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星期四,2019年10月10日

发烫 2
星期
专版 (上接第三版)【同期】时任志愿军空军第15师43团飞行员韩德彩美国人讲我们不能打仗,说你们刚会(驾驶飞机),你们打什么仗。
他不知道,我们这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什么都不顾了。
美国人技术很高,他就能打胜,那不是这样的。
作战的时候你要想战胜敌人,首先从思想上战胜,然后才是行动。
【解说】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血性第三集—大型电视纪录片《祖国在召唤》解说词( ) 血性,胜利的刀锋。
正是凭着这种 “空中拼刺刀”精神,年轻的中国空军打 出了一片和平的天空,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同期】时任志愿军空军第15师43团飞行员韩德彩 这一打,美国人就喊,说中国空军一晚上强大起来了。
【解说】 鸭绿江和朝鲜西北部清川江之间面积约16800平方千米的空域,后来被美军飞行员敬畏地称之为“米格走廊”。
时光荏苒,在各种各样的砥砺考验中,人民军队的精神脊梁愈加坚韧。
2018年1月3日,习近平来到中国陆军一支数字化部队,这支部队的前身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
习近平谆谆告诫英雄传人: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统帅的嘱托,浸润着战士的心田,激发出无穷的力量。
【同期】战斗,准备战斗。
战斗,准备战斗。
【解说】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
新中国诞生70载,硝烟早已散尽,但现代化的钢铁之师依然需要无所畏惧的勇猛胆魄和所向披靡的虎气锐气。
【同期】空军空降兵某部高级工程师李振波 空降兵是一种特殊的部队,咱们空降兵每经历一次跳伞都是一次生死考验。
当了空降兵,就要有一种勇敢的精神。
【解说】 李振波,官兵们亲切地叫他李高工,重装空投技术的开拓者,具有近2000次跳伞经验。
遨游天地间,勇敢是勇敢者的通行证。
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第三天,震中茂县依然是失联的“孤岛”。
危急关头,李振波在内的15名空降兵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情况下向死而生,毅然决然从5000米高空实施“盲跳”。
【同期】空军空降兵某部高级工程师李振波 自己会不会牺牲不会去考虑,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快速地跳下去完成任务,把灾区的情况报过来。
用我们的牺牲能换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我们感觉都是值得的。
【解说】 15名空降勇士的安全着陆,为救灾指挥部第一时间送去了重灾区的一手情报,为后续的空降救援以及物资补给铺平了道路,也把铁血军人勇猛果敢的形象深深刻印在灾区群众心中。
【同期】空军空降兵某部高级工程师李振波 因为我们当时住的时间很长,所以和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群众也不舍得让我们走。
【解说】 百姓对军人的信任和依赖,都体现在这高高举起的条幅上。
举条幅的男孩名叫程强,12岁的他在送别汶川地震救援部队的同时,也将一份期许和力量厚植于心。
【同期】空军空降兵某旅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程强 地震的时候认识到这个部队,认识到中国军人,那个时候就想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
【解说】 当年举标语的男孩,如今已是空降兵某旅模范空降兵连“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空降兵。
而当年军人身上令他佩服的血性胆气,也早已在6年的军营磨砺中植入他的骨髓。
【同期】空军空降兵某旅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程强 我们空降兵动在空中,打在地面,用在关键。
祖国需要我的时候,祖国召唤我的时候,我能拉得出去。
从我们空降兵的角度来说,就是拿得出、降得下、打得赢。
【同期】李振波:今天晚上是夜间跳伞,离机的时候要果断、快速,希望大家能够圆满地完成夜间跳伞,大家能不能跳好?战士们:能!能!能!程强:首长好!李振波:好!【解说】 十五勇士的血性在延续。
今天,程强带着这颗勇敢的种子,为了未来能打胜仗,把无畏写在天际。
澎湃在一代又一代军人胸膛里的血性,不仅仅是危难关头的勇敢、艰险面前 的迸发,更是为了使命不顾一切挑起重任的担当。
【同期】某试验训练基地原研究员林俊德 黄建琴:医生想叫你休息一会儿。
林俊德:坐着休息。
黄建琴:你要坐着休息啊?林俊德:不能躺,躺下就……黄建琴:坐着比躺着好啊。
林俊德:对,躺下就起不来了。
【解说】 这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生前最后一段影像资料。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林俊德强忍着剧痛,坚持伏案工作长达74分钟! 2012年5月4日,74岁的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医生建议立即手术,而这位核试验专家关心的却是:手术后能不能工作?听到否定的回答,老人倔强地拒绝了治疗。
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位74岁老人对工作的执着。
【林俊德生前录音】我因为穷出身,没有这共产党所建立(的)人民政府来帮我上学,我的一切无从谈起。
人要有良心,国家(和)人民培养了你,你总要给国家(和)人民做点事儿吧。
【解说】 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要想在世界站稳脚跟,急迫需要军事实力作支撑。
响应祖国的召唤,这个年轻的肩膀毅然扛起了这份担当。
从此,年轻火热的心,怀揣着为国铸盾的梦,踏上了茫茫戈壁。
【林俊德生前录音】这个所有搞事业成功的人,都有这个阶段。
你一定要发狂地工作,他忘我,废寝忘食,想着他不可能的事他就可能了。
【解说】 军人,使命在肩,唯有血性担当。
【同期】核爆资料
三、二、
一,起爆!【解说】 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的一声巨响,宣告了新中国拥有了可与西方抗衡的战略武器。
【林俊德生前录音】这一下子就感到好像咱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你的工作跟国家的命运,就那么紧密地结合到一块了,就想给国家做点事。
【解说】 从此,急切的心在戈壁上飞驰,铸盾梦在大漠中腾空而起。
为了祖国一声神圣的召唤,为了肩上这份责任和担当,他和战友们拼命与时间赛跑。
然而,最后这一场与死神的赛跑,他跑得格外艰辛。
【同期】林俊德生前影像林俊德:现在看呢,C盘弄完了,C盘我做完了。
【解说】 一声召唤,召唤一生。
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这位为新中国国防事业奋斗了52年的科学家,完成了一位科研战士的最后冲锋。
或许,他的心早已狂奔回了那片让他割舍不下的土地,在那惊雷四起的浩瀚戈壁上纵横驰骋,继续追逐着心中那个美丽的梦……今天,这片浸透着无数中国军人深情和热血的千里戈壁上,新时代革命军人正用一腔报国激情延续着那份沉甸甸的血性担当。
2019年7月,骄阳如火一样炙烤着西北戈壁滩,一场实弹演习蓄势待发。
他叫余闯,是一名炮兵,在2018年的一次实弹演习中,曾遭遇重创。
那天的演习场上,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隆隆炮声震撼大地。
而余闯所在的炮车,却悄无声息。
【同期】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战士余闯 当时我们炮明显的就没有后坐,然后我就意识到这发弹没有打出去。
【解说】 炮长余闯起身查看炮弹击发情况之时,他所在的1102号炮车突然发射。
伴有巨大后坐力的炮弹壳,重重砸在余闯头部。
【同期】战士:连长,一号报告,余闯头部受伤流血,余闯头部受伤流血,请求救护车。
连长:听到,听到。
【同期】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战士余闯 我就是试着想站起来,然后吐了一口血,我就昏了过去。
头部就跟电视机死机了一样,然后就是一黑屏就昏了过去。
【同期】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高玉松 余闯送来的时候,伤情非常危重。
头部的颅骨包括两侧的顶骨、颞骨、额骨、颅底和两侧的颧骨都骨折。
【同期】手机拍摄视频画外音:你知道发生什么不知道?余闯:不知道……我最关心能不能报效国家。
【解说】 昏迷7天7夜,余闯的声音尽管非常虚弱,但报效国家的铿锵誓言却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
【同期】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战士余闯 我感觉军人一定要有信仰,我要报效国家,这就是我的梦想。
士兵的责任是上战场,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必须要第一时间赶快恢复身体,我还要履行我报效国家的诺言,所以说不能被击倒,要赶快站起来。
【解说】 如此严重的伤势,并没有打垮余闯。
在他心中,完成任务才是一名军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余闯终于迎来了自己伤愈后的第一次实弹射击。
【同期】余闯:全班注意!战士:注意!余闯:全自动用炮!战士:用炮!【解说】 随着一发发炮弹准确击中目标,这位铁血硬汉终于完成了重返战位的梦想。
血性是一支军队坚不可摧的钢铁脊梁,是革命军人崇高理想的璀璨光芒,更是纵然倒下也要保持向前冲锋的顽强意志。
【同期】冯德义唱歌听吧,战斗的号声发出警报,穿起军装,拿起武器……【解说】 时隔69年,当这首歌再一次唱起,性格坚强的88岁抗美援朝老兵冯德义再也无法平静。
【同期】时任志愿军第20军第59师战士冯德义 跟我一起唱这个歌的人都死了,都没有回来。
我们都是18岁左右,怎么不悲伤呢。
【解说】 69年前的那个冬季,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在冰天雪地的极寒天气中持续了一个月。
志愿军第九兵团奉命到达朝鲜长津湖地区后遭遇了两个强敌:一个是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另一个则是50年不遇的严冬。
【同期】朝鲜战场美军海军陆战队迫击炮手沃伦·维德汉 在长津湖,11月12月的气温能低至零下30或零下40摄氏度,是零下啊。
你如果不活动,就会被冻死。
我们有暖和的衣服,但却不是能有效抵御严寒的那种。
中国士兵也很艰苦,他们穿的是布鞋,我们穿的是靴子。
【同期】时任志愿军第20军第59师战士刘石安 有的时候想去摸一摸鼻子,鼻子就没有了。
【同期】时任志愿军第20军第59师战士冯德义 我们那些兵就在这个地方,都牺牲了。
为什么?他们就趴在那个地方,想等美国人来,结果美国人没来,他们自己都冻死了。
【解说】 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和刺骨的严寒,中国军人没有后退半步,他们用血肉之躯,像钢钉一样死死楔在长津湖,很多战士都以战斗的姿态,将自己的身躯永远冰封在异国他乡。
【同期】时任志愿军第20军第59师战士冯德义 打仗的姿势,那就什么姿势都有,有种是扔手榴弹的姿势,有种是开枪的姿势。
我们没有一点点恐惧的心理,只有一种什么?要战斗,我宁可跟他拼,拼了死也是很光荣的事,死就死了。
美国人的军队是靠这个东西,靠钞票,共产党的军队是靠意志。
【解说】 穿着鸭绒服的美国士兵困惑不解:究竟是什么样的意志,让这些穿着单衣的中国士兵宁愿冻死也不后退半步? 或许,这位名叫宋阿毛的上海籍战 士留在阵地上的绝笔诗,能够回答美国士兵的疑问。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军人的荣誉,让士兵耸立在阵地上;祖国的尊严,让士兵不惜血染战旗。
穿越时空,这样一种精神生生不息,融进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的血脉。
【同期】理想大于天,越苦越向前,向前,向前,向前!【同期】第76集团军某合成旅战士张安“理想大于天,越苦越向前”,每当我们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面总会浮现出战友郭豪奔跑的样子。
【同期】郭豪生前影像青春……青春……青春……【解说】 这是郭豪生前所在连队录制的一段影像。
本来两个月后,郭豪将光荣退伍。
就在退伍前,他们迎来了一场极具挑战的高原实兵演习。
【同期】第76集团军某合成旅战士张安 他想在临近复员前,首先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就是能打一场演习。
【解说】 郭豪所在的尖刀连“红七连”担负对“敌”穿插破袭任务,战士们背负30余斤 重的战斗装具,在海拔约4500米的高原上急行军。
【同期】第76集团军某合成旅战士张安 脚迈不开了,呼吸特别急促,当时全连每个人都在坚持。
【解说】 演习场就是“战场”。
平时演习有了“恐高症”,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制 高点”。
战士们深深懂得这个道理,因此所有人都拼尽全力。
然而,军人的字典中不仅仅有“顽强”,同样还有“牺牲”。
2018年7月30日,部队在向某高地挺进时,郭豪以冲锋的姿态倒在了前进的路上,再也没能醒来…… 【同期】第76集团军某合成旅战士张安 他就是不想掉队,不甘愿掉队。
有那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品质。
当兵就是要有一种血性,他感觉这才是当兵的意义。
【解说】 他把一顶写有“理想大于天,越苦越向前”誓言的钢盔,永远留在了这片高原热土。
【同期】举枪,预备,放!【解说】 巍巍高原,战友们用军人特有的方式为郭豪送行。
理想大于天,越苦越向前。
这不仅仅是一位19岁战士的座右铭,一名革命军人的赤诚之心,更是新时代革命军人发自内心的呐喊和追求。
他们用钢铁意志捍卫荣誉,用炙热青春温暖家园,他们用行动证明,从战火中走来的人民军队血性本色未曾改变,他们为祖国和人民赴汤蹈火的心矢志不渝。
人民军队一切胜利的捷报上都闪耀着血性的光辉,而这耀眼的光辉中饱含着为了祖国和人民甘于牺牲奉献的崇高品质。
【同期】刘丰买花回来刘丰:妈,我回来了。
王昌群:买回来了。
刘丰:漂亮不这花?【同期】王昌群读信爸爸妈妈及全家,你们好,两封信都收阅了……我这样做绝不是头脑发热,能为祖国而战,为民族尊严而战,我就是死了,也感到无比地高兴和幸福……【解说】 每每想起儿子,母亲王昌群都会拿出当年儿子从战斗一线寄来的信,看上一遍又一遍。
从雾鬓云鬟到白发苍苍,这个习惯已延续30多年。
写完这封信的79天后,刘明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因掩护战友被敌人的炮弹击中,青春年华永远定格在22岁。
【同期】烈士刘光、刘明母亲王昌群牺牲儿子,那种撕心裂肺,那种痛苦,真的是难以形容。
7天,7天啊,7天7夜没吃一口饭。
【解说】 丧子之痛不啻晴天霹雳,犹如给未 能愈合的伤口再插上一刀。
3年前,在同一场战争中,大儿子刘光在前线排雷时壮烈牺牲。
【同期】烈士刘光、刘明姐姐刘丰我两个弟弟都是这样的,军人的这种天职就是保家卫国。
其实我妈骨子里面,她也是当过兵的人,她也知道拦不住儿子的。
【解说】 而这一切发生在这一家人身上,在旁人眼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由于两个儿子表现优秀,在他们牺牲前,分别被后方单位和学校提出过接收申请,完全有机会提前离开前线。
而当时作为驻地军分区司令员的父亲刘斌,却全力支持两个儿子战斗在前线。
【同期】烈士刘光、刘明姐姐刘丰我父亲一到关键时候他肯定是以大局为重的,而且我爸他知道这种时候,再怎么也不能拖后腿,更不能当逃兵。
【同期】烈士刘光、刘明母亲王昌群他(刘斌)经常安慰我,老王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如果党需要,需要我们献出生命,我们自己生命都要献出来,不要说两个儿子。
但是你说他不想两个儿子?想,想得很也可以说是,他是怕我们伤心。
【解说】 我们无法想象,那一刻这位父亲内心的沉重…… 然而,血性是军人的脊梁。
就在小儿子刘明牺牲13天后,在野战医院当外科医生的二女婿又提交了上前线的申请。
这一回,父亲刘斌沉默许久后竟然再一次答应了。
【同期】烈士刘光、刘明母亲王昌群后头刘丰也来跟我说,妈妈,她说你看两个弟弟牺牲,我们的家庭多痛苦。
妈妈让他去好了,多抢救一个伤员,多减轻一家人的痛苦。
【解说】 在这场保卫边疆的战斗中,父亲刘斌担任局部方向前线指挥员,母亲王昌群参加支前服务队,大儿子刘光牺牲时任前线侦察连副连长,二儿子刘明牺牲时任代理排长,二女儿刘丰时任转运伤员队护士,二女婿时任医疗队军医。
10年间,全家6人上战场,两人牺牲。
【同期】烈士刘光、刘明母亲王昌群如果现在还有战争,要需要,我的孙子大了,我也要支持他去,保卫国家是人人有责。
今日慷慨洒热血,他日红花遍地香。
【解说】 为祖国献身的每一个生命,大都正值芳华。
我们仿佛看到,那些年轻的生命依然在整齐的队列中挺立。
脚下,是他们浴血奋战的沃土。
他们的身躯和热血,已然与这片大地融为一体,永不分离。
每一方陵园,都是一方威武的军阵。
每一座墓碑,都是一座不倒的躯体。
每一段铭文,都镌刻着一段军人与祖国的故事。
同在边境自卫作战中牺牲的19岁壮族战士王建川,也留下了一首被鲜血染红的战地诗:妈妈,请你不要把孩儿惦记,不付出代价怎能得到胜利,战士的决心早已溶进枪膛里,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 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视察驻昆明部队某部时谈到了这首诗,称赞王建川“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的军人血性。
习近平说,打仗从来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军人必须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同期】王亮:进入好,高度好,状态很好。
飞行员:收到,收到。
【解说】 LSO,航母舰载机着舰指挥官,任务是精准引导飞机安全着舰。
作为今天的模拟着舰值班指挥官,王亮除了修正和引导飞机顺利着陆,还认真观察着每一架飞机平稳滑向跑道远处。
这个细微的习惯动作,源于2016年4月27日,战友张超的最后一次着陆。
张超是当天最后一个架次的飞行,仪器显示他的着陆动作十分完美。
【同期】海军舰载航空兵某团副团长王亮 飞机落地很正常,非常平稳。
应该说是一个好起落,飞得不错。
【解说】 猛然间,正在滑行的战斗机机头突然失控上扬。
险情刹那间发生了。
责任编辑/赵阳戴墨12 【同期】机器报错:17电传故障,17电传故障。
塔台:跳伞!跳伞!【同期】海军舰载航空兵某团副团长王亮我就拿起话筒喊跳伞,塔台指挥员也喊了。
给我们当时在场的所有的人感觉,就是时间是凝固的。
【解说】 按照特情处置规定,飞行员可以立即跳伞。
大家都十分清楚,这种极端情况下跳伞越早,生还的几率越大。
而飞机故障一旦无法排除,机毁人亡几乎没有悬念。
飞行参数记录表明,驾驶舱中张超第一时间选择的并不是跳伞,而是全力将操纵杆猛推到底,制止机头上仰,试图挽救“飞鲨”战机。
【同期】海军舰载航空兵某团副团长王亮 作为每个飞行员来说,他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他都会有保住飞机这个想法,尽最大的努力,它是我们战斗的武器。
【解说】 12点59分17秒,飞机报警4.4秒后,机身垂直于地面,挽救战机无效,张超被迫跳伞。
由于失去了最佳跳伞时机,张超坠地身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至今,王亮都无法忘记他指挥下的那次张超的着陆,近乎完美,却再也没能等到战友平安归来。
或许,这就是军人。
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
【同期】海军舰载航空兵某团副团长王亮 我觉得这可以用伟大来形容,这个我觉得就是血性。
【解说】 就在张超牺牲前21天,与他一同入选舰载战斗机部队的飞行员曹先建也遭遇了一次险情。
【同期】机器报错:飞机失去状态,不能控制,加大油门,改变坡度,139一号。
【解说】 同张超一样,为了保住战机,曹先建错过了最佳跳伞时机,被重重砸在了海面上,造成胸椎、腰椎、尾椎等多处爆裂性骨折。
【同期】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骨科主任何勍 爆裂就是(骨头)向四周炸开了。
还有很多的软组织损伤,包括一些肺的损伤,病情还是比较重的。
【解说】 然而,在医疗专家组还在研究如何救命的时候,曹先建不但没有沮丧和失落,却提出还要重返蓝天。
【同期】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骨科主任何勍 跟我们交流的时候就说,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最好是能够保证他做完手术以后能够继续飞行。
【同期】海军某舰载机试验训练基地飞行大队大队长曹先建 我从来没考虑过不飞的问题,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去做努力,谁来完成我们的航母事业。
我觉得我没有问题。
【解说】 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着舰需要负重至少4个G的载荷,腰椎的支撑尤为重要。
专家组为此专门制定了手术和康复方案,但要想成功,曹先建需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手术仅仅15天后,曹先建开始肌肉训练,1个月后开始核心力量训练……常人需要12个月才能基本痊愈,而曹先建仅仅8个月就重新回到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战斗序列中。
2017年5月31日,手术后第419天,他成功通过了昼间着舰资质认证。
如今,曹先建继续翱翔蓝天、与“飞鲨”共舞。
【同期】海军某舰载机试验训练基地飞行大队大队长曹先建 我没有被这次事故所打倒,军人就要有军人(的)担当,军人就不能怕流血牺牲。
作为一名舰载战斗机的飞行员,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完成我们的使命,我觉得这是我们最大的骄傲。
【解说】 战斗或准备战斗,是军人仅有的两种状态。
血性胆气激荡战斗豪情,钢铁意志磨砺尖刀利刃。
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时,全军将士将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迅即出动,决战决胜! 【同期】正步走!立定!敬礼!【解说】 历史,从来都会记住那些应该被记住的名字。
2014年,中国设立烈士纪念日。
从此,每一年的国庆前一天,整个国家以最隆重的仪式,缅怀为国牺牲的英雄。
英雄,与时代同在;英雄,与祖国同行。
英雄主义的血性,标注一支军队的精神高度。
英雄主义的血性,激励人民军队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同期】习近平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大力弘扬敢打必胜的精神品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革命英雄主义的昂扬斗志。
社址北京阜外大街34号电报挂号6043邮政编码100832查询电话66720114发行科电话68586350广告许可证京西工商广字第0170号广告部电话66720766月定价20.80元零售每份0.80元昨日(北京版)开印3时45分印完5时00分 ●●●●●●●● ●●●●●●●●

标签: #缝纫机 #我把 #网络 #网络 #网络 #不稳定 #笔记本 #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