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让厌学的孩子爱上学校,02中教评论主编:张树伟

域名 5
编辑:杨国营张贵勇设计:王星舟校对:张静电话:010-82296619邮箱: 2019年3月27日星期
多方合力让厌学的孩子爱上学校 邓海建 今日 锐评“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人生 出彩靠教育,奋进追梦靠教育,教育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
日前,《半月谈》提及的一个现象耐人寻味:尽管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但在一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厌学症”在不少贫困家庭中滋生,令扶贫部门感到忧虑。
这断非杞人之忧,数字胜于雄辩。
据《半月谈》报道,广东某县级市对口帮扶广西某县,要动员100多名适龄青年到广东一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培训,但只去了 40多人,其中6人没几天就回来了。
有的贫困家庭孩子宁愿每天打网游,也不愿接受培训。
2018年11月,广西扶贫办通报,广西脱贫攻坚督查组在深度贫困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开展督查暗访时发现,截至督查时,该县有53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未能劝返回校。
无论是经济上的贫困,还是精神层面的贫困,都不妨通过教育发力破解。
只要在教育上不懈怠、不停步,终会“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在经济学领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永远是个难题,而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难题的处方药。
古往今来,诸多研究早就佐证了一个常识:贫穷者有时虽比富裕者付出更多努力,但其收益却往往赶不上富裕者。
说到底,不过是“贫困的脑袋”造成了“贫困的口袋”。
正因如此,《摆脱贫困》 一书明确提出:扶贫脱贫一定要克服只从经济单向度认识贫困的局限,而要通过改变人的意识与行为来彻底摆脱贫困——这就是著名的弱鸟先飞意识、滴水石穿精神、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等思想的由来。
事实上,我国在贫困地区加大教育投入的共识始终未曾动摇过。
近些年,国家层面启动实施了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财政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全面改善近22万所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62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3000多亿元,832个贫困县已提前完成建设任务。
但是,在这些成绩单背面,仍有“厌学症”蔓延之忧。
这些不容规避的现实症结,表面上看是孩子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大人的责任。
“厌学症”之所以成“症”,无非两个问题:一是“学”让孩子生 “厌”,二是还有比“学”更让孩子沉迷的事情。
于前者来说,是少数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在“脱粉”。
在网络原住民时代,内容上的填鸭式教育,加之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已跟不上农村孩子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于后者来说,是社会责任的阙如。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10岁以下网民约为3400万,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呈低龄化趋势。
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依然有代表委员在操心着立法防止学生沉迷手机的问题。
眼下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是游戏厂商还是职能部门,在禁绝不当电子诱惑的责任方面,并未穷尽洪荒之力形成治理合力。
这个时候,少数贫困地区学生的“厌学症”成风,只怕当真是积重难返的顽疾。
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出现的“厌学”现象,解决之道恐怕还是要合 力而为,寻找因地制宜的“组方”:让“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显性化,让精准扶贫在“智”与“志”的层面有更多见贤思齐的样板;改变贫困地区辍学问题的解决思路,不要等到辍学再去做工作,而应把防辍作为预防性教育的日常;加大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的引导与保护,给孩子们清朗的网络生存空间。
当然,提升农村教育的素质与层级,也是解决贫困地区学生“厌学症”的基本逻辑。
越穷的地方越容易滋生的“厌学症”,是基础教育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亦是扶贫攻坚发力的核心领域。
听听贫困家庭对教育的看法、问问贫困学生对教育的期待,合力共治、用心用情,才能逐渐把“厌学症”遏止在萌芽状态,将辍学的孩子拉回明亮的课堂。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漫话/ 整治论文代写乱象 王铎绘 “SCI期刊,靠谱最重要,数量有限,录用后付款。
”北京某高校博士研究生小赵的手机屏幕亮起,收到一封题为“回复:投稿”的电子邮件,点进正文一看,却是这样的论文代写代发广告。
“这已经是我这个月收到的第三封了。
”小赵给《人民日报》写信说,他经常收到类似的邮件。
如今,一些论文中介转向网络平台。
它们如何运作?为何屡禁不止?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接连曝光多起学术不端行为背后,存在一条隐秘的论文交易产业链。
鉴于相关法规制定的惩治手段较为单薄,现实中也存在执法不到位的问题,因此应当完善法规,明确规定商业性的代写代发论文机构为非法机构、商业性的代写代发论文行为为非法行为,多方发力,从根本上治理论文代写代发乱象。
/快评/ 身体好是“好学生”的重要指标 堂吉伟德 据媒体报道,按照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布的自主招生进程安排,6月10日至22日是试点高校组织考核的时间段。
从考试内容和形式看,除了传统的笔试和面试,体质测试成为众多高校纳入考核的内容。
例如,合肥工业大学就规定:体育测试项目包括掷远、立定跳远。
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三毕业生评价指标),凡有一项测试不合格者将不能入围自主招生合格名单。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曾连续多年下降,力量、爆发力以 及耐力等指标下滑,近两年来已有好转。
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王凯珍指出,运动不足所造成的体质下降,可导致非传染性和精神类疾病,已被广泛证实。
事实上,除治疗因运动不足引发的疾病,需要花费巨额医疗费用外,体质下降还影响着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
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现实,引起各方重视,并将体测纳入中高考项目,包括减少近视的发生率,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
不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因担心出现各种意外而不同程度地取消了 长跑、单杠等动作剧烈的项目,有的学校还不允许学生下课后到操场玩耍。
而作为教育形式的导向棒,考试内容对“学什么”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不在考试形式出现差异,而在于考试内容出现了分化。
有了好的身体,个人的生活、学习和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在综合素质评定中,身体素质具有基础性地位。
身体好是“好学生”不可或缺的指标,也是评定一个学生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
把学生体测作为考试的重要内容,属于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自主招生作为学生进入大学的通道之
一,同样需要重视“好身体”这一关键指标,既要对接教育大趋势,更要通过补强体测项目,让自主招生更加科学,导向更加鲜明,责任更加明确。
其实,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测项目早已施行,却遇到个别家长反对、学生难以适应和学校承受较大风险的困难,部分高校干脆选择放弃体测项目,以增加文化考试项目和分数比值作为替代。
尽管此种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的态度迎合了外界要求,却也释放出负面效应。
如果考试的指挥棒无 法起到导向作用,重视身体锻炼就会沦为空谈。
相反,只有让所有高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都能实施体质测试项目并将其常态化,学生健康虚置化的问题才会实现根本好转。
开展体质测试以评定身体素质,应成为规定动作并得到全面实施。
把体育测试作为招生考试的前置条件,除了要遵循“体测纳入中高考项目”的统一要求外,也需要高校在自主招生过程中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让身体好这一普遍要求得以落地。
(作者系职员) /一家之言/ 整治违规超计划招生须动真格 杨程 今年1月,山西省晋城市凤兰学校被曝出存在虚假宣传、违规招生行为,导致数百名学生没有学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日前,晋城市教育局在其官网发布处罚决定:对凤兰学校处以不低于违法所得4倍的罚款(共计26万元),停止2019年普通高中招生资格,并建议凤兰学校董事会免去校长职务。
晋城市教育局官方网站登出凤兰学校《关于违规招生问题的检查书》,凤兰学校表示今后坚决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近年来,这种民办学校超计划招生的现象屡有发生,有的在学校所在区域内违规招生,有的在全省进行违规招生,有的甚至跨省违规招生,这些行为都严重扰乱了中考招生秩序,影响了国家“职普比”政策的贯彻落实,破坏了当地的教育生态。
在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得违规超计划招生的情况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学校在明知无法给学生办理学籍的情况下仍然违规招生?一方面,学校把超计划违规招生当生意做,多招收一名学生对学校而言就多了一些利润。
有的学校还会给教师分成,招来的学生越多,获得的奖励越多。
在利益驱动下,学校、教师各显神通、虚假宣传、违规招生。
另一方面,学校存在侥幸心理,希望用学生的切身利益绑架教育部门。
打着为学生维权的名义,让家长把事情“闹大”,把教育部门“缠死”而获取非正当利益。
这种现象一定要引起重视,民办学校应引以为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第三十一条明确“实施学前教育、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可以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标准和方式,与公办学校同期招生”。
但享受这些权利,必须遵从一个前提条件,即民办学校招生必须在审批机关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进行。
因此,在招生过程中,要严把政策关,不能给学生家长造成能注册学籍、能取得高中毕业证的假象,绝不能违规超计划招收学生。
对于学生家长而言,要提高风险意识,理性选择就读学校。
想尽办法让孩子进入民办学校就读的家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认为民办学校教育质量较好,考试升学率较高。
另一类是不想让孩子去职业学校,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才去职业学校。
事实上,对于理论基础不强的学生来说,本着学习一门技术或手艺的初衷,职业学校是一个好选择。
家长不能被一些利益驱动者左右,无论出于哪种考虑,都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多渠道判断这些学校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违规超计划招生的问题。
同时,理性对待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做法。
为防止民办学校超计划招生问题再次发生,教育部门应在每年招生和入学季对学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而不是在一两年后才发现问题。
要对违规超计划招生的学校予以严厉处罚,核减招生计划,必要时停止其招生资格或吊销其办学许可证,让学校不敢违规超计划招生,不能违规超计划招生,最终实现不想违规超计划招生。
教育部门加大对招生、学籍注册、职业院校发展空间等宣传力度,有助于让家长理性对待职业院校,及早注意招生过程中的风险。
(作者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 广东光正教育集团高薪诚聘优秀人才·招聘信息· 广东光正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华南地区高端小学、中学民办教育的引领集团,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稳步在华东、华中、东南、西南和东北经济热点、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和城市布局,共举办东莞市光明中学等14所高端民办学校,在校学生6万余人,光正教育已经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现代化教育集团,现因发展需要,面向全国高薪诚聘各类人才。

一、招聘岗位和要求
1.中小学校长5名。
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50岁以下,大型民办学校担任同等职务3年以上者优先,特别优秀者年龄适当放宽。

2.处室主任办公室、德育处及教导处主任,各5名。
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45岁以下,大型民办学校担任同等职务3年以上者优先。

3.学科带头人若干名。
要求具备教研教改引领能 力、示范力,在当地有较高的影响力,获得地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称号者优先。

4.中小学各科优秀教师若干名。
本科及以上学历,持有教师资格证,年龄在40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年龄、学历可适当放宽要求。

5.工程总监2名。
本科及以上学历,建筑、土木工程等相关理工科专业,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及二级建筑或机电专业建造师证书,5年以上同岗位工作经验。

6.后勤管理人员后勤中心主任、饭堂堂长、营养师、点心师若干名。
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年龄40岁以下。

二、薪资与福利待遇
1.各学科教师待遇中小学教师年薪12万—30万元,按国家规定落实各项福利待遇,子女就读本校享受优惠学费。

2.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学科带头人的薪资待遇面议。

三、简历收集时间和招聘考核时间 常年收集简历,每年1月1日和5月1日集中招聘,具体时间以学校人事部门(固定电话)通知为准。

四、应聘办法 应聘者发应聘材料至相应学校邮箱,邮件主题需注明:应聘岗位+区域+学校,并将个人简历、近期生活照、身份证、学历证、教师资格证、职称证等证书的电子版作为正文发送,应聘材料恕不退回。

五、光正教育微信公众号 扫码进入,可关注集团旗下各学校微信公众号,快速报名,请点招聘栏目。

六、各学校或应聘岗位联系方式(详细信息请进入网址或公众号查询)
1.广东光正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校长、处室主任和工程总监简历投此)联系人:陈老师电话:0769-22290680邮箱:guangzhenghr@网址:
2.东莞市光明小学 联系人:邓老师电话:0769-22292990邮箱:guangmingxxb@网址:
3.东莞市光明中学联系人:李老师(初中)马老师(高中)电话:0769-22291867(初中) 0769-22679931(高中)邮箱:guangmingcz@(初中) guangminggz@(高中)网址:
4.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联系人:付老师电话:0769-86867228邮箱:gzps_zp@网址:
5.惠州市光正实验学校联系人:黎老师电话:0752-5708525、5708248邮箱:hzgzhr@网址:
6.揭阳市揭东区光正实验学校联系人:吴老师电话:0663-3274198邮箱:jygzhs@网址:
7.盘锦光正实验学校联系人:邵老师电话:0427-2350333邮箱:pjgzsy@网址:
8.潍坊光正实验学校联系人:徐老师电话:0536-8086590邮箱:wfgzsy@网址:
9.潍坊市潍州外国语学校联系人:徐老师电话:0536-8086590邮箱:wfgzsy@ 10.广安光正实验学校联系人:赵老师电话:0826-2688966邮箱:guangzhengsyschool@ 11.云浮市光明中小学联系人:陈老师电话:0766-8281979、8688988邮箱:yfgmzxx@ 12.巴中光正实验学校联系人:周老师电话:0827-8595999邮箱:bzgzhr@ 13.福建漳浦龙成中学联系人:徐老师电话:0596-6317966邮箱:lcbgszp966@ 14.佛山光正实验学校联系人:袁老师电话:0757-82591522邮箱:fsgzschool@

标签: #宝贝 #数据 #深圳 #seo #网站建设 #网站建设 #比较好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