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ITY,高中学传媒是不是个坑

传媒 4
Tel(押010)82614599E-mail押dxzkzbxx@ UNIVERSITY 大学 主编:钟华编辑:孙琛辉校对:么辰2011年10月13日A5星期
MBA教育走过20年 在质疑与希冀中前行 阴本报记者孙琛辉 今年是中国正式引入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的第20年,有9所商学院自豪地宣布自己与这个年份有关,纷纷举办相关纪念 活动。
日前,由中国MBA教 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中国MBA教育20周年纪念大会,再一次将各院校领导、 商学院院长和教授们聚到一起。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全国MBA教育指导 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凯在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的 MBA教育开专业硕士先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要看到与国际一流商学院还存在不小差距。
董怡辰/制图 积累人脉的野高级俱乐部冶钥 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高校与国外大学进行了合作培养MBA的尝试,但MBA在中国获得正式的“准生证”是在1991年。
当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9所高校获准试点招生;而10月30日~11月2日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全国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协作小组”第一次会议,产生了《工商管理硕士试行培养方案》。
在人们还“弄不清MBA和NBA差别”的1991年,全国只有94名MBA入学。
到2010年,这个数字提升到35777名,招生院校也从9所扩大到了236所。
马凯在MBA教育2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国MBA教育经过20年不懈努力,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教材和案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培养现代化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平台。
他同时明确指出我国MBA教育的差距:一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既懂国内又懂国外的教师较缺乏;二是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有待进一步改进,反映中国实践的案例有待提高;三是学校之间、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有待解决;四是一些院校定位不清,一些学员反映MBA收费不少,却没学到什么东西,MBA班变成联谊班,虽是个案,也会使MBA贬值;五是国际视野不开阔,实践能力不强。
而一些MBA的在读学生也有类似感悟。
中国传媒大学2011级MBA学生小齐,是在工作3年、刚刚符合报考条件就报考的。
他工作后发现确实有些行业知识不足,希望到 课堂充充电。
之所以选择中传媒,一是因为其传媒方向和自己的工作契合;二是其价格适中,7.8万元的学费自己可以承担相当一部分;三是离家很近。
26岁的小齐是全班240名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其他同学大多在31~35岁,最大的40岁。
在他看来,传媒大学的MBA可能不是中国最好的,但它用细分的方法找准了发展方向,比较适合自己。
“实践课是中传媒MBA一大特色,今年邀请了很多名家作为我们的实践老师,比如韩三平、赵宝刚等。
” 小齐学MBA就是想提高能力,他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感到满意。
而他的很多同学的目标不限于增长专业知识,更倾向于通过三年学习找到薪资更高的工作,“在这个高级俱乐部积攒人脉资源”,借此开阔眼界、寻求合作伙伴、推动职业生涯提升的想法非常普遍。
在清华读MBA的小陈就坦言,之所以用整整2年时间备考,就是冲着这里是“中国最好”、有最优秀的校友。
一位商学院教授认为学生有这种诉求很正常,建立人际网络本来就应该是读MBA的意义之
一,因为商业———尤其是中国的商业———很多时候都是以充分的人际信任为基础的,但MBA的教育质量应进一步提高。
生源背景越发多样 在中国MBA教育20周年纪念大会会议间隙,有商学院院长与记者闲聊时表示,目前中国两百多所MBA培育院校水平参差不齐。
其中清华、北大的办学质量高,改革也更超前,代表了MBA发展的一些趋势。
2010年,清华MBA招生在录取标准和录取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录取标准上,实行“综合素养考评”。
录取方式上,实行“提前条件录取”。
凡通过申请资料评审和面试评审“两关”的考生,即获得条件录取资格。
获得条件录取资格的考生报名参加全国联考,只需通过国家线即可获得入学资格。
改革从2011年秋季入学的MBA学生开始,这批学生已于8月入学。
在一些商学院教师看来,提前面试是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突破了传统的招生方式,有助于扩大生源、提高生源质 量。
另外,录取方式更依赖通过面试考查学生能力和素质,摆脱了仅仅依据考试的单一模式,也是一大进步。
有教师表示:“提前面试就像结婚之前谈恋爱,通过互相了解来判断是否适合。
” 据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宣布从今年秋天开始启动一项新的招生计划。
该校400个MBA招生指标中,将有最多20个名额留给校内应届本科毕业生。
这些学生无须参加全国联考,也不需要全职工作经验,只要通过材料评审和面试,就可以像保送其他专业一样,保送攻读MBA学位。
此举在小范围内取消了工作经验的门槛,无疑将进一步拉低MBA学生平均年龄。
对此,有商学院教授表示,小范围试点是可取的。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商学院对学员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硬性要求,是否录取全看考生是否优秀。
但仍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MBA教育是为满足有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对拓宽管理领域,或从技术领域向管理领域职业转换等需求而开设的提升和总结一些管理经 验的课程;有职场经验的学生对教授内容的理解、案例的理解会更深刻,与教师的交流会更顺畅更有针对性。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伊志宏指出,目前MBA的生源背景越来越多样,既有经验非常丰富、专业背景很强的,也有工作时间很短的。
商学院应在课程设置上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作出更多选择。
各校应有自己的特色 随着MBA学费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报考者在报考时更加理性。
他们看重名校的光环,更看重MBA项目的特色,以及毕业后可能带来的实际收益。
一位商学院教师表示,每所学校的MBA项目都应具有特色,以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据了解,获得MBA培养资格的学校,招生人数还有不少限制,但正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办学特色。
对于中国商学院与国外知名学院的差距,有学者认为主要缘于时间积累不足。
国外名校历史悠久,在师资、校友、管理运作模式上已经相当成熟,在资源积累、全球化程度上具有较大优势。
在中国暨清华MBA教育20周年纪念大会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提出未来20年中国MBA教育的三个关键要素,即领导力、企业家精神和体验式学习,得到与会同仁的认可。
由“管理”到“领导力”,由“管理知识”到“企业家精神”,由“从书本中学习”到“体验式学习”,可能是MBA教育飞跃式成长的必要路径和评判指标。
大讲堂 年逾九旬仍“在路上”师昌绪院士在中国科大谈人生感悟 阴本报记者杨保国 师昌绪 “我今天的报告题目叫‘在人生道路上’,而不是‘我的一生’,为什么?因为我今天还在人生道路上走着,而且感到越走越宽。
”师昌绪先生幽默的开场白,引起中国科技大学师生的热烈掌声和欢笑。
近日,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 得者、我国著名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院士应邀做客“中国科大论坛”,为师生们作了题为《在人生道路上》的报告,精彩讲述他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主持报告会,并代表学校向师先生赠送了寿桃瓶。
师昌绪的经历可谓曲折丰富:中学时代,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考入西北工学院矿冶系,之后又赴美国留学;新中国成立后,与一批留美学者同美国当局不屈不挠地斗争,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回国后,面对更好的选择,却毅然到新建的沈阳金属研究所,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文革”期间还遭受极不公正的待遇…… 师昌绪的人生字典里没有“退休”二字: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年逾七旬的他作为发起人之
一,上书中央创建中国工程院;80岁那年,作为材料科学工作者,他感到我国碳纤维材料不过关“简直是耻辱”,积极奔走呼号,促使该研究进入国家“863”重大专项,并取得重要进展;85岁时,他建议成立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 并任会长,为国家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今天虽年逾九旬,他仍在为建立我国新材料产业体系积极出谋划策…… 是什么支撑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敢于担当,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金属学和材料科学家?“是爱国精神和包容的性格支撑了我一生。
”师先生说,人的行为受人生观的支配,人生观就是人为什么活着和怎么活的问题。
从古至今,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贡献,人生下来就应该为人类作贡献。
作为中国人,首先要为祖国作贡献。
“当年,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时,工作生活都很好,教授也挽留我,但我还是千方百计回国,因为新中国需要我们。
我今年已91岁,仍然每天到国家基金委上班8小时,就是希望为国家的强盛作点贡献。
” “总是有人问我,这么高寿有什么养生秘诀?”师先生笑言,他唯一的秘诀就是快乐地生活。
但快乐也是有前提的。
一是平等待人,乐于助人。
“我现在每天都要接待许多人,不管与我有没有关系,也不管是有地位的人还 是普通人,都热情接待,能帮人处且帮人。
”二是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这一点很不容易。
“我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因此能随遇而安,从不抱怨。
”三是不攀比,不嫉妒。
“一有嫉妒心,就不能与人合作,工作就做不好。
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为什么上不去?就是不能发挥全国的优势力量。
为什么不能发挥全国的优势力量?还是嫉妒心作祟,怕别人上去了,影响了自己。
这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师先生说。
师先生认为,超前消费也是现在年轻人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要知道我们是怎么过来的,既要横向比,也要纵向比。
在个人生活上,不能总是拿最好的比,否则幸福指数就低,永远觉得不幸福。
” 为了聆听科学大师的报告,中国科大水上报告厅的过道上都挤满了学生。
报告会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师先生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包容而快乐的高尚情操和人生态度,以及娓娓道来、幽默风趣的表述,赢得师生们几十次热烈的掌声和欢笑。
海峰随笔 高考联考向何处去? 阴刘海峰 在教育改革领域袁如果要举出难度最大尧最为复杂的问题袁我想高考改革必定是其中之一遥自主招生只是整个高考改革的一小块袁但已足够敏感和复杂了遥 自主招生的试点高校从2001年的3所袁到2003年的22所袁发展到2010年的80所袁规模逐渐扩大遥经过10年的试点和发展袁高校自主招生积累了不少经验袁在选拔优秀人才尧鼓励自主办学尧更新教育思想尧推动教学改革尧引导素质教育尧推进招生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遥与此同时袁自主招生也出现不少问题遥 除了人们关注的不利于农村考生等公平 问题以外袁自主招生在试点过程中袁还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或困难院一是招考工作量大袁人力和时间成本很高曰二是许多大学拟录取的学生或者高考没有上线袁白忙活一场曰三是计划录取且高考上线者报到率往往又不理想袁录取成为对考生单方面有利的事情袁当高考上线后志愿填报到其他名牌大学去袁原拟录取的高校毫无约束力曰四是自主招生拟录取者还需参加高考袁实际上变相成为加分考试遥 前几年自主招生袁70%以上超过招生学校在当地正常分数线袁真正享受优惠政策入学者较少遥据了解袁清华大学预录取的考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不用加分袁其高考分数也能考进清华袁有三分之一左右加分后还达不到清华的录取线袁真正通过自主招生的加分最后招进大学的占预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遥北京大学也与此类似袁而实行自主招生的地方性大学这一比例更低得多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袁自2010年11月中旬以后袁中国高水平大学的自主招生袁出现了合纵连横的戏剧性发展袁三十多所一流大学纷纷结盟袁形成以北京大学为首的13所大学的野北约冶尧以清华大学为首的7所大学的野华约冶袁以及以同济大学为首的8所大学的野同盟冶袁成为三足鼎立之势遥加上还有一个往往被人们忽视的野京都冶联盟袁即北京化工大学尧北京林业大学尧北京邮电大学尧北京交通大学尧北京科技大学5所大学的联考渊这一联考在2005年已经出现冤袁因此目前实际上已经存在着四大联考结盟遥 大学联考向何处去钥联考到底是否应该鼓励钥联考是否会成为另外一次野小高考冶袁许多人感到不易把握方向袁很难回答遥不过袁我认为袁在自主招生中进行一个新的制度设计袁便可以基本解决和回答这些问题遥 根据自主招生发展到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袁并参考台湾地区大学招生考试改革的经验袁这里提出一个我认为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改革制度设计遥 这一改革设想为院各试点高校公布自主招生的招生比例尧计划指标尧基本条件袁教育部将目前几个自主招生联盟分别实行的联合考试 统一起来袁所有试行自主招生的高校都采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联合考试袁考试时间可以安排在2月份的第3周的周末遥考完后尽快公布考试成绩袁根据各校要求的联考基本分数线袁上线考生于3月上中旬到选择报考的大学去参加自主招生的面试遥面试决定录取后便生效袁不必再参加6月上旬的高考袁未录取者还可参加高考遥 此一制度设计主要是增加一次统考袁实际上是将目前已经出现的几大联考统一起来袁即使被称为野小高考冶也不要紧袁是安排在自主招生面试之前的一次统考遥有了这一制度安排袁前述几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袁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好处遥 第一袁节省各校自主招生单独笔试的人力和物力袁提高考试的科学性遥 第二袁方便考生袁参加一次笔试便可以选择报考不同的大学袁上线后参加面试遥 第三袁避免目前几大结盟阵营联考的互相较劲袁将主要精力放到面试环节遥 第四袁因为统考在前袁不会出现目前自主招生决定录取后袁相当部分考生参加高考获得高分后毁约跳槽袁或者根本就没有上线而白费工夫的情况遥 第五袁最重要的是袁能够减轻高考的压力袁使高校招生真正走向多元化和多样化袁各大学院系能够选拔到确实对该院系专业感兴 趣的学生袁使学生适才适性遥限于篇幅袁这里只提出基本的设想袁未对 具体办法和程序展开更充分的论证遥这一制度设计肯定也会有不足袁但我认为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案遥先行试点可从现有的自主招生高校中进行袁比例可从招生名额的5%~10%开始袁若实践证明可行袁再逐步提高比例袁并推广到多数院校遥 此一制度设计与台湾地区的推荐甄选入 学方式有类似之处遥台湾地区与大陆具有相同的传统文化和考试问题袁野升学主义冶盛行袁应试出现的弊端也不亚于大陆遥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比较袁在参考日本大学推荐入学制度的基础上袁结合台湾教育实际袁从1994年开始试行推荐甄选制度袁后来逐渐广泛铺开袁目前各高校通过推荐甄选入学的学生已占到所有学生的 20%~30%袁而且被多数人认可袁受到高中尧大学和社会大众的肯定遥参考台湾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袁采用在2月或年初增加一次统考的制度设计袁可以将目前自主招生已经演变发展出来的联考尧北大试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尧复旦和上海交大自主招生的做法统合起来袁进行高考改革的整体设计遥 当然袁这一制度设计或方案不可能解决高校招生考试中的所有问题袁然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自主招生中面临的主要矛盾袁并对整个高考制度框架作出改进遥

标签: #流量 #不是真的 #的是 #信号 #不是真的 #的人 #流量 #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