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律师网络推广哪个比较好

比较好 8
2022年4月14日星期
热点聚焦FOCUS 货运物流“大动脉”堵点疏通进行时多地高速出口关闭率下降 本报记者李春莲李乔宇 “山东省高速出口关闭率大降33.33%”“浙江省高速出口关闭率连续两日下降”…… 本周以来,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邮政总局、银保监会等多部门相继出台多项举措,旨在加速打通货运堵点,保障“大动脉”的畅通。
很快,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
车联网平台中寰卫星方面援引相关数据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目前已有多省市高速出口关闭率呈现下降。
而长久物流相关负责人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期有关举措还将进一步显效。
“近期从国务院到各部门政策都把物流保通保供作为重点。
”物流行业专家杨达卿告诉《证券日报》记者,4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以来,各地抓紧落实,物流保通保畅问题正得到落实。
多部门密集出台政策 货运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特别是在疫情之下,堵点越来越多导致“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都运行不畅。
对此,《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保障货运物流特别是医疗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物资、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和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输畅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同一天,商务部召开专题会议,会同交通运输部研究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确保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助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要积极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急难愁盼,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
4月12日,更是有三部门密集发布了相关政策措施。
其中,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水路运输保通保畅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全力以赴保障上海港畅通运转。
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要协调国际班轮公司保障在上海港挂靠的航线航班和舱位投入,不得随意减少挂靠上海港;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 同当地商务等部门督促货主、货代企业尽快从港口提离本地集装箱货物。
近日,银保监会专题研究了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要求银行业保险业主动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帮助货运物流行业纾困解难。
国家邮政总局也下发通知强调,各级邮政管理部门要将邮政、快递作为民生重点,在符合地方防疫政策的前提下,组织行业及时恢复正常运行。
要积极对接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为企业办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提供指导。
长久物流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物流行业,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是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中的重要一环。
疫情对从业人员、运力资源、运行线路都造成一定影响,近期各部门出台疏通物流运输堵点的相关政策对于缓解物流企业压力,畅通物流链路,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和居民生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保通保畅工作还需细化 在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分析师魏建辉看来,疫情之下,各地落实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仍有挑战,但近期,一些堵点已被疏通。
中寰卫星数据显示,4月10日,浙江省高速出口关闭率为13.5%;次日,该数值降至13.23%;4月12日,再降至11.9%。
而4月11日,山东省高速出口关闭率为3.74%,相比4月10日大降33.33%;4月12日,山东省294个高速出口仅余8个未开启,关闭率进一步降至2.72%…… “这两天经过了徐州和临沂,从4月12日凌晨开始,有些地方已经可以下高速了。
”山东青岛的货车司机时师傅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比如徐州的部分高速口,以前不让下高速,现在不带星的车可以直接下高速;经过中高风险区、带星的车得贴封条并出示24小时内核酸报告,便可以下高速。
” 时师傅还提到,“山东临沂有的高速口现在只查行程码,不查核酸了,带星的话登记签字、查核酸。
我的车是青岛牌照,之前去了临沂不让下,会劝返,很多和我一样没地方去的司机,只能在高速上呆着。
”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宁德市开启交通运输闭环管理,导致宁德时代生产所需的电路板和电解液等配件材料的运输通行效率降低,生产受到影响。
而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几乎占了国内的“半边天”,一旦生产受到影响,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不言而喻。
据了解,对此,宁德市工信局已于4月12日发放通行证,保证宁德时代 有关运输车辆在各个高速卡口通行的时效,保障其有序生产。
不过,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货运物流保通保畅仍然面临一些堵点。
例如尽管交通部要求,受疫情影响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要坚持开放运营状态,不得擅自关停。
但时师傅告诉记者,这两天还是有很多服务区没有开放。
长久物流方面亦表示,目前根据各地疫情防控政策,货运司机因物流业务特性需经常性跨区域作业,需要频繁进行核酸检测,对司机和物流企业都造成了高昂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建议针对货运司机群体核酸检测提供便利,如在高速服务区等物流节点设立检测点并降低检测费用。
“目前自检试剂盒已逐渐成熟,建议能够向司机群体广泛推广,提高检测效率。
” 长久物流还表示,受近期疫情多发影响,物流运输里程增加,叠加近期燃油成本大幅上升,物流企业成本显著增加。
建议政府能够在路桥费等层面给予物流企业减免支持。
杨达卿同时谈到,应急物流有物资需求预测、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更高要求,同时涉及跨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和信息统一发布疏导,因此需要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应急物流体系,构建数字化的全国一张网的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
抗击疫情上市公司勇毅先行 赵学毅 近期,多地疫情反复,对经济运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
医疗保障、物流保供、企业生产、产业链安全等,无不考验着防疫每个环节。
上市公司作为各行业中的佼佼者,在这场抗疫大战中积极先行,既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也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值得点赞。
阻击疫情,医疗先行。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白衣战士逆向而行,24小时“接力棒”式工作;医疗企业各显神通,加大马力扩大产能,为防疫、抗疫战场输送“弹药”和“铠甲”。
笔者发现,一批又一批“硬核”抗疫的高科技生物医疗企业涌现出来。
比如,之江生物、圣湘生物、微 策生物、博奥赛斯、热景生物等11家高特佳医疗生态圈成员企业,奔赴抗疫一线,用快速的研发、专业的产品为疫情防控和治疗提供诊断、生命信息和支持设备;再如,作为国家指定的药品和医用防护物资战略储备和采购单位的通用技术中国医药、作为国内医用敷料龙头企业稳健医疗、中药头部企业以岭药业等,抽调所属企业精干力量全力“参战”,24小时生产不停机,确保防护物资的生产和供应。
保供给,物流先行。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是打赢新一轮疫情防控大仗硬仗的紧要任务,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基础。
笔者注意到,供应链条涉及仓储、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有的难 在路上,货运司机“过得去却回不来”,有的难在家门口,配送“最后一公里”打不通。
为纾解保供难点堵点,精准政策在保驾护航,市场力量充分发挥,多家上市公司依托健全的配送体系、丰富的物资渠道,出实招畅通供应。
顺丰控股、京东物流、圆通速递、德邦股份等10家快递企业及时调配人力、物力,保障了各区域工作和物流业务的正常开展。
日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部署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有关工作,目前医疗、民生、能源、农资等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保生产,企业显担当。
企业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高质量增长的内生动力。
面对疫情的冲击,众多上市公司多举措化解自身运营危机,坚守主业彰显业绩韧 性,还积极推增持计划提振市场信心。
虽然从目前发布的1618家上市公司 2021年年报业绩看,有1124家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占比七成;有1406家营业收入实现了增长,占比达到87.44%,上市公司整体业绩韧性较强。
但是,面对疫情冲击,物流、采购等各项成本大幅上升,导致企业的利润水平出现新的压力。
上市公司直面困难,一方面调整生产计划,与材料供应商、经销商密切沟通,最大限度确保正常的生产运营,另一方面积极拓宽思路,通过创新专业服务方式降本增效,还通过技术创新、集约式发展,达到开源节流。
在资本市场,多家公司推出增持计划,控股股东、董监高用增持等方式表达了对公司未来的信心。
笔者认为,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抗疫中,上市公司挺身而出,坚守主业主动创新,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其“领跑者”角色日益突出。
这些担当有为的上市公司,持续增强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坚定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年内237个募投项目“改道”有项目资金到位不开工最终被“抛弃” 本报记者桂小笋 4月13日,金证股份发布公告,对此前变更募集资金的事项进行了补充说明:2021年3月份,金证股份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募集资金总额10.01亿元。
但是,仅一年之后,即2022年3月25日,公司召开董事会审议决定对原募投项目进行调整。
包括金证股份,今年以来多家公司对募投项目进行了变更,同花顺数据显示,其中237个募投项目“改道”(项目整体变化)。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注意募投项目变更对应的信息披露是 否准确、及时、完整。
还有市场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短期内变更项目的行为,要提防“凑项目”现象。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年内有673个募投项目发生变更。
其中,237个项目募资投向发生变化,彻底“改道”,变更后项目涉及的总金额约为665.9亿元;另有15个募投项目被取消。
上述市场人士表示,募投项目的变化,主要是受几个方面的影响,“包括市场的变化,原有项目不再适合大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原项目出现意料之外的状况等。
但是,如果在募集资金到位的短期内就将项目进行变更,说明当初选项目不谨慎,或者为了募资‘凑项目’。
” 从这些数据对比中还可以看出,有些募投项目,在资金到位后建设进展十分缓慢,最终被变更。
例如,金证股份3月26日发布的公告称,券商资产负债管理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券商重资本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项目、大资管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项目的已投金额显示皆为零。
在随后的补充公告中,公司解释变更的具体原因是:鉴于原募投项目的市场环境在2021年下半年较筹划阶段出现较大波动,市场发展及需求状况不及预期,部分募投项目的建设背景出现较大不确定性,不再具备实施条件和推广价值,公司认为原募投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决定对原募投项目进行调整。
王智斌律师表示,上市公司IPO或定增时,对于拟投资的项目都要经过严格的论证,毕竟,这些项目的建设进展及未来,会被视为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加油站”,但是,如果在资金到位后,建设进展却一直比较迟缓,甚至最终发生了变更,投资者就要注意其中的风险。
总的来看,募投项目的变更,风险是多重的。
“如果募投项目的开发进展有变化,上市公司要及时公告,让投资者同步了解信息,以对投资行为的判断有充分的依据;此外,变更后的项目是否经过严格的论证也是要注意的;最后,要警惕上市公司‘凑项目圈钱’事项的出现。
”王智斌表示。
A3 长沙今年首轮土拍无一地块流拍2宗地块熔断限价 本报记者何文英 4月12日,长沙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正式开拍,22宗涉宅地块无一流拍。
其中,19宗地块以底价成交、1宗溢价成交,另有2宗触发“熔断”进入摇号出让阶段,成交总价173.9亿元,总出让面积约119.2万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土拍有9宗地块采取根据开发品质等因素进行价格监制的定价方式。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孙文华博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此次土拍采用新的市场定价政策来看,限价政策似乎有所放松,开发商对限价放开以及更多的利润空间也有了更高的期待。
” 两宗地块达到熔断价格 与已经完成首轮集中供地的北京、福州、青岛、合肥、厦门、重庆和武汉等7个城市相比,长沙的首轮土拍无一地块流拍,中部省会城市土地价格洼地的优势依然较为明显。
据了解,此次长沙集中供地依旧采取以“限地价、限房价、竞自持租赁用地面积、摇号”为主的方式,总体与2021年差别不大。
长沙本次土拍成交的含宅用地整体溢价率为3%,22宗地块中仅有3宗地块溢价成交。
虽然整体溢价率不高,但滨江板块以及洋湖板块有两宗地块熔断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其中,滨江新城片区的017号地块曾在去年长沙第二轮集中土拍时中止出让,当时挂牌限价为14800元/平方米,土地性质为商住用地。
此次土拍将该地块土地性质变更为纯住宅用地重新上架,且住宅限价根据开发品质等因素进行价格监制,地块起始楼面价为7000元/平方米,熔断楼面价约8050元/平方米。
最终,该地块不到9点就有16位买家出价,直接达到熔断地价,溢价率15%,最终竞得者将在三个工作日内通过现场摇号确定。
另一熔断地块是洋湖片区的 018号地块,该地块出让面积约为10.33万平方米,规划用途为二类居住用地,起始价约14.46亿元,挂牌最高限价约16.63亿元,住宅(毛坯)销售均价根据开发品质等因素进行价格监制。
该地块经过1小时的出价,也达到了土地最高限价。
开发商参与热情回升 与2021年长沙第三轮土拍相比,今年首轮土拍开发商的参与热情明显回升。
去年第三轮土拍,有三宗地块提前中止,央企、国企是上轮土拍的绝对主力。
而今年参与长沙首轮土拍的企业除了华润、中海、旭辉、招商等知名房企外,还有多宗地块由本土国企、城投公司、平台公司竞得,也有一些民企选择联合开发来缓解资金压力。
一位知名房企的内部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是目前国内多个城市放松限购,银行放宽贷款条件,开发商对行业回暖有所期待;二是在长沙去年第二三轮土拍中,开发商拿地热情有所降温,经过一段时间的情绪消化和库存去化,开发商也需要拿地为新的一年做储备。
”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土拍成交总价和楼面价最高者,是央企中海地产拿下的南湖新城[2022]长沙市014号地块,总价31.77亿元,成交楼面价为12290元/㎡,销售均价也是采取实行价格监制的方式。
上述知名房企内部人士介绍,此次土拍多宗土地采取新的价格监制方式,与此前提出的满足住房改善合理需求相符,未来长沙的品质楼盘或越来越多,也意味着限价开始出现松动。
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以来已经有包括兰州、郑州、哈尔滨、青岛、福州、衢州、秦皇岛等城市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
湖南地级城市中,郴州购房首付比例已降至20%,公积金贷款额度也提高至60万元,株洲、岳阳两地部分银行首套房贷款利率降至5.1%,二套房贷款利率降至5.46%。
期货和衍生品法“三读”在即业界预计年内有望颁布实施 本报记者吴晓璐 期货和衍生品法草案(以下简称“期货和衍生品法”)将在2022年4月18日至4月20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迎来第三次审议。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期货和衍生品法有望三读后审议通过,并在年内实施。
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后,将大幅提升期货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水平,推动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期货和衍生品法三读稿逻辑清晰表达友好 去年12月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第17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期货和衍生品法通过一读和二读,有望在2022年三读后正式发布。
要以期货和衍生品法立法框架和原则为指导,推动完善部门规章、自律规则等制度体系,不断夯实期货市场法治建设基础,提升依法治市能力和水平。
对于本次审议,业界普遍预计期货和衍生品法将审议通过,年内正式实施。
“预计本次期货和衍生品法将审议通过,下半年有望正式实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期货和衍生品法三读稿逻辑清晰、内容简练,是一部表达友好型的法律。
中国金融学会年会秘书长、厦门大学特聘教授郑振龙持同样观点。
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须法律的规范和保护。
如果三读顺利通过,这部规范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基本法律有望在年内出台。
” “期货和衍生品法三读后,预期年内能够颁布实施。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汤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市场蓬勃发展,尤其商品 期货的交易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
一,场外衍生品市场也持续平稳发展。
制定出台期货和衍生品的专门法律,规范和促进期货和衍生品交易,更好发挥市场的功能,对于活跃商品流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证券现货市场的平稳、多元、深度发展也有助益。
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规模大幅增长。
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期货市场保证金规模达1.26万亿元,同比增长31.56%。
从成交量来看,2021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75.14亿手,创历史新高,连续三年大幅增长,占全球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12%。
业界认为,未来期货和衍生品法颁布实施将极大提升期货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水平。
郑振龙表示,期货和衍生品法覆盖了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品合约的交易,把场内和场外交易一起纳入管理范围。
它的出台,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法治化,保护合法、打击非法,推动期货和衍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的功能,使金融可以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好实体经济和社会。
“出台期货和衍生品法,对于保障中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叶林表示,一直以来,我国没有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法律性文件,但是期货市场又是非常典型的国际化市场,期货和衍生品法出台以后,有助于推动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
目前,我国部分特定品种的国际交易者数量和交易量占比不高,一大原因就是我国期货市场缺乏基本的法律制度。
其次,出台期货和衍生品法有助于推动期货市场健康发展,提高市场化水平,更好发挥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以及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农产品等。
本版主编沈明责编于南制作王敬涛E-mail:zmzx@电话010-83251785

标签: #网站推广 #网站建设 #培训班 #北京 #seo #十大 #培训机构 #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