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渐浓,2015年2月9日

饺子 4
刘秀平 星期一0531-85193576 ncdzwotu@163 回乡村过年去 闵凡利 冷着冷着立春了,要到春节了,妻子问我:咱们在哪儿过年? 我明白妻子为什么这么问。
我是乡村飘进城里的一粒土屑,虽然停脚在城市的水泥地上,但我依然是泥土的一部分,内里有着泥土的本性与品质。
一九七一年十月的一天,我出生于滕州市南部一个叫闵楼的村子,命运的捉弄使我几次失去进驻城市的机会。
初中毕业后,我干过建筑,理过发,送过报纸,从事过通讯报道。
凭着我对文学的一腔挚爱和不屈的奋争,再加上很多好心人的搀扶与呵护,我终于以一支秃笔为自己写出了一片天空。
在二0一三年九月里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全家搬进了县城,成为了一个一张口就出红芋气、一摇 头就掉高粱花子的“城里人”。
马年是我搬进城里的第一年。
城里人怎样过年?城里的年是什么样的?刚入腊月时,妻子就多次好奇地问我。
妻子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女子,对城市有一种天真的好奇,她一直认为城里的年和乡村的不一样。
我虽在城里工作,可对城里人过年的具体细节一无所知,但在妻子跟前,我不能显得肤浅,显得没文化,就只好对妻子说,乡下叫过年,城里人叫欢度过节! 妻子听后就啧嘴,说不一样就不一样,你听听,什么东西到城里人嘴里就不一样。
你看,咱乡下人叫爹,城里人叫爸爸!咱乡下叫娘,城里人就叫妈妈!叫得多洋乎,多有文化。
从乡村进驻城市,短短的一年多的朝夕相处,我逐渐明白了城市的本来面目。
城市的外表虽然热闹绚丽,有川流不息的车流,有五光十色的灯光,有高耸入云的大厦,但热闹的背后是浮躁,是空虚,是孤独。
活在城市里的人,好似水上的浮萍,无根无由。
对门不相往来,人人形同陌路,人们之间都在应付,都在赞美,都在提防,都在利用与被利用。
既使偶然遇到的笑容,也是面具上的笑容,呆板而做作。
在城市里生活,我真的感觉好苦闷。
虽然城市的先进和繁华让我曾经不懈地追求,为施展自己证明自己而不停地拼搏,可时间一长,也就是经过了眼花缭乱之后,便是 无边无际的空虚和孤独,便是心的忐忑不安与难受。
我明白,城市是一个成就事业发展自己的好地方,但她却不适宜我这样的人居住。
她不如乡村,乡村是一瓶窖存的陈酿,只要一打开瓶盖,便有铺天盖地的芬芳,那是亲情和诚实,那是纯朴和善良。
住得再远,只要听说谁有一点困难,便都来帮忙,都来安慰。
那种帮助是真心真意的,没有丝毫做作的成分。
乡村的人,无论你走多远,可她永远牵挂着你,你荣了,你耻了,乡村都一样地接纳你,激励你。
说到底,乡村是一块麦面揉出的面筋,无论伸拉的再长再远,内里连着的是麦子的骨头! 在城市久了,我越来越感觉乡 村那种真诚与纯朴的重要。
那种亲和力的美妙。
这种东西是我的内蕴,我不能离开她,离了她,也许我更像个“城里人”了,但我却背叛了乡村,成了乡村的逆子。
乡村啊,你是我的胆量和魂魄! 望着妻子那双热切的眼睛,还有正在做寒假作业的儿子。
我温和地对妻子说:回闵楼去过年吧! 妻子眼里流出了失望。
儿子也是。
我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只好给妻子解释:乡村里有咱们的爹娘,他们在眼巴巴地等着咱们回呢! 妻子明白了我话里的意思,她望了一眼老家的方向说,好,那咱们明天就回老家!  家中 年俗 墨未浓 老家的门槛前年年都有一条挡门棍,等到初二过午鞭炮声声送走了家堂,那门前的棍子也被拿走了。
水缸里的水还剩下不到一舀子,这时候是可以挑起扁担去东边河滩上的老井里担水了。
老家里有一口压水井,是苦水,只能用来洗洗刷刷,不能饮用的。
年年大年三十迎家堂前要把家里的盆盆罐罐担满水,以备初一初二饮用,迎家堂到送家堂这两天是不能动扁担去挑水的。
有一次我家的水缸的水喝光了,到初二送家堂还有一天,也不能就这样渴着,奶奶就让我拿了一刀黄裱纸,到井上烧了,念叨上两句,大意是祈求原谅,便挑了一担水救急,这样的情况是不常有的,除非准备的不周到。
奶奶在那一年中秋节前一周离开了我们,过年的风俗却没有变化,在供奉家堂的折子上添上了奶奶的位置,今年我要把老家的水缸都挑满水…… 奶奶在的时候每逢过年都要糊上几个“元宝”的。
所谓“元宝”是用硬纸盒做内里,表面用黄裱纸糊了,最外一层奶奶总喜欢用香烟盒的锡纸装裱,明晃晃的,很像“元宝”的样子。
奶奶做这项工作是认真的,平时看到别人用的香烟盒子就把锡纸取下来,临到年底便攒了厚厚的一沓锡纸。
奶奶不厌其烦地把锡纸糊在“元宝”的外层,乐呵呵地端详着自己的杰作。
“元宝”是要在除夕夜与黄裱纸一块烧掉的,是敬天地的。
每当除夕夜的钟声响过,奶奶便把“元宝”拿到天井里,念叨上几句祈祷的话,燃着了,看着奶奶被火光照亮的红彤彤的脸膛,我们便围着磕头,奶奶那一刻是那么的严肃! 除夕夜的水饺是素馅的,是取素净的谐音。
奶奶要把几个硬币包在水饺里,看谁吃得着,我有好几次把水饺咬地咯嘣咯嘣直响,差一点没把大牙硌掉,奶奶说我有福气。
但愿,今年的除夕能飘起雪花,几年不见了,今年没有了“元宝”,奶奶已离开我们六年了。
年味渐浓 春节的脚步近了,“回家”也成了最温暖、最热切的词汇。
不过,有很多在外打拼的人们,此时却患上了“恐归症”。
小姜比我小两岁,是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由于工资不高,再加上最近新谈了一个女朋友,几乎“月月光”。
每当大家提起回家过年这个话题,他总是会说:“不敢回呀,父母养育我这么多年,我却连点像样的年货也给他们买不了。
” 张哥是单位里的办公室主任,虽然不是什么大领导,但也算有个一官半职。
最近几天,他的眉头也经常皱成一团:“身上背着一个主任的头衔,回老家总不能太寒酸,一趟下来至少花掉两个月工资。
” 刘姐离异多年,曾经为了追求爱情而与父母决裂。
每当 看到身边的人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年时,她的表情就极为落寞。
她说:“当年我曾对父母说这辈子再也不进家门,现在我非常想回家,但却不知道回去该怎么面对他们,父母有好多次在春节前打来电话,我却从来都不敢接。
” 听说有人不敢回家过年,保洁阿姨王大妈立刻跑去劝说他们。
王大妈爽朗地说:“过年就是回家的日子,老人不图儿女往回带什么东西,更不会计较孩子曾经有过的错,只要把自己带回去了,别的啥都不算事儿!” 王大妈的话虽然没有什么大道理,但却字字直击心底。
对于家,无论是哪一种情绪,都抵不过父母的翘首期盼。
放下一切,带上自己回家! (于永海) 除夕的饺子 刘学刚 若论北方美食,饺子当推第
一,我们这里有“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一说。
小时候,我不懂得什么山珍海味,就知道“吃饺子过大年”,而且往往能从饺子里吃出一个亮闪闪的硬币来,便觉得自己好有福气。
现在想想,是母亲吃的少,而我像得了饿痨一样猛吃,硬币不咯疼牙齿才怪。
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除夕,旧年新春交接,为交子之时。
年夜饭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
饺子也叫扁食、牢丸,或形似月牙,或状如元宝,或宛若葵花,皆讨一个“喜庆团圆”的好口彩。
除夕这天,一听见灶台上响起一阵紧锣密鼓,我就知道,母亲忙着剁馅了。
舀水的声音,炊帚清扫 砧板的声音,母亲细细碎碎的脚步声,种种声响,让寒冷的天气有一些热闹,有一些回暖。
等到包饺子,则是男女老少齐上阵。
饺子好吃,在于馅料调制的味道赢人,更在于一张面皮包裹了全家人的呼吸和表情。
包饺子,不仅仅是口腹之欲,还有剁馅擀皮包捏烧火蒸煮这一劳动过程中所体现的幸福生活的秩序和节奏,以及说话声锅勺声所交织的凡俗家庭的热闹和欢喜。
饺子花样繁多,以白菜饺子为最香鲜。
百菜白菜香。
我们这里的大白菜帮嫩薄、汤乳白、味甜甘。
“味如蜜藕更肥浓”,白菜经霜又窖藏之后,叶子一弹即破,捧在手里,晶润如羊脂,亮白似冬雪,嘎嘣咬一口,爽爽的脆,凉凉的甜。
若调制馅料,猪肉乃是绝配,以三分肥七分瘦为佳。
先用斜刀片肉,再横刀切段,然后以排刀剁为细细的肉茸。
葱姜剁碎末,放入肉馅,加精细盐、花生油拌匀,口味重的亦可倒入酱油、胡椒粉,酱油要徐徐滴入,也可淋适量白菜汁,持筷子顺时针方向匀速搅拌,肉馅吸足了味素,煮熟后有韧劲,口感好。
白菜掰开,洗净,沥干,切碎,若剁为菜末,维生素随菜汁流失殆尽,在口感上也大打折扣。
切好的白菜碎,可浇食油,轻轻搅拌,给菜们罩上一层油膜,以保住鲜美之味和多种营养素。
将调好的猪肉馅倒入白菜碎,依旧按顺时针方向拌匀,即成饺子馅。
小时候,我学会的第一门手艺就是摁剂子,比捏泥巴还好玩。
母亲把面团揉搓成擀杖一般粗细的长条,揪为大小均等的剂子。
用掌面往下一摁,就扁扁圆圆的了,像甜柿饼一样讨人喜欢。
稍稍长大以后,我学会了包饺子。
母亲擀的面皮中间略厚,周边稍薄,和我的掌 面一般大小,以筷子夹了馅料,搁在面皮的中心,将其对折为半圆形,右手拇指向外轻推面皮内侧,食指则将外侧摺出好看的波纹,两边捏牢即可。
我包的饺子东倒西歪的,就像一群从前线撤退下来的伤兵,站都站不稳。
但吃着特香,扑哧一咬,一股热乎乎的汤汁往腮边直窜,搭上牙齿细细地嚼,饺子外韧内嫩,清香鲜美,真舍不得咽下去。
我喜欢洗净了手,抓着饺子去醋碗里潇洒走一回,减热增酸,尤为鲜嫩溜口,连吃二三十个犹不解馋,直到喝一口鲜香无比的饺子汤,长舒一口气,仿佛动物冬蛰了许久,这才还了阳,周身俱暖,十分的舒坦。
如今,春节待客,以油锅嗤啦嗤啦开场,煎炸烹炒,大盘大碗予以铺垫,席终端上一大盘饺子,犹如一出好戏到高潮,食者无不举箸夹食,一口一个,腮帮鼓鼓的,七八双筷子出没于腾腾热气里,所有的人都喜气洋洋的,情意尤为深浓。

标签: #视频 #自己的 #怎么做 #手机 #怎么做 #司机 #将手 #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