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食品学院一.学院概况,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软科排名是什么 3
食品学院
一.学院概况 石油化工学院、食品学院伴随着常州大学的建立、发展与壮大,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依靠科技开发与自主创新,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能源化学工程四个本科专业以及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15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得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资助;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应用化学是江苏省品牌专业。
能源化学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化学学科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
2016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9年提升至5‰。
化学工程与技术为江苏省优势学科。

1.师资队伍 全院教职工160人,专任教师125人,其中正高职称50人,占教师总数的40%; 具有海外研修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40%。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4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 2人 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1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人 全国石油化工行业教学名师 2人 全国石油化工行业优秀教学团队1

人 省“333”工程二层次 2人 省杰出青年人才 1人 省“双创”人才 2人 省教学名师 1人 省优秀教学团队 4个 省科技创新团队 4个 省优秀学科梯队 2个
2.

学科研究平台 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高效炼制及高质化利用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 验教学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精细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 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质炼制工程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基础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现代基础化工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学科特色及优势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科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化工领域,特别是石化领域技术创新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经40余年的建设,在有机功能催化、绿色协同工艺、新型膜分离技术、手性不对称合成、石墨烯和凹凸棒土功能化和生物质资源高质化利用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的研发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13项。
拥有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9个。
近五年科研情况 科研整体条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5项; 学院拥有500M核磁共振波谱 省部级项目60项,省杰青和省优青各1项; 仪、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 发表检索论文990篇; 粉末衍射仪、X射线单晶衍射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02项; 仪、哈兊转矩流变仪系统、场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1项,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质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智能重量分 析仪等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 以及DCS控制流体流动-输送 机械-传热综合实验平台、DCS 控制填料精馏塔、可视化中试 规模有机合成装置等50余套 自主研发的具有多功能化、集 成化、自动化和中试规模等特 点的实验装置和综合实验实训 平台。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一级学科与研究方向 化学(070300) 有机合成新方法研究光电磁功能分子与微纳材料电化学分析与应用研究复杂结构聚合物合成方法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085600) 涵盖材料,化工和化学学科相关研究方向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0) 石油化工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新型催化材料及催化反应工艺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界面化学工程研究与应用生物质工业转化技术与应用
1.一级学科介绍 化学(070300) 化学学科围绕五个二级学科方向(即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凝炼了四个研究方向,分别是有机合成新方法研究、光电磁功能分子与微纳材料、电化学分析与应用研究、复杂结构聚合物合成方法与应用,幵在有机合成方法学、无机功能材料、 电化学分析、表面处理以及聚合物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批原创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在JACS、Angew.Chem.Int.Ed.、Chem.Sci.、Chem.Commun.、Org.Lett.、GreenChem.、AnalyticalChem.等化学领域TOP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学科ESI全球排名进入了前5‰。
经过四十余年的建设,学科综合实力增势强劲,ESI全球排名快速提升,2016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9年提升至5‰;2016年学科被评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2020年软科排名位于全国同类学科高校第87名。
本学科已为化学化工行业输送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在省内外和化学化工行业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广泛的社会认可度。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0) 围绕二级学科(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结合石化行业需求凝炼了五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石油化工清洁生产技术与工艺、新型催化材料及催化反应工艺、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技术、界面化学工程研究与应用、生物质工业转化技术与应用。
历经四十余年建设,学科石化特色鲜明,面向石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绿色制造需求,在石油化工领域清洁生产、先进催化、绿色合成、新型分离和生物质转化等领域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一等奖10项,优势显著。
马永生院士说,“常州大学因石化而建,也因石化而兴”。
经过四十余年的建设,学科石化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增势强劲。
自2011年获得江苏省高校首批优势学科立项资助以来,已连续获得3期资助;2020年软科排名位于全国同类学科高校第55名;在学科支撑下,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了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国家一流特色专业;已输送了戴厚良院士、长江学者高正明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和石化行业享有较高知名度和认可度。
材料与化工(专硕085600) 常州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依托于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方向涵盖化工和材料两个学科研究方向。
结合石油石化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立德树人,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在材料与化工领域掌握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从事工程研发与管理的创新型技术领军人才。

三.学生培养 科研能力培养 学院经过长期的建设与沉淀,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整体成效显著,成果突出,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化学学科ESI全球排名已经进入前5‰,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
2016-2020期间,学院研究生总计发表学术论文近900篇,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篇,全国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优秀论文1篇。
近几年,在校硕士生连续发表包括JACS,Angew.Chem.Int.Ed.,NatureCommucation,AIChEJournal,Adv.Mater.等在内顶级刊物。
综合能力培养 科研反哺教学,构建立体化的科研培训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系统。
以团队形式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以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强烈的事业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武书连排行榜显示,通过培养,学生出口质量较入学前提升一个等级,人才培养资源转化率高。
近5年来,鼓励研究生参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赛事,幵屡创佳绩。
学院文化熏陶 学院人才培养遵循“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第一原则,抓好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学院团委被评为2019年度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菁英临时党支部”报市委组织部2017年“两学一做”典型案例;“红色邻里”党建品牌报省委组织部2020年党建工作优秀案例,其中研究生汤琳获2019常州市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
在学习之余,学院多方位地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匆忙的科研之余,能够活跃身心,充实生活,包括歌唱比赛,迎新聚会,三刊会议,省研究生学术论坛等。
奖学金和奖助金设置 奖助激励 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国家助学金:6000元每人每年;学业奖学金:最低8000元每人每年;学术交流支持:专项经费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三助岗位支持:提供“助教、助研、助管”岗位,幵发放相应的 工作津贴;困难帮扶政策: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绿 色通道等。
学院特设奖助金 石小加奖学金一诺教育奖学金IKA天之骄子教育教学金益民奖助金常阳科技助学金文化励志助学金 就业升学 学院以石油化工行业为特色,培养能够熟知化学化工领域国内外前沿和行业发展动态,熟练掌握有关化工过程及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专业基础扎实,具备独立进行研究开发、工艺设计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近5年毕业生主要分布于45%石化行业相关企业,25%国企、机关或事业单位。
近三年,累计超30名硕士研究生被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985,211高校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其中包括国际知名学府法国国立鲁昂应用科学学院和日本首都大学东京等。
欢迎广大考生选择常州大 学石油化工学院食品学 院,拥抱不一样的明天!

标签: #十大 #好喝 #前十 #网站备案 #服务器 #凶猛 #香花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