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润置业告急众银行紧急排查风险,微信金融服务是干嘛的

金融服务 6
B2银行 编辑/朱紫云美编/纪翊校对/彭玉凤zhuziyun@611982852@2014.3.24CHINABUSINESSJOURNAL中国经营报 兴润置业告急众银行紧急排查风险 本报记者杨井鑫北京报道 近日有消息曝出,浙江宁波奉化最大房地产企业兴润置业“崩盘”,19家商业银行近24亿贷款面临不良窘境。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由于房地产信贷风险逐步显露,目前数家大型银行要求各地分行重新排查房地产行业贷款的潜在风险,对房地产企业贷款名单进行重新筛选,严格控制该行业的 信贷总规模。
“目前房地产行业形势不乐 观,银行贷款不敢轻易地放出去。
虽然地产商使用银行资金相关要求很严苛,但是风险的把控还是很难。
建行、中行等银行的地方分 行已经着手重新排查风险了。
”一家国有大行信贷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宁波最大地产商资金链断裂给了银行一个很强的信号,各个二线城市可能都会存在这类风险。
土地价格下跌导致房企“资不抵债”? 宏源证券在最新一份报告中指出,造成兴润置业资不抵债的原因可能是土地价格下跌,房企资产负债表恶化。
兴润置业是宁波奉化当地最大的房企,拥有资产30亿元,但是如今却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
企业控制人沈财兴和沈明崇已经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移送检察机关起诉,但是该企业近35亿元的总负债至今面临处置尴尬。
据相关媒体报道,该企业涉及的19家银行贷款总计24亿元,其中建行贷款额度12亿元,浦发3.8亿元排在第
二。
当地政府不久前已经成立专案组和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处置相关工作。
3月19日浦发银行2013年年报发布会上,浦发银行相关人士证实了该行对兴润置业的贷款额度为3.8亿元。
但建行相关人士表示尚不清楚此事的具体情况。
消息人士透露,政府在兴润置业银行贷款这块资产的处理上将托盘70%,其余由银行核销以降低区域不良率。
“房地产企业的实力一般都比较强,特别是国内龙头或者地方性龙头企业,出现这类资不抵债的情况并不多见。
”长城证券一位分析人 士称,该企业资金链断裂根本原因在于地价下跌和融资风险。
宏源证券在最新一份报告中也指出,造成兴润置业资不抵债的原因更可能是土地价格下跌,房企资产负债表恶化。
对银行而言,贷款抵押率下降和不良率上升,风险问题暴露。
据Wind数据显示,去年4季度以来,40个大中城市成交土地楼面均价出现徘徊回落,其中一线城市仍然保持着波动上行,但二线城市波动中趋势下行,三线城市趋势向下。
4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溢价率持续回落, 其中一线城市高位波动下行,二线城市趋势向下,三线城市则处于低位。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有20家银行涉及房地产类贷款达20.9万亿元,约占2013年末银行业贷款余额的33%。
此外,截至2013年9月末,20家主要银行机构房地产贷款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高达37.9%,抵押品风险较大。
“现在银行担忧的是单个风险的扩散,可能这只是一个开头或者说是一个信号。
”某国有大行省级分行信贷部人士称。
重新评估房地产行业风险 早在今年初,一部分信托公司就已经对房地产开发融资信托计划进行了严格限制,只做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融资项目,且国有企业要优先。
一石激起千层浪,兴润置业的崩盘再次刺激了各家银行敏感的神经。
“行里面已经要求,重新来评估房地产行业风险,严格按照总行信贷比例来执行。
”上述国有行省级分行信贷部人士称。
据他介绍,总行每年对各个省级分行下发信贷指标,而房地产行业是现在总量的12%。
“事实上,总行对分行的要求是12%,但是前两年这个比例是有所突破的,执行中超过了12%。
” “经过兴润置业的事情后,分行领导要求现在严格执行该比例,缩减房地产行业的信贷量,排查已经放贷的房地产企业风险。
”该人士表示,二线城市的银行眼下都会有类似的担忧。
更值得关注的是,银行对于此时信贷名单有进一步收紧的趋势。
据记者了解,国有大行一般在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信贷对象此前仅仅圈定在国内前十房地产商和地方前十房地产商。
“在这个比例之下,分行有很强的自主权,按照贷款利率的价格竞争来选定贷款对象。
按照银行里面的信贷思路,前十房地产商在贷款风险上肯定是要强很多,资金投 向哪家企业没有明确限定。
”该人士称,这可能也是建行能够对一家企业放贷高达12亿元的原因。
据记者了解,银行对宁波兴润置业的贷款和对其他二线城市房地产企业贷款政策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兴润置业事件很可能在其他地方重演,这是银行最担忧的。
“虽然信贷政策短时间内并没有太大的调整,但是在我们信贷部内部,贷款可能以后会更偏向于国有企业一些,民企的风险还是大一些。
”一家股份行分行行长告诉记者,即使目前银行采取名单制对房地产企业放贷,也会在以后考虑企业性质和实力。
北京一家券商银行分析师也赞同这个观点。
他认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经营上的风险是相同的,但是在融资上的风险却差别很大。
“尤其是在一些民间借贷兴盛的地方,民营企业参与到高利贷、非法集资等活动后,是很难抽身的。
” 事实上,信托对于房地产风险更加敏感。
早在今年初,一部分信托公司就已经对房地产开发融资信托计划进行了严格限制,只做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融资项目, 兴润置业事件很可能在其他地方重演,这是银行最担忧的。
本报记者茅硕/摄影 且国有企业要优先。
据记者此前调查了解,国有企 业目前在银行的信贷利率是基准上浮40%左右,大概年化利率为8%~10%。
大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普遍要比大型国企困难一些,融资成本略高1%。
而部分二线城市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商在融资成本上普遍超过15%,甚至有不少月利3分的情况,融资成本远高于项目利润。
“按照目前情况来看,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贷款 暂时不会出现问题,风险主要是来自于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
”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
接近恒大地产人士在不久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也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去年就已经调整战略,加大了一线城市的拿地和项目开发,对二线城市及以下的项目要进行精选。
” 随着银行对房企信贷风险担忧越来越浓,一些房地产企业已经加快了“涉银”的步伐,试图以此规 相关报道 中小房企资金链危机来袭 本报记者钱芸莱上海报道 继“超日债”成为国内首单公司债违约之后,宁波龙头房地产公司兴润置业因经营不善和高利贷导致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成为第二单违约公司。
根据官方认定,兴润置业已经严重资不抵债,被高利贷搞垮是主因。
而导致其“崩盘”的祸首则是大涨大跌的地价。
江苏省某地产企业副总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是第一起因为地价下跌导致企业资不抵债的案例。
“目前,江浙一带的民间利率确实较高,很多在2009年到2011年拿地成本较高的企业确实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兴润置业就是其中一员。
当然,除了兴润还有一些其他中小房地产企业。
2012年房市曾有短暂‘回暖’现象,那些在当时一波行情中没能恢复的企业,如今的日子会非常难熬,不排除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可能。
”该副总说。
“我们认为这只是一个开端,土地跌价和投资需求乏力已经比较严重,兴润置业问题或只是中小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的一个样本,是否会引发其他连锁反应,我们会密切关注。
”一位建行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此外,记者也了解到,眼下不少银行正强化房地产企业“名单制”管理,警惕严防单体风险传染和扩大。
对此,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分析称,受到银行信贷紧缩的影响,目前三类房地 产企业最容易受到影响:产品类型偏高端周转率较慢的企业、前期拿地过于激进导致成本构成较高而影响销售资金回笼的企业、一部分资信不太好贷款受限的中小企业。
“最主要是因为区域的存量和新增供应量相对较大,导致区域内短期内很难快速去化。
其次是因为产品不符合区域的客户需求群,只能通过价格的优势来获得成交。
此外就是开发商资金链紧张,降价求售能够缓解开发商的资金紧张。
” 对此,德佑地产研究部总监陆骑麟表示认同。
他认为,目前上海市新建商品住宅的成交量与去年同期出现了明显的回落,这说明今年楼市回暖乏力,后期市场出现调整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他称,从70个大中城市2014年的房价环比涨幅来看都处于0.5%以内的水平,说明房价已经滞涨,随着房价开始企稳,而成交率又无法跟进,开发商后期的资金压力必然会有所显现。
其中,大型上市开发企业需要完成全年的销售业绩,否则会反应在股价上,股市的损失也会对其后期收益以及融资等产生影响。
同时,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经理宋会雍认为,2014年前三个月大部分房企完成的销售指标仅为70%,为了回笼资金,二季度开始,各家房企一定会有比较大的促销力度出现,而下半年开始,房价下跌将成为可能。
避融资风险。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人 大代表、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向外界透露,建业地产有计划参与河南省正在筹建的“中原银行”。
同一时间,万达集团也在市场传出要建金融板块的消息,并挖角了建行原投资理财总监兼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王贵亚任万达集团高级副总裁。
此前,包括万科、恒大、新湖中 宝等超过30家房地产企业均“涉银”。
“随着银行对房地产信贷的谨慎,房地产企业肯定希望通过持股与银行绑在一起。
而银行目前盈利能力下滑,也愿意同实力雄厚的房产巨头合作。
这种情况会在今后越来越明显。
”上述券商分析师认为,在持续的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房企与银行携手不仅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还能打通地产上、下游产业链,开拓社区金融等新的业务领域。
银行暗战出国金融光大2.0版升级火拼 本报记者杨井鑫北京报道 中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火拼不断升级,而出国金融则成为其中重要战场之
一。
自去年初以来,中行、光大、招行、中信、兴业等银行纷纷在该业务上发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事实上,尽管出国金融在零售业务板块的占比并不大,但是其高端客户黏性却非常强。
从目前银行业务来看,单纯的一项出国业务并没有较大利润贡献,但是银行更看重的是高端客户资源。
各家银行对出国金融业务的火拼,说到底也就是高端客户的争夺战。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如今市场上由银行提供的出国金融服务“五花八门”,价格比拼、活动优惠比比皆是。
但是,高端客户需求可能并不止于此。
在他们看来,业务的便捷化、服务的周到、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能力更加重要。
随着金融业务互联网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针对出国金融客户的这些特点,光大银行近期新推“出国金融2.0”平台,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出国金融解决方案,包括出国信息了解、繁杂手续办理、费用便捷跨境等。
同时,光大银行在此基础上对出国金融相关业务的办理进行了便捷化升级,不必客户在出国前“东奔西跑”,只需借助于互联网、手机、微信 等通道在很短时间内就能搞定相关业务。
“如果说,以往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是以网上支付为代表的1.0版本,那么现在已经进入以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为核心的2.0版本。
”光大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借助于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技术,当前的中国金融行业正在形成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金融模式,资源配置将更为高效与低成本。
” 借力移动互联 长久以来,银行的网点柜台是办理各种出国金融业务的一条重要渠道。
从客户的角度来看,银行能提供的出国金融业务最全面,包括存款证明、购汇结汇、国际信用卡、西联汇款、出国金融咨询等业务都可以直接办理。
同时,鉴于对银行的忠诚度、信任度很高,客户认为银行办理业务“很专业很靠谱”。
然而,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单一的网点服务平台也带来了办理效率的拖沓。
作为银行高端客户,他们不会愿意花费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排队在银行网点坐等业务办理。
不仅如此,烦琐的手续办理也是一个麻烦的问题,客户往往都要填写一堆复杂的业务单子,冗长且不便。
对于大众来说,银行网点的拖 沓办理意味着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从事海外代加工生意的企业主来说,拖沓的业务办理效率很可能导致客户撤单或被其他竞争对手“抢单”,造成生意冷清和经营困难。
“一些银行出国金融还是要在银行网点办理,而基本上跑一趟就是一整天。
”北京一位留美人士向记者抱怨,虽然银行网点很多,但是排队的人更多。
他告诉记者,由于家住海淀区较繁华地区,办理一项银行业务的排队时间基本上在1~3个小时。
“银行里面甚至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太浪费时间。
”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不少银行意识到了这种情况,而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解决。
以光大银行为例,在这次推出的“出国金融2.0”中,就能够让客户采用多渠道方式办理相关业务,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据了解,光大银行“出国金融2.0”相关业务不仅可以在网点来办理,也能够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自助设备上解决。
通过光大银行官网,购汇、结汇、西联汇款、钞转汇、外币转换跨境支付等出国金融等相关业务都可以在线完成。
另外,在“出国金融2.0”中,光大银行的发汇时间仅需3分钟,而业务办理也能够实现24小时,突破了业务办理时间和空间限制。
不仅在互联网,在光大银行的ATM自助设备、手机APP客户端、移动社交平台微信同样有“光大银行出国金融服务”的身影。
从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到自助设备,光大银行已经初步完成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自助设备等一系列电子金融服务渠道的统一管理,能够给客户提供更为易用、便捷的出国金融服务。
据调查,光大银行个人网银已为客户提供了70%以上的银行服务,客户基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外汇相关业务。
未来,相信随着光大银行在ATM、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完善,出国金融服务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和便捷。
“对症下药” 对于大多数即将走出国门的学生来说,往往都是第一次接触留学相关事务,很可能对银行出国金融相关服务并不熟悉。
由此,光大银行没有局限于单一出国留学金融服务业务,而是将所有相关服务打包,拿出一个出国金融解决方案“对症下药”。
作为一名去澳大利亚求学的留学生,张帆最近正忙于办理留学相关事宜。
“光大银行提供给客户的出国金融方案特别全面,适合不同出国人群。
”张帆说,客户都能依据自身 情况进行选择,十分快捷和方便。
当场,张帆向记者演示了一下 “出国金融解决方案”申请的整个流程。
按照他的需求,在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申请学校、签证前、签证后、归国后”四个方面。
在申请学校阶段,很多大学要收取5~220澳元不等的申请费。
张帆同时申请了多所学校,共需缴纳650澳元。
在缴纳申请费时,张帆遇到了“环球汇票”和“境外电汇”二选其
一。
“在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的情况下,其实是很难去选择的,这就需要银行的指导。
”张帆说,境外电汇一般需要有澳洲银行的账户。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通过环球汇票来实现费用的划转。
张帆告诉记者,在过了申请签证关卡后,留学期间所需的相关费用可以采用“环球汇票+现金+旅行支票”的组合,并通过“预约开立海外账户”,解决资金携带问题。
“在出国之前,很多的问题都是从来没有碰到过的,一般是需要有人来解答。
但是,银行在这方面的服务相当专业,不用去咨询其他人,按照银行的步骤就基本上能够解决掉所有的问题。
”张帆说,这样的流程化、全面服务平台对他来说帮了大忙。
据了解,除了针对留学生的出国金融服务,光大银行还率先与北京爱农驿站等6家支付机构完成合 作,成为业界首家实现跨境支付自动化实时处理平台的银行。
至此,国内客户不用外出旅游,就能在家里完成境外商品购买的全流程,这也为“出国金融2.0”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出国签证前,客户登录光大银行网站,选择出国金融服务,就可以查到适合自己的出国金融解决方案;整装待发时,可通过光大网银办理个人购汇、外币转换业务;出国生活中,急需用钱,网银西联汇款分秒必达;归国后,又可直接办理结汇业务;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进行炒汇和跨境支付。
”这就是光大银行缔造的“出国金融2.0”版本,涵盖了出国行程方方面面。
记者了解到,从最初的个人购汇、电汇等业务,到陆续推出涵盖保险、签证、离岸金融账户等20多项产品和服务,自2005年以来,光大银行出国金融凭借持续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成为品种最多、服务最全的出国留学金融服务银行。
而今,光大银行已经初步建成国内首家电子化出国金融服务平台,在业界内树立了包括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水平等多方面的领先优势。
“2014年出境游有望突破1亿人次,出国留学达到50万人次,出国金融需求正日益多元化,这将是光大银行挖掘业务潜力的一个关键点。
”光大银行人士表示。

标签: #传媒 #互联网 #人是 #传媒 #电子商务 #看房 #传媒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