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与“灭异”,网评天下主编:解成君

什么时候 0
电话:010-82296732投稿信箱:美编:梁颖宁投稿信箱:2014.1.15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16 纵横谈 □王淦生 中国教师报官方微博 扫描二维码即可登录 /3304767544 “求同”与“灭异” 余生也早,故而学生时代也就无缘领教今天盛行于各大中小学的所谓“客观性试题”、“标准化答案”。
还记得我们当学生那会儿,考试次数既不及现在这般频繁,试题类型更不如今天这样“花色品种”齐全。
尤其是那些文科试卷,诸如语文,常常只是一则阅读加一篇作文了事;政史类考试也每每只是出几道大的论述题,由学生从中任选几道作答。
教师阅卷,往往也颇具“民主意识”,学生给出的答案只要不出常识性差错,凡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者,一般都能得到一个像样的分数。
尤其是那些观点新颖、见解独到者,即便略显稚拙或是语有偏颇,也大都能够享受到“奖分”的优遇。
因此,同样一道考题,全班几十位同学常常会设计出数十种“各领风骚”的答案来,大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
阅卷时,同年级教师甚至会因自己学生答案新颖而相互炫耀,那情形仿佛种下了萝卜却收获到了人参。
对照时下驰骋考场、“风华正茂”的“客观性”试题,上述试卷在问题设计上免 不了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主观”色彩,在强调“客观、准确、公正”地选拔人才的今天,似乎已显得“功力不济”,殊难支撑局面了。
于是乎,便有高人出现,历览古今选才之举,琢磨中外考试之法,终于创造发明出这种学生易答(有时候一场考试下来,考生只需要填写几个字母、涂抹几个方框便完事)、教师好批(诸如中考、高考这类重大考试的阅卷工作近乎一半的工作量已无须教师劳神,全部由电脑代劳)的“客观性”试题,不少教育考试部门甚至于更进一步,创造出专门用以储备各类试题的“题库”,遂使得日后出卷如同从冰箱中取菜制作拼盘一般容易。
每一道试题,都会配以“标准答案”;答案既出,自然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如此一来,一场考试便常常可以搞得像体检时量身高、测体重一般毫厘不差,客观、公正得近乎上了天平。
在“应试教育”余韵犹存、一切皆以考分论英雄的今天,什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什么“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只要对教师对学校的考核、考评机 制不发生变革,这些美丽的新名词都只能成为人人“口中有,心中无”的装潢材料,做计划、写总结、摆成绩、谈经验时可以信手拈来,巧作点缀,但没有多少人会真的往心里去。
一旦进入教室,这些立刻就会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而如何让学生去顺应潮流、适应“考情”,能够在“标准答案”的夹缝中自由驰骋、出色发挥,这才是当今不少“教育家”朝思暮想、上下求索的关键性问题。
那些初出校门、从“标准答案”中冲杀出来的“标准型”教师,对付起这类“客观性”试题来自然是轻车熟路不在话下,而类似于我等“旧时代”过来的“主观派”对此便颇有几分不适之感,乃至有几分抵触情绪。
然“大棒”在后,“重任”在肩,由不得你有丝毫的闪失和迟疑。
于是,首要措施便是让学生树立起“罢黜百家,独尊师说”之观念。
而为师者亦不敢自由发挥说走了嘴,只能以“考纲”为经典,奉“教参”若神灵,一味照本宣科。
学生当中但凡有“见解独到,观点新颖”者,只要与“标准答案”相左,任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故”,也一律
棍子打死,以免“谬论”流传,混淆视听,乱我军心,考试丢分。
如此“求同灭异”的教育方式,还真的造就出了若干在学习上绝对依赖于教师,而在考场上却能够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的“挣分”高手。
只是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之余,在送走了一届届学生之后,本该略感轻松的心中却总是免不了平添一丝忧虑:一旦这些学生日后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面对“多歧路”的人生之旅,又有谁去为他们理清“标准答案”?而社会、人生又怎么可能是一道只有唯一答案的“选择题”?劳心劳力学此屠龙之技,其作用究竟何在? 在自然界,我们不会企求紫罗兰与玫瑰花散发出同一种芬芳,也不会希冀春兰与秋菊在同一时间开放。
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将任何复杂的问题都归结为一种“标准答案”?而作为“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又怎么能让他们在童年、少年时期只有同样一副大脑、同样一种思想?我们的教育,已经到了为“标准答案”作出深刻反思的时候了! 局内人 □马志响 真优秀,请拒绝拉票 经常接到朋友或同事的电话,内容要么说是自己的家属,要么说是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等参加××优秀评选,需要进行网络投票,且这个评选对参评者怎么怎么重要,请我给予投票支持并期望我向周围更多地传播这种支持需求。
听到我说对活动一无所知后,便迅速挂了电话把投票链接发到我的邮箱让我点击…… 无独有偶,不久前,加入了几个教育QQ群,经常有陌生网友不厌其烦地在群里持续发布类似信息:“我是×××,参加一个××人物评选,初评入围,现在进入网络投票阶段,请你投我一票,并告诉身边的朋友,你的投票将是对我工作的极大鼓励 和鞭策。
投票网站××,谢谢!”“伙伴们,抓紧了,离投票结束还有两天,请大家一定支持我,您手中的一票对我很重要!”……且数群连发,经常在大家教育教学交流正活跃、畅快之际迅速出击,甚至小窗给网友寻求更大支持,令群友们瞠目结舌、避之不及。
即使有网友百般劝止,参评者依然我行我素。
难道给参评者投票,就是对其工作的极大鼓励和鞭策?我看不然。
这样,反而是在支持参评者追求功利吧!若大家都不给予投票支持,那他的工作会怎样?是否会懈怠?别的参评者难道不需要鼓励和鞭策?他们为何不拉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很多“评优树先”活动主办方都采取了与时俱进的网络公示投票这一方式,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向社会宣传先进、播洒阳光、传播正能量,让公众一起来监督评选,其用意是好的。
但网络投票也似乎从另一面滋生了轰轰烈烈的拉票现象,参评者为了能够最终胜出,不顾“颜面”和规则进行网络拉票战、人脉战,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面对如此多的网络拉票,我们不禁感叹:这样的评选意义何在?这样的网络拉票违背了评选活动的初衷,这样的行为严重扭曲了评选活动的本意。
面对日益盛行的网络拉票风,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投票的理由和底气何在?实际上,这是一种有悖评优初衷的投机行为,票拉得越多,参评者离优秀越远,离师德越远,离公正越远! 因此,对于众多热情的拉票者,我通常采取的措施是不为所动、置之不理。
也有的网友对此深恶痛绝,投出反对票,反遭参评者斥责。
最后,我想告诉拉票者:这样的举动和优秀是南辕北辙的。
请让网络投票单纯一些,自然一些,少一点硝烟味,少一点功利性。
真优秀,请拒绝拉票! 广角镜 □李文俊 2013最美婚纱照 《武汉美女班主任校园拍婚纱照全班学生友情出镜》一文,在网上迅速蹿红,引来无数网友热议,不少网友称这张照片为“2013最美婚纱照”。
为何一张婚纱照竟能引起社会如此关注?笔者认为,这其中折射出的师生关系问题恐怕最引人关注。
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教师角色也在不断转换,特别在教学中,不少教师由“统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
教师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把课堂还给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
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习 研讨积极主动,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扪心自问,在生活中由“导师”向“朋友”的转变,又有多少教师真正做到了呢?在现实中,不少教师感觉工资待遇不高、工作强度较大、职业倦怠不断加强、心理压力逐渐增大,所以,课外也就不愿与学生腻在一起了。
而文中这位班主任向老师,却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拍摄婚纱照时,邀请全班学生“友情出镜”。
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是教师亦是朋友的最好诠释!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喜欢上他的课,喜欢听他的话,表现自然就好;反之,学生讨厌某位教师,就会心不在焉、得过且过,表现肯定不好。
而文中的向老师和学生关系好得让人羡慕。
当她在班级QQ群里公布了这个消息,邀请有时间的学生参加时,“没想到,当天下午,所有的学生都穿上了干净的校服,系着红领巾,由父母陪伴着一起到学校”,而且学生吴桐还送来一盒热乎乎的糖炒板 栗,作为新婚“贺礼”,真让人感动!如果没有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如果不是对向老师非常喜爱,全班41个学生能一个都不少吗?看那手势,那笑容,那表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一个个都“阳光灿烂”,一个个都“幸福满满”,他们才是最幸福的人! 一张“师生婚纱”照,拉近了教师跟学生之间的“朋友关系”,也给天下所有的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
它让我们每个人陷入沉思,如何真正当个好老师?因此,它理所当然是2013年的最美婚纱照! 2014-2020“发现”100所现代课改名校 为教育现代化选送“榜样” 师道 不谈使命,先要生命 □朱卫国 作家麦家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
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生命。
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使命。
分别代表生存、生活与责任。
麦家之言,吾深以为然。
但反观自己乡村教师之身份,吾且斗胆而坦诚地呼吁一声:不谈使命,先要生命。
我可以不卓越,但至少要不平庸。
央视《新闻调查》曾经做过一期“最美乡村教师团队获得者———会泽七子”的节目,观后感触颇深。
这7位80后教师,工作生活在云南深山中的村小里,青春、开朗,像跳跃在春日山林上的和煦阳光,播撒温暖,传递力量。
他们用有限的薪水贷款买车,以便周末可以出山;他们假日集体野炊,丰娱生活,用知识与爱心教书育人;他们以蓬勃的生命姿态感染并引领着大山里的孩子,他们快乐着,并把这份快乐浸润到孩子的心田里。
在他们身上没有任何留守山区的悲情色彩,你看到的,首先是一个个鲜活、丰盈的生命,他们的美是真实生命的美! 我实在不喜欢那些太过苦情的乡村教师,他们的精神足以催人泪下,但总觉得他们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生命状态,我很难想象这样的苦情会给孩子们一种怎样的心灵影响,于生命而言,快乐该是多么重要,一个快乐的教师,才会给学生以向上的生命熏陶。
我们习惯了那些被媒体报道的乡村教师典型,他们有的是衰老病残,有的是伴青灯吃咸菜,有的置家人于不顾、全心献身教育,有的又当爹又当妈累倒在讲台上,有的几乎如苦行僧般,以一人之躯撑起一个学校几十年,哪怕面容枯槁,生活拮据不堪。
感动之余,我不禁要问,这算活出了自己真实的生命吗? 细想开来,这些教师有性命、有使命,唯独没有自己的生命。
对这样的人我常投以钦佩之情,但不会效仿,大约是我境界不够,我给自己的人生信条是,可以不卓越,但绝不能平庸,绝不能丢掉真实的生命。
“会泽七子”当选“最美乡村教师团队”让我欣喜地看到,我们很多的价值、理念正逐渐回归人性与生命。
传统文化总是给“教师”套上各种精神枷锁,要求教师在清贫中乐于奉献,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于是有很多教师在这种文化枷锁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丢弃了生命。
当他们仅仅拥有性命,就去追求使命时,悲情就在所难免了。
我在很多悲情的教师身上,看到了太多的感动与使命,就是没有看到一个本真的人性与生命。
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真正能用“生命”与“人性”的眼光去评价乡村教师?最近英国媒体称,根据一项对21个国家教师地位进行比较的国际性调查,中国教师获得的公众尊敬程度是最高的。
这一消息不是表明中国教师的生存质量高,或许只能说明中国文化赋予了“教师”太多形而上的要求,而非“以人为本”,喜悦之余,我更多的是深思。
我也是一名乡村教师,我也清贫,面对仅有一次的人生,我从来不谈使命,先要生命。
活出真实的生命质感才最重要。
记得当央视的记者问及那7位年轻教师会不会一直待下去时,没有一位承诺会不走,他们说,什么时候有更快乐的事,更迫切需要做的事,当然会去做。
这样的回答不虚伪,并不会损伤他们所获的荣誉,面对镜头,他们呈现的是最美丽的生命姿态。
我衷心希望底层的中国教师在维持生存的前提下,在保有性命的现状下,能拥有另一条命———生命。
现代化教育教学方式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生态 标准化设施和人力资源配备是教育现代化的条件现代教育理念与价值观是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 想到的说到了? 说到的也做到了? 做到的还没让我们见到? 欢迎来电咨询 010-82296734孙老师 征稿 网评天下,“评”字当先,为鼓励教师积极评论身边现象、教育时事,特开辟《网评天下》栏目。
读者可发送电子邮件投稿至,字数1000-1500字。
纵横谈:对中国教育问题较为宏观的阐述; 有此一说:虽有偏颇,不无道理;一吐为快:看到就说,直抒胸臆;局内人:记录自己身为教师的无奈;校园目睹之怪现状:重在描述,可以不议;广角镜:以社会万象反观中国教育。
全年定价:99.00元零售价格:2.20元记者部:010-8229666882296727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海工商广字第0128号(1-1)印刷:中国体育报印刷厂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8号质检电话:010-67124806

标签: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微信是什么时候开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