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兵马行,Tel:010-66720924

东西 4
E-mail:lyy2004_@ 长城 责任编辑/李媛媛 2019年4月15日星期一
3 点亮军事文创■ 邬 丹 的前行之路 4月8日,一直自称是“故宫看门人”的单霁翔正式宣布退休。
这些年,在他的革新下,近600岁的故宫抓住年轻人的心,愈加容光焕发,变得“好玩”起来。
除了不断向游客提供新鲜的展览体验,其文创产品也成为“网红爆款”。
拍纪录片、跨界推出彩妆单品……创意与诚意兼具的文化产品,与年轻人“脑洞”碰撞到一起,与互联网基因融合在一起,便能持续挖掘传统文化矿藏,扩大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紫禁城上元之夜”,点亮的何止是元宵夜的游弋之乐、佳赏之思?更点亮了新时代文创产业的前行之路! 文创,即文化创意产业,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对于军事文创,恐怕有不少人比较陌生。
简单来说,军事文创以军事文化领域中知识产权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为主,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并借助市场渠道促进文化传播,以实现军内文化资源与市场中的资金、创意、人才等要素的高效流通与优化配置,达到思想上强己弱敌、经济上固本强基的目的。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军事文 创起步相对较晚,发展尚未成熟,但胜在文化资源底子厚、内容实,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潜力巨大。
同时,“军迷”人口基数大,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政策环境积极稳定,军事文创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如何让典籍里的军事文字佳篇、橱窗里的军事文物精品“活起来”,受到更多年轻一代的喜欢和接纳?如何让看似冷冰冰的军事文化符号“飞入寻常百姓家”,激发更为持久盎然的爱国拥军原动力?如何让中国先进军事文化更好“走出去”,让世界被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所震撼?这是军事文创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3月份以来,一部聚焦边防军人戍边生活的公益短片《家国与边关》,作为电影贴片登陆全国一万多家影院。
“青春不只是眼前的潇洒,也有家国与边关。
”没有飞机坦克,没有炮火硝烟,普通军人的日常生活同样可以点亮万家影院,点燃亿万人心。
让军事换上青春面孔,让文化披上时代新衣,《家国与边关》走进电影院的全新探索给军事文创上了生动一课。
点亮军事文创的前行之路,核心是创意。
文创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特别强调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文化产品中的运用,是一种典型的“智慧经济”。
传统的军事文化产业,比如各类军事文化体验园,经营模式多为“遗址复原“”装备展示”等老套路,文化产品变成了单纯的艺术衍生品或旅游纪念品。
对军事文创来说,创意的价值不是简单重复再现,而是依托传统文化要素,以现代意识烛照经典、熔铸新思,创造出时代新作;创意的实现在于打破行业壁垒,拓宽发展路子,让军事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共享的文化成果,引导扩大优质文化消费。
点亮军事文创的前行之路,灵魂是文化。
创意源于文化又高于文化,是对文化的社会渗透力、经济影响力的一种挖掘与拓展。
创意产业有了文化,就有了灵气,有了品位,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文明灿若星河的军事文化中有着画不完的题材、讲不完的故事、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陈酿”虽香,没有“新瓶”也不行,军事文创需要对我国军事文化进行更多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专业研究,将研究成果创造性转化为新产品、新业态,不断输出核心价值观引起共鸣、形成共识,才能提升民众对军事文化的认同度。
点亮军事文创的前行之路,支撑是科技。
文创产品的产生、传播离不开现代高科技的加持。
军事文创一方面要运用数字经济赋能传统文化产业,推动原有文化内容数字化、网络化,使其获得信息化、智能化环境下的更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适应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利用新技术手段发展军事题材的新型内容产业,如网游、网剧、动漫电影等。
生产高质量的文创产品,需注重借助市场主体的优质资源,努力打通军地双方资源壁垒,与有新意、有情怀、有能力的团队合作,建立体系化的开发结构、市场化的创作导向、全球化的营销体系,主动完成我军形象“自塑”,打造格调与品质兼具的军事文创特色品牌。
善举纲者万事遂,善谋势者机可期。
于世界范围来看,军事文创的专业化之路早已策马扬鞭。
我国的军事文创光有“星星之火”还不够,还得在现代化语境下形成专业的燎原之势,用中国创意讲好中国故事。
文化视界 花舞夕阳(油画) 陈道云作 边关兵马行 ■王子冰 国防纪事 白哈巴边防连有两个“王鑫”,一个是人名,一个是马名。
战士王鑫黑黑瘦瘦,高高的发际线几乎到了头顶,高额头,宽下颌,方正的脸上棱角分明。
军马王鑫一身棕红色的皮毛,膘肥体壮,四肢强健,威风凛凛。
战士王鑫出生在农村,父亲盼其金多兴旺、家业兴盛。
军马之所以叫王鑫,还得从一人一马初识时说起。
班长复员后,当兵第二年的王鑫接过马鞭,成了连队的军马饲养员,每天牧马、驯马,工作很累,却乐此不疲。
那次王鑫和战友赶着军马前往中哈边境的3号界碑,保障官兵巡逻。
那是他第一次骑这么远的山路,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过河,一会儿烈日一会儿大雨,走了6个多小时,人和马都疲惫不堪。
赶到阿克哈巴河时,眼前的河水宛如一条白练铺陈于群山万壑间,由高而低奔泻而下。
王鑫座下军马26号临河驻足,不肯向前。
对岸还有几公里就到达执勤点位,王鑫和战友商量后决定冒险渡河。
他把马鞍紧了又紧,翻身坐上马背,双脚屈到身后,右手扬鞭,催促军马前行。
26号打着长长的鼻息,总算下到水中。
河水势大,一人一马数百公斤的重量仍然站立不住,像风中凌乱的枯树叶,根本走不成直线。
王鑫进退不得,眼前10来米宽的河面似乎成了一道天堑。
战友顺利地到了对岸,浑身被溅起的河水淋得湿透。
王鑫有些着急,调整坐姿,侧着身子,一条腿搭在了马背上,手上的马鞭又加了几分力道。
然而只顾催马,他忘了还置身河中央,一个浪头过来,人马皆落水。
挣扎之间,王鑫不幸被一棵倒在河中的大树压住了腿,动弹不得。
战友在岸上大呼小叫,束手无策。
这时,26号在水里站了起来,伸长脖子用头部去拱那棵枯树,一下、两下、三下……王鑫配合军马使劲去拽自己的腿,总算脱离险境。
可军马26号再也经不住冲击,倒下后被河水冲出去老远。
王鑫顾不得往岸上跑,愣是游到26号跟前,在冰凉的河水中哆嗦着解下马装具。
减轻负担后,26号这才挣扎着站了起来,扑腾着水花走到岸上。
一人一马上了岸,一个躺,一个卧,吐着相同频率的大气,半个小时没站起来。
死里逃生后,军马26号被王鑫改了名字。
本来想叫“王淼”,纪念他们这次水中结缘,但王鑫又想,如果过两年自己复员了,连队没有了一个叫王鑫的人,有一匹叫王鑫的马也是不错的。
所以,26号成了另一个“王鑫”。
战士王鑫和军马王鑫越来越默契。
每次巡逻,一人一马总是走在最前方探路,不论是山地丛林,还是激流险滩,他们走过的路是官兵眼中最稳妥的路。
在王鑫的驯养下,军马的表现格外优秀,除了完成巡逻任务,还能越障、冲锋。
王鑫的骑乘本领也越来越强,有马术俱乐部找到他,开价年薪数十万聘其为马术教习,被他婉言拒绝。
开春3月,群山间积雪未融,界河上的冰层仍可踏马。
战士王鑫和军马王鑫执行完长途巡逻任务返回,因为一匹驮马掉队,他们主动请命返回寻找,其他战友先行归队。
暮色四沉,王鑫正伸臂打哈欠——两天的巡逻确实比较困乏——忽然觉得身子一低,还没反应过来咋回事,已经连人带马滚落山坡,一头扎到界河中。
界河上的冰层并没有想象中结实,王鑫刚刚掉落就打碎了冰面,落到刺骨的河水中。
军马体格健壮,幸好在岸边就控制住身形,没有落入冰河。
身材瘦小的王鑫扒着冰面,挣扎着往上爬,然而河水冰冷,腿脚已麻木,使不上劲。
他想这次自己肯定完了。
岸上的军马忽然长啸一声,让冰层中的王鑫清醒许多。
他没有放弃,咬牙纵了一下身子,总算爬上冰面,靠到岸边。
王鑫全身上下几乎冻僵。
军马在他面前卧了下来,四肢几乎匍匐在地上,王鑫得以抓住马鬃趴到马背上。
遇险处距连队48公里,军马开始奔跑,踏着夜色,四蹄如风。
马背上的王鑫已经神智昏迷,脑海中反复播放着家人团聚的画面,一遍又一遍…… 父亲在深圳,母亲在北京,妹妹在陕西,自己在新疆。
王鑫入伍10年,分居四地的一家人仅团聚过一次。
父亲不苟言笑,常对他说的一句话是:“当兵了,你就是国家的人了,别儿女情长。
” 意识渐渐陷入黑暗,王鑫的眼前已经黑漆漆一片,不知是夜色,还是笼罩着的死亡阴影…… 直到眼前有亮光出现,王鑫睁开眼 睛,围在身边的是一群充满担忧与关切的战友,还有在他脸上不断舔舐的军马。
事后王鑫才知道,军马奔跑了两个多小时,回到连队撞开大门,引来值岗的哨兵,救了他一命。
战友们把他抬到室内按摩取暖时,军马一直守在窗外。
连长看到了,打开门让它进到屋内,它就跪在床前,直到王鑫苏醒。
来年入冬的时候,军马王鑫突发急症,不吃不喝,卧地不起。
刚休假不久的王鑫听到消息,当即买了返程机票赶到连队。
马厩里的军马已经瘦得不成样子,驻地的兽医说,它得的是肠胃病,看情况恐怕治不好了。
王鑫索性把床铺搬到马厩,日夜照料,每天牵着军马遛圈促进消化,有时一走就是半天。
马草太干,他就把蔬菜搅碎了掺着喂。
夜里太冷,他把军大衣盖到军马身上……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一边用药一边精心护理之下,军马恢复了体力,参加了一次巡逻,抢着当“头马”。
战士王鑫今年29岁,军马王鑫今年7岁,共同经历过生死,成了最好的兄弟。
军马的服役时间不长,少则两三年,多则七八年,退役后一般会转卖给牧民,直到垂垂老矣再也跑不动,最终便成为餐桌上的食物。
战士王鑫不愿看到这种结局,军马退役后,他会帮它们找一个好的归宿,或者就自己养起来。
连队有4匹退役的军马,都是他在饲养。
对于军马王鑫,战士王鑫有着自己的想法。
在离开部队之前,不论是执勤还是巡逻,一人一马都不会分开;如果复员了,他就把它带回陕西老家,做一辈子的兄弟。
父亲的毛笔字 ■赵小伟 一瓣心香 父亲的一幅字“品清如玉”装裱好了,午饭后,我恭恭敬敬地把它挂到书房。
看着父亲的墨宝,我静立良久。
春节前一个多月,我就请远在关中的父母来南方过年,父亲说:“都这把年纪了,一动不如一静。
”我从西北边陲交流到南海之滨刚半年时间,因为春节期间要值班,回去陪老人过年的许诺又要泡汤了。
遂三天两头打电话,说尽这座滨海城市冬天的好处,劝说再
三,父母终于同意南下。
老人到后,女儿也回来了,家里一下就热闹了、有气氛了。
聊到买对联,父亲说了一位在城里工作的叔叔备齐笔墨纸砚专程回村请他写对子的事。
我听后就说:“那好呀,咱就不用买对联了,你就写上两副。
”父亲答应了。
两天后,我把父亲带到一爱好书法的朋友处。
文房四宝准备停当,父亲说:“那就献丑了!”遂饱蘸浓墨,落笔有力,上联7个字一气呵成。
“好!”“好!”我真是没有想到,父亲的字竟然如此落落潇洒,不禁发出由衷赞叹,朋友亦连声称道。
入伍30多年,我每次探亲休假都是来去匆匆,即使仅有的几个团圆年,也没见父亲写过毛笔字。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老家没有装电话,我与父亲常年有书信往来,只知道他的钢笔字写得好。
几副对联很快就写好了。
我看着父亲写的对联,心中惭愧,竟连父亲的一个大字都没有收藏,甚至就没想到过父亲会写毛笔字。
过年期间,市美术馆举办了一个书法展,我特意请父亲一起去参观。
父亲看得仔细,时不时点评一下。
我尽量鼓励父亲,想让他年后没事练练字。
父亲说:“现在没记性了,把字都快忘完了。
” 节后上班第二天,我把朋友的那一套东西搬到家里,除了书桌有点小,其他都像模像样,可父亲就是迟迟不肯动笔。
其时微信里正好有一篇练习书法十大好处的文章,我就让父亲看看。
我想父亲曾经是爱字之人,就与他多聊聊有关书法的人和事。
终于,父亲答应写写字。
元宵节后的10天时间,父亲差不多每天都写一会儿字,楷隶行草都有,或端庄厚重,或沉雄豪劲,或流畅飘逸。
父亲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高中生,看得出他在学生时代练字是下了功夫的,虽然在泥土里刨了大半辈子,很少提笔,但腕力比天天坐在工作室的书法者要大,写起字来有那么一股子气。
我给父亲找了两本书让他看着写,一本是楹联集,一本是唐宋诗词。
父亲特意给刚参加工作的孙女写了3幅字,是励志和为人处事方面的,字小语长。
其他是随意抄的,如“品清如玉”“唯善是宝”“崇廉洁风尚、养浩然正气”等。
我说 写字要落款,哪怕落个“己亥年春”这样的时间也行。
父亲说:“我这字见不得人,不用落款。
” 正月还没过完,父母就打道回府了。
实际上元宵节刚过,父母的心思就不在这儿了。
父亲一天就写三五幅字,母亲早就问过“准备啥时候放我们走”。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我很理解这句俗话,所以他们要回,我再没有执意挽留。
近一辈子的生活习惯,你要改变,他就觉得不习惯、不自在。
比如,进出门要换鞋、不让在家里吸烟、出门没人拉家常,等等。
不自在就是不好。
老人嘛,就是要过得舒坦、自在、畅快,除此之外还图个啥呢? 父母返回前,我说:“儿子不孝,二老再辛苦两趟,等过了八十就不要再跑了,每年过年我都回去看你们。
” 我期待着,明年春节,父母还来暖暖的海滨与我们团聚,父亲继续来给我们写对联。
秘籍箴言 ■俞浩天 夏日的午后,乔宇刚刚睡醒,伸了个懒腰。
作为一名只带了5个兵并且被机关“贬谪”的留守干部,他索性赖一会儿床——大部队都在山上驻训,也没有人“监督”自己。
回想起在机关“遛了一圈”的经历,乔宇只觉得工作越来越索然无味。
盯着上铺的床板,上面有一条深深的裂痕,如同他心中的伤痕一般。
乔宇是新下连的排长。
刚来时,听尽前辈们的“秘籍箴言”,正所谓高调做事、高调做人是也。
争表现、混眼熟,连长都快跟他称兄道弟了。
乔宇没事爱往机关跑,送文件,取文件,他绝对第一个往前冲。
连部文书调侃乔宇:“排长,你把我的活都干了,我可不给你发工资!”乔宇笑笑不说话,心里却想着“秘籍箴言”第二式:想办法早早迈进机关大门。
来来往往,机关也知道了连队有个叫乔宇的新排长“。
橄榄枝”抛向乔宇的那个午后,他激动得走路都有点飘,一直飘到组干股门口,激动才变成忐忑,理了理衣角,轻轻喊了声“报告”。
乔宇不懂机关,只能依据“秘籍箴言”第三式“眼勤手快多干活”,来践行自己作为一个借调干部的机关之道。
他每天早饭都不吃就往机关走,先把办公室卫生打扫一遍,然后就是取文 件、找文件、打印文件。
晚上定时定点去加班,不到凌晨不下班。
就这样不知所措地干了3周,乔宇越来越感到吃不消,睡眠不足,生活单调。
同样觉得单调的不止他一个人。
那段时间,每到周末,借调的机关干部都会借东边那一人高的矮墙“外出一下”。
乔宇看着羡慕,却始终没那个胆量。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乔宇借调的第3个周末,团长临时来了个全体干部大点名,那些“外出”的干部翻车了。
团长一气之下,通报批评,将所有在机关借调、帮忙的干部全部遣送回原来连队,乔宇就这样受到了牵连。
回来没几天,部队要出去外训,由于乔宇之前在机关帮忙,所以连队安排任务什么的都没考虑到他这个排长。
顺理成章,乔宇留守了,同时接到连长转达的团长命令,把营院东边那一人高的墙砌成两人高的。
就这样,乔宇由一个发展前途无限的“准机关干部”变成了“包工头”…… 乔宇狠狠盯着那条裂缝,就快要把床板盯穿时,电话响了,是指导员。
原来,政治处要在山上举办政工比武,每个连队出一名干部,这个重担落在了曾经在政治处帮忙的乔宇身上。
夏蝉不知疲倦地鸣唱着,乔宇急忙收拾行李,准备重整行囊再出发。
然而,乔宇落榜了。
以基层带兵之道为话题谈感受,作为刚下来的排长,乔宇简直占尽劣势。
看着台上的高手们侃侃而谈,乔宇除了佩服就是忐忑,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表象感悟拿不出手。
虽然天天待在基层,但对乔宇来说,基层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曾经的股长找乔宇谈了谈,留给他一句话:“脚踏实地做事,认认真真学习,好马不怕没有伯乐。
机关的基础在基层,吃透了基层才能干好机关。
好好学,有机会继续上来帮忙。
” 乔宇迷茫了。
他总是一心想进机关,然而忽略了最本质的硬件——机关的工作离不开基层。
站在政治处的帐篷前,回想起比赛时其他人的高谈阔论、满满自信,股长的箴言振聋发聩,乔宇心中思绪万千。
许久,他毅然转身离去。
离政治处的帐篷越来越远,乔宇心中的脚步却越来越清晰。
这时,他满脑子都是山下的那5个战士,还有那砌墙的任务。
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他笃定这次的任务自己一定完成得漂漂亮亮。
世相一笔 短笛新韵 丰碑在永恒中屹立 ——参观烈士陵园 ■仇士鹏 静默,是在向伟大致敬敬礼,是在向未来眺望 花岗石是大地坚硬的灵魂把你们定格在霞光如血的时间那里,黑夜将倾那里,白昼将临干涩的喉咙里挤出哽咽的露珠国际歌和国歌在万年长青的松柏间沙沙作响 青山有幸,得埋忠骨在家国前你们无怨无悔丢失的名字,断裂的故事被人民的感动与敬意一点点拭亮 风过无声历史留痕碑文在每个后世人的眼角开辟泪腺蓄满泪水也奔流热血

标签: #微信群 #朋友圈 #微信怎么建500人的群 #余额 #转到 #怎么看 #网络电话 #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