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水镇卫生院高山巡回医疗队,记者新春走基层A042018

不稳定 2
年2月8日星期四责编/吴志明叶飞 美编/徐哨照排/余佳维章译文 章水镇卫生院高山巡回医疗队 送医上山7年 为防晕车吐了没精力给村民看病每次上山队员们都不敢吃早饭 昨天,章水镇卫生院高山巡回医疗队的医生走进梅龙村。
记者崔引摄 清晨的四明山上,滴水成冰,还有不少积雪未化“。
嘀嘟、嘀嘟……”一阵救护车鸣笛声突然响彻小村,是高山巡回医疗队来了!章水镇梅龙村的许多村民不约而同地带着医保卡走出家门。
每月一次送医上山,章水镇卫生院的高山巡回医疗队已经坚持了7年多。
大雪刚过,山上村民的药还够吗?医疗队员们送医上山的路,还好走吗?昨天,记者跟随高山巡回医疗队队员一起,坐着救护车上山。
晕车是医疗队员首先要过的一关 章水镇梅龙村是距离镇卫生院最近的一个村子,海拔400多米。
为了赶上年前最后一趟巡回医疗,记者一大早就赶到章水镇卫生院与医疗队员们碰头。
一辆救护车,几个大药箱,这是医疗队出门的全部家当。
此次带队的医生朱银燕是最早的一批队员之
一,从7年前一直坚持到现在。
救护车车厢里,空间很有限。
山路十八弯,队员们坐在车上一边紧握住扶手,一边还要保护药箱。
才开出10分钟,记者就感觉头晕,胃里开始翻滚,只能靠和医生们不断聊天来分散注意力。
“车厢内不通风,加上车太颠簸,人坐着救护车上山很容易晕车。
这也是我们医疗队上山首先要克服的难题。
”朱银燕说,他们每次上山都要去两三个村子,最远的村子要走1个多小时,一趟下来,队员们常常是头晕脑胀,胃里翻江倒海,像是病了一场。
为了保证到村里后还有精力给村民们看病,每次上山,队员们一般都不怎么吃早饭,就怕中途要吐,有时快到中午实在饿得不行,就吃点随身带的小点心。
宁波城里,大雪早已不见踪影,而在四明山上,积雪还有不少,不少道路两边还有结冰。
在山路上小心翼翼地开了半个小时,巡回医疗队此行的第一站梅龙村就到了。
高山上网络信号不稳定是一大困扰 昨天的四明山上阳光灿烂,但温度还是很低,村民晒的衣服滴出的水结了冰棱。
梅龙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医疗队每次上山的临时服务点,这几天门前的冰也厚,知道医疗队要来,村民们一大早就除好了冰,还铺上了麻袋防滑。
刚跳下救护车,医疗队员们就忙了起来。
药箱、笔记本电脑、血压计、打印机、刷卡设备……为了方便村民在山上也能刷医保卡配药,所有的设备都要带齐。
“快点,手机先拿出来找信号!”看病刷医保卡需要网络,高山上网络信号不稳定,是常常困扰医疗队员们的难题。
朱银燕说,记得有一次在上横村巡诊,队员们发现某一处村道信号最强。
于是大家先在村里给村民们开好药,然后回到救护车顺着村道边开边找信号,村民们就跟在救护车后面一路走,等车子找到信号强的地方停下后,再统一排队刷医保卡拿药。
昨天上山的医疗队员加司机共有5个人,队长朱银燕负责量血压和登记,医生严丹丹负责看病开药,还有两位队员负责收费、挂号和发 药。
电脑等设备还没准备好,赶来看病的村民 就把养老服务中心的房间挤满了。
“医生,感冒咳嗽药这次带来没?”69岁的村民沈秋英盼医疗队上山盼了好几天,这几天因为下雪后道路结冰,村里的班车不通,她感冒后扛了好几天也没去配药。
“阿姨,早上的降血压药吃过没?血压有点高啊。
”每月一次的上山,让朱银燕和不少村民成了老朋友。
她一边为村民量血压,一边和他们拉家常。
为20多位村民看好病、配好药,队员们又拿着血压计等设备去村民家上门服务。
今年89岁的方爱成老人去年骨盆骨折后做过手术,行动不便,加上患过脑梗,每次医疗队上山都会上门为她服务。
“这几天大雪封山,我儿子都上不来。
”方爱成老人满脸笑地拉着医生的手。
量血压、问病情,然后叮嘱一些大冷天需要注意的问题,队员们在村民的热情送别下,又跑向了下一个站点。
■新闻背景 医疗队7年行程超4万公里 章水镇是海曙区位置最西、镇域面积最大的山区半山区乡镇,共有21个行政村(社区)。
由于多为山区的特殊地形,自然村与自然村之间的路途遥远、交通不便。
为解决高山群众,尤其是老年慢病患者看病配药难的问题,2010年11月,章水镇卫生院组建了“高山巡回医疗队”。
医疗队自组建以来,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每月都坚持送医上山。
服务的村子,也从之 前的6个自然村发展到10个高山自然村,基本实现了山区全覆盖。
7年来,医疗队的行程已超过4万多公里,共建立完善了3379份健康档案,完成家庭医生签约863人。
免费测量血压及血糖累计11000余人次,提供免费医学咨询956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5900份,举行医疗讲座220余次。
记者孙美星王思勤通讯员余剑波史媛 美丽宁波环保在行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横跨工业区的“母亲河”再现钓鱼人 污水零直排创建“北仑模式”值得全市推广 北仑区小浃江是一条“名”河。
经过多年的治理,这条曾经“死”过一次的河道重新水清岸绿,可以说是北仑治水的成功典范。
同样流经戚家山街道的还有青峙河,它被称为戚家山街道的“母亲河”。
河道沿线穿越商圈、居住区和工业区。
由于辖区内化工企业较多,这里曾经存在工业污水乱排放、垃圾乱倾倒等现象,和小浃江一样,也“死”过一次。
但现在,这条横跨工业区的河道边却吸引了不少钓鱼人。
青峙河又是如何“活”过来的呢?昨天,记者沿着小浃江和青峙河,寻找北仑区“全域治水”的“秘诀”。
企业负责人也来当河长 小浃江边北平路旁,寒风凛冽,李女士在燃起的火盆上方挂满了腊肠和腊肉,今年是她在此开电瓶车维修店的第九年。
店门外几十米处,是临江在建的300米长的生活污水管网改造工程。
“虽然小浃江已经治理得很好了,还能看到白鹤飞来。
但遇上闷热天,有时候河水的味道还是不好闻。
”得知春节后改造工程就会完工,一旁的江水将更清爽,李女士笑着说“,那太好了,在这里开店环境更舒服了。
” 和小浃江一样贯穿戚家山街道而过的还有一条主要 水系,即青峙河水系“。
这个水系的污染治理,让我们感到很有压力。
”戚家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青峙河水系自成体系,没有外来水源,且贯穿了生活区和工业区。
” 戚家山街道是北仑开展“污水零直排”创建的先行试点之
一。
与其他街道不同,这里是全市开放开发最早的区域,集聚着300多家工业企业。
针对青峙河区域企业规模大和相对集中的特点,戚家山街道率先推行“企业河长制度”,由该区域的企业负责人担任相关河段河长,实行水岸同治,并邀请了专业治水公司同步治理水系污染。
对于化工企业废水“跑冒滴漏”现象,由专业治水公司和专家帮忙找问题,最终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雨水全部截污纳管。
在生活区块,该街道对老住宅和商品房的生活污水分别集中纳管,实行雨污分流。
全域化推进“污水零直排”创建 “污水零直排关键在雨污分流、截污纳管和综合治理。
”这名负责人说,经过两年的创建,该街道的接纳、输送污水和雨水管道,沟渠、出水口等已基本实现雨污全分流全覆盖;千吨污水排放量以上的企业(占整个街道 污水排放的90%)全部领取了排污许可证;区域内超过半数河道完成清淤。
记者来到戚家山街道的小浃江支流旁,河道清淤还在进行中,右手边的房屋有九成以上已完成拆迁,这是小江堵头段河岸整治工程。
“以前这里有21个排水口,河道两边的民房污水全部直排河道。
待河道两边的污水管线全部铺设完成后,生活污水直排的现象将不再有。
”街道城建办主任张一傲介绍,这项整治工程年后将全面动工,总投资4000万元左右,今年年底完工。
“两年多来,这个街道的河道与水塘基本被‘翻了个底朝天’。
”北仑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戚家山街道全域治水,最显而易见的成果,就是小浃江成了“全省最美河道”“,母亲河”青峙河边有了钓鱼的人。
需要指出的是,戚家山街道只是北仑全域化推进“污水零直排”创建的典型案例。
“北仑污水零直排创建的模式值得全市推广。
”市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仑是全市“五水共治”启动最早的区域,去年投入2.7亿元,完成74个项目。
该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1个区控以上监测断面功能区年均值达标率为90%,比去年上升了23%。
记者林伟通讯员王璐

标签: #电信 #错误 #流量 #别人登录了我的微信怎么办 #微信不能扫码登录怎么办 #账号 #信号 #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