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怎么样删除微信表情包

表情 0
大江奔流永不停息 □姜天骄 最近,为改革开放40年献礼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引发收视热潮。
播出期间,这部剧始终占据55个城市卫视收视率的第一名,在7万网友参与打分的豆瓣上也获得了8.9的高分,不仅引发改革开放亲历一代的情感共鸣,也激起了很多年轻观众的追剧热情。
《大江大河》将改革开放40年这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浓缩于几个小人物的身上,剧中主人公宋运辉、雷东宝、杨巡分别代表着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在改革开放时代潮流中的缩影,通过他们的生存状态、情感生活、生存境遇去展现时代的变革。
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特性,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这一代人的共性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出身不好的宋运辉艰难考上大学后不曾懈怠,凭着对知识的渴求和一股执拗的韧劲儿在金州化工厂逐渐站稳脚跟;退伍士兵雷东宝坚定“让村民吃饱饭”的念头,在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砖厂、开设电线厂等系列决定后带领全村走上致富 衡量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要看它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精度,更要看它能否有将流量转化为能量的感染力 之路;个体创业的杨巡四处闯荡累积经验,最终在扬子街电器市场拼搏出一条自己的“人生路”……三个主要人物在事业和生活上都曾屡遭挫折甚至陷入困局,但他们失意着也奋斗着、踌躇着也前进着,正是那种“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的精神特质和“做一个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志之所趋,不可阻挡”的人生姿态,深深打动了观众,激发着观众的共情。
《大江大河》是根据作家阿耐的长篇小说《大江东去》改编而成的,原著曾被誉为“描写中国改革开放的奇书”,因此电视剧的播出也十分令人期待。
但是,电视艺术毕竟和文学作品不同,它的受众群体更广泛,表 达方式也需要更通俗。
文学作品可以将很多思考转化为人物的心理描写,而电视剧只能通过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去铺陈和表达,从矛盾冲突中推进叙事,用社会信息充实叙事,用鲜活的人物丰富叙事。
可贵的是,编剧懂得化繁为简,以小见大。
我们看到,《大江大河》剧集本身格局宏大,时间跨度也非常广,但是每一集的叙事都还算匀称坚实。
在剧中看似有很多闲笔,而随着故事的展开就会发现,每一个小事件都可能是后续独立大事件的伏笔。
为了让剧情更好看,剧中也设置了很多看似无用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但是这些都运用得十分克制也恰到好处,无论是村 斗、厂斗还是商战,都紧扣改革开放主线,爱情的插曲也为丰富人物形象增色不少,尽管剧中笼罩着一层悲剧色彩,但却始终给人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让人们看到大浪淘沙后呈现的美好世界。
《大江大河》播出后,受到了“90后”和“00后”年轻观众的热捧,纷纷催更。
这说明 真正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影视作品,是不会被限定于某一个受众群的。
享受着改革开放福祉的年轻一辈,同样向往奋斗、拼搏的时代精神。
因此,该剧制片人侯鸿亮说“:主旋律才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在当今时代,衡量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要看它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精度,更要看它能否有将流量转化为能量的感染力,作为一部主旋律献礼剧作,《大江大河》成功了,它不仅获得了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也为现实主义题材剧作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电视中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但是那种奋斗的精神、追梦的精神就如同大江奔流,生生不息。
“老牛破车”拉到底 □张金矜 陈安教授的刻苦精神和严谨态度, 不仅体现在著书立说层面,也反映在现 实生活之中 “老牛破车,一拉到底。
余热未尽,不息奋蹄!”2018年12月,著名法学家、厦门大学陈安教授的新书《中国特色话语: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全四卷)》终于面世。
这部专著的主旨和主题,是在国际经济法学领域讲中国特色话语,为中国和全球弱势群体的利益呐喊,发出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声音。
新作中陈安教授依然旗帜鲜明地坚持以“南北矛盾”为视角,主张代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出更多更强的声音,追求和实现更大程度和更高水平的国际公平正义。
书中,陈安教授从“南北矛盾”的词源入手,探析这一词语的发展脉络,及其经世致用的历史进程,论证“南北矛盾”仍然是21世纪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有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书中,陈安教授提出中国要进行两手应对:一是耐心地采取和平手段,增强南北合作与南南合作,促进合作共赢;二是必要时果断地采取军事手段,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有理有力有节抵抗和反击霸权主义的挑衅和欺凌,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安宁。
陈安教授虽已近九旬,却仍然如老牛之“不息奋蹄”,埋首耕耘于学术园地,不渝不懈。
他以“耄耋一兵”自勉,却思维敏捷,目光锐利,心系国家,深存忧患意识。
他不仅密切跟踪国际时事动态,而且用心感悟其中的国策方针。
这保证了新书资料的新颖性与前沿性。
陈安教授对于书稿的资料搜集和撰写校对事必躬亲。
他不放过任何一个错别字和任何一个误用的标点;对于每一个脚注,都力求提供最为详实且权威的第一手资料出处。
新书书稿经过多次反复校对复核,直至出版前一刻都在不断完善,力图做到尽善尽美。
陈安教授对待学术研究披沙拣金、露钞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令我等晚辈深感汗颜。
在协助其整理书稿的过程中,笔者被他的写作能力深深折服。
拜读这部著作可以发现,精准到位的用词、一针见血的表述、生动形象的比喻俯拾即是。
例如,在“就人文社科而言,来自外国的思潮和理论,其中多有精神食粮,但也有不少是精神鸦片”一句中,“精神食粮”和“精神鸦片”两词用得恰到好处,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不能盲目遵从国外研究成果之意。
陈安教授与时俱进的态度不仅体现在著书立说层面,也反映在现实生活之中。
若非亲眼所见,孰能想象年近90高龄的老人可以自如地收发电子邮件、发送微信语音、智斗电话诈骗……他对这个世界始终怀有一颗好奇与探索之心,乐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努力学习并掌握各种新技能。
也许他在学术上从不懈怠的品质,让他对生活抱有积极心态。
少儿音乐岂能困守老歌 □若瑜 “双桨”荡了几十年,少儿音乐创作怎么那么难? 当了家长之后,很多人都在奇怪:他们小时候在幼儿园唱的《小兔子乖乖》《让我们荡起双桨》《健康歌》,为什么几十年后,他们的孩子还是在唱这些歌?而且,只要孩子离开幼儿园,一上小学,听的歌立马就从“荡起双桨”变成“小妹妹坐船头”,从儿童歌曲一步跨入成人歌曲。
少年的世界里,应该有更丰富的内容,有同学一起嬉戏打闹的快乐,有队友踢球流汗的拼搏,有准备考试的忐忑,有跟父母撒娇的亲热。
但是,这些友情、亲情、师生情,很少有歌曲来描绘。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有巨大的音乐需求,这是他们了解世界、增长知识、感情交流的重要渠道。
从商业角度看,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看看市场上有多少儿歌APP就知道了。
但奇怪的是,成年之后的音乐人就是不爱写少儿音乐。
曾经创作过《回到拉萨》等作品的音乐人郑钧曾透露,有一年他主持设立一个音乐大奖,特意设置了少儿音乐奖,但是当年只收到4件作品。
少年人的世界少年人最懂。
有 很多学音乐的孩子,但他们长大后却不一定爱好音乐,想想有多少孩子是被家长逼着坐在了钢琴前就知道了。
全世界的孩子都在学乐器,但有些地方的孩子从小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而我们的孩子大多从小把学乐器当成功利性的任务和负担。
这在客观上阻碍了少年音乐的发展,很多从小培养的音乐人才一旦有自主能力,反而离开了音乐行业。
这种年轻创作者的匮乏,已经掐住了中国音乐产业的脉搏。
《2017全球音乐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十大音乐市场,收入增速35.3%远超8.1%的全球平均增速。
但是,近日也有统计指出,不管是“70后”“80后”还是“90后”,他们在KTV点唱的歌曲还是集中在1990年至2010年,2010年之后的“新”歌很少被传唱。
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中国音乐产业在2010年之后出现了断层。
我们的孩子到底应该听什么?“让我们荡起双桨”,在“长亭外、古 道边”之后,难道就只能是“喵喵喵我们一起学猫叫”或者成人的流行歌曲了吗? 幸运的是,一些有担当的音乐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最近,郑钧和音乐人秦四风就联合太合音乐集团,推出了一个少年红星音乐计划,面向全球寻找有音乐天分的孩子。
这些孩子只要在网络搜索参与计划报名,入选后,就可以免费参加少年红星创作营大师班,去跟着郑钧这样的音乐人学习作曲,跟着余隆这样的大师了解乐团,接受顶尖的音乐熏陶和专业的音乐培训。
这个计划不会向未来的莫扎特们收钱,相反,太合还准备了一大笔预算用于培养这些“00后”音乐人。
据说,如果一切顺利,今年秋天,我们就能听到看到这些少年们的创作了。
在综合素质被标上高价贩卖的当下,能有一批人愿意相信少年创作的潜力,为孩子的童年添上真正属于他们的音乐色彩,在成长之前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创作引导,还是很让人欣慰的。
作为家长,希望更多有担当的音乐人可以关注少儿的音乐需求,让我们的后辈不要只荡双桨,多一些健康向上又有传唱度的新少儿歌曲,陪伴孩子成长。
是非表情包 □马朝虎 过度依赖表情包,时间久了,还会说话吗? 日前,《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公布,其中对各年龄层用户特征进行了画像描述,并归纳了各个年龄层最爱用的表情包。
各个年龄层爱用的表情包:“00后”爱“捂脸”“、90后”爱“笑哭”“、80后”爱“龇牙笑”“、70后”爱“捂嘴笑”、55岁以上人群喜欢“大拇指”。
我本人在微信QQ上聊天,也经常会使用一些表情包。
它相比于语音或文字表述,显得更省力省心省时,同时更能形象地传递即时心情。
不过,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竟然还有一个“世界表情包日”,日子是每年的7月17日,于2014年创立。
由此看来,表情包如今有多么深入人心了。
2015年,咧嘴大笑加上两滴眼泪的“笑哭”表情,还被《牛津词典》选为当年的年度词汇,被认为“最能反映当年的精神”。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语言是最基本的工具。
人们内心的喜乐哀忧,可以用控制语速快慢、语音轻重 等方式,或以语气、笑声、沉默等来营造气氛、表达情感。
还有丰富多彩的形体动作,也是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如眼神、微笑、撇嘴、挥手、摇头、顿足等。
这种交流沟通,是人们以“面对面”的方式实现的。
当文字发明以后,让人们找到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书信交流。
书信解除了有声语言交流的时空限制,使处在不同空间的人也可以进行交流,同时使交流在不同的时间维度上进行。
今天,人们以时下流行的明星、语录、动漫、影视截图为素材,再配上一系列文字,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
日渐丰富的表情包,几乎涵盖表情、姿态和语言内容,具备了独立进行一场完整叙事的功能。
因此,当你手头有事无暇顾及时,当你交流出现尴尬时,当你一时难以回应对方时,只要用上几个表情包,一切都得以顺利应付。
表情包成了一种流行文化。
然而,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 流,沉沦于看似形象,实则简单的表情包之中而习以为常时,会不会慢慢地毁掉人们面对面交流的热情,使语言的美感、文字的表达、情感的流露越来越苍白无趣?有新闻曾报道,有一位老教师在手机上不知道怎么跟学生交流。
学生都喜欢用表情包,有时他苦口婆心劝告学生几句,学生啥也不说,回一个表情包;表扬或批评学生几句,他们常常也是发来一个表情包。
老师说,表情包简直是结束聊天的“利器”,学生发“包”,他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回应;这不是对话结束,而是沟通中止了。
把表情包当做一种新的语言补充,当然很好。
但如果过度依赖表情包,时间久了,真的会让人不知道如何说话。
当我们借助表情包以求更好更便捷地实现与人沟通时,千万不要丢弃语言文字的温暖表达,语言文字的魅力不止是“捂脸”“想哭”“龇牙笑”就能代表的。
年礼要送到点子上 □王洪武 敬老先得知老,要晓得老人眼下最缺什么 去年春节,邻居老宋的儿子回家给他带来两大瓶高级滋补保健品,说是花了四五百元。
老宋捧着说明书左看右看,发现其功效有几处与自己身体“对不上号”,弄得吃不敢吃,丢又舍不得丢。
老人不仅没有得实惠,反而为儿子花错钱添了烦恼。
逢年过节,出于孝敬,向父母亲友等老人送点礼物,这是人之常情、应有之道。
但敬老先得知老,要晓得老人眼下最缺什么,最希望得到什么。
不然,盲目给老人买保健品等,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有些为人子女者长年只顾忙自己的,把父母当 “路人”,什么情况都不清楚,过年过节送点“礼”也是应付式的,为个人挣些面子,压根儿送不到“点”子上。
个别的甚至将家里自己不爱吃、吃不了、即将过期变质的东西送给老人,害得老人不知所措。
在那“什么都缺”的年代,你送什么,老人都喜欢。
而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绝大多数老人近乎“天天过年”,一般吃的、用的,送什么,都不稀罕。
只是老了,学习走动少了,往往思想跟不上形势,信息市场不大灵通,年礼最好送一些老人平时舍不得享用或者不会享用的物品,以利老人 增进健康、提高品质、赶上新潮。
比如,奶奶已有一件羽绒服,又买一件同样的衫子送上,老人一定会摇头,说你瞎破费。
若是送上一件款式新颖的老人没穿过的花马甲,即使花钱不多,她也会喜得合不拢嘴的。
“敬老”得“知老”,平日“多走动、多联系、多关心”是个途径。
给老人送礼,也不仅仅就在过年这几天。
精神慰藉,对老人是一剂无价的“精神药方”,是一缕柔暖的冬日阳光,是一碗热乎乎的“心灵鸡汤”,其本身亦是一种“礼”,多送“精神礼”显然比送“物质礼”更务实。
独善与兼济 难易辩 □甘正气 每个人都独善其身,天 下自然善了 “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很多人曾为此争得不可开交,但是对于“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难易则仿佛没有任何分歧,人们似乎觉得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兼济天下当然更难。
孟子说得很清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只有飞黄腾达了才能兼济天下,飞黄腾达已然很难了,还要兼济天下,岂不是难上加难? 但是今天,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兼济天下比独善其身容易多了。
一个人即使只给几个人好处,那么得其好处者就会为其点赞,将他的优点说得无以复加,就像金庸笔下星宿老怪的弟子一样,常常将老怪小小的成绩夸成功高盖天,对他的坏处却视而不见,保持沉默。
只要给少数几个人蝇头小利,或是一顿酒饭,或是几个红包“,兼济天下”者就有了一个团队。
这个团队不会质疑他财富的来源与支配,只要见者有份就行,至于他是否有劣迹,则在所不问。
只要给几个人小恩小惠,后者就会将“天”缩小为“坐井观天”看到的“天”,将微不足道的小善吹捧为“兼济天下”,不明真相者、不爱求真者往往就以为有人真的是“兼济天下”了。
甚至,获利者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按他们的需要重新定义何为“善”,何为“不善”。
最近被拘留和撤职的束昱辉,他以前不是被很多人颂扬为“兼济天下”吗? 独善其身的人则危机重重。
一个人独善其身,并不能给其他人有形的好处。
虽然一个独善其身的人是加惠周边的,例如他一不侵占他人的利益,二不骚扰他人,不给周围的人添麻烦,不把自己的工作推给别人。
但是周围的人未必会这么想,独善其身的人无法像“兼济天下”的人那样短时间给周围的人以有形的利益。
一个人独善其身,他的道德会给周围的人以压力,他的遵纪守法,让其更像是一种异端。
当大多数人都无视红绿灯的时候,那个看到红灯就止步不前的人,往往被人看成“迂腐“”不灵活”。
一个人独善其身,他的恬淡,他的甘于寂寞,他的不怕孤独,往往会被其他人觉得是傲慢,是高高在上,不屑与大众为伍,这又成为独善其身者的一种新罪状。
有人不理解独自一人的乐趣,他们不能理解为何有人不愿意与他们闲聊闲扯打成一片,他们只能理解为独善其身者肯定眼高过顶。
独善其身还更需要勇气。
独善其身者没有战友,战壕里只有他一个人,他单打独斗,独当一面。
他不去结交权贵,也不自我宣传,还懒得辩解,他成为人们眼中的“神秘人”“怪诞客”,神秘的面纱没有揭开,于是误会的潮水汹涌而至,非议的雾霾铺天盖地。
由此可见,要独善其身,最难的还不是做到“善”,而是“独”。
独善其身是这样难,所以真正将“独善其身”当成人生理想的人极少极少。
大多数人的理想是兼济天下,因为这个理想说出来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与己心,引来崇拜的眼神,这样目的就达到了,至于能不能实现则是另外一回事。
而独善其身,即使能够实现,也没有粉丝,人生还有什么趣味?这就是有人喜欢谈过高之理想,愿意装作有“兼济天下之志”的原因。
其实他们想的只是“达”,担心的是“穷”,至于“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他们实际上是没有想过的。
但是,要为天下提供真正新的思想、新的动能,必须独善其身。
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坦言,他之所以“踽踽独行”,是因为这能让他独立思考:“我是一个真正的‘独行者’,从未全心全意地属于过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朋友,乃至我最亲近的家人。
面对这些关系,我从未消除那种疏离感,以及对孤独的需求——这种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日俱增。
这样的人无疑要失去一些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人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他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避免让自己内心的平衡置于这样一些不稳固的基础之上。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里则将“单独”的好处写得更有文学色彩“:‘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
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见的第一个条件。
你要发见你的朋友的‘真’,你得有与他单独的机会。
你要发见你自己的真,你得给你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
你要发见一个地方,你也得有单独玩的机会。
我们这一辈子,认真说,能认识几个人?能认识几个地方?我们都是太匆忙,太没有单独的机会。
”思想的交锋不能靠觥筹交错,酒酣耳热只会令头脑发热,真正的成就必将是苦心孤诣的结果。
每个人都独善其身,天下自然善了。

标签: #朋友圈 #的人 #微信投诉对方会怎么样 #流量 #微信被 #黑名单 #卡里 #美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