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如何学习cad制图

cad 3
h 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建设愿景实现情况...................................................2 第二部分关键问题解决和重点领域工作推进情况.................................4
一、关键问题解决

.....................................................................................................................

4二、重点领域工作推进

.............................................................................................................


6 第三部分总体建设目标完成情况..............................................11
一、量化指标完成情况

...........................................................................................................

11二、标志性成果目标完成情况

...............................................................................................

12 第四部分项目建设综合进度表完成情况........................................14 第五部分各建设项目完成情况和成效..........................................15
一、综合改革项目

...................................................................................................................

15(一)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

15(二)分项任务完成情况

..................................................................................................

16(三)建设成效

..................................................................................................................

22
二、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

26(一)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

26(二)分项任务完成情况

..................................................................................................

26(三)建设成效

..................................................................................................................

28
三、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

.......................................................................................................

30(一)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

30(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39(三)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49(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

56(五)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

64(六)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

71
I (七)电子商务专业

..........................................................................................................

78(八)商务英语专业

..........................................................................................................

86(九)商务管理专业

..........................................................................................................

95四、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建设项目.....................................................................................106(一)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

106(二)分项任务完成情况

................................................................................................

107(三)建设成效

................................................................................................................

109五、自选项目

.........................................................................................................................

112(一)走出去、引进来国际化提升项目........................................................................1121.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

1122.分项任务完成情况

......................................................................................................

1133.建设成效

........................................................................................................................

114(二)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资源开放平台建设项目.........................................................1171.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

1172.分项任务完成情况

........................................................................................................

1183.建设成效

........................................................................................................................

119第六部分建设经费到位和使用管理情况.......................................121一、建设经费到位情况

.........................................................................................................

121(一)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总体建设经费到位情况.....................................121(二)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建设经费到位情况.............................................................123二、建设经费使用管理情况

.................................................................................................

123(一)总体建设经费使用情况.........................................................................................123(二)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建设经费使用情况.............................................................125(三)建设经费管理情况

.................................................................................................

125 II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前言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立项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建设单位。
学校围绕创建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明确今后建设的关键问题和建设的重点领域,设计了六个建设项目:综合改革项目、教师队伍建设项目、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9个专业)、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建设项目、“走出去、引进来”国际化提升项目和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资源开放平台建设项目。
在综合实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16项量化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产出了54个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和170个省级标志性成果。
2018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厅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中期检查。
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撰写了《项目完成情况报告》《学校办学水平自评报告》,汇总了建设成果。
对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预期目标,396个建设任务验收要点,完成395个,验收要点完成率99.75%;16项量化指标有15项达到预期目标;预期取得省级及以上标志性成果224项,实际取得1072项,其中国家级354项,省级718项。
项目预算总投入12800万元,建设资金全部落实并到位,实际到位金额共计14394.94万元(含财政资金7902.18万元,行业企业投入2794.94万元,学校自筹资金3697.82万元),总到位率112.46%。
项目资金支出用途合理合规、符合任务书及相关制度规定,总支出为11302.22万元,支出率达到97.43%。
四年来,通过加强项目管理与推进,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依托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加深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对接与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探索基于“双工作室”的工程测量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对接央企,开展海外办学和技术培训,输出教学标准和职教文化,成为教育部“走出去”试点单位,获得2019年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和产教融合50强等荣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成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打造智慧校园,丰富数字教学资源,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机电工程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成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毕业生质量连续4年受到南方日报报道,总体就业率高于97%。
学校一流校建设愿景得以实现,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1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第一部分建设愿景实现情况 通过4年建设,学校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教育部“走出去”试点单位等。
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GDI”高职高专排行榜中2020年排名第77名;对接央企开展海外办学,承办国际会议和专业技能竞赛,招收留学生,形成了多元文化交流的校园环境,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承接了高职本科协同育人试点6个,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18个教学试点项目,搭建了人才培养体系的立交桥,人才培养体系已趋完善;学校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建有国家骨干专业4个,《基于“双工作室”的工程测量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立德树人。
学校党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谋划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以教育综合改革“十大行动计划”的实施为举措,全面落实“三全育人”“五育融合”和“专创融合”的育人机制;实施“明道、潜润、方圆、笃行”校园文化计划,推进“博雅”美育体验基地建设;构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课程,以劳树德,润物无声地灌输“校训”精神文化内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改革驱动。
针对二级学院创新活力不够的问题,以专业群(族)逻辑优化了组织机构,创新二级院校管理体制,激发了二级学院的自主管理和自我建设的活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体系,制定修订了学校和二级学院的议事决策、基层党建8大类47项制度;重构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提升了办学活力,取得了1072项省级以上标志性成果,其中国家级354项,省级718项。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分制改革为主线,深化校企协同的育人机制,构建了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体系。
——产教融合。
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是广东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立项建设单位和第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集团统筹资源,共建共享,构建了校企命运共同体,创新体制机制,建设5个产业学院和校企合作双工作室,实施“1+N”多元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试点项目有28类50个,校企联合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得了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
——特色发展。
精准对接产业,构建“一主两翼”专业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以工科为主体,以测绘为特色,商贸融合”的专业发展思路,组建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
2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等10个,其中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为国家“双高建设”计划建设群,正逐步发展成为国家高水平、国际有影响力的专业(群)。
——创新创业。
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校企融合型广东工贸·万讯创新创业学院,出台校企协同培养制度和项目孵化创业机制,联合省内外高校和企业单位发起成立“政校行企•万讯创新创业学院高校联盟”。
全面修订有专创融合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梯级创新创业课程;成立校内创业导师团队,聘请企业家、优秀校友、风险投资人担任创新创业导师。
打造“七位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就业综合服务体系,以创新创业学生社团活动为基础,鼓励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建立产教融合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工作室等共76个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场所和5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孵化)基地;学生自主创业率超过2%;获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国家奖项2项,省级奖项69项。
——质量提升。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兴趣培育、锻造匠心文化。
行业企业、毕业生、家长的满意度高,其中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达95%;创新能力培养成效好,创新能力满足度为89%;毕业生的核心知识满足度为87%、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为92%;2019届毕业生的创业率为2.1%,毕业三年后的创业率为10%,高于全国双高校平均水平(麦可思2020年调查);“GDI”高职高专排行榜中“职场竞争力”指标2020年排全省第5名;毕业生认同母校近年社会声誉有较大上升的比例比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值高6%;人才培养适应了区域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3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第二部分关键问题解决和重点领域工作推进情况
一、关键问题解决
1.优化专业定位思路,突显专业服务特色关键问题:专业服务面向比较宽泛,发展重点不够突出,办学特色不够明显。
工作进展:充分调研开展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2017年),确定了“专业要活、产业要准”的专业定位思路,专业从43个调整为35个,专业服务集中面向新兴产业及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重点打造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特色、做强智能制造类专业和做优商务服务类专业,在一主两翼的专业建设基础上,构建了“以工科为主体,以测绘为特色,商贸融合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办学特色逐渐明显。

2.创新内部机构设置,优化激励促进发展关键问题: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度不够,人、财、事权配置不合理,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和提升科研、社会服务能力的动力不足。
工作进展:学校把握形势,大胆创新路径、方法、措施,以产业链和专业群为支柱,优化二级教学组织机构,设置专业(群)系和专业带头人工作室的三级教研机构。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下放给二级学院绩效分配、部分教师的人事选拔聘用等权利;全面落实人尽其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3.专业创特色树品牌,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关键问题:全国、全省一流水平的专业不多,国家级、省级标志性成果较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距离全国一流高职院校仍有差距。
工作进展:项目建设期间,学校依托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力促进了专业建设。
通过“创特色、树品牌”,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共建设了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3个、二类品牌专业3个,省级以上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3个;获得标志性成果1006项,其中,国家级311项,省部级695项。
打造1个国家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发挥重点专业群建设牵引效能,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优化调整专业布局,形成“阶梯式”结构专业群建设体系,着力打造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群5个、校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群4个。

4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4.优化“引培用评”机制,打造一流师资团队关键问题:高水平教师引入和培养投入不足,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高层次人才、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距离全国一流师资有差距。
工作进展:学校一方面从制度和资金层面加大了对高水平教师的引入和培养。
先后制定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特别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提供周转房,给高层次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同时,对校内教师通过给予脱产攻读博士学位的时间、提供学历提升资助费等形式,鼓励广大教师开展继续教育提升学历。
另一方面,学校还制订了《高层次人才服务协议书》《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培英育才计划试行办法》《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试行)》等制度,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了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5.优化设计创新路径,追赶标杆大步向前关键问题:与标杆院校相比,科学研究项目和成果数量有差距,成果转化率较低;校企深度合作、紧贴企业需求的社会服务规模有待提高。
工作进展:学校建立有效机制,推动高水平项目研究,高层次科研立项有突破,科研成果显著增加。
建立科学的政策导向机制,出台了多项科研管理规定,同时加大经费投入用于支持一流校建设的重点研究项目。
学术委员会对学校产学研创平台进行顶层设计,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依托已建成的高水平产学研创服务平台,建立并实施“4S精准服务模式”,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出台《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加大了对优秀科研成果和高层次科研课题的奖励力度,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科研积极性。
设立专项资金,对实现转让、转化并产生实际效益的专利给予奖励。
建立科研项目的预研机制,实施校级科研项目培育工程,实施“提前组织、专题培训、专家指导、反复研讨”等程序,使校级课题成为成功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的孵化器。
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将科研工作量作为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与职务晋升和聘任直接挂钩,这一重要举措带来的是科研成果数量的不断提高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共获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1项,包括:国家级课题立项9项,省级科研课题立项92项。
共获发明专利等各类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授权191件,成为广州市知识产权示范校(立项)。
对于2019年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相比标杆院校,学校在社会培训、非学历培训
5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到款额、知识产权获授权、省部级科研获奖数等4项指标实现了较大超越,年横向技术服务到款指标接近其水平,年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公益性培训服务、年技术交易到款额等3项指标与其缩小了差距。

6.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关键问题:国际化起步晚,思想不够解放,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不够,项目少,规模小,国际影响有待提高。
工作进展: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国际化办学水平大力提升,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13所试点院校之
一。
对接央企,走出去建设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开展境外人员技能培训,主办测量技术国际技能竞赛和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大赛,招收学历教育留学生,多元文化交流校园环境已趋形成,开展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实施广东省重点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提升专业建设国际化水平,获省外专局项目2项。

7.夯实信息设施基础,部署泛在应用关键问题:校园网教育云平台未建立,教学服务功能有限,教学资源总量不足,无线网络覆盖面不够,移动应用不足,不能满足高水平专业建设对信息化的需求。
工作进展:引领“三教”改革,夯实信息基础,有线无线覆盖全校,建成教育资源云平台,高性能计算与存储集中管理,5项指标超过《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计算与存储省内一流,带宽、网络覆盖率全国领先;推进混合式教学为主教学信息化改革,着力资源建设,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建成千人次以上访问量混合式课程527门,万人次213门,63%课程转为混合式,教学资源达58.53TB,平台访问515万人次共364万小时,疫情期间100%课程实现线上教学,72%课程使用校内混合云平台实现,完成12个移动应用,重点推进泛在学习,移动为学习445万人次,收集实践报告19万篇,同时覆盖学生自迎新至毕业离校全过程,创新“随时、及时、瞬时”教学评价反馈模式。
疫情期间完成330万条次学生信息采集,满足高水平专业建设对信息化的需求。

二、重点领域工作推进
1.对接大湾区产业链,着力专业集群发展重点领域:坚持“以工为主,工贸结合”,着力打造测绘地理信息专业集群为发展主线,重点服务于广东新型城镇化、地理信息大数据和国家信息安全战略。
同时,做强智能
6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制造专业集群,做优商务服务专业集群,对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两翼”支
撑。
工作进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开展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优化“以工科为主体,以测绘为特色,商贸融合发展”的专业定位与建设思路,以产业发展链为基础,构建专业群,规划专业群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立项为国家“双高”建设专业群;积极开展以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中心项目为牵引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建设,大力扶持以国家骨干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为引擎的专业群建设。

2.创新路径疏通堵点,强化产教育人机制重点领域:以下放人、财、事权为核心,建设“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通测绘学院,试点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教职工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全面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以此为突破口,深化全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工作进展:学校多方调研、论证,开展了资产共享的产业学院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1+1+N+N”一园一院加N个产业分院,再加N个工作室的产教融合平台梯队。
加强二级学院人、财、事权为核心的制度建设,落实二级学院的绩效考核分配;完善协同培养机制,以学生为中心,课内课外相结合,个性培养为特色,全面设定学分互换机制,积极参与学分银行建设,全面落实产教融合育人机制。

3.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全国一流专业重点领域: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围绕“一主两翼”专业发展布局,重点打造9个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高水平专业,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
工作进展:学校紧跟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及时优化专业发展布局,从立项伊始的围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构建“一主两翼”专业体系,升级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阶梯式”结构专业群体系,主动面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与世界500强企业深度合作,参与企业技术升级,建成“政、校、行、企”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一体化”育人机制,形成并践行“价值引领、文化塑造、知行合
一、技能创新、视野开放”的育人理念。
以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为引领,以学生受益、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建设9个全国领先、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建设,形成了一批品牌或特色专业,开展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产出了220项国家级,436项省部级标志性成果。

7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4.实施教师发展诊断,基层教改活力增强重点领域: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施“七大工程”,提升专业带头人的专业能力与行业影响力、专业骨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普通教师的教学教改能力、兼职教师的教学教改能力。
试点“专业带头人工作室”,增强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助推教学团队水平提升,打造全国一流教师队伍。
工作进展:学校投资140万建设了教师发展中心,建筑面积达500多平方米。
建设期内,教师发展中心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构建了完整培养体系。
教师发展中心秉承人尽其才、分类培养的理念,陆续修订、出台了多项制度文件。
此外,教师发展中心还打造了师德师风、职教能力、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六大模块化课程,并开展了教师职业发展诊断服务,培训、发展评价服务教师2740余人次,专项资助教师37人。
学校实施制定出台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特别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培养激励制度,引育高层次人才43人。
培养专业带头人35人,骨干教师87人。
初步构建了国家级大师名匠为引领、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为中坚、骨干兼职教师为支撑、一般兼职教师为基础的“四阶递进”式兼职教师队伍。
立项培养校级双创导师20人,双创团队10支。
评选了师德楷模7名,最美教师6名。
学校建立和完善了专业带头人工作室相关制度文件,创新和改革了基层教学组织,给予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教学团队组建、校企合作等方面自主权,学校为高水平专业建设提供了基层教学组织保障。
现已建成了10个专业带头人工作室。
专业带头人工作室运行良好,激发了基层教学组织工作积极性,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校现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国家技术能手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青年珠江学者1名,“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专业领军人才1名、培养对象4名,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2名,广东省技术能手2名,南粤技术能手1名,南粤优秀教师7名,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提名奖3人。

5.多管齐下,科研与社会服务总体水平提升显著重点领域:依托职教集团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创服务平台建设,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和支持教师投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设立研创基金,加大投入;实施能力提升三大计划,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8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工作进展:依托广东工贸职教集团与学校工程测量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与管理等九大高水平专业优势,在LIDAR技术、无人机数据处理、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VR/AR应用技术等领域打造了一批高水平产学研创服务平台和团队。
依托已经建成的产学研创服务平台与团队,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建立重大科研项目申报“预研”机制、实施“4S”精准服务模式、推进知识产权示范校项目建设等措施,积极开展纵向科研课题申报、横向技术服务、技术转移转化等工作;按照“三依托、四定位、五面向、六共同”的“3456”发展理念,通过校企共建终身学习平台,大力开展技术应用和培训服务;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得到完善,激励机制有效延展,形成一系列制度和典型经验,确保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自主创业、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

6.部署国际发展,培养国际技能人才重点领域: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发展思想,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保障能力建设;建设“一带一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和模具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与企业共同“走出去”,输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并能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技术技能人才;开展专业国际认证,培养国际化人才。
工作进展:加强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顶层设计,成立二级机构对外交流合作处,完善国际化制度建设;成立职业教育“走出去”工作中心,协同中国有色矿业集团“走出去”,开展境外办学项目1个,开展境外人才和技术输出项目4项,主办测量技术国际技能竞赛和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大赛3次,实现中国职教标准、培训体系和人才“走出去”,赋能“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引进英国专家来校开展3届工业设计工作坊,招收来华留学生51名,师生国际化视野不断提升,国际化竞争力不断增强。

7.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打造数据治校新范式重点领域:基于大数据建设教学资源云平台和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完善软、硬件支撑环境,丰富和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库;对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向学习者推送个性化教学资源。
建设移动应用平台,向移动终端推送教学资源。
通过三个平台统一融合,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资源开放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多介质开放共享,促进高水平专业建设。

9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工作进展:建设移动应用,覆盖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创新“随时、及时、瞬时”教
学评价反馈模式,推进泛在学习;建设大数据应用,整合15个信息系统,进行关键数据治理,建成6个主题分析域,形成教学改革、治理、服务、评价、决策支持等全方位数据治校新范式;依托学校省级工程中心实现VR/AR特色资源自研、自产、自用创新模式,向5所同类院校开放16门课程访问量达3.9万人次,1.4万小时。
学校专家10次省级以上特色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报告,受众超过2万人。
获省级信息安全校园表彰1次,教育信息化案例获省级及以上认定3次,建成“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学校成为高职院校领先的教育信息化高地。
10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第三部分总体建设目标完成情况
一、量化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16项量化指标中有15项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率93.75%,具体见量化指标目标完成情况表3-
1。
表3-1:量化指标目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指标名称(单位) 基础 2020年8月2020年8月 预期目标 完成值 目标完成情况说明 1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78.13 85.00 85.04 完成。
达到全国一流水平:超过标杆校水平(80.71),超过全国示范性含骨干校平均水平(75.71) 2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比例(%)72.03 80.00 72.07 未完成。
青年教师(45岁及以下)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79.36%;而中年教师(46岁及以上)人数比例占26.31%,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仅为51.66%;此外,学校聘用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专业专任教师,其中普遍为本科及以下学历,拉低了整体水平。
3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践时间(天)16.28 22.00 25 完成 4生均教学仪器科研设备总值 6303.6314800.0015049.72 完成 (元/生) 5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0.47 0.60 0.7 完成 (个/生)
6 生均学年校内实践基地使用时间193.95 290.00 301.67 完成 (时/生) 7各专业毕业学分中选修课学分占11.00 40.00 50.81 完成 比(%)
8 新生第一志愿投档录取率(%) 104.00 100.00 100 完成 9新生报到率(%)10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90.6890.94 11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起(元)3039.51 可以获取专业对口高级以上证书12的专业中应届毕业生获取高级以29.95 上证书的获取率(%) 13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61.00 92.0097.50450053.0085.00 92.1897.924746.84 完成完成。
达到全国一流水平:超全国示范性含骨干校平均水平(94.22) 完成 66.67 完成 85.15 完成。
第三方评价(北京睿新中科) 14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88.00 15生均学年非学历培训到款额(元/176.41生) 16生均学年为社会、行业企业技术服429.24务收入(元/生) 93.00250.00535.00 96.96431.47 完成。
第三方评价(北京睿新中科)完成。
超过标杆院校水平(384.91) 736.38 完成 11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二、标志性成果目标完成情况 规划省级及以上标志性成果224项,已获得1072项,其中,国家级354项,省级718项,具体见省级及以上标志性成果统计表3-
2。
表3-2:建设期内省级及以上标志性成果完成情况 类别学校 级别国家级 省级 成果规划数 0
2 成果获得数量 11 11 单位:项 增量 主要成果/立项建设项目 ①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③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④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⑤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⑥201911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⑦教育部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2020)(A)项目试点院校;⑧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⑨全国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试点校;⑩2020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⑪职业院校官微50强 ①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②广东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立项建设单位;③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省级试点院校;④2019-2020年广东省创建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⑤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⑥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项目;⑦92018年度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⑧2015年度财务决算工作部门(含固定资产投资)决算类报表表扬单位;⑨2016年度财务决算工作部门(含固定资产投资)决算类报表优秀单位;⑩2017年度财务决算工作部门(含固定资产投资)决算类报表优秀单位;⑪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厅财务决算工作部门决算类报表优秀单位 国家级
1 教学 成果 奖 省级
2 2 1①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②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 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示范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12 10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2019年),二等奖10项(2017年5项、2019 年5项) 国家级
5 教学 名师 与教 学团 队 省级 44 ①“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1项;
7 2③全国技术能手1名;④第二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三等奖1项;⑤2018年度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 目1个;⑥当代教师风采微视频优胜作品 ①教学名师1名;②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11名;③南粤优秀教师2名;④青年珠江学者(模具设计与制造)1名;⑤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对象2名;⑥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5名;⑦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10864二等奖10项、三等奖35项;⑧广东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等各类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其他4项;⑨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⑩优秀教学团队5个;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⑫科研团队3个;⑬广东省海外名师项目1个 国家级
2 专业 省级 14
4 2国家骨干专业4个 ①一类品牌建设专业3个,二类品牌专业1个,二类品牌建设专业2个; 25 11②重点专业5个;③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3个;④技术教育认证规范(副 学士学位TAC-AD2017)——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12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类别 课程与教材 实训基地与资源库 级别国家级 省级国家级 省级 成果规划数 1119 1 18 成果获得数量 3431 8 23 增量 主要成果/立项建设项目 23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②公开出版规划(精品)教材33部 12①精品开放课程9门;②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④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⑤公开出版教材14部 ①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公共实训中心1个;②虚拟现实教育信息化产学研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③智能装备与制造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17个;④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1个;⑤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4个(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商务英语、工业设计) 5①公共实训中心1个;②专业实训基地9个;③虚拟仿真实训室1个;④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9个;⑤应用协同创新中心3个 国家级
2 教学 改革 项目 省级 24 国家级 10 技能竞赛 省级 21 国家级 22 其他 省级 26 独创
1 ①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②行(教)指委教 14 12改项目8个(其中立项6个);③2018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个;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般项目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立项1个 ①高职本科协同育人试点6个;②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18个;③高职 73 49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研制项目1个;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48 个(其中立项19个) 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②挑战杯
75 65等奖2项;③全国行指委举办技能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6项;④体育 类竞赛一等奖(金奖)13项、二等奖(铜奖)18项、三等奖(铜奖)14 项 只统计行政部门举办的竞赛获奖:①广东省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28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36项;②挑战杯特等奖5项、一等奖/金奖11项、二247226等奖/银奖20项、三等奖/铜奖41个;③“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金奖1项、二等奖/银奖8项、三等奖/铜奖11项,其他30项;④其他类型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1项,其他6项 ①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84件,外观设计专利59件,计算机软件199177著作权40件,美术作品著作权1件;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高校产学研创 新基金项目4个;③承办各类竞赛4个 ①广东省VR/AR+职业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②入围广东高校高质量科技成果库项目1个;③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相关科研项目3个;④广东工贸“万讯七子”镇安致富中心星创天地;⑤广东省教育厅相关科研项目18816260个(其中立项50个);⑥“攀登计划”专项资金33个(其中立项18个);⑦承办各类竞赛11个;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7个(立项25个);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1个;⑩其他类型科研项目27个(其中立项18个);⑪科研奖励12个;⑫省重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个
1 0广东工贸-智讯诚共融体 13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第四部分项目建设综合进度表完成情况 2016年立项后,学校围绕“建设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高职院校”的总体目标,以“全日制在校生13000人的规模”来设计各项阶段性发展目标,制定任务书,实施项目建设。
2019年以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对高职“扩招100万”的号召,落实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
学校制定并实施“创新强校工程”(2019-2021年)建设规划,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项目建设期内的综合进度72项指标中达到预期目标的有69项,完成率95.83%,指标完成情况见表4-
1,具体数据及说明详见《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验收登记表》中的“项目建设综合进度表”。
内容合计 指标数量72 表4-1:综合进度表完成情况一览表 达到预期目标数量 完成率(%) 未完成项说明 69 95.83
1.基本情况
9 2.办学经费 11
3.办学条件
7 4.实习实训
6 5.教师队伍 13
6.招生就业 12
7.社会服务
7 8.对外交流
7 9 100 11 100 生均占地面积未达预期目标,近年来,学校招生规模扩 大较快,但校园面积扩大遇到政策性障碍,土地征用难。
为满足“提质扩容”要求,学校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实施“创新强校工程”(2019-2021
年),“提毛扩容”建
6 85.71设11.13万平方米,包括图书馆(2.3万平方米)、实训室 (3.5万平方米)、室内体育楼(0.7万平方米)、学生宿 舍(4.03万平方米)和活动中心(0.6万平方米)等。
目前 完成新建学生宿舍24960平方米投入使用,图书信息大楼及 新一批实训楼、学生活动中心、体育场馆等已经开始动工建 设,建成后能满足三年扩招的办学要求。

6 100 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比例、高级职务专任教师比例未达 预期目标。
原设定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
校内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 青年教师(45
岁及以下)比例达到79.36%,而中年教师(46 岁及以上)人数比例占26.31%,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比例仅51.66%;此外,学校聘用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 11 84.62专任教师,其中普遍为本科及以下学历,拉低了整体水平, 研究生学位比例离设定目标还有约7个百分点的差距。
高级职称比例受评聘结合政策的制约(我校事业编制仅 为502个),具有高级职务专任教师比例离预期目标还有 0.82个百分点的差距。
近几年学校多措并举,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力争在 2021年达到预期目标。
12 100
7 100
7 100 14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第五部分各建设项目完成情况和成效
一、综合改革项目 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政策,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 办学体制和富有活力的办学机制,进行二级学院试点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人才 创新动力和活力,推进学分制的改革和实践,高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本建设项目包括试点二级学院、人事制度改革、学分制改革三个方面。
本项目省财与 自筹合计预算
150万元,到位150万元,到位率100%,实际支出147.25万元,支出率98.17%; 企业计划投入100万元,实际投入624万元,完成率624%。
详见表5-
1。
建设内容 合计
1.试点二级学院
2.人事制度改革
3.学分制管理改革 表5-1:综合改革项目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表 财政预算(万元) 100.00 预算情况自筹预算(万元) 50.00 预算合计(万元) 150.00 到位情况 到位金额(万元) 到位率(%) 150.00100.00 30.00 0.00 30.00 30.00100.00 20.00 20.00 40.00 40.00100.00 50.00 30.00 80.00 80.00100.00 支出情况 支出金额(万元) 支出率(%) 147.2598.17 28.5795.23 38.6896.70 80.00100.00 验收要点10个,完成10个,完成率100%。
具体完成情况见表5-
2。
建设内容 小计
1.试点二级学院
2.人事制度改革
3.学分制管理改革 表5-2:建设项目验收要点完成情况统计表 建设任务验收要点 要点数(个) 完成数(个) 10 10
3 3
3 3
4 4 完成率(%)100.00100.00100.00100.00 15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二)分项任务完成情况
1.试点二级学院完成验收要点3个,完成率达到100%。
试点二级学院建设预算130万元(其中企业投入预算1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654万元(其中企业实际投入624万元),支出资金652.57万元(其中企业实际支出624万元),支出率501.98%。
取得了国家级成果1项。
——依托专业群建设了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
根据广东工贸校企合作产业园建设规划,学校在白云校区建设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产业园聚焦人才培养、项目合作与研发、创新创业、社会培训等功能,根据产业园功能定位,学校制定了《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企业准入制度》(以下简称企业准入制度)。
根据企业准入制度,引入广州建通测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州智迅诚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国图勘测地理信息有限公司、广东晟腾地信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进入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运行良好,得到企业、学生好评。
——试点二级学院改革,校企共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
2018年学校进行了二级学院设置改革,成立了测绘遥感信息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学校以专业群对接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培养行业化、个性化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组建了广东工贸——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下称建通测绘学院)等5个新工科特色产业学院和1个创新创业学院。
依托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测绘遥感信息学院与产业园骨干企业组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制定了《校企项目合作管理制度》《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制度》《学生选拔制度》等产业学院相关规章制度,指导产业学院人才培养、项目合作与研发、创新创业、社会培训等工作。
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建通测绘学院和智讯诚产业分院,以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企业投入设备并拥有所有权,学校享有使用权,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对独立,消除校企深度合作的机制障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局面,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培养机制。
试点校企共建建通测绘学院。
“云物大智移”技术推动着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由“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方向发展,为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成立建通测绘学院(根据产业学院建设发展,后又改称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建通产业分院),精准培养掌握机载激光雷达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的高素质复合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
在建通测绘学院以测绘遥感信息 16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学院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为校内指导教师,以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技术人员为企业培训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采用项目式、讨论式教学,以项目成果为导向,重点培训机载激光雷达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技术。
共建期间,有304人参加建通产业分院培训和实习,共完成汕头市濠江区农村地籍调查项目、广东省机载LiDAR点云数据获取和数字高程模型更新项目、佛冈全县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项目等15个校企合作项目,其中36人实现就业(10位同学担任项目组长或项目主管),其他同学均实现较高质量就业。
校企共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智迅诚产业分院。
广州智迅诚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投入624万元,共同成立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智迅诚产业分院(以下简称智迅诚产业分院),精准培养掌握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和实景三维建模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
在智迅诚产业分院以测绘遥感信息学院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为校内指导教师,以广州智迅诚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技术人员为企业培训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
采用项目式、讨论式教学,以项目成果为导向,重点培训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和实景三维建模技术。
共建期间,有239人参加智迅诚产业分院培训和实习,共完成智慧街道、广州更新院普查项目1:500(罗冲围,江夏)等14个校企合作项目,其中21人在广州智迅诚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就业(6位同学担任项目组长或项目主管),其他同学均实现较高质量就业,学生就业率达100%。
建成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双工作室”。
根据技术能力培养环境差异特征,建设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野外工作室和实景三维建模技术校内工作室,合称“双工作室”。
校企签订《工作室校企双主体育人合作协议》,建立组织架构,制定《工作室管理办法》,整合校企设备与技术资源,融合师资,畅通教学运行,共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
“双工作室”是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融合体,野外工作室精准对接野外作业项目,实施野外教学,校内工作室精准对接室内项目,育人过程实现了校企“主体融合、师资融合、设备融合、项目融合”和学生“身份融合”。
2018年,《基于“双工作室”的工程测量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毕业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强。
四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62%;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起薪5667元,比学校其他专业高40%;通过用人单位反馈,学生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识满足度达到100%,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达到97%,职业期待吻合度81%, 17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就业现状满意度100%,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学生的实践经验、团队意识、学习态度、专业技能、创新精神等,得到企业、行业、社会的一致好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100%。

2.人事制度改革完成验收要点3个,完成率达到100%。
建设期间,学校人事改革指导思想是立足行业发展,盘活人才动力,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共新增、修订28项人事制度,重点进行了绩效考核、工资的改革。
——分类考评,完善多层次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为打造高水平师资及管理两支队伍,学校通过出台或完善《考核管理办法(修订)》等10个办法,从师德、岗位职责、业绩、贡献等不同视角对二级部门、团队、个人进行分类考核管理,形成岗位职责、薪酬分配、年终考核与职称评审相呼应的按岗分类管理及按岗对应考核的多层次考评体系。
加强对师德师风的规范。
为促进校风、学风、教风建设,2018年出台《教师师德规范》等3个对师德师风进行规范文件,禁行“红七条”,列出39条负面清单,明确了对师德失范行为的受理、调查、处理机制等。
实行分类管理与考核。
2017年,修订《考核管理办法(修订)》,注重思德、实绩和贡献,实施分类考核。
增加二级部门服务满意度、完成年度重点(中心)工作的比率;根据二级部门工作特点,修改针对性的量化考评系数;设计中层干部、教师、辅导员、行政教辅人员等不同类别的考核标准。
完善岗位职责绩效考核指标。
2019-2020年,同步出台事业编与非事业编人员绩效、薪酬分配办法,增设教师教学教研型岗、科研与社会服务型岗及行政教辅人员各等级应完成的日常基本任务、教学工作量、教科研拓展工作量等定量与定性考核指标和任务标准;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改革职称评审标准。
2018年出台《职称评审办法》实行分类职称评审。
2019年完善《职称评审办法(2019年修订)》,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顽瘴痼疾:除论文外,代表作还新增论著、精品课程、专利、教学成果总结报告等;突出师德、对学校贡献及承担学校中心工作情况等方面条件;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单独评审系列,单列计划。
放管服后,学校已完成2次四个系列的职称自主评审。
18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形成人才梯队培养及考核体系。
2016年起,学校实施培英育才计划、七大工程建设计划。
2017-2018年,相继出台或修改《培英育才计划试行办法》等7个师资培育办法,对高层次人才、专业带头人等专有人才实行合同管理、专项考核,形成人才梯队培养及考核体系。
——深化改革,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激励机制改革事业编制人员绩效工资分配制度。
学校2018年成立绩效工资改革小组,通过充分研讨并经教代会审议,2019年出台《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试行)》,新办法完全走出原分配管理模式,实现特色绩效管理:一是推行分类管理与考核,根据教学教研型教师岗、科研与社会服务型教师岗、行政教辅人员岗等类别,设置相应的基本任务、教学工作量、教科研拓展工作量、教学效果等日常任务考核指标,建立并实施以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为导向的绩效分配制度,并与职称评审分类相一致;二是实施总量控制下的竞争性二级分配制度,下放教学部门岗位奖励性绩效、年终考核绩效、重大专项奖励的制定权及发放权,同时向教学部门倾斜,教学部门岗位绩效工资人均高于行政教辅人员约15%;三是对参与教科研、创新创业、比赛、社会服务等活动皆纳入日常岗位职责,进行量化考核,正向引导;四是绩效分配实行动态及倾斜管理,向参与重大(专项)项目、综合改革、教科研、比赛、创新创业、双师素质等个人、团队或部门倾斜。
创新非事业编制人员年薪制工资及柔性聘用管理制度。
为更有效吸引优质非事业编制人员入校和队伍稳定,2020年初,出台特色且独有的《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年薪制管理办法(试行)》,形成日常岗位职责、薪酬分配与聘期考核相统一的三位一体化改革制度:实行聘期动态薪资管理,对优秀的高层次、聘期考核前15%的人员采取A类年薪引聘,向稀缺、专有等岗位倾斜;与事业编人员同步分类管理,加强日常岗位职责考核,以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为导向,基本任务、教学工作量、教科研拓展工作量、教学效果等日常任务考核指标与事业编制人员相一致;对参与教科研、创新创业、比赛、社会服务等活动皆纳入聘期考核指标,动态调资,激发教职工活力。
同时配套出台《专任教师柔性聘用管理办法(试行)》,对外教、企业高技能人才等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议”柔性聘用,以任务确定年薪或项目薪酬。
——教师潜心教学,教育教学成果提升显著学校通过构建“引、育、用、评”新机制,创新人才遴选模式、人才培养方式、激励竞争制度、人才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人事制度文化和激励机制激励,激发人才创新动力 19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与办学活力。
学校七类省级以上标志性成果规划数174项,已完成662项,完成率约380%。
各类别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见下表5-
3。
建设内容 小计
1.教学成果奖
2.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
3.专业
4.课程与教材
5.实训基地与资源库
6.教学改革项目
7.技能竞赛 表5-3: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统计表标志性成果 目标数(项) 完成数(项) 国家级 省级 国家级 省级 32 142 143 519
1 2
1 12
5 44
7 108
2 14
4 25 11 19 34 31
1 18
8 23
2 24 14 73 10 21 75 247
3.学分制改革 完成验收要点
4个,完成率达到100%。
学校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并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学分制教育教学制 度,搭建了学分制教务管理平台,建立健全选课制、导师制、学分计量制、补考重修制、 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等,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弹性学制,开展学分制管理改革, 保障职业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式的有效运行。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高度自主的特色模块化课程体系。
学校深入贯彻党的
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 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出台了《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美育实施方案》《〈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类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劳动教育〉 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构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修订了
2018、2019、 2020级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分制管理平台实现了全过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管理,做 到2018、2019、2020级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制定、审核评估、印刷体导出打印等全线 上操作。
20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在课程框架上,构建“通识必修课程组+专业群平台课程组+专业技术方向课程组+专门
化领域限选课程组+通识选修课程组+任选课程组”模块化的框架体系,增加了选修课学分比例,各专业毕业学分中选修课比例由2017级的12%增加到40%以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搭建学分制教务管理平台与信息化教学平台。
为满足学校对学分制改革的管理需求,学校出台了《学分制管理办法》《辅修专业管理办法》《转专业管理办法》《课程重修管理办法》《学生补考、缓考管理办法》《学历证书管理办法》《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管理办法》《休学、复学与退学管理办法》与《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
学校搭建了学分制教务管理平台,优化了优慕课混合式学习平台和升级了优化网络教学平台。
学分制教务管理平台主要功能包括个性化培养管理、滚动开课管理、开放式选课创新、选课学分控制、选课中签机制、个性化选课、过程性考核、按学分收费管理、弹性学制管理、学生自主学业审核、主辅修打通等。
——创新选课地图化管理机制,推进混合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创新选课地图化管理机制,在学分制教务管理平台编制了《选课地图》,出台了《选课操作指引》,解决了课程先修后续的上课情况,方便学生跨年级、跨专业、跨院系选课,学生可遵循课程地图指引完成选课。
学校推进以混合教学模式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改革。
优慕课学习平台自2019年投入使用以来,平台注册用户数23018人,其中教师844人,学生22169人,系统累计访问人次5276277人,课程总访问量达6451297人次,其中学生进入课程6325501人次,师生在线总时长3640269小时。
学校课程访问人次10000以上共211门,访问人次1000以上课程共527门。
资源中心管理系统上线,实现了各类教学素材集成;数字化教学资源总容量51TB;疫情期间学校教学经验延伸至常态化教学,60%课程转为混合式课程,教师能力进一步提升,网络课程增加至1581门。
——推行弹性学制与主辅修专业制,实施学分转换认定制度。
学校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推行实行3—6年(三年制)或2—5年(两年制)的弹性学制,以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代替刚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以选课代替排课,使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特长、爱好与行业需要自行构建自身知识体系,自主选择选修课程、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与 21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与学习方法。
学校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
排个人的辅修计划,同时推进大类招生,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转专业。
2017-2019年辅修人次分别为70、269、84。
由教务处、二级学院、学业导师组成预警信息网络,学分制教务管理平台汇集预警信息,自动发出预警。
预警信息包括学籍异动(转专业、休学、复学、退学)提醒、修业进度提醒、考勤信息提醒、学分绩点提醒等,预警信息采用移动教务终端定向发送。
学校扩大学分认定范围,并根据不同的级别、档次、难度制订学分转换标准,转换相应课程的学分。
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了学习成果认定和学分转换工作,对学生取得的各类证书、获得的专利、发表的作品、竞赛获奖、创新创业成果、志愿者服务等进行了认定,转换相应不同属性课程的学分,2016-2020年共有88名学生通过学分互换认定审核,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创业率逐年提升,2016-2019届毕业生创业率依次为0.17%、1.66%、2.04%、3.05%。
2020届创业人数为162人,创业率为3.36%。
引入麦可思等第三方评价体系,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调查,应用ISO9001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处理、自我诊断与改进,每年发布质量年度报告。
(三)建设成效
1.试点二级学院引领示范建设期间,学校全面深化试点二级学院改革,形成1个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1个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N个产业分院+N个工作室的“1+1+N+N”梯形育人平台,对接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链中高端岗位,培养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对高职院校可起到示范作用。

(1)以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为平台,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以广州建通测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州智迅诚地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为核心协同单位,联合16家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共同建设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
通过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平台,整合学校与企业的人员、设备、项目和资金资源,优化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分院和工作室等育人平台,形成1+1+N+N梯形育人平台梯队,对接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链中高端岗位,培养适应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测 22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破解了“校企融合”难题,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三种育人平台的主要特点是: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作为育人平台,测绘遥感信息学院与企业制定了产业学院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指导产业学院人才培养、项目合作与研发、创新创业、社会培训。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分院,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实现校企精准育人,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技能人才。
——工作室,整合校企设备与技术资源,融合师资,畅通教学运行,保障校企协同育人,育人过程实现了校企“主体融合、师资融合、设备融合、项目融合”和学生“身份融合”。

(2)校企合作成效显著,增强行业示范影响,形成当地离不开态势学校搭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产业分院-工作室的“1+1+N+N”梯形育人平台,拓展了校企合作路径,破解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难题,激发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热情。
16家企业申请加入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共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产业分院和双工作室。
测绘遥感信息学院每年为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企业输送毕业生近600余人,提供实习生2400多人次,师生共同参与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总承和三号线延长线、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潮阳区农村地籍调查项目、陆丰市基础地形图测绘项目、汕头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等省、市重大工程项目,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助推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快速发展,在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广东省形成当地离不开态势。

2.人事制度改革彰显特色建设期间,学校全面系统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特色分类考评、薪资激励体系,对高职院校可起到示范作用。

(1)完善分类考核,改变人才评价方式通过完善多层次绩效考核制度体系,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顽瘴痼疾,形成岗位职责、绩效薪酬分配、考核与职称评审相呼应的按岗分类管理及按岗对应考核的多层次考评体系,强化师德、岗位职责,对提高教职工工作积极性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
建设期间,师德引领,定期举办师德标兵、师德楷模、师德演讲比赛, 23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获得广东省师德标兵等省级以上思德表彰共10名;加强各类考核及综合素质提升工作,教职工教科研改革等水平逐年提高,较建设前提高407%。

(2)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工活力为充分激发教职工积极性,学校创新薪酬分配、激励模式,完善传统制、年薪制、项目制等多类型具有工贸特色的人事薪资分配制度体系。
改革事业编制人员绩效工资,实现原分配制度四大突破;创设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年薪制”动态管理及柔性聘用项目薪酬制度。
通过科学合理薪资改革,真正做到将教职工的收入与教学工作量、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直接挂钩,激发教职工活力,教职工积极性得到发挥,劳动得到尊重,职业发展得以畅通,教职工人均收入较改革前提高约20%,稳步缩少与同类院校的绩效水平,增强教职工的幸福度,建设期间,事业编人员主动调离比例年下降率约50%。

3.学分制改革取得成效随着不断扩招带来学生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大,学校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发挥学生的特点和特长的前提下,实施完全学分制,成效显著。

(1)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实施完全学分制,极大地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了学习效果,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最大程度实现了个人志趣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统
一,使其人生价值最大化。

(2)增强教师危机意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增强了教师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促使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校企共同制订课程体系,实现校企双赢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群)的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大企业与学校的紧密联系,有效地降低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成本,实现校企双赢。

(4)科学合理设计管理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学校从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日常教学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科学设计完全学分制管理体系,先后出台《学分制管理办法》《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学生重修办法》《学生辅修制度》《学生选课指南》《学生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
24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5)重建和整合教学资源,营造良好软硬件环境一是整合教师队伍,使得教师队伍必须具有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能力,工作背景,职称结构,甚至年龄结构;二是设立选课中心,因材施教,根据主课程和辅修课程的搭配,对跨学科学习的学生主动提供指导;三是建立优慕课信息化教学平台,加大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建立数字化课程,目前全校70%以上课程上线;四是建设智慧课室,推行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全校所有教师参加混合式教学培训,70%以上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
25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二、教师队伍建设项目 学校以人事制度建设为引擎,通过完善绩效考核、绩效分配制度,实现了多劳多得、 优劳优酬,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以构建新进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省级 教学名师/专业领军人才的完整培养体系,开展教师职业发展诊断服务为核心,促进了教师 个性化发展;以实施“七大工程”为主体,不断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了教师教学能 力和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以发挥头雁引领作用为抓手,建设了专业带头人工作室和教学、 科研团队。
通过多部门联合、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 升,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一)总体目标完成情况 项目建设资金全部落实并到位,项目资金支出用途合理、符合任务书规定。
本项目省 财与自筹合计预算
1000万元,到位1000万元,到位率100%,实际支出950.84万元,支 出率95.08%;无企业预算投入。
建设期内,建设团队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实施,项目计划验收要点 12个,实际完成11个;预期标志性成果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7个),获标志性 成果27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23个),超额完成标志性成果19个,具体见表5-
4。
建设内容 表5-4:教师队伍建设项目验收要点和标志性成果完成情况统计表 建设任务验收要点 标志性成果总体规划数(项) 标志性成果总体完成数(项) 要点数完成数完成率国家级省级国家级 省级 (个)(个)(%) 小计 12 11 91.67
1 7
4 23
1.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2 2 100.00
0 0
0 0
2.建设教师发展中心
2 2 100.00
0 0
0 0
3.实施“七大工程”
6 5 83.33
1 7
4 23
4.建设专业带头人工作室
2 2 100.00
0 0
0 0 (二)分项任务完成情况
——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此分项任务验收要点2个,完成2个。
学校2019年3月,经校长办公会审议和党委会审定,出台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考核管理办法(修订)》,并于2019、2020年实施了两轮,实施效果良好。
2019-2020年,经过广泛调研学习,多次 26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征询不同教职员工群体意见,然后经校长办公会审议、双代会审议、党委会审定,出台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试行)和《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年薪制管理办法(试行)》2项制度,并经过了近1年的试行。
——建设教师发展中心。
此分项任务验收要点2个,完成2个。
学校投资140万建设了教师发展中心。
中心设备先进,功能合理,设有微格教室、学术研讨室、多功能会议室、教师之家、专业图书阅览室、机房等,总面积达500多平方米。
教师发展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建设期内,教师发展中心构建了新进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专业领军人才的培养体系,并开发了对应课程体系。
教师发展中心秉承人尽其才、分类培养的理念,陆续修订、出台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选拔与管理办法(修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培英育才计划试行办法》《广东工贸职业技术校级教学名师和专业领军人才遴选、培养》等文件。
此外,教师发展中心还打造了师德师风、职教能力、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六大模块化课程,并开展了教师职业发展诊断服务,培训、发展评价服务教师2970余人次,专项资助教师40人。
——实施“七大工程”。
此分项任务验收要点6个,完成5个。
规划国家级标志性成果1个,省级标志性成果7个,完成国家级标志性成果4个,省级标志性成果23个,完成率为337.5%。
学校实施了以师德养成为引领,以分层分类培养为核心的“七大工程”,即师德师风建设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育建设工程、专业带头人匠心建设工程、骨干教师工匠建设工程、普通教师巧手建设工程、兼职教师培用建设工程、双创导师建设工程。
学校出台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师德规范》《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等多项师德制度,评选了师德楷模7名,最美教师6名。
学校制定出台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特别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管理暂行办法》等培养激励制度,引育高层次人才43人。
学校出台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选拔与管理办法(修订)》,培养专业带头人35人,骨干教师87人。
学校制定了《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初步构建了国家级大师名匠为引领、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为中坚、骨干兼职教师为支 27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撑、一般兼职教师为基础的“四阶递进”式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制定了《广东工贸职业技
术创新创业教育优秀导师培养管理办法》,立项培养校级双创导师20人,双创团队10支。
——建设专业带头人工作室。
此分项任务验收要点2个,完成2个。
为创新和改革基层教学组织,加强专业建设,学校每个专业均设置了专业带头人。
为发挥其积极性,学校建立和完善了专业带头人工作室相关制度文件,并为其创设了较好的工作条件,使其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形成专业建设文化氛围,保障高水平专业建设。
学校现已建成了10个专业带头人工作室,专业带头人工作室运行良好。
(三)建设成效
1.实现优劳优酬,激发创强热情学校出台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从考核、分配等环节切实加强了激励和约束,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考核和动态薪酬分配制度已基本建成,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已初步实现。
三项制度激发了全体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大家均聚力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追求卓越。

2.健全培育体系,促进教师发展教师发展中心的硬件建设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成长环境。
体系化的培养制度文件为教师指明了职业生涯各阶段成长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模块化的培训课程使教师综合素质得以大幅提升。
教师发展诊断服务,使得教师获得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发展方案。

3.进行分类发展,实现人尽其才“七大工程”明确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教师的努力目标,专任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师德师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社会声誉显著增强,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学校现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国家技术能手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专业领军人才1名、培养对象4名,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2名,广东省技术能手2名,南粤技术能手1名,南粤优秀教师7名,广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提名奖3人。
建设期内新增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11人。
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
28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4.实现头雁引领,打造一流团队专业带头人工作室的建设保障了专业带头人工作积极性,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得到激发和释放。
同时,专业带头人领头雁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不断培养出专业骨干教师,孕育出高水平的团队。
建设期内新立项建设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已通过验收。
新增1个国家优秀教学科研团队,3个省级应用技术研究协同创新团队。
教师的专业和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29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三、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 通过建设,9个高水平专业综合实力得到了提升,建设期共获得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 通过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28类50个证书;全国职业院校 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三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91件,教材47部。
全国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4项,国家“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
高水平专业发展带动了 9个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其中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项目。
(一)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建设期内,专业承办测量技术国际技能竞赛,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被认定为国家 骨干专业,并入选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是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在广东 省排名第
一、全国开设该专业的
217所高职院排名第
六。
项目建设预算资金1050万元(不 含企业投入26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050万元(不含企业投入),支出资金1015.65万 元,支出率96.73%;总验收要点27个,完成27个,完成率100%;完成全部30个关键任 务建设点,完成率100%;取得了国家级成果31项,省级成果47项,其它类型的成果9项。
专业具备了全国一流的师资和教学条件,达到了国内外标杆专业的水平,在全国高职同类 专业中有较强的示范性、引领性。

1.资金到位和项目管理情况
(1)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建设资金全部落实到位,项目资金支出用途合理、符合任务书规定。
本项目省财、 和自筹资金合计预算
1050万元,实际到位1050万元,到位率100%,实际支出1015.65万 元,支出率96.73%。
详见表5-
5。
项目名称 合计
1.教育教学改革 表5-5: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分项任务资金使用情况表 财政预算(万元) 850.00 预算情况自筹预算(万元)200.00 预算合计(万元) 1050.00 到位情况 到位金额(万元) 到位率(%) 1050.00100.00 40.00 20.00 60.00 60.00100.00 支出情况 支出金额(万元) 支出率(%) 1015.6596.73 59.5099.17 30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项目名称
2.教师发展
3.教学条件
4.社会服务
5.对外交流与合作 财政预算(万元) 50.00680.00 40.0040.00 预算情况自筹预算(万元) 10.00 155.00 10.00 5.00 预算合计(万元) 60.00835.00 50.0045.00 到位情况 到位金额(万元) 到位率(%) 60.00100.00 835.00100.00 50.00100.00 45.00100.00 支出情况 支出金额(万元) 支出率(%) 59.9199.86 802.0396.05 49.7399.47 44.4898.84 项目其他渠道投入资金预算26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30万元,均为企业捐赠的专业设 备和软件,实际支出430万元,支出率100%。

(2)项目管理情况 本项目严格执行《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预算管理办法》和《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业务审批权限及财务报销管理规定》等制度, 按照“统一规划、预算控制、项目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强化了资金的科学、规范管理, 使得建设资金的使用发挥了最大效益,保证项目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确保了建设目标的实现。

2.总体目标实现情况
(1)综合实力整体提升,专业引领作用大
——成果丰富,专业实力强。
专业建设取得国家级成果31项,省级成果47项。
其中, 承办测量技术国际技能竞赛、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入选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 和认定为国家骨干专业等标志性成果,彰显了较强的专业实力。
——师资一流,育人水平高。
专业建成“博士+高工+注册测绘师”双师型教学团队, 有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和广东省专业领军人才,是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
专任教师
28人中有10位博士、9位高工,8位注册测绘师;兼职教师60人中,有13人是 广东省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高级职称42人,占比高达70%。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16人, 占比57.14%,“双师素质”教师26人,占比92.86%,青年教师17人,全部具备研究生学 历或硕士、博士学位;团队近4年获信息化教学竞赛国家奖1项、省级4项,行业协会讲 课比赛奖5项。
——教学条件一流,同行领先。
专业建成技术先进、同行领先的集教学、科研、生产、 培训与鉴定、技术服务及技能竞赛六位一体的实训基地,设备总值2700余万元,生均约 52680元。
其中,无人机机载LIDAR、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系统、三维激光扫描机器人和 0.5秒测量机器人等均属省内领先,同行业第
一。
31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教学ISO9001管理,质量保障。
学校实施ISO9001管理体系12年,并引入麦可思等第三方评价,建立了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形成了完备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科研水平一流,教科研与工程项目相长。
建立“博士+工高”教科研团队,教学科研水平高。
近4年获得国家级教科研项目3项、省级教科研项目12项、省级产学研项目1项、横向教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测绘学会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1件、软件著作权5件;发表教科研论文19篇。
——社会服务多元,接轨国际。
通过“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整合校企资源,开展多元社会服务,以及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测量技术竞赛。
师生年参与工程项目技术服务额142.7万元,承办或主办测绘地理信息技能竞赛、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或教学研讨会8项。
2018年在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指导下,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的支持下,主办广东省首次测量技术国际技能竞赛,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缅甸、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参赛,使用中国竞赛规程,推出了国际竞赛中国标准。
——专业排名,名列前茅。
2020年“金平果”中国高职院校各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中,我校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核心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在全国排第四名,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于广东省排名第
一、全国开设该专业的217所高职院中排名第
六。

(2)培养质量大幅提高,双元育人效果好——学生思想品德好、职业素质高。
思政教育、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递交入党申请书人数超过50%、入党人数占比近10%,参加志愿服务人数达100%。
专业实施“教学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环境中交替学习,企业和学校“双导师”训教,逐步培养了学生较好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精神。
近几年,来校要实习生企业岗位数与专业学生数比超过为5:
1,来校要毕业生企业岗位数与专业毕业生人数比超过为10:
1。
——学生参加省赛、国赛成绩显著。
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创新创业与技通竞赛,在省级乃至全国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获奖数量与质量均处于前列。
近4年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和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43项。
——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就业竞争力强。
四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62%;平均起薪5667元,比学校其他专业高40%;通过用人单位反馈,学生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识满 32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足度达到100%,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达到97%,职业期待吻合度81%,就业现状满意度100%,就 业质量稳步提升。

(3)社会认可更加广泛,产业服务能力强 ——生源质量稳定,社会推荐度高。
新生第一志愿投档录取率100%。
普通高考统考招生 录取中,第一志愿投档线超过所在录取招生批次分数线每年都超过近100分,2020年投档分 395分,远超录取批次分数线200分以上。
新生报到率达近4年都在90%以上,相比立项前88% 有所提高。
生源质量相对于立项前稳步提升。
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达到100%,推荐度较高。
——社会评价满意度高。
在学校毕业生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 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评价高。
学生的实践经验、团队意识、学习态度、专 业技能、创新精神等,得到企业、行业、社会的一致好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
100%。
——社会影响力大。
近四年,专业学生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测绘地理信息项目168项,产 学研合作项目10余项;专业与全国近700余家企业有合作和交流,在业界有很高社会声誉。
专业每年毕业生占本省该专业毕业生的三分之
一,在中、小型企业中,有近二分之一的项目经 理或小组长是该专业的毕业生担任;截止2020年8月,有近40所本科各职业院校到校考察交 流,有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广东中科遥感技术有限公司、南方测绘集团和广州建通测绘技 术开发有限公司等近200家企业单位到校交流、合作。

3.分项任务完成情况 项目建设团队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开展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了 各项建设任务。
完成验收要点27个(规划27个),完成率100%,完成关键任务30项(规 划30项),完成率100%,验收要点与关键任务完成情况见表5-6;完成国家级标志性成31 项(规划10项);完成省级标志性成果47项(规划26项);其它类型成果9项,具体见 表5-
6。
建设内容 小计
1.教育教学改革 表5-6: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验收要点与关键任务完成情况表 建设任务验收要点 建设关键任务完成情况 要点数(个) 279 完成数(个) 279 完成率(%) 100.00100.00 任务数(个) 3014 完成数(个) 3014 完成率(%) 100.00100.00 33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建设内容
2.教师发展
3.教学条件
4.社会服务
5.对外交流与合作 建设任务验收要点 要点数(个) 完成数(个) 完成率(%)
5 5 100.00
4 4 100.00
5 5 100.00
4 4 100.00 建设关键任务完成情况 任务数(个) 完成数(个) 完成率(%)
7 7 100.00
3 3 100.00
2 2 100.00
4 4 100.00
(1)创新产业学院多元育人机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本分项任务验收要点
9个,实际完成9个,完成率100%;关键任务14个,实际完成14 个,完成率100%。
取得国家级标志性成果25个,省级标志性成果32个。
依托“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与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深度 融合企业共建校企“共融体”,成立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学院,以企业生产项目为导向开展多元 载体育人,激发办学活力,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建设;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 了专业“面授平台课”“移动平台课”和“实践平台课”三平台课程体系,并实施以学生选课 制为主的学分制;联合南方测绘、广东省有色工程勘察院等公司共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文化馆, 传承测绘文化、反哺基础教育。
建设期内,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达到
81%,毕业生对 基本工作能力总体满足度为100%。
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通过中期检查和校级验收,成 功申报省级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2项,专业成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和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
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三平台课 程体系的有效实施;以企业生产项目为导向分层分类开设小班教学和卓越班教学,强化实习过 程管理和考核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建设期内,毕业生对核心知识的总体满足 度为
100%,毕业生对教学满意度100%,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97%。
《基于“双工作室” 的工程测量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开设《无人机与航测数 据处理》《激光LIDAR技术应用》等3个卓越班,成功申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
2 项。
校企共建“创业导师”团队,有效实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训练”分年级实施方 案,形成“创新创业普适教育”“创意园教育”和“创业园教育”三个层级依次递进,有机衔 接,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建设期内,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学生所 占比例
6.2%。
建立校级创新创业导师团队1个,获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项、 获“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 34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大赛、“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建行杯”广东省分赛等竞赛奖共19项。
加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规划和管理,扎实推进“金牌战略”和“工贸技师”制度的实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建设期内,应届毕业生可获取高级以上证书的获取率为44%,毕业生对核心知识的总体满足度100%,毕业生对教学满意度为10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超过95%。
建立校级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竞赛工作室,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项二等奖1个、三等奖2项,广东省职业学院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12项,获国家行业赛、国际赛奖27项。
专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诊断,形成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建立“三平台课程体系”评价标准,引入麦可思第三方评价体系,每年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调查,并对调查数据分析处理,建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建设期内,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100%,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100%。
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起薪5667元,为所在专业大类全省高职院校上一届毕业生平均月收入的140%。

(2)强化教学团队国际视野,打造全国一流师资队伍本分项任务验收要点5个,实际完成5个,完成率100%;关键任务7个,实际完成7个,完成率100%。
取得国家级标志性成果6个,省级标志性成果6个。
发挥学校和二级学院绩效管理优势,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担任学生导师、企业实践锻炼、兼职教师管理与社会服务等全部纳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制定“测绘遥感信息学院绩效考核方案”,激发专、兼教师的活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实施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度,聘请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段杰高工为校外兼职专业带头人,校内速云中副教授为校内专业带头人。
组织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外交流学习20余次,调研企业50余家,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提升专业水平、扩大行业影响力。
建设期内,建立校级专业带头人工作室1个,校内专业带头人速云中到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交流学习21天,在校内外调研企业50余家;校外兼职专业带头人段杰高工调研20余家企业和学校,并获广东省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领军人才完成校级验收。
35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建立了结构合理、适应专业特色发展与三类平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专兼结合、德技双馨教学团队。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现在在校生规模531人,专任教师达到28人,高级职称16人,占比达57.14%;青年教师中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博士学位的17人,占比达100%;具有3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专业专任教师13人,占比达46.43%;专业教师双师素质26人,占比达92.86%。
建立了稳定的“兼职教师库”,校外兼职教师总人数在60人(高级职称42人),其中,广东省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13人(建设期内新增8人),兼职教师承担b和c类课程教学工作量占比达到67.5%。
建设期内,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优秀教学团队通过省级验收;林敏副教授获建设工程监理专业领军人才;教师参加信息化大赛,获国家级奖1项、省级奖3项,获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共6项;教师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15篇,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4篇。

(3)紧跟LIDAR技术发展趋势,建设国内一流教学条件本分项任务验收要点4个,实际完成4个,完成率100%;关键任务3个,实际完成3个,完成率100%。
取得省级标志性成果2个。
在学校数字化知识管理与服务平台基础上,建设15门基本覆盖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完成“面授平台课”教学资源库、“移动平台课”教学资源库、“实践平台课”教学资源库和“LIDAR技术”应用教学资源库建设。
建设期内,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GIS技术及应用》通过验收,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字化测图》等5门通过验收;出版《无人机测绘技术基础》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控制测量》等省级规划或精品教材4部;校企合作开发《数字化测图实习》等7部校本教材。
以先进“LIDAR技术”应用为切入点,新建了“LIDAR技术应用中心”(包括:LIDAR测量生产实训室、LIDAR数据处理生产实训室、LIDAR成果转换与应用实训室和LIDAR技术培训室)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人才精致化培养创新基地”(包括:工程测量技术创新应用实训室、智慧地球创新应用实训室、高分数据创新应用实训室、无人机创新应用实训室和位置服务与应用创业孵化室),新增工位数近600个,推进专业实训基地条件迈进国内一流水平,成为全国乃至亚洲领先的“LiDAR技术应用中心”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人才精致化培养创新基地”。
建设期内,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计算产教融合创新中心获省级立项;广州建通测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省级验收;申报成功AOPA无人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武汉天宝耐特科技有限公司等捐赠价值430万元软件;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92家。
36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4)发挥职教集团资源整合能力,构建多元社会服务体系 本分项任务验收要点5个,实际完成5个,完成率100%,关键任务2个,实际完成
2 个,完成率100%。
取得省级标志性成果7个。
依托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和“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建立校内建立了模拟 公司,成立“测绘遥感信息产业学院”,整合6个“企业工作室”、5个“教师工作站”, 4个“工程(应用)中心”等校企资源,向社会开展“LIDAR技术应用”“无人机与摄影测 量技术应用”和“工程测量与海洋测量技术应用”等服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测绘地理信 息项目168项,产学研合作项目10余项,承担工程项目18项,承办或主办测绘地理信息 技能竞赛、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或教学研讨会8项。
建设期内,成立“工程测量”等5个 校级科研团队,师生参与工程项目技术服务年服务额142.7万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件, 实用新型专利1件,软件著作权5件;教师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与企业联合申报科 技和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

(5)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渠道,提升人才培养国际视野 本分项任务验收要点4个,实际完成4个,完成率100%;关键任务4个,实际完成4个, 完成率100%。
发挥专业优势和广州建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海外市场优势,推进国 际合作项目和承办地区性或全国性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或教学研讨会。
建设期内, 参与马来西亚沿海公路控制测量与航测成图项目等
4个国际项目;教师2批次到德国交流学习 13人;教师赴澳门交流培训7人;出访赞比亚1人;举办工程测量国际技能竞赛1次;承办 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赛项3次;承办有色金属行业“矿山测量”技能竞赛2次;举办 国际培班2个,国内培训5次;外籍企业技术员或教师到访交流3次。

4.标志性成果 经过4年建设,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取得标志性成果78项,其中国家级成果31项,省级成果47项,另外还取得其它类型成果9项。
项目标志性成果完成情况见表5-
7。
建设内容 小计
1.教育教学改革 表5-7: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标志性成果完成情况统计表 标志性成果(国家级) 标志性成果(省级) 目标数(项) 完成数(项) 目标数(项) 完成数(项) 10 31 26 47
6 25 11 32 37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建设内容
2.教师发展

3.教学条件
4.社会服务
5.对外交流与合作 标志性成果(国家级) 目标数(项) 完成数(项)
1 6
1 0
2 0
0 0 标志性成果(省级) 目标数(项) 完成数(项) 10
6 4
2 1
7 0
0 5.建设成效
(1)建成特色高水平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成国家骨干专业和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内外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培养大批的工程测量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于 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国家新基建建设。

(2)取得丰硕教学成果,示范全国同类院校 专业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取得
31项国家级、47项省级教学成果,为广东省现代职业 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相关专业起引领、示范作用。

(3)积累丰厚职教资源,专业迈向国际化 专业建成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师资,拥有全国乃至亚洲领先的“LiDAR
技术应用中心”和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人才精致化培养创新基地”,参与或承接国际工程项目,举办国际、国家 技能竞赛,组织国际测绘技术交流活动,面向港澳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优质职 教资源,推出中国标准,专业迈向国际化。
38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建设期内,专业顺利通过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验收,立项为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
2019 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骨干专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为核心的测 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基于“工作室” 的工程测量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有色行指委教学成果特等奖、《基于“合作 博弈”理论构建测绘地理信息专业大类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
等奖。
项目建设预算资金
1050万元(不含企业投入),实际到位资金1050万元(不含企业 投入),到位率100%,支出资金1,029.17万元,支出率98.02%;总验收要点34个,完成34 个,完成率100%;完成全部30个关键任务建设点,完成率100%;取得了国家级标志性成果 23项,省级标志性成果48项。
专业在广东省排名第
一、全国排名第
二,专业具备了全国
流的师资和教学条件,达到了国内外标杆专业的水平,在全国高职同类专业中有较强的示 范性、引领性。

1.资金到位和项目管理情况
(1)资金使用情况 本项目预算省财政专项资金与自筹资金共
1050万元,财政资金来源于2016年省教育发展 专项奖补资金及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创新强校专项资金,该部分资金实际到位850万元,自筹资 金主要从各个方面促进本专业获得各项建设经费,除日常经费外,本专业建设获得了多项质量 工程项目的资金支持,实际到位资金200万元,财政与自筹资金到位率100%。
财政与自筹资 金支出1029.17万元,支出率98.02%。
详见表5-
8。
项目名称 合计
1.教育教学改革
2.教师发展
3.教学条件
4.社会服务
5.对外交流与合作 表5-8: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分项任务资金使用情况表 财政预算(万元) 预算情况自筹预算(万元) 预算合计(万元) 到位情况到位金额到位率(万元)(%) 850.00200.001050.001050.00100.00 45.00 35.00 80.00 80.00100.00 55.00 45.00 100.00100.00100.00 670.000.0080.00 80.0020.0020.00 750.0020.00100.00 750.0020.00100.00 100.00100.00100.00 支出情况支出金额支出率(万元)(%) 1029.1798.02 76.17 95.21 96.64 96.64 740.6119.2796.48 98.7596.3596.48 39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2)项目管理情况项目按照“统一规划、预算控制、项目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强化了资金的科学、规范管理,使得建设资金的使用发挥了最大效益,保证项目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确保了建设目标的实现。

2.总体目标实现情况
(1)专业排名全国第
二,综合实力强——专业建设成果丰富,总体实力强。
专业建设取得国家级标志性成果23项,省级标志性成果48项。
其中,专业顺利通过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验收,立项为广东省一类品牌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骨干专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为核心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等标志性成果,彰显了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
——专业排名不断攀升,名列全国前茅。
近几年,我校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排名始终位于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广东省第一名、全国前十名,并逐年上升。
2020年最新“金平果”中国高职院校各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我校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跃升至全国第二名。
——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育人水平高。
专业拥有一支以“研究生+高工”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31人,兼职教师34人。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6人(高级工程师13人,副教授3人),占比51.7%,双师素质占比93.54%,青年教师中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87.1%,具有3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专任教师比例为67.7%,有广东省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4名。
专业带头人是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委员会理事会理事。
——教学条件一流,教学资源丰富。
专业建成了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与鉴定、技术服务及技能竞赛六位一体的实训基地,设备总值2700余万元,生均约49100元,拥有1000余台套常规教学设备和无人机机载LIDAR、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行业先进设备。
专业建成GIS教学资源库,参与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其中,主持建设一门课程,参与建设5门课程。
建成一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已验收),立项一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出版了2本国家级规划教材和1本省级规划教材。
40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教学管理规范,质量保障体系完善。
学校实施ISO9001管理体系12年,并引入麦可思等第三方评价,建立了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形成了完备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科研水平高,社会服务能力强。
专业建成了多支以“博士+高工”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在环境遥感、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
近四年立项省级教研项目2项、横向项目5项,获国家行指委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件,软件著作权10件。
——国际国内交流广泛,合作成果丰富。
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多次到德国、澳门、赞比亚等境外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参与了“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
举办2018年测量技术国际技能竞赛,来自柬埔寨王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等9个国家的9支参赛代表队参加竞赛。
通过此次竞赛,与8所境外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推出了中国测绘技能竞赛标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化路径,培养更多国际化高技术技能人才。
南方日报、南方网、金羊网、搜狐网、广州电视台等国内多家媒体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和巴基斯坦等境外媒体报道了此次竞赛,提高了中国测量技术职业教育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力。
本次测量技术国际技能竞赛以“协同创新共融共享”为主题,以开展测量技术国际技能竞赛为契机,协同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校际交流机制,创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路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文化共融,共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方案。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多人参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主持建设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并与河南测绘职业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嘉应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全国40多所高职、本科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连续8年承办全国和广东省的测绘技能竞赛,为兄弟院校教师和学生举办了多次竞赛培训。

(2)人才培养质量好,学生竞赛成果丰硕——育人为本,质量为先。
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测绘遥感信息学院多名学生党员、退伍学生、青年团员参与抗疫,共有36学生参与抗“疫”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挺身而出,贡献青春力量。
粤北检查站地处韶关市,作为省界为拉起疫情防线,严防疫情蔓延,韶关市武装部抽调人员前往进行检查站守。
退伍士兵付泽欢作为预备役应急民兵,贯彻落实上级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工作的重要指示,“冲在第 41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一线”赶往粤北检查站执勤抗击疫情。
付泽欢同学抗疫事迹鼓舞了全学院师生积极参加到抗疫
活动中,积极投入到线上教学(学生线上学习)、复工、复产中。
经学校推荐评选,付泽欢同学获得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就业竞争力强。
经过项目建设,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识满足度、就业现状满意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均达到100%,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生创新创业和技能竞赛水平高,成绩显著。
近四年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院校测绘技能大赛获得奖励3项,参加全国高校GIS技能竞赛获得奖励4项,参加广东省测绘、CAD制图等专业技能获得奖励7项,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技能竞赛获得奖励4项,成功立项广东省科技创新专项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项。

(3)社会认可更加广泛,产业服务能力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推本地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快速发展。
本专业与全国100余家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专业每年为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企业输送毕业生近200余人,提供实习生800多人次,学生参与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潮阳区农村地籍调查项目、陆丰市基础地形图测绘项目、汕头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山市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项目、江门市蓬江区农村地籍调查服务项目等省自然资源厅、市自然资源局重大工程项目,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几百万元,助推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快速发展,在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广东省形成当地离不开态势。
——行业影响力大,社会评价高。
本专业在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名列全国前茅,近4年新生第一志愿投档录取率都达到100%,新生报到率在92%以上,第一志愿投档线超过所在录取招生批次分数线200分以上,年招生规模2020年比2016年扩大了一倍多,中高贯通、高本衔接、本科插班生等多种招生形式不断拓展,形成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发展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多次组织国内其他高职院校的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教师到我校交流学习,广东省教育厅多次委托本专业承办广东省测绘职业技能竞赛,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连续4年邀请本专业教师参与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技能竞赛组织、裁判工作,在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有较大的影响力。
42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3.分项任务完成情况根据本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要求,开展了项目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
完成验收要点34个(规划34个),完成率100%。
完成国家级标志性成果23项(规划5项),完成省级标志性成果48项(规划23项)。
完成关键任务30项(规划30项),完成率100%。
具体完成情况见表5-
9。
建设内容 小计
1.教育教学改革
2.教师发展
3.教学条件
4.社会服务
5.对外交流与合作 表5-9: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项目验收要点完成情况表 建设任务验收要点 要点数(个) 完成数(个) 34 34 15 15
6 6
7 7
1 1
5 5 完成率(%)
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
(1)创新校企双元主体育人机制,培养一流技能人才本分项任务验收要点15个,实际完成15个,完成率100%;关键任务14个,实际完成 14个,完成率100%。
取得国家级标志性成果8个,省级标志性成果28个。
构建中高贯通、高本衔接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未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将形成“并行对应”的体系格局。
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要构建从中职到高职、高职到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
通过实施中高贯通、高本衔接、协同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将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蓄水池作用,为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
建设期内,该专业与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专业实施中高贯通人才培养,与嘉应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施高本三二衔接人才培养。
以企业项目为导向,开展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企业高技能水平兼职教授共同讲授同一门课程的工作,由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导师组,选拔组建由15~20人组成的“无人机与航测数据处理卓越班”和“激光LIDAR技术应用卓越班”,重点在无人机航测数据处理技术和激光雷达技术应用方面进行培养和研究,探索小班教学和分层分类教学,探索将学生参 43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与研究课题、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学习,实现技能对等与学分认定。
建设期内,毕
业生对核心知识的总体满足度为100%,毕业生对教学满意度100%,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97.41%。
课程教学改革获得两项校级教学城固一等奖,立项省级教学标准研制项目2项。
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省级育人平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设计“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开设广东工贸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大讲堂:邀请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等单位相关人员做讲座,让学生从前沿科学技术发展、技术创新、创业、企业管理、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校企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之模拟公司,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模拟公司,校企双导师指导,实行分类培养,依托广东工贸·万讯创新创业学院,可孵化创业,实现创新创业实践。
建设期内,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项,2019年“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第三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2项,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建行杯”广东省分赛创意组优胜奖1项,校级创新创业导师团队1支,校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培养对象2名。
组织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育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继续推进实施学校“金牌战略”和“工贸技师”制度,成立竞赛工作室,在校内每年根据学校技能竞赛月安排,举办“AutoCAD建筑绘图技能竞赛”“地图制图竞赛”“GIS技术竞赛”“遥感处理竞赛”“三维建模竞赛”等专业技能竞赛,设立企业奖助学金,提高学生的竞争精神及专业技能。
建设期内,学生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3项: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科力达杯”测绘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获奖11项:2017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一等奖3项,2017年广东省CAD机械设计职业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第十一届全国高校GIS技能竞赛优秀奖1项,2017、2018、2019年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获遥感应用组优胜奖3项。
开展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建立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校企共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执行学校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根据课程标准,有序推进实施课程评价,并引入企 44 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报告 业参与课程及专业评价,保障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企业和学生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开展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
统计单位和学生反馈问题,结合麦可思公司反馈信息,建立专业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建设期内,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100%,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100%。
毕业生初次就业

标签: #给对方 #压缩文件 #刻录 #机上 #文件压缩 #文件 #压缩包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