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移动流量什么时候清零

什么时候 5
6版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十大民生亮点温暖千家万户 新华视点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赵文君、刘硕、李劲峰、杰文津)“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 继续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取消流量“漫游”费,提高个税起征点,加强托幼全程监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民生热点、焦点、难点,一系列惠民政策令百姓感到温暖和振奋。
亮点之1:扶贫 扶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报告提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
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改进考核监督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刘昕说,5年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下一步应继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
他表示,目前,扶贫领域还存在一些贪腐和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改进考核方式,让脱贫工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亮点之2:就业 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报告提出,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今年首次把这一指标作为预期目标,以更全面反映就业状况,更好体现共享发展要求。
2017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8652万人,2018年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在1500万以上。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劳动力的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城镇调查失业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是对全国就业情况更加科学、合理的掌握,也是对农民工为社会发展 所做贡献的肯定。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金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全收说。
他期待,未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让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拥有更强的融入感和获得感。
亮点之3:养老 养老: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报告提出,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人社局局长杨光说,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与缺口进行有效调剂,减轻部分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地区支付压力,为稳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打下坚实基础。
亮点之4:医疗 医疗: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直面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报告提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改革;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西省委主委史可说,公立医院的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破除以药养医,调整服务价格,合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
要注重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并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过去5年,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450元,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已有1700多万人次受益。
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将进一步织密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网。
亮点之5:教育 教育: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 报告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第二师范学院院长胡仲军说,课业负担重是我国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也让家长叫苦不迭。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改变应试教育模式,改变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尊重学生兴趣,并规范课外培训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构建安全的幼教体系,需要政府部门、幼教机构等各方构建闭合的责任链,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把责任落实到人。
亮点之6:住房 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制度报告提出,启动新的3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范小云说,过去一年,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棚户区改造加速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加速布局、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逐步实现。
亮点之7:环保 环保:重点地区PM2.5浓度继续下降报告提出,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过去5年,我国重拳整治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宁河区委书记王洪海说,要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将持续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做好“散乱污”企业治理后续工作,严格落实控车节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秸秆禁烧等措施,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亮点之8:个税 个税:提高个税起征点报告提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3500元的起征点,是2011年调整后确定的。
全国政协委员石文先说,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专项扣除,意味着充分考虑纳税人家庭构成、生活支出等因素,给予减税实惠,在推进个税改革中是非常关键的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阎志表示,推进个税改革将给群众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会达到拉动消费升级、调节收入分配等综合效果。
亮点之9: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菜市场、停车场、电梯、排涝管网等设施报告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
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的改造,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
加强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
加大对便民服务、社区改造等方面的投入,可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全国人大代表、抚州市市长张鸿星说,对一批老旧小区、农贸市场、城市公厕、社区养老设施等进行改造,能够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优质化与均等化,让居民生活得方便、舒心。
亮点之10:消费 消费:网费、过桥费、景区门票等都要降,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 报告提出,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降低过路过桥费用;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兰念瑛说,推动多领域降费,有利于降低生活成本、释放消费活力。
她建议在降费的同时,改善服务质量,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激发市场活力。
“数读”历史性的“五年之变”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齐中熙、侯雪静、凌军辉)经济总量跨过80万亿元台阶、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以上……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5年工作。
报告中的一串串数字,折射出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发展跃上新台阶 透过政府工作报告,5年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成绩和收获跃然纸上: 规模更大———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动力更足———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结构更优———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高新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11.7%。
活力更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6万多户,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 中国的发展令世界为之瞩目。
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评价道,“中国经济取得了出人预料且令人印象深刻的优异表现。
我们对中国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抱有信心。
” 改革取得新突破 透过政府工作报告,人们清楚地发现:改革,在过去的5年中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放管服”改革增加“活力”与“便利”5年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减少9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大幅减少。
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缩减50%以上。
———“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退出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煤炭产能8亿吨,安置分流职工110多万人;三四线城市商品住宅去库存取得明显成效,热点城市房价涨势得到控制;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连续下降;压减政府性基金项目30%,削减中央政府层面设立的涉企收费项目60%以上;突出重点加大补短板力度。
———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加快采取措施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推动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新兴消费快速兴起,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3%。
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9000多公里增加到2.5万公里,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22项,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党中央提出并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掉的是负担、补上的是短板,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作出了巨大贡献。
”全 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说。
民生不断增强获得感 报告中一组组让人印象深刻的数字,彰显的是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个“6000万”筑牢民生保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就业更加充分,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6600万人,2017年失业率为多年来最低;织就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近6000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通过社会救助制度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三个“十条”换来绿水蓝天5年来,通过制定并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并取得扎实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
……5年来,棚户区住房改造完成2600多万套、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加大对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让4.3亿人次受益……每一组数字,拉近的都是百姓与幸福的距离。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州市市长曾文明告诉记者,这5年多来,赣州市脱贫159.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22.4个百分点。
只要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和政府的民生安排细化落实,人民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
2018年3月6日星期二责任编辑陈琰泽 7版 报告@所有人:你的获得知多少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十九大后的首个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关注。
记者梳理发现,报告关注了多个群体,传递出“汇聚众力奔小康”的决心和诚意。
快看,报告@你了! @贫困人口:今年农村减贫1000万人 过去5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报告提出,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并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革发展的支持。
报告提出要配套多项工作机制,如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帮扶等。
@农民工:可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我国现有农民工2.87亿,合理解决农民工进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国家稳定和扩大就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提出,扩大农民工就业,全面治理拖欠工资问题。
城镇调查失业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今年首次把这一指标作为预期目标,以更全面反映就业状况,更好体现共享发展要求。
同时,报告还提出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
@中等收入群体:合理减负 过去5年,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9000多元,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万增加到1亿3千多万。
报告指出,中国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日前表示,据保守测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对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进行描述时,将“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列入其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仍延续“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取向,提出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等,合理减负。
@企业家:进一步为企业降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
改革完善增值税,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调整税率水平,重点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税率,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年销售额标准。
大幅扩展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
大幅提高企业新购入仪器设备税前扣除上限。
实施企业境外所得综合抵免政策。
扩大物流企业仓储用地税收优惠范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阶段性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
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
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降低过路过桥费用。
加大中介服务收费清理整顿力度。
全年要为市场主体减轻非税负担3000多亿元,不合理的坚决取消,过高的坚决降下来,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双创”群体:跑出中国“加速度”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开展,我国科技创新从“以跟跑为主”转向“在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
报告提出,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减半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于佳欣、商意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等刚性改革措施。
“放管服”改革就是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报告提出一系列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措施: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大幅缩短商标注册周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决不允许执法者吃拿卡要;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政府对放管服改革出的‘硬招’,很大程度上能够改进营 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家信心,这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也有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煜说。
据了解,目前,浙江全省“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87.9%,办事群众满意率达到94.7%。
全国人大代表、国和控股集团董事长陈乃科说,“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在打通制度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和痛点,是站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上推进“放管服”改革。
城镇调查失业率首次纳入预期目标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叶昊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
这是我国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纳入预期目标,涵盖了农民工等城镇非户籍人口,能更全面准确反映就业状况。
“我国一直采用的登记失业率包括了登记和需要帮助的 就业困难群体,是工作记录产生的数据。
调查失业率则是从人口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包括了城镇常住人口中的失业情况,代表性更强,是从宏观层面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和就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说。
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
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
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
集众智汇众力,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政府干部: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这对 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报告提出,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权不可任性,用权必受监督。
政府要信守承诺,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报告要求,各级政府要完善激励约束、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给积极干事者撑腰鼓劲,对庸政懒政者严肃问责。
决不能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
广大干部要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本领,求真务实,干字当头,干出实打实的新业绩,干出群众的好口碑。
(采写记者:王炳坤、徐蕊、付光宇、程士华)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网络提速降费托幼全程监管 流量“漫游”费取消,数字中国提速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张辛欣、韩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
工信部部长苗圩5日表示,工信部将重点围绕降低手机流量费、家庭宽带费、企业宽带费和专线资费等持续加大力度,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
近年来,用户对套餐中区分全国和本地流量问题反映较为突出,希望像取消语音漫游费一样,取消手机流量“漫游”费。
苗圩说,工信部力争让广大用户及早享受到实惠。
此外,工信部还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继续推进固定和移动宽带网络建设,深挖降费潜力,改善网络服务质量,为建设数字中国提供更好的网络支撑。
近年来,我国在网络提速降费上取得积极成效。
工信部数据显示,在提速上,光纤宽带与移动4G网络规模全球第一,70%以上用户使用50M以上宽带,近10亿用户用上4G网络;在降费上,推出了宽带提速不提价、流量不清零等举措,固定宽带和移动流量平均资费大幅下降。
“提速‘提’的是企业竞争力,降费‘降’的是社会总成本。
”苗圩说,下一步将重点围绕降低手机流量费、家庭宽带费、企业宽带费和专线资费等持续加大力度,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为建设数字中国加油助力。
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姜琳、阳建)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专家表示,这将促进二手车消费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
随着汽车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我国已步入世界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17亿辆,二手车市场潜力巨大。
全国人大代表尤良英建议,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后,应加快推进二手车信息和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二手车交易秩序,促进二手车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同时带动汽配、维修、保险等相关服务业发展,推动我国汽车市场不断优化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17年全国1068家二手车交易市场累计二手车交易1240.09万辆,同比增长19.33%,交易金额达8092.7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4%。
12月份二手车交易123.09万辆,同比增长13.85%,交易金额达746.83亿元,同比增长11.04%。
加强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胡浩、卢羡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据统计,我国0至6岁的儿童人数超过1亿。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迅速,2017年,全国共有幼儿园近25.5万所,在园幼儿达到4600万人。
然而,入托难、入园难仍是各地 面临的共性问题,托育市场机构总体数量不足,服务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学前教育的内容令人振奋。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幼儿园园长吴洁秋说,目前我国幼教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幼儿教师配比还较低。
学前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公益的事业,如果能让家长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孩子生活学习状况,就能给家长一个放心的保障,“这实际上是让家长、让社会参与到教育监管中来”。
根据我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目前的75%提升至85%。
要扩大普惠性资源,公办和民办“两条腿走路”。
此外,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提出,推进学前教育立法,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加大对办园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依法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扫描二维码,不到800字速懂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扫描二维码,阅读《图说政府工作报告》,深度了解报告内容

标签: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微信是什么时候开发的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