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透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CHINA

好不好 3
ECONOMICTIMES ■责编:赵姗电话:(010)81785188—3069E-mail:zhaoshantea@ 热点透视 2019年5月8日星期三
8 ■美编:中一组版:卢红静 新职业让我国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喷涌 ■本报记者周子勋 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来临,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新的职业也在不断刷新。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3项新职业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一批新职业入选。
新职业反映科技发展潮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冰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职业的发布代表着这些职业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职业的工作内容、职责和技能要求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稳定性,从业人员也达到一定规模,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分工。
“只有产业发展有活力,才能带动该产业产生新的社会职业,新职业的发布反映出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活力和创造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不断累积。
而新职业的发布对于提升从业者技能的专业性、拓宽职业发展前景、提升待遇、增强职业认同感都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政府和社会更好地提供职业培训、发布职业供求信息、规范雇用双方的行为。
”张冰子指出。
那么,首批新职业具有哪些新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屈小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新职业具有创新性、研发性和技术性。
相对于以往的重复性劳动,新职业中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要不停地面临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同时也都是具备较高专业化水平和一定职业资质的人员才能够从事,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这就构成了新职业的新特点。
此外,还具有时代性。
在2015年版的职业分类大典发布时,同15年以前相比,新增了许多与互联网相关的职业,但是新增数目多,并集中于互联网中低端服务业;而在今年的新增职业中则多数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关,同时对于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要求,该批新职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 映了人工智能产业的高端需求,紧跟科技发展潮流。
张冰子则认为,新职业具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 与新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反映出我国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经济领域的蓬勃发展。
从全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方兴未艾,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在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上进行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诞生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这些新产业、新企业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必然催生新的职业。
二是新职业体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新一代产业革命就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而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与“互联网+”“大数据+”“智慧+”相结合,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使得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创造了新的工作领域。
三是突出了一线的技术人员等高技能职业。
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赖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其中高质量的技术工人、工程师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这次的新职业也聚焦在操作员、调试员、工程技术人员等一线劳动者,突出了其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为这些岗位吸引更多劳动者创造了条件。
四是体现了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
农业经理人是“运营掌控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资本,在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从中获得佣金或红利的农业技能人才”,这表明农业经理人既需要懂农业技术,还要懂经营管理,对劳动者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农业、农村的振兴越来越依靠这样的复合型人才。
新职业将推动社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屈小博对记者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大范围应用成为必经趋势。
结合新职业的特点来看,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必定是创新型和技术型人才,人类逐步从以往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地从事具备创新性、研发性特征的工作,而创新性的活动往往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最终机器的大范围运用能够快速推动世界的发展。
屈小博表示,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必将进一步优化升级。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替代了劳动力市场上低技能劳动力,同时扩大较高人力资本、较高劳动生产率岗位的就业比重。
诸如打字员、银行职员、前台、客服等具有重复性、简单性特征的职业将有90% 的概率被替代。
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兴职业,如数字化管理师、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等,均具备创新性、研发性的特征。
在旧的岗位被替代、新的就业岗位不断出现的过程中,将持续地优化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带来整个社会生产效率和就业质量的大幅提高。
此外,现阶段教育体系有望进行改革。
新职业的出现凸显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在这一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对于掌握专门技能的劳动力人才需求将会增加,而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下,专门技能的劳动力人才供给难以满足需求,这就可能会出现:一方面大量高学历的人才与现有岗位的劳动技能不匹配而面临失业的风险;另一方面又可能出现大量岗位难以招到合适的劳动力,导致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现象加重。
因而改革现有的教育体系,以更好适应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新职业将改变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 张冰子指出,从历史上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旧职业逐渐消亡,一些新职业是社会发展的常态,而在不同时期其速度和方向也会有所差异,每次技术革命和社会变迁都会带来旧职业的消失,但长期看就业创造的力度也是惊人的。
从这次新增加的13个职业中可以窥见未来职业发展的一些前景,即与新一轮产业革命密切相关联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高端装备、高端服务等领域还将有一系列新的职业随着产业发展而逐步成熟。
培养相关的人才就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教育培训体系应该更加积极地应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一方面要紧跟新技术革命发展的步伐,培养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面对不断变化的就业技能要求,无论是对于在校学生还是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注重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复合型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长期竞争力也有重要的意义。
屈小博认为,新职业将给产业、行业、职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形势前景带来深刻影响。

一,新职业将继续扩大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第三产业的总就业人员将会进一步增加。
而一般来说,相对于其他行业,人工智能行业的就业人员对于人力资本的要求更高,因而未来对高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二,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能够扩大 相应行业的就业规模,加速人工智能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不同行业的结合程度必然也是不同的,因而不同行业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之中的受益程度有着极大的不同,这就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不同技能劳动力需求也必然发生改变。

三,新职业的发布,将会进一步改变劳动力市场的职业需求结构。
具体体现为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和高人力资本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四,新职业很可能将引导未来求学和就业的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对于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冲击的同时,新兴职业的大量需求也将释放出来,这也就迫切需要原本的低技能劳动力进行针对性的技能水平培训,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否则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新职业对传统职业存续发起挑战 屈小博表示,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仅有着大量的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的劳动者被机器替代,越来越多的从事程序性工作的就业人员也逐渐被替代。
诚然,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对于现有的就业岗位具有较大的替代能力,但其替代能力还只是体现在一定的范围内。
其对于体力劳动和简单的信息处理等工作的确有着大的替代能力,但在对社交、协商及审美等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的替代能力还是较弱的。
因而,未来的新职业将会更可能出现于需要人机结合的任务,并且对社交能力、协商能力、艺术和审美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在未来有更大出现的可能性,例如从工程设计和编程到视听专家、行政助理、数据管理与分析、会议策划、计算机支持专家等职业。
当然,新职业的出现和发展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以及中低端的服务业均具有较大的影响。
屈小博指出,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固定在生产线上的工人已不见踪影。
新技术的应用往往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更早应用新技术的企业将会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而生产效率低的企业终将会被市场淘汰,这就给一些传统和渴望一成不变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此外,新职业带来新技术的应用,同样会对现有职业的发展有着大的影响。
由于程序性、重复性较高的职业与新技术存在着高度的替代关系,例如打字员、银行职员、前台、客服、人事、房地产经纪人和保安等,在未来甚至会完全消失。
新职业的出现必将对此类职业的未来存续发起挑战。
新职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 ——访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张丽宾 ■本报记者周子勋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正式发布13个新职业。
这是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新职业。
为何设置新职业?围绕相关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丽宾。
新职业是人类经济活动专业化的集中反映 中国经济时报: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13个新职业。
设置新职业的原因是什么? 张丽宾:在漫长的人类经济活动中,人们利用自身具备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参与社会劳动分工,逐步形成各种职业。
与工作不同,职业的根本属性是专业性,是指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
人们依据主要职责对各个职业进行分类,形成了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我国也有《职业分类标准》,并制定和更新了《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
在持续的经济活动中,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发展,专业分工不断更新,新职业不断产生。
当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技能要求的新职业,并且已有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时,就表明了一个新职业的诞生,需要及时纳入现有的职业分类体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滋生孕育出许多新职业。
此次发布13个新职业,就是现阶段人类经济活动专业化最新发展的集中反映。
新职业凸显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 中国经济时报:13个新职业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 张丽宾:这次发布的13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新技术革命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一是反映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我国正在被快速广泛运用,从业人员大幅增加的新趋势。
伴随GUP的使用、算力算法的提升、5G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领域的人才需求异军突起,岗位职责、任职资格、人才价格都逐渐成熟,也开始有了一定规模的人才规模和流动性。
2019年与物联网相关的嵌入式工程师人才需求同比增速超过46%,光传输工程师和无线射频工程师的需求同比增幅均超过80%,5G软件工程师、5G系统工程师的需求也较去年同期增长20%—40%不等。
二是反映了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速导致职业转化的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规模不断增加,在减少制造业等行业用工的同时,对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系统运维员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同时,无人机技术不断成熟,大规模生产并运用于不适合人类从事的高难险和有毒有害工作以及人类劳动效率低的工作。
2019年无人机操作员需求增速达到30%。
三是反映了信息化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正渗透到生产生活方方面面,进而创造新职业的新趋势。
数据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云计算和智能大数据行业已成为人们按需使用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交互资源的重要模式,也是进行大数据处理和深度挖掘的重要平台,带动产生一系列新职业。
信息化还促进了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安装调试从业人员需求量激增。
四是反映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猛,组织开展农业生产,为农户提供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服务,农业经理人应运 而生。
新职业的产生意味着传统职业的淘汰和升级 中国经济时报:新职业对传统职业将带来哪些冲击? 张丽宾:新职业意味着新机会,在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整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激增,但人才的供应还没有跟上,与此相对应的是人才薪资水平高涨。
新职业的薪酬较高且具有发展前景,特别是对年轻人有很强的吸引力,大部分年轻人会从事以前不存在的新职业,越早进入者越是能拔得头筹。
这也对传统职业产生冲击,加速传统职业的人才短缺。
上述新职业的显著特点在于都是以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为支撑,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具有较高要求,从业人员普遍具有较高学历。
年轻人掌握全新的技能,新职业对年轻人天然友好,但对传统职业中的职场人而言,一方面职业发展空间越来越窄,薪酬水平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不足,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会不断增大。
新职业的产生意味着一些传统职业的淘汰和升级。
一些职业所依靠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过时,被新的技能替代,传统的职业逐渐消失;一些职业依靠的传统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在新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不断提升。
实际上,目前我国各种职业都处于从不断快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职业的新陈代谢不断加快。
随着新职业的发展,就业质量会不断提高。
从四方面着手迎接新职业的来临 中国经济时报:随着新职业的发布,未来需要怎样的配套政策来吸引人才?教育如何跟上? 张丽宾:一种新职业的产生发布,意味着该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职业需求还处于上升时期,从业人数还不能满足需求,职业本身还需要不断完善标 准。
因此,面对大规模的市场和催生的新型就业机会,随着新职业的发布,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新职业的标准体系,包括培训体系和资格认证体系,为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提供标准和指导,进而加快促进人才培养,满足职业需求;规范用人单位岗位设置、人员招录、员工培训、人才使用等工作;使从业人员更加明晰职业发展规划,促进其提升职业能力和素养。
二是在加快新职业人才培养的同时,需要制定配套政策来吸引新职业所需的人才,做到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可将新职业纳入政府急需紧缺人才目录,通过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市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广纳人才;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人才签证、落户、子女入学、住房、社保等政策;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政策,防止恶性人才竞争。
三是制定新职业人才培养规划,完善新职业人才的教育培养。
将新职业所需技术知识和能力纳入各级教育,在小学开展相关知识技能的认知教育,在中学开展初级技能教育,调整高校专业设置,设置更多与新职业相关的专业,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专业,加大新职业人才培养力度。
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针对不同技术基础的人士开展有针对性的人工智能等培训课程,提高在校学生、在职人员以及失业人员新职业素养,特别是要发挥企业和行业在新职业人才培养上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产学研结合。
四是加大力度支持新技术、新职业领域的创新创业。
将新职业领域的创新创业纳入创业政策重点扶持范围,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各类创业孵化载体,为新职业领域的自主创业免费提供经营场地及各项创业服务,促进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

标签: #不好 #好不好 #好做 #好不好 #好不好 #钱包 #网站开发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