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网,不唯网,2013年7月3日

电脑 0
星期
周学泽 用好网,不唯网 □本报评论员邵方超 从7月1日起,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网上投诉全面放开。
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要求,认真办理网上信访诉求、意见和建议,逐步解决好网上信访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等问题。
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网上投诉全面放开,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反映利益诉求。
网络投诉速度快、成本低、隐蔽性强,切合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是拓宽畅通民意诉求的新渠道。
但是,网上投诉全面放开才刚刚开始,至于效果,群众还有疑虑。
我们知道在现实的信访活动中,一些问题尤其是来自于基层的个别问题并不能及时得到、甚至得不到有效解决。
通过来信来访、面对面反映的问题有时都解决不好,群众网上投诉,发条信息,又如何保证效果?显然,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用好网上投诉对有关部门是一个新的考验。
网上投诉全面放开后,面对涌来的投诉信息,哪些投诉是真实的,哪些投诉更重要,如何反馈,如何解决,国家信访局能否有足够的资源乃至精力投入……都会在群众心目中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网上投诉,不是为了好看,既然开辟了这样一条新途径,就要深耕其中。
真正把好事办好,必须 建立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机制,把问题停留在电脑上,仅进行简单地信息回复,也许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因为所有的问题其实最终都需要面对面地解决,即使是网上投诉,问题最终解决也得回到现实中去,比如征地、拆迁等,都需要面对当事人,到现场去。
所以用好网络,又不能唯网络,有关部门收到网络投诉,还必须离开电脑,走出办公楼,督促有关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追到底,一查到头,才有望解决问题。
众所周之,信访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一些利益关系没有理顺。
理顺利益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要形成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制度化的解决利益冲突机制等。
从政府角度来讲,要真正化解信访工作长期存在的问题与 矛盾,就要注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把工作做在问题产生之前。
当然,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群众通过网络等渠道反映了,就必须想办法积极去解决,不能拖,不能踢皮球,要建立迅速解决问题的机制。
必须认识到,网上投诉只是一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只代表了一种发展向好的趋势,但不是万能的。
针对信访工作,好的手段能够对社会起到震慑作用,能够保证群众反映的问题说得出,听得到,有回音,能落地。
否则,即使信访手段换个千百种,也只能落个“换汤不换药”的口实。
所以在用好网的同时,还必须不唯网,这是网络时代必须具有的工作态度。
下派工作核心是激活农村内生机制■漫画 作者/勾建山 □王豫生 ◆彻底解决贫困村脱贫解困,实现与经济发展较好先进村、富裕村零差距,主要还得靠内生机制———即使是外在的帮扶工作,工作的核心也应该是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驻村帮扶,是省委省政府加快贫困村发展的有力举措。
去年,我到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北山村担任“第一书记”,切实感受了农村生活和农村工作。
我到村后,坚持抓党建与促脱贫齐头并进,村容村貌得到显著变化,赢得了各级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但在一年的帮扶工作中,我也切实感受到,外力作用帮扶农村发展终究是短暂的,要彻底解决贫困村脱贫解困,实现与经济发展较好先进村、富裕村零差距,主要还得靠内生机制———即使是外在的帮扶工作,工作的核心也应该是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北山村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是一个典型贫困落后村,全村274户,1094人。
其中,党员21名,村两委成员4人。
耕地面积较少,仅有350亩,以大樱桃、油桃、春雪桃等林果业为主,村集体零收入。
要想让这样一个缺少土地、又无优势的贫困村致富,帮扶必须注意激发村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带领全村群众共同发展,才能实现脱贫致富。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作为村级发展的领 导核心,激发村党支部逢勃干劲的关键是改革管理激励机制,来激发党支部的内生动力。
为此,作为“第一书记”的我,主动向所在镇党委建议,让村支部书记纳入乡镇“政府公务员”队伍,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冯卯镇当年就探索实施了从优秀村支部书记中选聘“政府雇员”制度,从优秀支部书记中选拔了2位政府“雇员”,其中1位就是北山村党支部书记满广坤,这就激发了满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
调动群众积极性,是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基础。
引导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土地流转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经营方式转变,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让农村的“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我们北山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向荒山要地,今年春天,在村北的荒山上新开了近600亩山地,利用“第一书记”扶贫互助金购买7000棵核桃苗,如果灌溉及时,科学管理,预计5年后,仅此一项就能让农民增收900万元。
既绿化了荒山,又能增加收入,让拥有自主林权的特色果林变成农民的增收林。
现在“,第一书记”下派帮扶工作仍在继续。
我觉得,判断帮扶工作是否有成效,最应该注意的是“第一书记”走后,村子能否可持续发展,这应该是衡量我们下派工作质量的中心。
如果“第一书记”走后,留下的是可持续发展项目,村民经济条件能够得到持续改善,那说明,下派帮扶工作激活了村子的内生机制,这样的帮扶工作最值得肯定。
作者系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20122013任帮扶北山村第一书记 据新华社电,近日,一份由陕西眉县突破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的名为《眉县突破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水泥在眉县区域销售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引发广泛关注。
其中,包括眉县检察院、金渠镇等在内的县内32个乡镇和部门,分派了销售任务,总量达63万吨。
眉县金渠镇分到了1.5万吨销售任务。
金渠镇政府一位负责人说,大家都感觉这个事办起来比较为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拿行政干预进行商品推销,确实有很大困难。
”最终,眉县县委、县政府取消了原来文件中对各部门下达的水泥销售任务。
乡村医生亟需“升级换代” □姚扶有 一根针、一个听诊器、一支体温表、一个血压计、一支针筒、几块纱布,这些就是中国乡村医生的全部“看家器材”。
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乡村医生迄今已走过60多个春秋。
虽然医疗设施简陋,但乡村医生一直发挥着农村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如今,我国经济社会飞速跃进,乡村医生的生存发展状况却令人忧虑。
乡村医生应该是全科医生,可当前乡村医生不仅普遍学历低,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师的比例小,而且少有学习教育、培训实习的机会。
针对乡村医生青黄不接的现象,可考虑建立大学生村医制度。
比照大学生村官的相关待遇规定,提供编制、提高报酬,给予大学生村医诸多优惠条件,提高乡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和社会认同感,增强吸引、留住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能力。
此外,要从制度上化解百万名乡村医生的医疗风险。
受条件所致,乡村医生更容易遭遇不可避免的医疗风险。
目前,由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的医疗责任保险,对乡村医生执业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鲜有覆盖。
因此,应尽快试点乡村医生医疗责任险,为在岗在册、签订公共卫生服务责任书的乡村医生进行投保,或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参加医疗责任保险,不断完善保险方案,减轻乡村医生的负担。
允许拼车顺应公众需求 □朱海薇 北京市年内出台私家小客车“拼车”指导意见。
北京市交通委日前明确表示,针对私家小客车的合乘意见计划今年出台。
其制定方向、细节已浮出水面,涉及对公益性合乘的鼓励支持、对合乘费用的分担等;而且不再简单地认为合乘是非法运营。
“拼车”现象在民间已经存在很久,它节约、环保、方便百姓出行,又能减少道路交通压力,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可是这件明显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的事情却一直被“打击”。
现在北京拟将“拼车”这个屡被推入法律死胡同的事情往合法的轨道上推动一小步,实际上是顺应民意、方便民生的一大步“。
拼车”将有合法的身份,终于可以不再偷偷摸摸了。
当然,拼车仅仅有合法的身份还远远不够,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譬如,如何保证“拼车”支持公益性合乘“,拼车”的司机、车主、乘车人的法律关系如何界定“,拼车”付费的原则以及比例如何;还有,若出现纠纷,解决的原则是什么;若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又该如何认定等等,这些问题只有在法律上得到细化,才能更好地实施“拼车”行为。
与此同时,在管理层面,如何区别“拼车”和非法营运的“黑车”,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难题。
以往的那种简单粗暴一刀切、见到载人收费就罚款的方式肯定不行,而视罚款为目的“钓鱼执法”也已被公众所唾弃。
为此,管理者必须克服懒政思维,用科学的细致的方法管理好“拼车”,让合乘行为真正能够获得安全、合理地发展。

标签: #打印机 #找不到 #不稳定 #不见了 #打不开 #手机 #电脑 #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