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任务就随时顶上,怎么在快手上转发别人的视频

手上 4
2022年4月16日星期
编辑/沈钦韩
3 ■党员在一线·我们心连心 当居委会全体干部被封控,有着年党龄的老党员果断站了出来—— 云上“老娘舅”:有任务就随时顶上 ■本报记者刘力源 “下午有人需要配药吗?”王洪俭又主动在业主大群里找活儿干了。
不一会儿,他骑着共享单车,怀揣十四五份居民用药需求直奔杨浦区延吉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院里,配药队伍很长,一眼望过去都是跟他一样的“配药志愿者”,每人手上一二十张医保卡。
每次,他排在队伍后翘首等着……配完药,五六个小时过去了,回到小区通常天已全黑了。
这时,王洪俭才想起来晚饭还没吃,水也没喝上几口——这是王洪俭在小区做志愿者的第11天。
“这个紧要关头,我必须站出来” 王洪俭是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通号分公司第一党支部书记,住在延吉新 村街道杨家浜社区。
4月1日,浦西地区实行封控,此前在单位守了多日的他顾不得连日值班的疲惫,在“先锋上海”平台报完名后,就赶到居委会领任务。
从办公室到居民区,王洪俭一开始并没有方向,“到了社区就自然而然想做些什么”,从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秩序,帮助老人登记,到物资分装、配送,他全程参与。
这个有着24年党龄的老党员不甘心“等活儿”,居委会、业主群两头问,见到“任务”就随时顶上。
“共产党员就是要多承担一些,”他这样说,“遇上居民有什么不理解的、大白需要协调帮忙的,我希望能帮上忙。
” 当志愿者的第六天,一早起床,王洪俭收到一条消息,让他感觉“瞬间失去了主心骨”——居委会成员全体被封控了。
但他马上发现,被封控着的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仍然“在线”,凌晨4点还在群里安排第二天核酸检测相关工作。
“他们太不容易 了。
我更要迎难而上”,这个1973年出生的北方汉子哽咽着说出了这句话。
“在社区群引导正向交流是党员应担责任” 疫情下,焦虑情绪蔓延到了小区业主群。
各种来路不明的信息,让群里的气氛一度非常紧张。
“不信谣,不传谣,是党员的基本素养”,在王洪俭眼中,在社区群里引导大家正向交流是每一位党员应担的责任。
他充分了解各类官方消息,积极参与群里互动交流,“可能是说话比较正气,也都找得出根据,大家慢慢接纳了我的观点”。
后来,他被推为群管理员,成了上百号人的云上“老娘舅”。
“疫情期间尤其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王洪俭希望自己可以在群里传递正向的抗疫心态。
但面对群里时不时蹦出来的牢骚,他选择“只要不过激,就让子 弹飞一会儿”。
管理经验告诉他,对于大家的负面情绪要如治水一般,学会引流。
为什么隔壁小区发菜我们没发?群里还常遇到类似发问。
“这类问题居民非常关心,回应不能拖,更不能虚。
困难、背景了解清楚,事情做细了,居民们自然认同。
”本职工作养成了王洪俭爽快、精细又务实的做事风格,如他所说“轨道交通是民生行业,做技术维保的尤其讲求快与细”,他认为对待老百姓的事更要如此,“就算一下子解决不了的,也要一直盯着。
总之四个字:将心比心”。
当上志愿者后,王洪俭更忙了,家里人调侃他“24小时抱着手机”,半夜在群里跟居民们一起协调解决问题也是常事。
“我一直呼吁把问题都抛到大群里,居民们一起帮忙解决。
有渠道的提供渠道,有方法的贡献方法。
毕竟,我个人能力也是有限的”,他欣慰地看到,这一招管用,“热心人还是多”。
踏踏实实盯着眼前解决问题,努力兜住万人社区平稳度过封控期 每隔一天有余人做血透化疗人居委会这样服务逾万人社区 ■本报记者周辰 “明早下发抗原材料,分拣抗疫爱心包,团购公约细则大家还有什么修改意见?” 闵行区七宝镇万科城市花园小区抗疫工作群里,即便在深夜,消息提醒仍闪烁不停,大家早已习惯了多线程处理事务。
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一栋在群里发的消息不算多,但深夜最后一条和清晨第一条消息,往往都是他发的。
作为一个实有人口1.04万余人的超大型小区,七宝镇万科城市花园小区便利店、银行、咖啡厅、菜店等一应俱全。
这不仅是七宝镇规模最大的小区,同时也是情况最为复杂的一个。
然而,即便加上3名人口协管员,居委会办公室满打满算才12个人,“一名同事被封在自家小区,又减员一名”,王一栋有些无奈。
以近乎1比1000的社区干部和居民数量比,封控期间的各项事务管理在这11个人面前,每一项都似“一座山”。
各项防疫工作、生活保障之外,每隔一天,社区便有40余人需要出小区做血透、化疗等。
事无巨细,要负责落实的“第一方阵”就是这11人。
但他们不慌不忙,踏踏实实盯着眼前的每一项仔仔细细解决,努力兜住这个万人社区平稳度过封控期。
不厌其烦多排摸,既关怀老人又提高效率 近几天,居民们习惯了这样一种生活:早晨打开家门,从各式各样的袋子、盒子中取回抗原检测试剂,做好测试后上传图片;再打开手机,阅读当日小区战“疫”简报,了解各项抗疫工作进展。
“将抗原检测试剂发放到居民门口,和组织居民有序下楼做核酸检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思路”,每天深夜接收任务时,王一栋必须尽快作出判断,需要出动多少人力,分别将他们派往哪个环节。
“光靠居委会和物业人员,那是做不完的”,王一栋尤其感谢在关键时刻从各个单位赶来的志愿者,他们中既有小区党员居民,也有来自区级、镇级政府部门下沉的机关干部。
2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根据大家各自特长和意愿,分成了医疗组、关怀组、信息组、巡逻组等。
大家利用发放物资的机会,将小区底数摸清,尤其是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等关键信息,从而提高了发放抗原试剂、核酸检测时的组织效率。
王一栋说,居民家里的情况并非一成不变,有的老人前几次表示不需要帮助,不代表未来就不需要。
不厌其烦多问一句,才能多一份放心。
一次送菜过程中,有独居老人表示家里菜不够了,居委会立即将储备物资拿出来,给老人多送一份。
配药需求尤其多,最多一次带本病历本去医院 “我的PICC置管要更新了,一天都等 不得!”“这个药能不能配我常吃的牌子? 能不能医保报销?” 居委会每天都会接到许多居民求医问 药的电话,“从来没听过的词、不了解的疾 病,对非专业人士而言,一时也不知道怎么 办才好”。
由于小区居民基数大,求医问药需求 尤为突出。
比如每隔一天,便有40余人需 要出小区做血透、化疗等,这一需求必须在 第一时间得到满足。
配药也是个难题。
每次出门配药,居委会都要出动5个人,最多一次带了80本病历 居委干部从医院带回居民“救命药”。
本到医院配药……常常是下午2点出门、晚品,为居委干部节省时间。
上9点才能回到小区“,回来后必须及时整 有了志愿者的帮忙,就不再是“1比 理归类,方便第二天居民来拿药。
” 1000”的庞大工作量。
王一栋坦言,有力不 什么样的疾病需要开转运单,配药需从心的时候,但看到志愿者们坚守一线,看 求如何更好地满足?针对这些问题,医疗到居民捐赠来防护服、口罩、手套,他觉得 组志愿者中的一名医生,负责提供专业判“只要大家理解和谅解我们的工作,累
断,他也知道哪里能配到居民们需要的药点没什么”。
闵行“慧馨”方舱医院近日迎来“出舱小高峰”,已有 人出舱,平均周转天数天 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感染者尽快康复 ■本报记者李晨琰 由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负责运营的闵行“慧馨”方舱医院这两天迎来了一波“出舱潮”:截至昨天,已有1485名市民出舱。
出舱人员中,60岁以上的感染者有82名,其中年龄最大的76岁;10岁以下的儿童27人,其中最小的仅1岁,孩子们均有监护人共同陪护。
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感染者的平均周转天数为6.8天,这背后,是医患齐心共同战“疫”的成果。
人照护然辛苦但很细致 人,虽 阳性感染者江小姐在闵行“慧馨”方舱医院度过了特别的九天,如今已康复、出舱的她回忆起这段经历,直言“很是难忘”。
4月5日晚,一家人正准备开饭时,江小姐接到疾控电话,“您的核酸检测阳性,要准备转运。
”从不敢相信到焦虑无助,霎时间,江小姐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最近有点咳嗽和肌肉酸痛,我只当是累到了,没太在意,没想到是病毒悄悄找上了我。
”转运前,她反复叮嘱爱人和孩子三件事:做好消杀,做好防护,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方舱医院环境怎么样,之前都是看朋友圈转发的短视频,实际到底如何,说实话,我心里没底。
”当江小姐踏进闵行“慧馨”方舱医院的那一刻,她才终于定了心:单间,床头柜放着小礼包,里面洗漱用品、毛巾、拖鞋一应俱全。
“这里的医护,真的把我们照顾得很好。
”两天后,随着身体不适渐渐散去,江小姐主动报名做志愿者。
“这里有1500多号人,医护只有40人,太辛苦了!”也是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中,江小姐发现了不少方舱 出舱患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踏上回家路。
制图:冯晓瑜 内“小秘密”:如果送来的是一家三口或邻居,工作人员会尽量把他们安排在一起。
需求不分大小,一盒药是,一包餐巾纸也是 在方舱医院内,有不少需要特别照顾的感染者。
“我们这里老人多,一旦感染新冠,容易引起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并发症,需要时刻关注。
还有部分感染者,身体情况不错,但思想负担很重,我们也会给予关注和床旁指导。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生梅小会介绍,有别于一些大型方舱医院,闵行“慧馨”方舱医院的入住者相对分散,处于不同楼层的不同区域。
为了及时回应患者所需,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疗队进驻后,上 线了“慧馨”一站式服务平台。
“我们试过微信群、应急电话,最后发现, 还是用小程序最高效。
”梅小会介绍,一站式服务平台分为医疗需求、物资需求、维修需求和心理需求四大类,通过短信推送和自扫二维码方式收集感染者的需求。
而在医护人员的眼中,需求不分大小,一盒药是需求、一包餐巾纸也是需求,大家不断优化流程,就是为了尽量快速响应、尽可能满足每一个需求。
健康宣教及时跟进,居家注意事项装进“健康小礼包” 经医院初步测算,这段时间,入住这家医院的感染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8天。
成效背后,离不开中医药临床应用。
除了发放中药预防方药,医院还特地邀请中医科专家带着 大家一起打太极拳、八段锦等。
“感谢大白们的辛勤付出,愿所有人都能 早日迎来胜利的一天。
”出舱时,江小姐还收到了一张独家专属的证书,上面写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致敬每一位抗疫勇士,请为自己鼓掌,为自己点赞。
” 就居家隔离期间的注意事项,医院也为每位出舱人员准备了“健康小礼包”,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健康宣教助手平台,指导康复居家后如何进行消毒等操作。
送别一批又一批康复的市民,医务人员甚感欣慰,每次都会将他们送至方舱医院门口,一一挥手道别。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感染者尽快康复。
只要看到大家脸上重新绽放笑容,平安回家,一切都是值得的。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护士长严翠丽如是说。
■本报记者唐闻佳李晨琰 上海当前的疫情防控正处在最紧要的关键阶段,老年群体如何免于被传染的风险?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如何保障?针对一系列牵动人心的民生问题和社会关切,昨天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邓小冬予以回答。
聚焦如何守好养老机构的防疫线? 从严从紧加强养老机构防疫管理,坚持“视频探访”缓解老人孤独 彭沉雷介绍,上海一直把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从严从紧加强管理。
自3月1日起,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已停止探视;3月10日起,实行全封闭管理,人员不进不出。
4月2日起,又进一步从严强化养老机构的物品物资和人员管理。
与此同时,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其中,工作人员每两天一次,老年人每周两次,部分机构补充开展了抗原检测。
在疫苗接种方面,本市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在征得老年人和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做到“能种尽种”;对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要求“应种尽种”,对因各种原因未按要求接种疫苗的工作人员,不从事直接接触老年人的服务工作。
彭沉雷称,40多天来,全市养老机构一直在坚持“视频探访”制度,由工作人员协助老人与亲属通过视频报平安。
很多机构也在符合防疫规范的前提下开展各种趣味活动。
聚焦特困群体的生活需求如何保障? 组织力量帮扶独居老人,对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补贴 针对独居老人,特别是高龄独居老人,或家人被隔离收治而暂时无人照料的老人等,开展摸底排查,掌握实际需求,组织力量给予帮扶。
针对特困家庭,民政部门加强救助供养,要求及时足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配备必需的防疫物资、农副食品等。
“我们明确,对因疫情影响造成基本生活临时出现困难的群众,由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及时核实情况,给予临时救助;对因疫情造成重大生活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救助力度。
针对近期蔬菜价格上涨的情况,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对象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补贴。
”蒋蕊说。
聚焦社会捐赠主要用在哪些方面? 用好每一笔善款,共同打赢这场大仗硬仗 本轮疫情以来,上海社会各界爱心涌动,截至4月11日,本轮疫情防控社会捐赠收入已达3.37亿元,捐赠支出3.16亿元,其中资金支出1.45亿元,物资支出1.71亿元。
为老年人及特困群体护航,筑牢防疫下的民生底线 政府部门将进一步积极支持和引导慈善组织、民间公益力 量依法规范开展慈善募捐、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严格按照《慈善 法》等规定加强社会捐赠信息公开,用好每一笔善款,凝聚更多 社会力量,共同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
聚焦退役军人抗疫志愿者招募进展如何? 投入社区防疫、医疗志愿服务工作 邓小冬表示,截至4月14日,市、区两级共收到9024名退役军人报名,编组成57支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在各区就地开展包括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物资搬运等志愿服务。
考虑到一线医疗队伍急需增援力量,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专门针对具有医护专业背景的退役军人发出招募公告,目前已向杨浦、虹口、静安等7个区派出11支以医护为主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
“让我们感动的是,因为年龄、社区封控等原因,一批无法到一线工作的老医生、老专家主动请战,希望针对防控期间广大市民就医不便的问题,贡献力量。
为此,我们立即开发了在线医疗咨询服务平台,4月13日平台正式上线,解决了不少市民在健康方面的咨询问题。
”邓小冬说。
筹集房源可满足当天生成的密接人员隔离要求 本报讯(记者唐闻佳)昨天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通报:本轮疫情以来,本市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按照“应隔尽隔”要求,积极筹措本地密接人员隔离房源,从细从实推进转运隔离,尽最大努力阻断疫情传播链条。
为做好本地密接人员集中隔离,全市各区通过征集、腾挪、归并等方式,尽力做好房源储备。
彭沉雷称,目前筹集的房源基本可满足当天生成的密接人员隔离要求。
目前,本市根据国家要求,对密接人员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居家健康监测”的措施。
因此,密接人员首先要到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
集中隔离场所严格落实防疫要求,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对消毒清洁、安全保卫、垃圾处理等方面也有严格规定。
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管理,要求接种疫苗后才能上岗,工作期间集中住宿、封闭管理,并进行高频次的核酸检测。
市卫健委: 医院不得以等核酸结果为由推诿延误治疗 本报讯(记者唐闻佳)昨天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明确:医院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推诿、延误治疗。
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称,为保障市民群众在疫情期间的就医需求,要求各级公立医院原则上不停诊,急诊、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必须要全力保障开放,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
考虑到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确保广大患者的就医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尽可能减少对医院运行的影响,医疗机构会要求就诊患者提供核酸检测报告。
如果没有核酸报告或核酸检测报告超过有效时间的,医疗机构会尽快开展核酸检测,同时进行相关的医疗处置。
“如果急诊患者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置的,医疗机构应启动应急预案,将患者转移至专门的隔离缓冲区域,区域内配备有抢救治疗的设备设施药品,需要急诊手术的就在专用手术室立即开展手术救治。
”吴乾渝强调,整个过程中,不得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推诿拒绝、延误治疗。

标签: #声音 #声音 #光盘 #删了 #怎么做 #视频 #机上 #怎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