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什么时候开始用微信

什么时候开始 3
本版编辑曾碧娟电子邮箱:m@ ■年201812月14日星期五组版吴磊校对周聪 白河副刊 A7 微信时代谁也不知道哪一天自己成了微信的
部分。
一个晚上,几个人正在喝酒,忽然一个 人说:“美国加州着火了。
”他说得很平静,就像是一个人上坟不小心把墓地里的一棵柏树点燃了。
接着,他把手机上的画面亮给大家看,那是燃烧了几万公顷森林的山火。
但是大家说:“加州远着呢,还隔着太平洋呢,不影响我们喝酒。
” 有一天我正在散步,碰到一个熟人,他晃晃手机说“:中东的叙利亚用毒气弹了。
” 我说“:是吗?”他说“:是的,就在今天中午。
”没有微信的时代,叙利亚毒气弹之类的新闻,我们知道可能在一周之后,而如今,一切发生在当下的,我们都可能当下知道。
微信时代最大的力量,就是每个人都是世界最眼前的一部分,只要你抠一下微信,你就和世界相联系。
比如南极的企鹅有多少只,北极的北极熊在格陵兰岛缓慢行走,美国的火星探测器捕捉到了火星上风的声音,微信会告诉你。
微信也让一个人与另外一些人联系在一起。
忽然某个人建了一个群,很多人都被拉进来或是踢出去。
忽然有人问:“你被拉在群里,咋不冒个泡呢?”我说:“拉来一群羊,还需要时间和金钱呢,拉来一群人,连一个镍币都不需要。
”某个人说:“羊喂大了,还能做火锅呢。
”言外之意,人在微信时代,可能还不如一只 羊呢。
因而,人们说:“这年头,你不被拉进
八个群里,你就不是一个混家。
”是的,一天早上突然醒来,像入侵者闯入你家乡一样,你忽然就被拉进了很多群里,你就被群主领导着,像一只羊一样在群主的山坡上吃草。
你不就范,群主就说你已经不是羊,而是害群之马了。
群,其实就是一个原始的部落,根据人的性格、工作、学历、爱好,在微信里组成了最原始的当代部落。
在群里,你知道今天谁在怀念青春唱老歌,谁在炒了新股炒老股,谁在谁家打麻将,谁在谁家斗地主,谁在谁家喝醉了,谁在谁家侃大山。
群把很多人的生活部落化了,看似很现代,其实很原始。
中国有个词叫群落,就是一群人的部落,微信群,就来自中国古老的词汇,加上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先进,给人们的生活一个宽阔的视觉而已。
群,是当代生活最直接的信息源。
比如南丁先生走了,当天就从微信群里知道了,我就写了一个《南丁走了:河南文坛最后的儒雅走了》。
南丁在郑州,不是微信时代的到来,偏居一隅的我,肯定不会当天就知道南丁走了。
后来南阳老乡马新朝走了,当天就从微信里知道了,我写了一个带点忧伤的东西,作为马新朝生命驿站最后的响器。
马新朝听见没有,我不知道,但是我听见了马新朝的《响器》作为一首诗歌,最后祭奠了自己晃荡在唐河平原上的魂灵。
微信,是最便捷的一种联络方式,早上 作家走笔 王俊义 你在西峡写的短文,下午就能在北京出现。
今年立冬之前,《文艺报》公众号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约稿子,秘书长侯仰军博士把我写的《立冬:墨花月白恍疑雪村》通过微信转给《文艺报》公众号的编辑,立冬当天就发出来,后来公众号的编辑又转给《文艺报》,在作品版发出来。
微信,在某些时候,成为一个人思想的源泉,从自己身边流淌过,能够流淌得很远很远。
微信,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会彻底代替纸质文本和电脑文本。
微信时代的到来,是谁也不能取缔的快捷时代的到来。
微信订阅一张火车票,连取票都不用,刷一下身份证就进站了。
如今在我居住的西峡,卖红薯的刷微信,卖西瓜的刷微信,卖鸡蛋的刷微信,卖红薯叶酸菜的也刷微信。
有生命科学家说:将来有一天,人类的头颅要变成平面的,甚至要在大脑里注入芯片。
一个人,不用拿手机抠微信,世界就在你的大脑里。
微信时代的到来,让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地方,都能和世界发生联系。
前年夏天在青海的阿尼玛卿雪山,我坐在冰川上晒太阳,试验了一下,雪山上也覆盖了微信的信号。
在四川青海甘肃三省的若尔盖草原,一条河流曲曲弯弯,在河流边骑着马放牧的藏民,坐在马背上抠着微信,很悠闲地打马走过一片蔚蓝。
在巴颜喀拉山米4884海拔的山口,一个牧民骑着摩托,忽然停下来,一只脚蹬着摩托,一只脚蹬着草甸子上的格桑花,抠开手机阅读微信。
微信时代,让我最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写作是很寂寥的。
有了微信群,总有麻友通过微信说三缺
一,需要你打麻将。
也有斗地主的,通过微信,喊你去斗地主。
还有的,通过微信,喊你去喝酒。
但是没有一个人通过微信说:我们三缺一写小说,你来吧;三缺一写散文,你来吧;三缺一写诗歌,你来吧。
进入微信时代,一个人是可有可无的,也是无处不在的。
朋友说过一个段子:农村父亲不想到城里儿子家,害怕邻居笑话自己老土,儿子说,城里的人们,闲了都在看微信,谁还顾得上笑话你,哪有时间笑话你? 是的,我们已经进入微信时代,不论是顽强抵抗,还是列队欢迎,微信都会占领最后一个顽固的城堡。

2 高山仰止 王文建 冠军觅城冠里军 明明知道大汉王朝早已淡泊成一个抽象的符号,明明知道这里只葬着您的衣冠,依然细细地沐浴、更衣,挑一个良辰吉日驱车来到了您的封地——距邓州市城区50余里的张村镇冠军城。
冠者,一也。
您是否实至名归,我扎稳单车,翻开岁月的扉页凝神而读。
您穷而不馁,愈挫愈奋,意志力和耐挫力冠绝古今。
令慈卫少儿,原是平阳公主的家奴。
一次偶然的机缘,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儒相遇。
情窦初开的令慈竟一见生情,以身相许。
本想着,从此可与意中人并蒂莲开,无奈,与公主府家奴私通乃重罪,胆小怕事的小吏始乱终弃,令慈只能泪眼而望一段情缘渐消渐融于岁月的云端。
最终,您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
打一降生,您便迎来了世人异样的目光,迎来了生为奴婢的困苦生活。
虽处窘境,您却像棵“野火烧不尽”的草,风雨来临时俯首于地,雨霁风止后重新昂起筋骨。
什么厄运,什么坎坷,您都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管微笑着走过冰雪,走过泥淖。
您壮怀激烈,心忧家国,誓志建功立业欲为人杰。
在您尚为家奴时,即利用一切机会习文练武,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大展拳脚。
当您的姨母卫子夫受武帝宠幸宏运罩头时,机会终于来了。
元朔六年,您刚刚十七岁,却欲学雄鹰展翅翱翔。
别人讥您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您不管不顾,要远征匈奴。
当被任命为骠姚校尉时,您兴奋得只跟令慈打声招呼便跨上了马背。
一踏上战场,您俨然成了“战神”,仅带骑兵八百,就斩敌两千余人,生擒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一役成名,赞赏无数。
鲜花和掌声中,您忽然觉得梦想止于个人的出人头地未免浅薄,于是,您自觉把荣辱与国家、民族兴衰连在了一起。
元狩二年,您两次出击河西一带,俘虏匈奴王5人,歼敌四万余人;同年秋,率部直入匈奴军营斩杀叛乱者,终使率众来降的浑邪王顺利归汉。
元狩四年,您再以大无畏的精神率军北进,与匈奴左贤王部奋勇拼杀,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歼敌七万余人。
经此一战,汉朝长期对匈奴作战的守势被彻底改变,长城一带和漠南地区的边境安全有了保障。
为表彰您的殊勋,汉武帝不但把古穰赏您作封地,特许您修建冠军城,还下旨为您修建府邸。
而您的回答则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您胸怀宽大,不计前嫌,张扬孝悌之义范为楷模。
令尊尽管生了您,可未曾呵护一天,但当知道了身世后,您还是决定认祖归宗。
那次任骠骑将军出征,您顺道拐到了平阳,专门去看望那个赋予您“私生子”身份的父亲大人。
您躬身即拜:“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令尊愧不敢应,匍匐叩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
”您慌忙起身,拉起令尊:“一日为父,终身为父,去病无论尊卑如何,终究是霍家子!”随后,您为令尊置办田宅,雇请奴婢,并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您跻身“君子”之列当之无愧。
怪不得元狩六年,年仅24岁的您因病殁世,武帝会茶饭不思,特调边境五郡铁甲军布阵恭迎您的英灵,把您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形状。
当世如此,就连后世一样礼敬有加:唐建中三年,德宗为您设庙享祭;宋宣和五年,徽宗为您设庙享祭。
即便时至今日,一介布衣的我,依然敬您如“神”。

2 昨日天空碧娟摄我能够脱离农村,缘于母亲的一句话。
母亲说我个子小,没力气,怎么干得了农活。
我深以为然,于是发奋。
只是,我当时怎么也没想到,在以后的岁月,我会对这片泥土有如此深的眷恋。
农桑之苦,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
就说割麦打麦吧,首先,麦收季节天气燠热,但还不能穿短袖,一是晒,二是麦芒扎人;然后,割麦子需要长时间弯腰,到半晌,头顶的太阳肆无忌惮地发挥着它的无穷热力,麦叶麦芒 乡土 中藏了半年的尘土带着干热扑鼻而来,随之进入嗓子。
仿佛贴着片沾满干土的树叶的嗓子,因为久弯而直不起来的背,由于太阳的蒸热早已濡湿又晒干、晒干又洇湿而贴在身上的衣服,让人真想偷个懒。
可是不行,“麦熟一晌”,要抢收,和天气抢,和时令抢,一旦麦子遭了雨,或者落在地里,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一家人接下来一年便生计无着。
把麦子装车并拉到场里是男人们的活,可是中午翻场是全家都要参与的。
为了让麦粒更好地从麦子上脱落下来,麦子拉到场里之后,还要经过烈日的暴晒。
为避免出现晒不透的现象,中间还要再翻一到两次场,这道工序通常在下午两点左右,即一天中最热的时刻。
这时,只要闻到空气里一股股烫鼻子的热气就觉得有点胆怯,更别说还得艰难地走在麦子上,拿着叉翻动。
屈原所说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真是贴切。
而这些,要是有了好收成,再难受都会喜悦。
我现在终于生活在城市里,然而,一天天的看表生活,使人成了表的奴隶。
城市里的鸽子楼各封其门,各自为政;苏丹红、瘦肉精、避孕药,甚至3911,被穿上食品的外衣端上餐桌,进入腹中。
于是,我开始怀念我的 往事如烟 刘宁 乡土,怀念那从田野里采摘未经舟车劳顿直接就上餐桌的菜的新鲜和放心,怀念那“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从容与和谐,怀念一个门口好多人家凑在一起组成的饭场,人与人之间是那么亲密无间。
不必说春天时满地的茅芽、野花,丰盈了我的想象,启蒙了我最初对美的认知;也不必说夏天顶着炎炎烈日去捉知了,拎着装了馒头屑的罐头瓶去捉小鱼,在绯红的晚霞下去田里摘菜,光是秋天的烧毛豆、烤红薯和烧玉米就令人有无限遐思。
当然,我们小女孩们用棉桃做锥,从棉花上抽线,也是课堂上趁老师不备的“课内活动”。
手巧的小姑娘一个秋天抽的棉线可以织条裤腰带,甚至手套、袜子呢。
更何况,在冬天,我们可以和小伙伴们跳绳、踢毽子,男孩子们可以推铁环、叨鸡、抵阵;飘舞的雪花、剔透的冰凌、结了厚冰的坑面更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甚至晚上睡觉时听雪落在房顶、树枝上的簌簌声,都是很美好的体验。
儿时,我们身在家乡却思慕远方;长大了,我们离开故土,却发现故乡难忘。
生养我的土地已经永远刻在了我的骨子里,无论何时何地,质朴生活、厚道待人都是我们农村人的本色。

2 “进”“出”函谷关 山水行吟 黄迎霞 那日,我从伏牛山深处一路奔向秦岭腹地。
汽车时而在隧道里穿行,我闭着眼睛享受着道路的起起伏伏、光线的明明暗暗,不知不觉间,已到达黄河流域的崤函大地上。
最初知道函谷关,还是上学时读贾谊的《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这里的“崤函”即崤山和函谷关。
那是在战国时期,楚怀王曾举六国之师伐秦,秦凭借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中的“桃林大战”、抗战时期的“函谷关大战”都发生在这里,“自古函谷一战场”,名不虚传。
崤山,自然是天然屏障,但函谷关又是怎样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却只能凭想象了。
刚到关隘下,就传来一阵阵公鸡的啼叫声,激越,雄壮,在幽寂的山谷里,回声格外清远。
我凝神谛听,逼真的声效让人不禁莞尔。
拾级而上,信步登上鸡鸣台,一只硕大的公鸡雕塑赫然站立眼前,这就是“鸡鸣狗盗”故事中“鸡鸣”的发源地。
话说孟尝君率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和手下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孟尝君让他的门客偷出狐白裘给昭王最宠爱的妃子,才获得赦 免。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孟尝君一行人逃离秦国,到达关下正是半夜时分,按照秦法,函谷关“日入则闭,鸡鸣始开”。
随行食客中有善口技者田文,仿鸡鸣,一时间关内群鸡鸣和,官吏遂开关门,孟尝君一行得以出关。
当时如果没有孟尝君的出关,怎有后来的一声令下,集齐、韩、魏三国之兵,攻入秦国函谷关的后话呢?在鸡鸣台上,我似乎看到几千年前的某天,天色暗沉,塬上万鸡合奏,“一唱雄鸡天下白”。
历史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也能改写,对再卑微的生命都不能相轻相贱。
站在关楼上,远处莽莽苍苍的崤山似乎触手可及。
长廊粉壁上素笔勾勒的《老子入关图》,是我最感兴趣的“风景”了。
相传老子入关时,函谷关令尹喜夜观天象,看到“紫气东来”,知道高人要来,就在关上守候三日。
果不其然,三天后,骑着青牛的老子缓缓而来,尹喜行以师礼,恳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便在此写下了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
如今,老子已走向世界,他的哲学思想闪耀着东方文化智慧的光焰,散见于生活的角角落落。
当年,孟尝君如蛟龙犹困深渊,一番报国之志险些无法施展,幸有门客田文相助,方能出走函谷关;老子进入函谷关,如没有 历史屋檐若愚摄尹喜的再三挽留,也不会有彪炳千古的《道德经》问世。
这一出一进看似迥别,但有一个原因却是相同的:历史上的思想者与政治家每每会有不同的因缘际遇,一切都因时间地点而异,有时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就可能是兴衰替废的转折点,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函谷关的灵宝,看来这里真是灵谷圣地! 历史由文化的厚重而厚重,文化由历史的深邃而深邃。

2 暖 挚爱亲情 吕炳华 向暖而开 碧娟摄 我爱吃鱼。
一条六七两重的鱼,我能一个人吃完,从头到尾,鱼肉一丝不留,鱼骨干净如剔。
小时候,家中做鱼,母亲总是挑鱼头、鱼脸、鱼腹处的肉给我吃。
母亲挑鱼肉很仔细,右手用筷子挑起,左手把小刺一根根捏出。
贪吃的我,坐在小板凳上,盯着母亲手中的筷子,张大嘴巴等待着,总嫌母亲挑鱼 刺的速度慢,挑的鱼肉不够塞牙缝,却不知道母亲给我挑完鱼肉后,匆匆吃几口饭就下地干活了。
母亲也爱吃鱼,可每次她都只是闻闻味儿。
三十岁,我初为人母。
儿子能吃鱼肉时,一向风风火火的我也会静心坐下,如绣花般仔细地为他挑鱼肉。
对儿子的爱,伴着丝丝鱼肉送入口中,仿佛健康、聪明也随着 鱼肉融化在了他的体内。
如今,儿子已长成高大的男子汉,不知当年调皮的他坐在童车上张着小嘴等待我为他挑鱼肉的画面,是否也定格在了他的心上。
姊妹们聚餐,我爱吃的鱼少不了。
我津津有味地吃着,不觉间,鱼刺粘在了嘴角,哥轻轻替我捏下;一会儿,小弟又替我捏下粘在脸颊上的刺。
中年的我,幸福得像个公主,嘴里吃着美味的鱼肉,眼里噙着幸福的泪花,不禁想起了远在乡下劳作的老母亲。
若母亲坐在我们中间,我们为母亲挑鱼肉,她心里一定乐开了花。
如今的我,吃鱼时爱走神,一幅幅温暖的画面在脑海闪现:幼时的我,张着嘴巴等待母亲挑鱼肉;年轻时,儿子张着小嘴等待我挑鱼肉;中年时,哥哥弟弟帮我捏去嘴角的鱼刺……如今,我也会为白发苍苍的母亲挑鱼肉;待我两鬓斑白,儿孙们也会夹着挑过鱼刺的肉轻轻送入我口中…… 满满的爱,浓浓的情,这幸福的画面徐徐展开,在回味与憧憬中,幸福的泪水已然盈眶。

2 心事谁听 周聪摄 诗歌 海子:远方的远□韩国民高原的风比刀子尖利,冰水刺骨马蹄长出庄稼,我看不到那片远一直深入历史深处那是花儿的故乡,民歌在瘠薄的喉咙穿梭,走西口的汉子大碗喝酒西夏王的陵上长出荒草黑乌鸦盯住野兔,你一个人走过众神死亡,野花怒放祁连山像一架巨大的风箱风拉动弦子,在马尾上切割长调黄河那一刻是安静的像温驯的母狮压住内心的狂跳清寂的星子笼住天穹,低垂的幕近在咫尺。
诗人站在草甸上仰望迸溅的诗句盖住天际远方的远正归还草原 冰□符号 我本是一泓秋水啊我原是一汪秋波我哼鸣过单纯的清澈啊我涟漪过粼粼的情歌我凝固了柔情的深邃啊我冷冻了浓酽的漩涡我拒绝寒意力透三尺啊我梦想里有一片温热别让我等待太久太久啊我想念我的澄澈光泽我期待草色遥看红杏闹啊我欣慰惶惑后的透明颜色我萋萋成一江春水东流啊脉脉成春鸭一片喧噪翻波 父亲和信号塔□李鸣我再次回望的时候,你还在门前那信号塔下站着,用张望送走一只远行的鸟我是顺着那些信号到达南方的,南方不过是信号塔覆盖的一个村庄一只鸟的飞行是孤单的眼里的经度随相思,越走越远父亲和信号塔共同站成守望他想我的时候看塔,我会顺着那脉动突然回来,降临他的屏幕我想他的时候,就踮脚仰望门前那塔父亲会沿光缆密集的地方出来让我辨认,有时他因手指的颤抖按差一个数,而让我的疼痛错误地长满心结父亲和塔形成比衬,与我的乡愁对视父亲有多少相思,塔就有多少承载父亲有多少话要说,塔就替他传输多少次信号,塔和父亲都是我的牵挂,父亲和塔都是回家的鸟巢其实,父亲自身就是一座信号塔他用喊我的摁键,叫手机突然发出震动…… 老家□庞景琳 在日子里若隐若现可能消失在延续的生命里锁心在时光里僵硬鸟雀掌管院落的沉浮花开了孤独枣熟了自落草长了肆无忌惮枯叶与尘土虚虚实实杨树不断地仰起头用唯一望的目光探寻流浪的远方归路越来越陌生累
2

标签: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