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部署加班加点倒逼广电全国一张网整合,主编:付建利

好用 13
编辑:陈英2020年1月11日星期六Tel:(0755)83509452 焦点FocusA3 5G部署加班加点倒逼广电全国一张网整合 证券时报记者刘灿邦 近日,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推动各级网络公司成为重要的公共服务主体,进一步发挥有线电视的公共服务潜力和作用。
整合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提法并不新鲜,指导意见中,将主要目标的完成时间设置到了2025年,而此前的计划是整合工作的截止日期是2020年。
这就意味着,广电全国一张网的整合工作大概率已被推迟。
广电全国一张网整合的推迟原因无外乎是由于整合工作的异常复杂,涉及的整合主体数量、类型繁多。
需要关注的是,广电5G部署近期先后获得了号段与频段方面的资源加持,即将进入“雷声大、雨点也大”的关键阶段,广电5G的部署能否倒逼全国一张网的整合值得期待。
全国一张网整合延期 2016年,中宣部、财政部及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完成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成立由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控股主导、各省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共同参股、按母子公司制管理的全国性股份公司,实现全国一张网。
广电网的战略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数字网,保障文化娱乐内容的传输;二是媒体数字网,承担国家意识形态内容传输的通道;三是数字经济网,是市场化运作的电信网络;四是国家战略基础网,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适应国家战略需要。
上述三部门的意见还给出了实施路径,即全国一张网整合的“两步走”:第一步,中国广电入股省级非上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并与这些省级公司的股东共同发起组建全国性有线电视网络股份公司;第二步,推动全国性有线电视网络股份公司上市并与已上市广电公司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广电全称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按照成立之初的定位,中国广电肩负“落实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使命。
中国广电在去年成为第四家获得5G牌 照的运营商,其形象也从幕后走到台前。
中国广电成立近6年,全国一张网的目标提出至今也进入第4个完整年度,整合时间表延期背后反映出整合工作的难度之大。
特别是,在广电系统内,从中央到省市的广电网络公司之间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同时,各省广电网络公司也有着典型的“各自为战”特性。
记者统计发现,上市的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已超过10家,意味着还有超过一半的省级广电网络公司未上市。
根据2016年三部委的文件,全国一张网整合要结合市场运作和行政推动来实施,行政推动固然是一种办法,但难的是要符合市场化运作的逻辑。
一个数据可以说明这种状况:已上市省级广电网络公司中,用户规模差异巨大,多则上千万户,少则两三百万户,且这些公司的用户增速差异也十分巨大。
此外,上市的省级公司用户数据好于行业总体情况,这就意味着未上市的省级广电网络公司的表现低于行业平均。
全国一张网整合,中国广电虽然可以采取增资入股、共同发起、股权置换、吸收合并等各种方式与各省的广电网络公司“合纵连横”,可一旦实施起来,必然涉及资产定价、股份定价等各种条件,对于上市的广电网络公司而言,更应遵循这一准则。
同时,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各自为战”的状况也增加了全国一张网整合的难度。
记者注意到,除上述原因以外,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广电网络系统尚未实现资源整合的事实也不容忽视。
例如,湖北广电网络公司近期就提出,要进一步推进网络整合,加快全省一网进程,朝着“全省一网、全程全网、三级贯通、垂直管理”的目标稳步迈进。
广电5G频获政策加持 目前来看,广电全国一张网在2020年完成整合工作的预期暂时落空,但是广电5G的部署却在加班加点。
相比前者,广电5G网络的试验及建设已迫在眉睫。
去年底,工信部正式核发“192”号段至中国广电,意味着中国广电在移动通信运营方面获得了基础的号段支 持。
新时代证券指出,中国广电同步具备了携号转网的资质,携号转网是中国广电的重要获客来源,不排除未来会采取各类营销及优惠获取用户。
此外,刚刚迈入2020年,工信部依申请向中国广电颁发了4.9GHz频段的5G试验频率使用许可,同意其在北京等16个城市部署5G网络。
华金证券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广电在相关地区正式获得5G频率使用权,有助于推动其5G网络建设和行业应用发展。
获得工信部许可后,中国广电坐拥700MHz与4.9GHz双频段。
其中,700MHz是移动通信的黄金频段,信号传播损耗低、覆盖广、组网成本低,适合用作广覆盖打底网络,4.9GHz频段则能满足容量覆盖要求,综合来看,有利于中国广电协同组网策略的实施。
政策加持之外,中国广电近期密集曝光的原因还在于其与国家电网传出的“绯闻”。
事件最初来源于兴业证券的一份研报,预计国家电网将以出资的形式与获得5G牌照的四家运营商之一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建立5G基站。
随后,据媒体求证,中国广电与国家电网在5G方面的合作事项已基本确立,目前正有序推进,不过,目前双方的合作细节尚未公开。
中国广电与国家电网的“绯闻”传出后,中国移动的角色显得有些尴尬,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移动一直是广电5G的潜在合作方。
但是,中国广电获得4.9GHz频段许可后,由于其与中国移动在频段上的重合,两者能否合作的猜测再起,同样尚未有定论。
中国广电董事长赵景春曾表态,将积极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创新体制机制,与其他5G运营商和铁塔公司精诚合作、共建共享。
相比之下,中国广电在移动通信市场缺乏运营经验,资金实力弱、用户基础薄,引入外 部合作伙伴是不错的策略。
在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绯闻对 象”之前,中国广电已经在2019年初与中信集团、阿里巴巴分别签署了全国有线电视网络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改造升级、产品开发和运营管理中形成战略联盟。
中国广电围绕5G的布局已然不少,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只见雷声、不见雨点,目前,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的5G建设已经十分迅速。
据中国移动的最新表态,2020年四季度就要力争实现5G独立组网网络的商用。
按照广电总局的最新意见,要一体推动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与广电5G发展。
面对众多强敌,中国广电的5G部署已经进入既要雷声大,也要雨点大的关键阶段。
全国一张网整合是广电5G迈向全国部署的重要基础,由此来看,广电5G能否倒逼全国一张网的整合值得期待。
2020年要注意的九个投资要点(下) 牛市周期临近价值投资者起跳时间到 陈嘉禾 在上周的讨论里,我指出投资者需要在2020年注意4个投资要点:
1、虚拟货币仍然是糟糕的投资;
2、债券市场食之乏味,弃之可惜;
3、中国经济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4、居民财富焦点可能向股票市场转移。
这里,继续上周的讨论,聊聊投资者需要注意的其它投资要点。
牛市周期正在临近 支持股票市场的逻辑,不仅仅是居民财富配置可能发生转移。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力量来自于周期的临近。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A股市场平均每3-5年就会有一个全面牛市,而上一个全面牛市已经是2015年的事情了。
中间虽然在2017和2019年发生过一些小型的部分牛市,即2017年的价值股牛市、2019年的“核心资产”牛市,但这两个牛市都是小型、小众的,并不是全市场型的。
从1990年算起,A股第一个全面的牛市出现在1990年—1993年;3年后,第2个牛市出现在1996年-2001年;之后过了4年,第3个牛市在2005年-2007年;紧接着2009年很快出现了第4个牛市;也许是由于第3个和第4个牛市相隔太近,第5个牛市出现在5年以后的2014年到-2015年。
现在,距离2015年已经过去5年了,至少从周期的角度来说,市场全面走牛的概率正在逐步加大。
当然,这种概率并不一定在2020年实现,但是投资者起码可以留意这个逻辑。
A股的牛市周期,其背后是有逻辑的。
A股市场里的个人投资者虽然总市值占比不高,但由于其超高的换手率,因此控制了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交易量。
即使到了外资和机构投资者比重越来越大 的今天,根据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来看,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交易量占比也保持在80%以上。
由于市场的价格和资产多少没有关系,而是由交易量决定的,因此,A股市场的牛市周期可以说仍然是由个人投资者决定。
而由于个人投资者的情绪性更强,从众心理更强,对市场价值的分析能力相对弱小,因此这个群体的投资行为就导致了周期性的出现。
每过几年,投资者在上一轮熊市中的恐慌情绪慢慢消失,新的投资者、新的财富也慢慢被累积出来,这也许就是导致A股牛市周期的主要原因。
当然,即使A股牛市的周期正在临近,投资者也绝对不应当去炒作那些没有业绩支撑的公司,或者追高估值太贵的公司。
要知道,周期的逻辑并不是最坚实的投资理由,而价值的逻辑才是真理。
这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说:“不想拿10年的股票,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
” 涨幅过大的“核心资产”有风险 在2019年,投资者最喜欢谈论的一个词,恐怕就是“核心资产”。
所谓“核心资产”,指的就是在2019年涨幅最大的一部分股票。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投资者的抱团行为,在历年中属于非常集中的一年。
因此,2019年被归属于“核心资产”的股票大幅跑赢股票市场指数,也就不足为怪。
但是,短期过高的涨幅必然带来过高的估值,过高的涨幅往往对应着更高的风险、而不是更多的机会。
当“核心资产”类的股票在2019年大幅跑赢市场以后,它们在将来跑输市场 的概率也就在增大。
高性价比股票机会显著 与“核心资产”类股票相对应的,是2019年“高性价比”股票的失落。
这里所谓的“高性价比”类股票,指的是一些行业成长性不高但仍然稳健、企业经营不突出但仍然平稳、估值低廉的股票,就像超市里高性价比的商品一样:它们也许不是酒架上的茅台和五粮液,却是调料区里的鲁花纯压榨花生油。
有数据显示,这类“高性价比”的股票在2019年严重跑输市场指数。
其中一个典型的数据,就是上证红利全收益指数在2019年只上涨了16.3%,而同期沪深300全收益指数涨幅为39.2%,主动型股票基金则平均上涨了大约50%。
由于高性价比的投资风格,在长期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因此一年的风格压制,往往反而预示着高性价比企业在将来的投资机会。
传统价值投资者可能恢复优势 与高性价比公司的机会一同出现的,是传统价值投资者可能恢复自己的优势。
在2019年,由于高性价比的公司表现远逊于市场,A股市场上一些传统的价值投资者的业绩也并不理想。
这些投资者往往在过去十多年中为他们的基金持有者们取得了少则四五倍、多则十几倍的回报,但是在2019年,他们的业绩普遍只有20%到30%左右,不但远远跑输同行,甚至连主流市场指数都没有跑过。
不过,这些传统的、久负盛名的价值投资者,他们在过去十多年中的业绩并不是来自于运气,而是来自于对商业社 会和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这些投资者短期的业绩失利,并不足以证明他们遇到了滑铁卢,将一蹶不振。
恰恰相反的是,这些投资者的业绩现在蹲下得越多,将来可能跳得就越高,这和高性价比企业的机会是十分相似的。
香港市场仍然有高性价比公司 在2019年,恒生指数上涨了9%,恒生国企指数上涨了10.3%,均远远落后于A股沪深300指数的36%。
但是,在长周期上,香港市场的回报率并不比内地市场差多少,有时候甚至回报率更高。
比如说,在从2002年12月31日到2020年1月9日的周期里,沪深300指数的回报率为277%,而恒生国企指数为467%,恒生指数为206%,期间港币对人民币贬值了大约16%。
香港市场的特点是波动率特别巨大,估值可以压到非常低,甚至远超出内地投资者的想象。
一些还不错的公司,估值可以很轻松地就压到0.3倍市净率、3到4倍市盈率、10%以上的潜在股息率。
在估值受到压制的过程中,香港市场会让投资者感到非常难受。
但是,一旦估值反弹,港股有可能又会在几个月、或者一两年里,给投资者几倍、乃至十几倍的回报。
这种几年、乃至十年的压制,配合上超短期里许多倍的回报,让香港市场极度不适合普通投资者。
回到现在的市场来说,港股市场在2019年的表现平平:谈不上太出彩也不算太糟糕。
但是,由于2018年底的香港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低点,因此一些高性价比的公司现在在香港股票市场上仍有不错的投资价值,值得投资者关注。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数据来源:Wind陈静/制表官兵/制图 这波科技股大行情为什么值得期待? 桂浩明 科技股无疑是引领今年股市行情的重要角色。
自去年年底以来,该板块中的相关股票就轮番启动,大涨小跌,不但激发了人气,还有效地带来了财富效应。
科技股迎来大行情 作为表征科技股的重要指数之一的创业板指数,去年11月29日的收盘点位是1664点,今年1月10日的收盘点位是1904点,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创业板指上涨了14.42%。
同期上证综合指数的涨幅是7.70%,两者之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
从成交金额来看,1月9日,沪市共有1542只股票进行了交易,成交金额是2416亿元;深市创业板共有789只股票进行了交易,成交金额是1422亿元。
尽管沪市的大盘股比较多,深市创业板以中小规模上市公司为主,但在个股平均交易金额方面,创业板显然已经领先了。
换手率指标更能够说明问题:沪市是0.59%,深市创业板是3.34%。
可以看出,资金在向创业板流动,科技股正在走一波大行情。
这不免让人想起5年多前的那一波科技股行情。
2014年11月,受降息等因素影响,沪深股市展开一波行情,从那时到2015年6月,期间上证综合指数的最大涨幅是113.96%,同期创业板指数的最大涨幅是166.82%。
显然,在那段时间所出现的也是一波以科技股为主的行情。
这两波科技股行情,又有什么异同之处呢? 不成功的科技股行情 很多人都记得,5年前的那波科技股行情,最重要的推力之一是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
一方面,上市公司高溢价收购外部资产,从中开发各种时髦的题材;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又高价实施定向增发,迅速扩张公司规模。
于是,公司市值一下子就做大了,股价也因此扶摇直上。
一时间,许多创业板公司争先恐后搞增发,从而激发出一个又一个科技题材,科技股行情自然也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现在看来,当时通过定向增 发所进行的并购,很多是不成功的。
很多企业匆匆忙忙地切入到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即便是在本行业内扩张,也全然不管以后业务能否整合,管理能力是否跟得上。
竭泽而渔式的并购,不仅过度消耗了公司以及市场的资金,也让二级市场的股价处于难以置信的高位,透支了上市公司未来5年甚至10年的成长空间。
到现在,股市就是靠杠杆资金在支撑,一旦这部分资金来源枯竭,曾经“千股涨停”的行情瞬间就变成了“千股跌停”。
2015年6月,科技股盛极而衰,创业板指数从高位一路下行,在2018年的10月探低至1184点,距离之前的高点已经跌去了70.67%。
而导致如此惨烈的下跌,除了资金面的问题以外,还有就是当年高溢价并购的资产,由于未能足额兑现收益,公司对它们不得不计提巨额资产减值。
应该承认,那一波的科技股行情,是不成功的。
提防行情出现“虚火” 现在的情况,显然与之前不同。
时隔5年,当创业板再度崛起的时候,其中最受投资者追捧的,已经是国家急需,并且在产业政策上大力扶持的高科技题材,其中包括5G、芯片、软件开发、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等。
所涉及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在相关领域有自己的研发投入,有相应的技术优势。
当然,这些科技股的技术含量到底有多高,未来的前景是否都很乐观,目前还存在疑问。
客观而言,现在的估值也的确不那么便宜(创业板目前的PE是53倍),但至少它们的上涨是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应的成长性作为支撑,这与5年前纯粹炒题材、玩概念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另外,现在的资金面不算很宽裕,其中的杠杆有限,倒是有一些长期投资的外资在积极参与。
因此,面对时下科技股的上涨以及由此形成的创业板飙升,投资者不必过于紧张,毕竟和上一轮行情的性质不同,有着全新的特点。
作为理性的投资者,需要提防科技股行情出现虚火,要看到,投资股市虽然是投资未来,但也应该脚踏实地,对任何题材都要有客观估计,对上市公司的价值更要有冷静的分析。
在分享企业成长的喜悦之时,避免踏入泡沫陷阱。
(作者单位:申万宏源证券)

标签: #机顶盒 #互联网 #好不好 #互联网 #吃到 #好不好 #浮云 #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