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从哪里吹来的?是从哪里吹来的?,12读书周刊·人文书廊主编:王珺

成为一个 3
编辑:王珺实习生:唐心雨设计:聂磊校对:杨瑞利电话:010-82296621邮箱:dushuzhoukan@ 2017年5月15日星期
书与人 “风”是从哪里吹来的?——品车前子的画、书、诗 柳袁照 我写过车前子,写的是他的画。
我读不懂他的画,但是我觉得他的画好。
怎么个好法?我也说不清。
就像春天坐在野外河边,一阵风吹过,我说这阵风好,但是这阵风怎么个好法?我也说不清,只知道惬意、舒畅。
你要问我,这阵风好成什么样子?我更说不清。
车前子的画,就像一阵风,有时有点冷,有时有点热,有时有点莫名其妙,甚至不可理喻。
但是,他的冷,他的热,他的莫名其妙,他的不可理喻,却有色,也有相。
不像一阵风来过、吹过,就无影无踪。
车前子最早以诗闻名。
诗人的头衔是第一位的。
他的诗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怎么个高度,我不好说。
几年前与他聊诗,问他:民国时谁的诗最好?他说:废名,废名的诗与众不同。
我再问他:好在哪里?他说,一句诗,有好多层意思,读不透。
桃花下读像美女哀怨时脸上的胭脂,秋月下读像冷冷的水上慢慢荡漾开来的剑痕。
车前子说废名,其实是说他自己。
车前子的诗,以及他的诗话,确实好,但是怎么一个好法,我真一下子说不清楚。
说不清楚就是车前子,说清楚了,就不是车前子了。
车前子是苏州的儿子,可却是北京的女婿,他在苏州、北京两个城市住。
来苏州了,他总会来我们的西花园,西花园里有美石,有些还是北宋“花石冈”的遗物,比如“瑞云峰”。
他喜欢美石,他把美石都看成妙曼女子,他来西花园,来了,就在瑞云峰前端详半天。
所以,有时他来了,告诉我一声,我会走到瑞云峰下叫他,有时忙也就不搭理他。
因为,我明白他不是来看我的,他是来看美石的。
认真回想,去年好像见了一回,他作为我们聘请的“驻校诗 人”,来到我们学校的“诗歌课程基地”,这里有他的办公室,有桌子、椅子、有书,还有笔墨纸砚。
他在那里一边画画,一边与我们的美女老师聊诗。
天将黑时他走了,画,画了一半,至今半幅画还在桌上。
车前子的画了一半的画,我以为把它看成是一件完成的作品,也未尝不可。
他是一个写意的人,心到意到。
我们以为他还没到,其实他已到了。
黄山的云雾,来无踪去无影。
黄山的云雾,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黄山的云雾美就美在这样子的无影无踪、不可捉摸。
车前子的诗画,就是如此样子。
现在,我在他的这套散文集 里又看见了他:《苏州慢》《茶墨相》《懒糊窗》《味言道》(北京大学出版社)。
翻开这套书,似与车前子面对面,书中文章只有少量读过,更多的都是第一次阅读。
读他的文字,好像与他聊天,那种苏州人的亲和、细微、含蓄与直率的幽默、调皮,透露出他的率真、理智、悟性。
读他的文字,好像进入了他设置的迷宫,历史的迷宫、文字的迷宫,历史掌故、古典诗词、字画逸闻,信手拈来,在我看来,它们之间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却被他顺手拿来,放置一处。
初读疑惑,再读惊叹。
车前子的价值,既在当 大地 车前子绘 下,更在未来的岁月。
对此,他似乎自己也并不羞答答地掩饰。
他在《苏州慢》中写道:“故乡会不会也欠我们债呢?
比如眼下苏州,欠我债吗?
欠我债吗?
如果真欠的话,我也不客气,等它来还。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三百年后还我吧,五百年后还我吧,这样更好,古往今来,诗人都会给自己的故乡放高利贷。
” 何等自负的文字!不过,我以为车前子是说了一句实话。
请注意,车前子是在为自己的散文集写的序中说的这个话,他把自己称作“诗人”。
书的作者介绍中这样写道:“车前子,诗人、散文 家、水墨工作者。
”这句话,当出自他本人之口。
他的诗、散文、画,是其三绝。
我曾问过他:在你的诗、散文、画三者中,你自己分一下高下的话,哪个最高?他笑笑,对我看了一会儿,回答道:诗。
可是,我却不这样认为,读他的散文时会感觉他的散文最好,读他的画时会感觉他的画最好,读他的诗时会感觉他的诗最好。
三者放在一起读罢之后,静静地回味,我会认为他的画之境界更在高处。
可是,三者之中,他不敢称“人”、称“家”,只敢说“者”的,则就是“画”,他说自己是“水墨工作者”。
车前子的画,几乎都是异想天开,不可理喻,但是我以为如果转换为声音,那一定是“天籁”。
读懂了就读懂了,读不懂无论怎样去咀嚼,都不会懂。
他画画,往往是直觉思维,是顿悟。
读他的画也需要直觉思维和顿悟。
四本书,水墨与文字一体。
翻开扉页,车前子的画跃入眼帘,这些画绝不是简单的“装帧”“修饰美化”,是他才情、灵性的珍贵呈现。
如《苏州慢》中的两幅画,《奔月》与《芸芸众生》,前者是一株紫玉兰,盛开的玉兰花,有的仍在枝头,有的落下,舞动于空中,却说是“奔月”,意趣无限。
后者一团佛手,占据一侧,题款三竖排,占据另一侧,顾盼于两端,感动这个“芸芸众生”。
不久前,我曾去西班牙巴塞罗那,去了毕加索纪念馆,那里展出了400幅毕加索原作真品,那些画,为什么这样画,不那样画,求不出个答案。
如一阵风,吹来吹去。
若问,为什么这样吹来?不那样吹来?说不清楚。
在某种程度上,车前子与毕加索有气息上的相通之处。
而车前子的画与他的诗文更是有相通之处,完完全全的一脉相承。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十中校长) 新书赏 “中国最美的书”设计者洛齐再造美书 缇妮 洛齐,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家,意大利亚太艺术委员,亚非地中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委会主席,中国书法主义文献馆馆长。
2001年获意大利佛罗伦萨当代艺术双年展美第奇国际当代艺术奖,2004年获首届美术文献中国艺术家十年提名奖,作品展览于巴黎卢浮宫、意大利公爵宫、华盛顿国际展览中心等,并收藏于意大利亚太当代艺术档案馆、耶鲁大学美术馆、卢森堡国家画廊等多家机构。
主编《翰墨大匠》等多种期刊、丛刊,主编《书法主义》《书法主义文本》等多部美术、学术著作,主持和创办的亚非地中海国际当代艺术展已有12届,这一展览为丝绸之路艺术展览,对保存和发扬丝路文化和历史影响深远。
去年,由洛齐的父亲,当代著名戏剧专家洛地先生所著、洛齐绘画的特装本《水墨戏剧》,获得201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奖项。
“丝路艺术笔记”是洛齐创 作的一套艺术手账。
在这套极具艺术气息与艺术家个人风格的手账中,洛齐围绕丝路沿线的龟兹、吴哥、埃及等地区的文化与艺术,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解读,用再创造的图像形式展现并传达了艺术家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并配有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文字。
手账共三种:《丝路艺术笔记·埃及》《丝路艺术笔记·龟兹》与《丝路艺术笔记·吴哥》。
这套书在展现艺术家洛齐画作的同时,也给了读者在纸面上记录自己所思所想的空间。
“丝路艺术笔记”洛齐著绘漓江出版社 孤独的时候不如吃茶去 问水 如何在搞砸了自己的人生后,迈出自我疗愈、自我救赎的那一步? 如何在自我封闭的绝望深渊中,获得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力量? 如何成为自己要成为的样子?这是一个“废柴妈妈”人生反转的故事。
作者珍娜向我们递来一杯香气扑鼻的花草茶,并将自己反转人生的秘诀娓娓道来,那就是:做真正感兴趣的事。
从配制喜爱的花草茶入手,珍娜发现自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许多优秀品质:乐观、坚韧、抗压、不轻言放弃、富有激情、极具创造力和行动力、灵感爆棚、不怕被别人拒绝……因为珍娜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生活正是她想要的,而这一切帮助她实现了人生的大逆转。
生命里的某一刻,也许你会孤独、绝望,仿佛每一条出路都对你竖起“禁止通行”的牌子。
这时不妨像珍娜一样坐下来,喝上一大口手里的热茶……让氤氲的热气抚慰你的烦恼,平复你的焦躁,点燃孤独心中爱的火花。
也许从下一刻起,你的反转人生也即将开始。
《孤独的时候,不如吃茶去》【美】珍娜·缪赛卡著王国平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美,让生命从此不同 ——记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学的美育特色 初春时节的内蒙古还有些许寒意,然而这所学校却令人从心底涌起一股暖流。
一走进校门,眼睛的盛宴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校园里、楼道里、展厅里随处可见师生的绘画、书法、陶艺等艺术作品,每个教室的板报都如同油画般精致,其中高一年级一幅色彩绚丽的《大鱼海棠》板报更是摄人心魄,令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而学校拿出的一组数据更是令人倍感欣喜:2001年至今,该校已毕业25个美术班的1500多名学生中,一本通过率85%,部分尖子生更是考入了清华美院、鲁迅美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一流院校。
这并不是一所艺术专业学校,而只是一所普通的完全中学——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学(以下简称呼市十八中)。
呼市十八中创建于1968年,是一所有着近50年历史的老牌重点中学,提到学校享誉社会的美育品牌,校领导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部署;2015年,国家办公机构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而我校对美育的追求始于十多年前,发展美育既是我校特色化办学的一次探索,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三大目标,三条途径”构建美术筑梦战略 “当时,我们美术班的条件很简陋,没有专门的画室,老师和近百名学生就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小教室上课。
但大家求学的热情很高,那种感觉至今难忘。
”回首十多年前,美术教师赫连中巍老师颇为感慨。
2001年,呼市十八中还是一所较为薄弱的中学,为了拓宽孩子的成才之路,学校创设了美术专业班,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签约合作,由美术系知名教师执教,实现了美术特色教育的创新发展。
尽管资源不足,但师生们并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一次次在各种大赛和中高考中创出佳绩。
十多年过去了,美术专业班成为了十八中很响亮的品牌! 2012年,有着近30年教育经 验的张美清接任呼市十八中校长,他敏锐地看到学校在美术方面的传统优势、师资条件和学生需求,一个更大的梦想在他心中诞生了!“美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壮大美育特色是十八中的教育之梦。
”在对美育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确立了实施美育特色教育的办学路线,引领学校全面构建美育教育体系,登上“由学校特色走向特色学校”建设的新征程。
2013年,借着申报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高中的契机,学校多方筹措、积极申请资金,以打造更加专业、更加规范、更大规模的美术特色平台。
学校斥资60万元重新整修了“18画室”,改造 后的“18画室”总占地面积达1300平方米,包括4间大画室和一间约400平方米的廊式展厅,为美术生营造了更舒适、安静的学习氛围。
与此同时,学校提出“三大目标,三条途径”,共同构成美术教育的筑梦战略。
所谓“三大目标,三条途径”,一是以普通美院为目标的美术平行班。
二是在高中各年级保留原有一个美术平行班的基础上,又从高
一、高二年级选拔出30多名文化课、专业课基础较好的美术特长生,组建两个美育实验班。
实验班配备专任教师、专职班主任,选聘本校具有高尚师德、高度责任感、精湛教育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以及区内外知名艺术家授课、辅导,开辟独立教 室、独立画室,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有效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旨在将更多学生培养进入自治区乃至全国重点美院。
这一举措不仅引进了优质教育资源,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三是尝试向国外知名美术院校输送人才。
2012年12月,呼市十八中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力求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部分有条件的优等生创造去英、法、意、美等国知名专业艺术院校深造的机会,开启通往世界名牌大学的快捷通道,提供更为丰富的发展平台和多元化的升学途径。
截至目前,已有6名学生将赴意大利佩鲁贾美院学习。
“因材施教”,让美育特色百花齐放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是呼市十八中坚持的教育理念。
在美术专业特色日益凸显的同时,学校还将美育扩展到其他学科,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书法是学校美育的另一亮点。
学校在初高中各年级全面开设书法课,初一年级主要以普及教育为主,每周都有书法必修课;初二年级主要针对对书法有兴趣或将来打算学习艺术的学生,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高中主要招收书法特长生,每周三课时,为美术院校书法专业培养人才。
学校的书法师资也可圈可点,不仅形成了以王瑛老师为代表的一批专职书法教师,还逐步形成一支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
学校还邀请内蒙古书法家协会理事、呼市美协副主席索英镌等书画名家来校交流,特邀前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长、“空白匀”习字法发明者孙继祖老先生为学校书法推广员。
如今,呼市十八中已挂牌成为内蒙古书法教育实验学校,设立了专门的书法教育实验基地,配备了书法画室、书法教室等专门场地,书法软硬件设施在全市范围都是一流的。
“近几年,我们一批优秀学生的作品在全国、自治区各项书画 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同时,让大部分学生习得一手好字也是我们的宗旨,书法教育不仅是我校的一大品牌,更为积淀文化底蕴、弘扬传统文化发挥着积极作用。
”王瑛老师介绍说。
除了书法,被国家教育部门在21世纪新课标中正式列入教育内容的陶艺,也是十八中美育的重要部分。
学校于2012年专设了陶瓷工艺制作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室,在非毕业年级美术课的基础上开设陶艺课,聘请内蒙古师范大学雕塑学院的教师任教。
如今,陶艺课已成为学生很喜欢、很踊跃参与的校本课程,一些原来不擅长动手的孩子、性格内向的孩子,通过无拘无束的“玩 泥”,手变勤了、胆子变大了、自信心增强了。
美育自然还少不了音乐教育。
新一轮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为此,十八中除了开好音乐课,还成立了合唱队、管乐队等社团,集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自2006年招收音乐特长生以来,学校高考音乐术科通过率为90%,周兆熙、马瑶、银河等9名学生升入西安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等全国重点音乐学院。
走向“大美育教育”的新格局 “孩子们很幸运,能遇到这么多、这么好的平台,美育点燃了许多孩子的梦想,让他们的生命从此不同。
”美术班班主任王晓霞感叹道,“尽管艺术生学习的过程比较艰苦,但学成以后就业面广、就业前景很好。
” 这位班主任带的平行班比实验班弱一些,却出现了不少“低进高出”的奇迹。
她班上的小李同学性格特别内向,文化课成绩很弱,但对画画却有独到的想法。
于是,她和专业课老师耐心帮助小李,不断给他树立信心,最终小李以专业课全班之首的成绩考上了内蒙古师大美术专业。
而实力更强的实验班,则年年有不少同学考入全国顶尖美院,被学子和家长们誉为“皇冠上的明珠”。
如果说,以前不少学生将美育当作升学的捷径,那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则是出于真正的热爱。
今日的呼市十八中,美育已成为一种文化,深入到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师生心中,从而催生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美的校园。
学校大力普及美术、音乐欣赏课,培养孩子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成立版画、手工制作、狮舞社等课外小组,每年9月开展“最美教室”评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整个校园充满了浓郁的“尚美”之风。
正如美术教师王长春所说:“很少有人会真正成为艺术家,但生活中处处需要美,美让生活更有品位, 让生命更加幸福。
”美育提升了十八中学子 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画画,甚至还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因为绘画本身就是一种逻辑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结合。
“我特别享受在画室上课的感觉,大家坐在一个屋子里画画,阳光特别好。
我们学会了安静,学会了坚持,学会了独立完成一件事。
美育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一位美术实验班的学生动情地说。
这种进步也迁移到了学习中。
近几年,呼市十八中高考成绩连创历史新高,向社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4年,呼市十八中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三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孜孜以求美育特色发展,不仅带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展望未来,校领导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努力拓宽美育的范畴,完善美育特色课程体系,实现从美术到美学、从美学到人格、从艺术感染到心灵触动的飞跃,为学生的品格养成奠基,为学生的文明提升奠基,为学生的素质升华奠基,逐步形成大美育教育的格局。
” (王伟) 社址: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邮政编码:100082电话中继线:82296688电报挂号:81108广告经营许可证号:京海工商广字第0128号(1-1)印刷:解放军报印刷厂定价:每月24.00元零售每份:1.00元

标签: #问卷调查 #店铺 #如何百度推广 #excel #cookie #关键词 #温州 #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