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地的姿势,副刊锄地的姿势

妃子 2
苏敏 初秋某个清晨,我晨练时路过一片田野,三五个人正在不远处锄地。
秋天,该往土地里撒些什么种子呢?作为一个离开土地太久的人,我早就忘了庄稼的节令。
放缓脚步,我朝他们望去。
清晨的阳光已有些炽烈,偌大的旷野上,他们保持着同一种姿势——腰身直立,无节奏地微微弯曲,再直立;手中的锄头慢慢举起,再缓缓落下。
动作机械、重复,远没有力学的弧线与美感。
看得出,在他们的手中,是一把生锈的锄头,这锄头显得生涩、生疏,仿佛像我一样已离土地久远。
也看得出,在他们的脚下,是一块板结的土疙瘩,土块、石子、杂草,抱成一团,齐心协力,仿佛在共同抗拒锄头的落下以及拒绝种子的到来。
印象中,挖地的姿势,并不是这样的。
某个烈日之下,土地几乎就要冒烟儿,空气中没有一丝风。
赤膊的父亲,光着脚站在地头,正盘算着眼前这块土地的安排。
在父亲眼中,每块土地都有它的职责与安排。
父亲身前,是一把站立着的齐腰高的锄头。
这锄头俨然一名战士,荷枪实弹,只等父亲一声令下,就可以视死如归,冲锋陷阵。
发黄的锄 ●回老北树画方画 老树 秋风秋雨到江南,枯荷衰柳依水岸。
高铁千里回北方,满地落叶更好看。
头柄光溜溜的,仿佛涂有桐油,我知道那是汗渍和老茧磨出来的古铜色。
那些好看的木纹,是艰辛的见证、劳累的勋章。
地上的锄头,如两颗利牙,闪闪发亮,那是铁在泥土之上、阳光之下的金属本色。
父亲朝手中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然后用力地搓了搓。
唾沫与手上的尘土糅合,在父亲粗糙的掌心化开。
这是在对满手老茧传递一种信号——就要开始了。
但是,这些久经考验的老茧,似乎对此并不在意。
或许,它们这一生中,随时都在准备出发,随时都在准备战斗。
在风里、雨里、烈日下、寒霜中,老茧变得愈发厚重,愈发容忍,它们仿佛已有了父亲的秉性。
眼前这块地算得了什么?我们见过篱笆墙内的菜园,更见过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头的莽莽荒地。
右手、左手,父亲五指弯曲、并拢,紧握光滑的锄头柄,然后近乎九十度的弯腰、折叠。
这样的弯腰,可能是一种习惯,也可能为了获取更大的爆发力,因为父亲曾说过,腰是力量的源泉。
然而,它何尝不是父亲对脚下大地致以的朴素而真诚的敬意呢? 这里即将播下种子或插入秧苗,过不了多久,就将碧浪滚滚,春潮荡漾,金黄铺天盖地,将生长出一季的蔬菜和口粮。
你可知道,在农民眼里,那些蔬菜就是碧玉,那些麦粒就是黄金。
父亲将腰弯一点、再弯一点,然后瞬间挺直,甚至向后倾。
那弯曲的腰身像一张拉紧的弓,手中的锄头则像一支箭。
父亲双手用力,将锄头高举过头顶,高一点,再高一点,我仿佛看见父亲在踮起脚尖。
接着,父亲再将腰身折叠下去,将全身的力量汇聚在双手,通过锄头柄传递给锄头。
此时,锄头的铜牙铁齿,正带着太阳耀眼的光芒,带着呼啸的山风,扎进板结的、幽暗的、沉睡的土地深处。
我一直记得这样的姿势。
这可能是一种本能,是一种生存的哲学,或是一种庄重的仪式。
年幼的我既膜拜,又深深畏惧。
那时,我跟在父亲身后,在心底里默默地期待着,将来一定要有父亲这样的力量,这是证明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男人最有力的证据。
可不知为何,我又深深地忧虑着:我的一生也会像父亲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吗? 生寿凯先生张伟刚 人的一生,会在众多的老师教诲和帮助下成长,有的老师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我的小学老师朱举,中学老师王天文……而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的学识、品德,甚至他的一举一动、他的一颦一笑……就像一幅版画,永久雕刻在我的生命中,在我的人生路上,在我与命运的抗争中,给了我一种信心、信念,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力量!他就是编辑家生寿凯先生。
与生寿凯先生见面完全出于一种偶然。
记得是上个世纪70年代吧,或许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在“文革”中遭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坎坷,一种无形的压力裹住我。
在彷徨苦闷中,我拿着一篇随笔忐忑来到《天津日报》投稿,是巧合,还是幸运?那天办公室只有生寿凯先生一个人,生先生不善言谈,把稿子收下后让我回去等通知。
后来我才知道,生寿凯先生就是在原《天津晚报》上以达生的笔名 发表多篇杂文随笔的著名编辑。
那个时代,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是要 通过政审的。
所谓的政审就是报社如果采用你的稿子,会将稿子打出小样来,寄到作者所在的单位,作者单位如果同意发表,在小样上盖上公章寄回。
否则,稿子就会石沉大海。
后来,我写了一篇比较长的稿子,取名《书》。
在这之前,我写的稿子,都是以单位的名义或者是批判组的名义发表的。
而这篇稿子,我希望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发表,对于一个参加过“造反”组织的人来说,单位的政工部门会同意吗?生寿凯先生或许看出了我犹豫不决的态度,他并没有告诉我他准备怎么做,而事实是,稿子见报那天,我的真实姓名第一次在党报上出现。
那天整个版面只有两篇稿子,半个版面是著名诗人臧克家的大作。
而我那篇稿子占了另半个版面。
稿子见报后,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
同事们看到我,大都是笑着说一些赞扬的话,还有的竖起大拇指,而在“文革”中受人挑拨,自然形成对立面的同事们,有的也微笑着冲我点点头,还有的主动说上两句话。
而有的同事说,和名人臧克家的作品发在一个版面,太了 “新村”纪事张建 四十
一、灯下捕捉“油壳螂” 1969年前后,不知从哪刮来一股风,人们对名不见经传的“油壳螂”产生极浓厚的兴趣,许多家庭按照道听途说的办法,把逮来的“油壳螂”先用清水洗一遍,然后将镶在身上的硬翅膀剥去,再把六个爪子剪掉,放在铁锅里加少许细盐搅拌,并用文火干炒,有条件的还在锅里淋几滴油,直炒到“油壳螂”有些棕黄色并透出油亮的光泽为止。
说来也怪,那年头“油壳螂”出奇得多,每到晚上,只要在胡同口或大街的路灯底下站着,不一会儿就有“油壳螂”俯冲下来,甚至撞到你的脸上,落在你的身上,开始人们比较腻歪这玩意儿,就随便拿一些回家剁碎了喂鸡,说是鸡吃了“油壳螂”长得特别壮。
也不知是谁第一个把“油壳螂”当蚂蚱吃,非说好吃得要命,且很快传遍津城。
那时,吴家窑新村离八里台8路公交车总站特别近,一到晚上那里便聚集了许多孩子,因为汽车站空间比较大,四周立有好几盏水银灯,“油壳螂”专门喜欢往亮的地方飞,飞累了就落在地上,孩子们就你争我抢地追着“油壳螂”跑。
此外,“油壳螂”还有个特点,就是 擅长钻到松软的泥土里隐藏,一个洞里至少藏着一个,有时还可能是“两口子”。
所以,有些大人就带着孩子,蹲在墙根底下掏挖“油壳螂”。
听说有的地方因为挖“油壳螂”把墙头都弄塌了,还砸伤过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年中只有进入秋季,冷清的菜市场才突然像过年一样人来人往、喧嚣一片。
大卡车、大马车一辆接一辆地卸白菜、卸山芋、卸萝卜、卸疙头,一堆一堆、一垛一垛地被黑压压的人群围拢着、环绕着,甚至为满足市民的需要,菜市场纷纷挑灯夜战。
居民们有背麻袋的、有拽大筐的、有推小车的,一趟又一趟地穿梭往返。
这种大规模的采购,除了省点钱外,更是为了熬过难挨的冬季。
经过十多天的奋战,菜市场渐渐恢复了平静,而“第二战场”却如火如荼地展开,家家户户晾着买回来的菜品,晾得最普遍、最有规模的,莫过于小白菜、茄子、山芋等。
天津人晾小白菜,一般是在院子里拉上几根绳子,然后将洗净的小白菜一棵一棵劈开叉儿“骑”在绳子上。
晾茄子更有意思,先把茄子把儿挖下来,然后带着皮切成薄片,再拿缝衣针纫上线把茄子片串在一起,二十多片为一串,犹如项链般挂在墙上,晾干以后依然整串地储藏,食用时将线抽出来即可。
茄子干大概有两种吃法,一种是包茄子干儿的饺子,口感好、味道香;另一种是将茄子干儿用开水浸泡,去除黄汁后,与肉一起炖,吃时滑腻又筋道。
关羽其人,自视甚高,性格上是祢 与关羽不同,张飞的性格是敬上而 衡的堂兄弟,无论官场战场,被他瞧得欺下,兼以性格粗暴,肝火太旺,所以, 起的人不多。
在战场上,口头禅是“可他的死,比关羽还要窝囊。
惜青龙偃月刀斩此无名鼠辈”。
官场 关羽死后,刘备开始犯上老年糊涂 上,对大部分同僚都不服气,除了刘备,症,违背了蜀汉的根本利益,不顾几乎 大概只对诸葛亮还算买账。
其他的人所有僚属的反对,一意孤行,兴师伐吴, 际关系,都处得不怎么好。
要为义弟关羽报仇雪恨。
刘备得了益州后,又得了马超,非 张飞当然极力支持为二兄报仇,并 常高兴,奔波了大半生,总算有了自己且开始变得不可理喻:下令军中限三日 的根据地。
蜀地富庶,刘备骤然大阔起之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
尽 来,突然想起陈胜的语录:苟富贵,毋相管这是政治任务,但期限太短,讲政治 忘。
就派了使者送黄金五百斤、白银一也无法超越客观规律,要如期完成任务 千斤、蜀锦一千匹赐给关羽。
不料,关根本不可能。
具体分管操办军需的帐 羽却差儿子关平来益州,告诉刘备:“伯下末将范疆、张达希望宽限几日。
不料 父,我爸爸听说马超武艺超群,想来四张飞大怒,将他俩缚于树上,各鞭背
川和他比个高低,叫我先来说与您知
十,打得他们满口出血。
张飞打完后, 道。
”刘备大惊:“这还了得,真的斗起来尚恨声不绝:“明日便要完成白旗白甲, 如何收场?”倒是军师诸葛亮明白,他完不成,就把你俩砍头示众。
” 说:“没关系,我写封信劝劝他吧。
” 明摆着第二天完不成,肯定是死。
诸葛亮的信是这样写的:“我听说绵羊急了也要咬人,何况是两个武将? 将军准备与马超比武 三国杂谈艺。
以我的想法,马● 超虽然雄烈过人,但 性格决定命运不过是黥布、彭越
类武夫猛将,同张飞 赵宗彪可以并驱争先,哪里 范疆与张达理所当然地刺杀了张飞,割了他的头颅,连夜投东吴而去。
战死沙场,自是将军本分。
但为部属 比得上美髯公您的绝伦超群呢?现在所害,却是不多见的。
三国时代,天下大 将军镇守荆州,责任重大,若到四川来,乱,君臣之间,相互选择,所谓“良禽择木 如果荆州有差池,罪莫大焉。
希望将军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合则留,不合则 鉴察。
”因为诸葛亮给他结结实实地戴去。
背叛、投降,甚至出卖的都有,但自 了高帽子,关羽大喜,将这封信遍示宾己动手取主公性命的,毕竟是少数。
如 客,遂无入川之意。
许攸的背袁绍投曹操,张松的卖刘璋投 关羽的性格是傲上而护下,主要是刘备,孙策的叛袁术而自立,太史慈的弃 同上层搞不好关系。
刘繇而奔孙权,大家都不以为是大逆不 能否懂得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性格道。
如徐晃将军,原在杨奉、韩暹手下带 是否成熟的标志。
而是否具有宽容之兵,与曹操打仗。
老曹深爱其才,派了满 心,则是一个人人格是否高尚与完美的宠去游说,徐晃同意叛逃到曹营。
但当 分水岭。
关羽的被杀,完全是性格使满宠要求他杀杨韩二人以为进见之礼 2019年10月24日星期四 9责任编辑:霍春光宋昕副刊专刊部电话:23602873 从五年前开始,我晚饭后都会去学校运动场散步。
大学教职员工本来就多,加上周边住户也常在操场活动,在跑道上遛狗的、骑摩托车的、跑单车的不乏其人,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学校在经常开放的几扇门里安装了类似旅游区购票窗口的栏杆,只 人容一个人迂回行进。
这样,走 道通行能力自然很差。
碰到有 文人跟自己“抢道”,我每每都是 站在一旁,示意对方先过,哪怕 教遇到的是年轻学子。
依礼节, 我让了一个人,下一步,对面的 育人应该让我过才是。
可是,那 些等候通过的青年学生好像忘 不了我这个大活人——他们一个 过了,另一个接着过,连绵不 容绝,没有任何礼让的意思。
我 不禁从内心生出一种悲哀:我 忽年已50多岁,而且是这个学校 的老师,这些年轻学生怎么能 视心安理得地享受我的谦让呢?在如今的大学里,缺乏基本人文素养的学生并不少见。
大学生缺少应有的教养,当然跟他们自身的修炼不够有关。
一个人长到十八九岁,读了那么多书,基本的是非肯定有,只是这些年轻人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始终觉得自己比别人重要。
不过,我们也要 看到,孩子最初是一张白纸,在上面写 字的是大人。
孩子的素质高,是因为大 人在上面写了一笔润物无声的“好字”; 孩子无知、自私,是因为大人没有用心 去写字,或因某种偏执的理念将“字”写 坏了。
少数执掌校政的人总喜欢炫耀校 友
中有多少官员、富人、名人,如果只 以人的身份、地位考察,每个有点历史 的学校都有吹嘘的资格,一所 学校每年毕业那么多人,经过 若干年总有混得好的呀!假 若从人文教育的角度分析,我 们的中小学、大学教育,缺失 非常明显。
一些中小学两眼 盯着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有 游宇 句老话叫“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此之谓也。
大学呢,它的 明使命,就道而言,是延续文明、 解放思想、引领和服务社会; 以术论之,是培养健全的有
技之长的公民。
而今,某些学 校却沦为标准的职业训练所, 好像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一部 分人找工作似的。
至于高校 应有的人文素养教育,嘴巴上 很
重视,课程设计、实际行动毫无体 现。
这样的教育不痛加改变,想让大 学生变得有教养、有情感、有悲悯精神 比登天还难。
实践告诉我们:立足于灵魂,才是 真正的人的教育。
执着 子木 然。
他违背了刘备东和孙权、北拒曹操时,徐晃说“:以臣弑君,大不义也。
吾决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得靠一种 的战略,首先得罪了孙权。
孙权想和关不为。
”对此,曹操还是十分赞赏的。
“病态”的执着才行,虽然很多事情过 羽结亲家,高度重视,派了在关羽面前 为什么吕布一直为人所不齿,骂他后看着不值,但是你毕竟努力过、执着 最有面子的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为媒为三姓家奴?当然是因为他人无定性,过,挣扎过,奋斗过。
它深深地嵌进了 人,为儿子向关羽求亲,并表示“两家结更为关键的,是因为他总是投新主时就你的生命,你的生命也深深地融进它 好,并力破曹”。
这完全符合蜀汉两国亲手杀旧主,杀丁原,杀董卓,为人所唾的生命。
你们融为一体,同悲同喜。
的根本利益,如果你不愿意虎女嫁人,弃。
所以,最后在白门楼被擒时,连刘 当你老了,给后代讲故事的时候, 可以找个托词,至少也给个面子,不至于翻脸。
但关羽恰恰就只取下策:他认为与孙权结亲是对自己的侮辱,勃然大怒:“吾虎女岂肯嫁犬子乎?如果不看在你弟弟诸葛亮的面上,马上砍了你的头。
别再说了!”孙权好歹还是江东一号人物,哪里忍得下这口鸟气?当即决定联合曹操,夹击关羽。
关羽之死,是性格使然。
他的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好戴高帽,不仅让自己兵败身死,丢了荆州,而且还引起以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实际上也导致了张飞、刘备的死亡,使蜀汉元气大伤。
备也不愿为他说情。
张飞是为自己的部属所杀,然后脑 袋被拿去当信物。
由此观之,张飞之死最不值。
你可以吹吹牛,夸夸海口,虽然对方可能不理解甚至嘲笑,不过没关系,曾经执着努力的人,应该为自己此生无憾感到欣慰。
“几个菜,喝成这 网络新词语样”是最近在网上很● 火的流行语,常用来 几个菜,喝成这样形容那些举止浮夸、 周荣荒谬离谱、令人大跌 眼镜的行为,讽刺对 类似的流行语还有“别光喝酒,吃菜啊”,同样是以喝酒喝多了来嘲讽人说话或行动不着边际。
“别光喝酒,吃一粒头孢” 方像喝多了一样。
“几个菜,喝成这样”则是“别光喝酒,吃菜啊”的衍生,酒和 是言简意赅模式,说出来更好理解的全头孢不能一起喝,否则会出现严重后 ●桐荫墨 夏日清 李新宇 趣供 细细小小之芦苇一株,将开未开之莲花一朵,养瓶中,供床头,雾霾能奈我何? 冯国璋卖鱼晏建怀 不起了!变了,一切都在变,我周围的目光 变了,人们和我说话的语气变了。
我的工作也悄然地发生变化,写材料的事领导一般都会找到我,就是领导汇报工作的材料也常常要我来写。
环境的改变,促使人的精神的改变,我不再像秋天低着头的向日葵,而是重新找回了自信、自我! 这篇稿子当时是怎样见报的,生寿凯先生是否把小样寄到了我们单位?还是……我一直不得而知。
句应该是“但凡有几个菜也不会喝成这样”,基于一个生活小常识,那就是喝闷酒不吃菜更容易醉。
生活中人们会问喝醉的人,“几杯酒啊,喝成这样”,而不会拐到菜上说事儿。
“几个菜,喝成这样”最早出自综艺节目《喜剧总动员》中翟天临、贾冰合作的小品《求求你相信我》,翟天临要还贾冰两千万,贾冰不敢相信,于是说出了“你几个菜啊,你喝成这样啊”这句话,引发了观众的爆笑,该台词也因此在网络上走红。
果,言外之意是“飘得这么厉害,你咋不上天呢”。
旧食·旧识郭华悦 一个人,有了年纪后,就容易怀旧。
比如食物。
年少时,看别人手里拿着包装精美的零食,总是羡慕得紧。
而如今,再高档的包装,也无法令自己的目光逗留。
反倒是那些 冯国璋与袁世凯一样,都是清朝旧臣,然后带兵打仗,壮大势力,辛亥革命后,成为坐镇一方的军阀。
袁世凯称帝时,冯国璋曾联合五将军,通电反袁。
袁世凯辞世后,黎元洪被举为民国大总统,冯国璋也被国会补选为副总统。
不过,冯国璋当时没到北京办公,他留在了南京——因为彼时,他还不知道中南海有鱼。
直到平定张勋复辟后,黎元洪引咎辞职,段祺瑞便推冯国璋任代理总统,自己仍为国务总理。
但在那个时代,生寿凯先生为了
没有任何包装,仅用一张纸简单包 冯国璋住进中南海后,有了个惊 个作者,肯定是冒着很大风险的。
他的 着的特色小食,每每令自己移不开人发现:中南海里,养了很多珍贵的 助推,从此开始了我人生一个新的段落。
脚步。
鱼。
据说,那都是明、清两代皇帝和皇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协助 人生乐事之
一,是当旧食遇上了族宗室放生的鱼,条条身上挂着带有 生寿凯先生和路工老师创办了天津剧协 旧识。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你去掏心放生标志的金牌,鱼池自明朝以来就 的机关刊物《剧坛》。
我有幸和生先生在 窝子,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你吃的没干过,鱼也无人捞过。
袁世凯执政 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
《今晚报》创刊后, 食物中,品尝出和你一样的味道。
因时,也从河南老家弄来不少珍贵的锦 他又回到了晚报,主持副刊部的工作,直 而旧的食物,更适宜和旧相识一起品鲤放生,上面也挂着放生的银牌。
可 至退休。
几年前,生先生辞世了,生先生 尝。
从旧食中,牵扯出共同的记忆,以说,这池中之鱼,条条都是古董,条 星期文库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生命中的相遇之
霜降(木刻)赵宗彪 这能令两个多年不见的人,一下子毫无障碍地回到那个彼此不设防的岁月里…… 这么一来,品尝的就不仅是旧食,也是旧时光。
条都是国宝!冯国璋本来苦于政府财政拮据,眼 前一亮,令手下全力捕鱼,高价出售。
那可是古董级、国宝级的鱼啊!前来购买者趋之若鹜,转瞬售罄。
黄虎张献忠蒋蓝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人树立人格建设的样板工程,张献忠亲自口述,作了一篇白话文的《万言策》,历评古今帝王,认为一生崇尚武力的西楚霸王项羽,应该排名第
一。
雄文是否做到了“三分话点破帝王忧,万言策检尽乾坤漏”,那只有天知地知。
三十
九、对黄虎的精神分析 以张献忠的出身、经历而言,崇尚项羽是合情合理的,这一方面充分展 在此,我们不妨为黄虎作一番精露了张献忠的最高信仰——唯有暴力 神分析。
能够征服世界、削平人间“群丑”。
他 首先,“一柱擎天”的权柄者,一下令将这篇《万言策》颁布大西国治 般都患有严重的疑心病,暴力是他们下,让巴蜀的老百姓们都认真学习,以 唯一依仗的治理药方。
以暴制暴,循致融化到血液里,成为人格建设指南。
环不已,直至万劫不复。
暴力可以制造恐怖,让别人怕自 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国后,开己,从而树立所谓的“个人威严”。
横扫 始阶段的确是萧规曹随,渴望偏安一天下无敌手,杀戮立威不要命。
稗官野 隅,让巴蜀拱卫西京成都。
但他实在史大量记载了张献忠的暴行,虽有所夸 太欠缺治国之术,加上蜀地历来难大,但集体性、区域性灭绝是无可辩驳 治,于是迅速激起川人的愤怒和反的事实。
但人杀多了,特别是杀的很多 抗。
不久,南明势力死灰复燃,各地都是无辜者,黄虎的心里难免害怕,进 纷纷举起反张义旗,民意出现一边而产生心理阴影。
他又是十分相信“天 倒,致使他在军事上连连失利,国土道”的,为了掩饰日益增加的恐惧感,张 大量丢失。
更糟糕的是,内乱未消,献忠不得不继续用杀人来麻痹自己,美 清军又大兵压境,欲置大西于死地。
其名曰为“天杀”——自己所为,不过是 黄虎渴望利用暴力来席卷巴蜀,继而“替天行道”。
掌门讲成语张腾岳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十
九、雀屏之选 “雀屏之选”这个典故出自隋朝,是唐高祖李渊和妻子窦氏年轻时的故事:窦氏是北周大将窦毅和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
窦毅要给女儿招亲,就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说谁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儿许配给谁。
前去射箭比武的公子有几十人,没有一个人能射中的。
最后李渊来了,两箭都射中了孔雀的眼睛,窦毅则将女儿嫁给了李渊。
看似一则简单的佳话,其实背后的故事还真不少。
据说这位窦姑娘生来不凡,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脖子,周武帝对这个外甥女非常喜爱,自幼就将她领入宫中抚养。
当时周武帝出于对抗北齐的政治需要,娶了突厥木 杆可汗的女儿阿史那公主,但周武帝对这位皇后并无感情,十分冷淡。
当时还不到八岁的窦氏劝说周武帝:“愿舅父能以天下苍生为念,对皇后尚需多加抚慰。
有了突厥的援助,南陈和北齐就好对付了。
”后来,周武帝采纳了她的建言。
窦毅也觉得女儿小小年纪,见识不凡,于是想到了雀屏选婿这种非常方式。
话说回来,窦毅挑女婿,也不是全看个人才能。
毕竟在门阀制度盛行的当时,婚姻对象的选择是有着严格的门第限制的。
李渊出身不低,父亲李昞,北周的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唐国公。
李渊七岁时就袭封为唐国公。
母亲是隋文帝皇后的姐姐、周明帝皇后的妹妹。
所以,窦家和李家联姻叫门当户对。
窦氏当年久久不出嫁,按照那个时代来看可以说是“剩女”了。
但选到一个好老公,琴瑟和谐,婚姻幸福,比那些早早出嫁却非己所愿的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安顿巴蜀,杀一儆百,但以暴制暴的 当皇帝两年多,他身边的官吏、 历史循环只能加速自己的灭亡。
太监、宫女、嫔妃等,有不少就这样不 其次,黄虎性格复杂而阴鸷,残明不白死在他的刀下。
到后来,杀人 暴又乖张,刚愎自用复优柔寡断,既成了他泄愤、取乐的主要手段,成为 自负又脆弱。
他多次呈现出“怒不可他的精神麻醉剂,甚至发展到最后, 遏”“大为狂喜”等极端精神状态。
其张献忠“一日不流血满前,其心不 实,这种变态的心理,是许多独裁强乐。
”(彭遵泗《蜀碧》卷三)。
杀得
人的通病。
川“无一草一木,一鸡一犬存者…… 黄虎的人格榜样是项羽。
1644年血流川江,数百里不绝。
”(王家祯《研 秋天张献忠入成都之后,为给天下读书堂见闻杂录》)

标签: #专业 #门户网站 #研究生 #流量 #网站推广 #怎么看 #怎么弄 #怎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