的提示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APP弹出提示,称刘先生提供的银行卡与其信息不符,需要转6000元才能继续申请。
这样明显的骗局,刘先生竟然没看出来,他通过微信扫码转账6000元给对方,还是无法申请成功。
对方又称,这6000元未按相关规定备注信息,需要重新转账确认。
为了申请到那笔“高额贷款”,刘先生又让朋友帮忙给对方转账6000元。
孰料,1.2万元转给对方以后,他再使用APP操作时,又弹出提示称需要“办理保险”,还需要9400元。
刘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中止操作报了警。
交了“定金”没收到信用卡 前段时间,威海市民王先生也 遭遇了“网贷”骗局。
起初,有个陌生人在微信上加他为好友,询问是否需要办理信用卡,额度很高。
王先生开始未加理会,后来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对方发布关于高额度信用卡的信息、图片,慢慢就动了心思,开始主动联系对方。
按照对方的要求,他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账户等信息,支付对方800元“定金”。
几天后,对方告诉王先生一个好消息:“您申请的某银行额度为10万元的信用卡已经办好”。
但是,对方话锋一转,这卡给你办好了,手续费2200元得交,这样才能邮寄信用卡给王先生使用。
“10万元额度的信用卡都办下来了,花2200元也是值得的”,王先生这么想着,就给对方转了账。
王先生始终也没收到所谓10万额度的信用卡,反而发现自己已被对方从微信上拉黑。
网贷骗局的常见套路 骗局一:未放款却先收费。
放款之前先收费,是无抵押贷款最常见的伎俩,被骗受害人中, 十有八九就是掉进了这个坑里。
骗子抓住借款人急于求成而缺乏常识的心理。
第一步:取得信任,号称只需要提供身份证之类的信息就可以拿到借款;第二步:编织各种理由,提前收取借款人费用,通常以材料费、保证金等由头忽悠借款人上钩;第三步:当借款人将钱打入对方账户以后,骗子立马消失。
民警提醒:骗子往往抓住人们急于用钱的心理,以先收手续费再 放款为理由骗取钱财。
无论是在哪一个金融平台上进行贷款申请,正规的单位都不会在放贷之前,提前收取任何费用,只要牢记这一点,就可以避免骗局。
骗局二:发放贷款“零门槛”“凭一张身份证,不管你是黑户还是白户,当天就能下款20万到50万。
”一些市民经常收到这样内容的短信。
如果市民一旦交纳手续费,按照对方的要求办理了贷款, 最终遇到的结果就是贷款一分没到 手,高额的手续费先被骗走。
民警提醒:在正常办无抵押贷 款的过程中,银行和金融机构一般 要求贷款人提供信用担保,这并不 意味着可以在完全没有任何条件的 情况下凭空获得贷款,它要求贷款 人具备相当多的条件,对于贷款人 的资质也有很高的要求。
骗局三:花钱消除信用污点 由于不少借款人申贷被拒,是 个人信用产生污点导致,于是骗子 也做起了这种“买卖”。
通常情况 下,骗子号称银行里有熟人,或以 花钱消除征信污点等为由,一旦你 上套,大笔的好处费就进了骗子的 腰包,而你的个人征信却并不会因 此好看半点。
民警提醒:个人征信系统又称 消费者信用信息系统,主要为消费 信贷机构提供个人信用分析产品。
具体来说,个人征信信息分为三个 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信 息,第二部分是信贷信息,第三部 分是非银行信息。
这些信息确实潜 在影响到个人在银行的借贷行为。
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统一管理,没有人或者机构可以帮 你洗白个人征信。
任何人或者机 构,都无权删除或者修改。
所以那 些告诉你有办法洗白征信的,基本 都是骗子。
(陶遵臣)

标签: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信用卡 #缓存 #打车 #两个 #一台 #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