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哪个学校排名

计算机专业 0
计算机学院 武汉大学计算机类的教学与科研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计算技术专业,1978年在此基础上又组建了原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是全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科学系之
一。
学院学科架构齐全,专业特色鲜明。
拥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设有7个博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安全、软件工程、安防应急信息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10个硕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安全、安防应急信息技术、软件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3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2个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软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拥有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网络安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北软件评测中心等教学科研基地和平台。
学院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基础理论与方法、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媒体信息计算与分析、空间信息网络与网络计算、数据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软件服务工程、复杂软件的构造方法和验证技术、软件分析测试与质量保障、软件演化的理论与方法、软件工程数据管理与数据挖掘等研究方向已形成自己的特色,整体科研实力在国内高校中处于前列。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入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双双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北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软件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武汉大学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和办学实践,学院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较好地实现了办学规模、结构、质量的协调发展。
学院现有教职工249人,其中专任教师187人,实验教学人员29人。
专任教师中有包括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千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等在内的144名教授、副教授。
计算机类(计算机学院)培养方案 (一)大类
1.大类名称 计算机类(计算机学院)
2.大类培养目标 计算机大类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过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初步训练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检索和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具有家国情怀,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良好的科学思维与科学研究能力,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跟踪相关领域发展前沿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一流计算机人才。
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深造,或在国内外知名IT企业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或在相关领域进行创新创业。
毕业五年后,能够成为具有较强研究、开发、管理、创业能力的科研人员、卓越工程师、项目高管、企业创建者,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或在国内外知名IT企业、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攻关、软硬件系统设计、技术管理等核心工作,或在相关领域创建企业、推动产业发展。
通过终身学习,未来成为引领计算机学科科技创新、工程设计、产业发展的国家栋梁和领军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立足于“价值引领、跨界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以“创造、创新、创业”的三创精神为核心,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和应用知识基础,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开阔的全球视野和强烈的家国情怀,具有综合创新思维、洞察学科发展前沿、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能力以及工程实践与合作能力的一流本科毕业生。
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从事相关软件研发及管理工作,或进入国内外知名院所深造。
毕业五年后,能够成为具有较强研究与开发能力的核心科研人员、卓越工程师、高级项目经理,承担技术攻关、系统设计、软件研发等核心工作,或承担重要的科研工作。
未来,通过终身学习,能够成为引领软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领军人才。
人工智能专业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为导向,面向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现实需求,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计算机科学基础和人工智能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及科研实践能力,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有敏锐的洞察力,具备人工智能领域源头创新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能力的一流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从事相关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研发及管理工作,或进入国内外知名院所深造。
毕业五年后,能够成为具有较强研究与开发能力的核心科研人员、卓越工程师、高级项目经理,承担核心技术攻关、系统架构设计、工程实践团队管理等重要工作。
未来,通过终身学习,能够成为引领人工智能科学研究创新、交叉领域融合创新和技术开发应用创新的领军人才。
3培养特色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多媒体与图形图像处理、数据科学与工程、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智能算法与软件、人工智能、智能化软件工程、软件服务科学与工程等研究方向已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打造国际一流计算机本科教育为目标,以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为平台,以培养“创造、创新、创业”的“三创”能力为核心,构建多维度的专业知识体系、多层次的科研实践环境,创建立体化的创新人才综合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能力,旨在培养家国情怀浓厚、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全面、创新素质突出、人文素养深厚,能够引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技创新、工程设计、产业发展的领军型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聚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需求,针对软件新形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构建多学科交叉、多课程融合、多课堂联动、多平台育人、产学研协同、跨国界交流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使命担当、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创新型、跨界型、国际化的特色化软件人才。
人工智能专业利用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优势,借助学院优异师资力量和科研教学基础,以系统培养为核心,以科研竞赛为引导,以实践训练为助推,多维立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交叉融合创新人才。

4.大类平台课程 1)计算机科学导论2)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3)离散数学4)数据结构5)计算机组成与设计6)操作系统7)计算机网络8)数据库系统(计科、软工专业大类平台课程)
5.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毕业生毕业时必须修满不少于140学分。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50学分(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学分不低于6学分),通识教育课程不低于12学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类平台课程21.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27.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27学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班大类平台课程21.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29.5,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25学分;软件工程专业大类平台课程21.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3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24.5学分,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大类平台课程21.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3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24.5学分,人工智能专业大类平台课程19学分,专业必修课程29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28学分。
各专业要求每位学生跨学院学科选课,且至少修读4个学分的跨学院学科专业教育课程。

6.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7.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实验实践、上机实习和创新创业三种类型,采用课间实验、集中实验和自主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安排。
其中课间实验与相应课程同步进行,集中实验一般在相应课程结束后集中进行,以综合性、设计型为主,旨在锻炼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参加业余科研活动。
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直接进入导师的课题组,提前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发工作;对准备就业的学生,鼓励到用人单位或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创客实践课程自主创新创业,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
软件工程专业遵循“习而学”的工程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集中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实践教学学分占比达到总学分的25%以上。
大一安排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编程实践,促进对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开发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大二加强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实践,实现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大三注重对知识的提升和应用,安排实际工程项目的集中实训,提高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大四主要是工程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人工智能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课间实验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建立分层次、多模块、学科交叉、相互衔接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其中课间实验与相应课程同步进行,集中实践一般在相应课程结束后集中开展,以综合性、设计型为主,旨在锻炼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系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通过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具备研发人工智能软硬件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具有科学意识、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管理意识,拥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业余科研和学科竞赛活动,提升创新能力。

8.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按本培养方案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颁发本科毕业文凭,符合武汉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基础,系统地掌握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基础,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于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思维,识别问题、表达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算法或模型,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计算机领域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方法、软硬件资源、现代信息工程开发与管理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逻辑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学科前沿知识,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将项目管理知识综合运用到多学科合作的环境中。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 适应计算机学科和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知识、计算机科学知识以及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和 专业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 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 求的软件系统、部件或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软件工具与平台,完成系统开发、测试与模拟等任务,并能够理解与分析工具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软件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软件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领域、多学科背景下的软件开发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软件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软件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领域、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人工智能专业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能够熟练掌握人工智能专业基础,系统的掌握和运用人工智能专业知识,掌握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体系和结构,能够解决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具备丰富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能够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其他自然与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思维,识别问题、表达问题、分析问题、评价问题。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人工智能领域交叉融合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算法或模型,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和跨学科知识交叉运用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和相关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的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的跨学科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文献检阅、类比推理,综合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人工智能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方法、软硬件资源、现代信息工程开发与管理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学习和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和实践以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所解决的跨学科跨领域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人工智能技术所解决的相关问题,理解跨学科交叉融合问题的解决方案,理解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
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 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 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人工智能技术和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和交流,并能够在解决跨领域问题时与其他专业技术背景的同事顺畅有效沟通,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学科前沿知识,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将项目管理知识综合运用到多学科交叉合作的环境中。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专业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901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专业必修课程:人工智能引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嵌入式系统、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与设计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大型应用软件课程设计。

2.软件工程 专业代码:080902专业名称:软件工程(SoftwareEngineering)专业必修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需求与建模、软件工程概论、人机交互、系统级程序设计、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云计算平台与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项目实践。

3.人工智能 专业代码:080717T专业名称: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专业必修课程:人工智能引论、最优化方法、算法设计、随机过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实训、智能系统设计与实现、人工智能实训等。
计算机类第一学年修习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110089001100111008900110031100890011002 学分数 课程名称 理论实践修读 总学 课学课学学期 分 分 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3 3
1 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3 3
2 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1 2 1100740011001-4
形势与政策
1 1 1-
2 公共 1100820011101-4体育
2 2 1-
2 基础 必修 课程1100730011001军事理论与训练221 1100810013010大学英语
3 3 1-
2 1100850011005高等数学B1
5 5
1 1100850011006高等数学B2
5 5
2 1100800011016线性代数
B 3
3 2 通识基础 教育通识必修 课程课程 12 专业大类必修平台必修课课程 11008000110062110720011001 2110720011002 323435 大学物理D1人文社科经典导引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 计算机科学导论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离散数学
4 4
2 2
2 1
2 2
2 1.5
1 0.5
1 3 2.50.5
2 3
3 2 专业专业选修平台选修课选修 专业实践实践课程必修课程必修 3350520011003335052001100133505200110053350520011004 32 认知过程的信息处理电路与电子学基础物联网导论软件技术基础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1 1
1 3 2.50.5
1 1
1 1
3 2.50.5
1 3
3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含计算机类第一学年修习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1100890011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100890011007110089001100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30 110089001100211008900110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公共基础课程50 1100740011001-4形势与政策1100820011101-4体育1100730011001军事理论与训练 1100810013010大学英语 1100850011005高等数学B1 1100850011006高等数学B2 必修20 1100800011016线性代数
B 1100800011006大学物理D1 基础通识课程 必修
4 1100800011022211072001100121107200110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 核心 通识通识 课程教育 课程 12 选修
8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模块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社会科学与当代社会模块 一般通识课程 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模块 3234 计算机科学导论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 学分数 理实总论践修读备注学课课学期分学学 分分 33
2 22
6 5413 3212 33
1 22 1-
4 44 1-
4 2266
1 含2-3周军事训练 1-
4 55
1 55
2 33
2 44
2 332222
8 8 3 11.所有学生必须修读《人 文社科经典导引》、《自
2 然科学经典导引》。

2.通识课程选修至少跨三个模块,所有学生必须选修“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和“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课程,人文社科类学生必须选修“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模块课程,理工医类学生必须选修“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模块课程。

3.通识课程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修满12学分。
1.510.51 32.50.52 专业专业教育必修课程课程7835 大类平台课程21.5 专业必修13.5 专业专业 平台选修 选修课程 课程 35363738303931323334353350520011001335052001100533505200110043350520011003335052001103133505200110323350520011033335052001103433505200110353350520011036335052001103733505200110393350520011040335052001104133505200110423350520011043335052001104433505200110453350520011046 3350520011047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引论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编译原理电路与电子学基础物联网导论软件技术基础认知过程的信息处理组合数学计算机接口与通信软件构造基础移动编程技术Windows原理与应用Linux原理与应用科技写作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数字信号处理程序设计语言理论网络空间安全工程伦理组织行为学设计思维 计算机前沿技术1○
3350520011048计算机前沿技术2○
3350520011049计算机前沿理论1○
33
2 32.50.53 32.50.53 2.52.5
4 33
4 2.52.5
4 2.52.5
3 2.520.55 33
6 2.520.56 33
6 32.50.51 11
1 32.50.51 11
1 33
4 32.50.54 32.50.54 21.50.54 21.50.55 21.50.55 11
5 21.50.55 2.520.56 22
6 22
6 22
7 11
7 22
7 22
7 1111 与校内外单位或境外教师联合开课。
11 专业选修课程 专业必修专业课程实践14课程 专业选修 3350520011050 335052001105133505200110523350520011053335052001105433505200110553350520011056335052001105733505200110583350520011059335052001106033505200110613350520011062335052001106333505200110643350520011065335052001106633505200110673350520011068335052001106933505200110703350520011071335052001107232 31 32 33 计算机前沿理论2○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技术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计划与管理软件测试云计算技术存储技术并行与分布式计算量子计算数据科学导论数据采集与物联网大数据计算架构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设计 ○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11 33
6 21.50.57 21.50.57 2.520.56 21.50.56 21.50.57 32.50.55 32.50.56 21.50.57 21.50.57 21.50.56 21.50.56 21.50.57 21.50.57 21.50.56 21.50.57 21.50.57 11
7 11
6 21.50.56 21.50.57 21.50.57
3 32
1 11暑
1 14
1 12暑 人工智能方向计算机网络方向 媒体计算方向软件工程方向计算机体系结构方向大数据方向 34○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1 35大型应用软件课程设计
1 36毕业论文或设计
6 3350520011103架构程序设计
2 3350520011104JavaEE架构程序设计
2 12暑 17682525 课程跨学院选修课程
4 3350520011106数据库系统实现
2 3350520011108○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
1 2613暑 4350520011109创客实践○创
3 3 要求跨学院学科选课,至少修读4个学分的跨学院学科专业教育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体系结构方向选修课之
一。
创新/创业实践、竞赛或发明专利,或高等级论文。
参照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每个学生必须修读不低于3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全校范围内○创字课程均可)。
备注: ○
1.带三字的课程为第三学期开设课程。
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不少于140分
2.带○创字的课程为创新创业类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培养方案 课程类别 公 必修30 共 基 础 课 程 50 学分数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理实修总论践读学课课学分学学期 分分 1100890011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3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00890011007思想概论
2 2
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00890011004理论体系概论
5 4
1 3 11008900110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2
1 2 1100890011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3
1 1100740011001-4形势与政策
2 2 1-
4 1100820011101-411007300110011100810013010 体育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英语
4 4 1-
4 2
2 1
6 6 1-
4 备注含2-3周军事训练 1100850011005高等数学B1
5 5
1 1100850011006高等数学B2
5 5
2 必修20 1100800011016线性代数
B 3
3 2 1100800011006大学物理D1
4 4
2 110080001102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 基础必修 通识
4 课程 21107200110012110720011002 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 通核心 识通识 教课程 育 课 选修 程
8 一般 12 通识 课程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模块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社会科学与当代社会模块 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模块
3 3
2 2
2 2
8 311.所有学生必须修读《人文社 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 2典导引》。

2.通识课程选修至少跨三个模块,所有学生必须选修“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和“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课程,人文社科类学生必须选修“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模块课程,理工医类学生必须选修“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模块课程。

3.通识课程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修满12学分。
32计算机科学导论 1.510.51 34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 32.50.52 35离散数学 大类平台 3637 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设计 专专业课程38操作系统 业必修21.539数据库系统 教课程 育38 30计算机网络 课 3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程 31人工智能引论 78必修32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程 16.535编译原理 33软件工程 34嵌入式系统 38计算机系统基础
1 3350520011037科技写作 3350520011001电路与电子学基础 3350520011005物联网导论 3350520011004软件技术基础 3350520011003认知过程的信息处理 3350520011031组合数学 3350520011032计算机接口与通信 3350520011033软件构造基础 专业专业 平台选修 选修课程 课程 33505200110343350520011035335052001103633505200110393350520011040 移动编程技术Windows原理与应用Linux原理与应用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 33505200110413350520011042 数字信号处理程序设计语言理论 3350520011043网络空间安全 3350520011044工程伦理 3350520011045组织行为学 3350520011046设计思维 3350520011047计算机前沿技术1○
3350520011048计算机前沿技术2○
3
3 2 32.50.53上 32.50.53 2.52.5
4 2.52.5
4 3
3 4 32.50.51 2.52.5
3 2.520.55
3 3
5 3
3 6 2.520.55
3 3
1 1 2限定选修课程,其中“科4技写作”以英文授课。
32.50.51
1 1
1 32.50.51
1 1
1 3
3 4 32.50.54 32.50.54 21.50.54 21.50.55 21.50.55 21.50.55 2.520.56
2 2
6 2
2 6
2 2
7 1
1 7
2 2
7 2
2 7
1 1
1 1 与校内外单位或境外教师联合开课。
全院各专业 可选。
3350520011049计算机前沿理论1○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专业13实践课程 3350520011050335052001105133505200110523350520011053335052001111133505200111123350520011070335052001105733505200110583350520011059335052001106033505200110613350520011062335052001106333505200110643350520011065335052001106733505200110723132 33 3435 42 计算机前沿理论2○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数据采集与物联网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技术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计划与管理软件测试云计算技术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大数据分析与处理 ○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设计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大型应用软件课程设计 综合项目实践○创 36毕业论文或设计 选修课程 335052001110433505200111083350520011106 JavaEE架构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实现
1 1
1 1
3 3
4 21.50.56 21.50.57 32.50.55 32.50.56 21.50.56 32.50.55 32.50.56 21.50.57 21.50.57 21.50.56 21.50.57 21.50.57 21.50.57 21.50.56 21.50.57 21.50.57 人工智能方向物联网方向媒体计算方向软件工程方向云计算与大数据方向
1 11暑
1 1
4 1 12暑
1 12暑
1 1
7 “综合项目实践”需完成至少一项
2 6 IT认证,成绩根据证书等级或认证 分数进行评定。
“毕业论文或设计”可在实习单位
6 6
8 完成,但必须有实习单位指导老师 和校内指导老师联合指导。

2 2
5 1
1 6
2 2
5 3350520011113
○专业认识实习
1 1暑 30○初级项目实践
1 2暑 限定选修课程 41○中级项目实践三○创
2 3暑 跨学院选修课程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3 备注: 4350520011109创客实践○创 创新/创业实践、竞赛或发明专利,
3 3
8 或高等级论文。
参照学院相关规定 执行。
要求跨学院学科选课,至少修读4个学分的跨学院学科专业教育课程。
每个学生必须修读不低于3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全校范围内○创字课程均可)。
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不少于140分
1.带○三字的课程为第三学期开设课程。

2.带○创字的课程为创新创业类课程。

3.限定选修课程为专业任选课中的必选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及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培养方案 (含计算机类第一学年修习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1100890011003
110089001100711008900110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11008900110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公 30 1100890011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共 基 1100740011001-4形势与政策 础 1100820011101-4体育 课 1100730011001军事理论与训练 程 50 1100810013010大学英语 1100850011005高等数学B1 1100850011006高等数学B2必修 1100800011016线性代数B20 1100800011006大学物理D1 基 础 通必修 识
4 通课 识程 教核 育心 课通 程识选修 12课
8 程 一般 通识 课程 110080001102221107200110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人文社科经典导引 2110720011002自然科学经典导引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模块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 社会科学与当代社会模块 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模块 学分数 理实总论践 修读学课课 学期分学学 分分 33
2 22
6 备注 541
3 321
2 33
1 22 1-
4 44 1-
4 22
1 含2-3周军事训练 66 1-
4 55
1 55
2 33
2 44
2 33
3 22
1 22
8 8
1.所有学生必须修读《人文社科经
2 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

2.通识课程选修至少跨三个模块, 所有学生必须选修“中华文化与世 界文明”和“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 模块课程,人文社科类学生必须选 修“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模块课 程,理工医类学生必须选修“社会 科学与现代社会”模块课程。

3.通识课程要求每个学生至少修 满
12学分。
32计算机科学导论 34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 大类 专平台业课程必21.5 35363738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操作系统 修课程34专业 必修课程12.5 30393637383930 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需求与建模软件工程概论人机交互系统级程序设计 3350520011001电路与电子学基础 3350520011005物联网导论 3350520011004软件技术基础 3350520011003认知过程的信息处理 专 3350520011031组合数学 业 3350520011032计算机接口与通信 教 3350520011033软件构造基础 育 3350520011034移动编程技术 课 3350520011035Windows原理与应用 程 3350520011036Linux原理与应用 783350520011037科技写作 专业专业 33505200110383350520011039 编译技术及应用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选平台修选修课课程程 3350520011040335052001104133505200110433350520011044 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数字信号处理网络空间安全工程伦理 3350520011045组织行为学 3350520011046设计思维 3350520011047计算机前沿技术1○
3350520011048计算机前沿技术2○
3350520011049计算机前沿理论1○三3350520011050计算机前沿理论2○
1.510.51 32.50.52 33
2 32.50.53 32.50.53 2.52.5
4 33
4 2.52.5
4 32.50.53 2.520.54 2.520.54 2.520.57 21.50.55 32.50.51 11
1 32.50.51 11
1 33
4 32.50.54 32.50.54 21.50.54 21.50.55 21.50.55 11
5 33
5 21.50.55 2.520.56 22
6 22
7 11
7 22
7 22
7 11 111111 与校内外单位或境外教师联合开课。
33505200110733350520011074 嵌入式软件设计EDA技术 32.50.521.50.5
5 嵌入式软件方向(本方向需在物联网导 论、计算机接口与通信、嵌入式软件设计、 7EDA技术四门课中任选两门) 软件工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专17.5业实践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335052001107533505200110763350520011077335052001107833505200110513350520011080335052001108133505200110823350520011083335052001108433505200110853350520011086335052001108733505200110723350520011067323339 30 41 42 3633505200111033350520011104335052001110533505200111063350520011107 软件工程经济学Web设计与社交平台开发软件项目管理服务计算原理及应用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智能计算知识工程认知计算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基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软件仿真技术商务智能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并行与分布式计算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云计算平台与技术 ○初级项目实践
○中级项目实践三○创 ○综合项目实践三○创 毕业论文或设计架构程序设计JavaEE架构程序设计编译技术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实现网络工程与编程实践 4350520011109创客实践○创 22
5 32.50.56 22
6 21.50.57 33
6 21.50.56 22
6 21.50.57 32.50.55 21.50.56 21.50.57 21.50.57 21.50.55 21.50.56 21.50.57
3 3
2 1
1 4 2.5 2.56
1 11暑 软件服务工程方向 智能化软件方向系统仿真方向 云计算与大数据方向
2 22暑
2 23暑
6 6
8 2
2 5
2 2
5 1.5 1.55
2 2
6 2
2 6 创新/创业实践、竞赛或发明专
3 3 利,或高等级论文。
参照学院相 关规定执行。
跨学院选修课程4要求跨学院学科选课,至少修读4个学分的跨学院学科专业教育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每个学生必须修读不低于3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全校范围内○创字课程均可)。
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不少于140分 备注:
1.带○三字的课程为第三学期开设课程。

2.带○创字的课程为创新创业类课程。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含计算机类第一学年修习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数理实修 总论践读备注学课课学分学学期 分分 11008900110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3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1100890011007主义思想概论 22
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1100890011004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413 11008900110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 3212 公 30 1100890011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3
1 共 基 1100740011001-4形势与政策 22 1-
4 础 1100820011101-4体育 课 44 1-
4 程 1100730011001军事理论与训练 22
1 含2-3周军事训练 501100810013010大学英语 66 1-
4 必修20 基础必修 通识
4 课程 通 识核心 教通识 育课程 课 选修 程
8 12一般 通识 课程 110085001100511008500110061100800011016110080001100611008000110222110720011001 高等数学B1高等数学B2线性代数B大学物理D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人文社科经典导引 2110720011002自然科学经典导引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模块 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 社会科学与当代社会模块 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模块 55553344332222
8 1
2 2
2 3
1 1.所有学生必须修读《人文社 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 2典导引》。

2.通识课程选修至少跨三个 模块,所有学生必须选修“中 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和“艺术 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课程, 人文社科类学生必须选修“科 学精神与生命关怀”模块课 程,理工医类学生必须选修 “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模块 课程。

3.通识课程要求每个学生至 少修满
12学分。
大类平台必修课程专业19必修课程32专业必修课程13 专业平台选修课程专专业业选修教课程育课程78 专业选修课程 3234353637383034353637383350520011001335052001100533505200110043350520011003335052001155839335052001155933505200110313350520011072335052001105933505200110533350520011052335052001156333505200115643350520011565 3350520011047 计算机科学导论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最优化方法人工智能导论算法设计随机过程机器学习电路与电子学基础物联网导论软件技术基础认知过程的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伦理数据库系统智能机器人组合数学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处理智能计算系统人工智能前沿讲座 计算机前沿技术1○
3350520011048计算机前沿技术2○
3350520011049计算机前沿理论1○
3350520011050 3350520011566335052001156733505200110413100520043010335052001156933505200115703350520011571 计算机前沿理论2○
控制原理运筹学数字信号处理编译原理嵌入式智能系统智能控制物联网技术 1.510.51 32.50.52 33
2 32.50.53 32.50.53 2.52.5
4 33
4 33
3 22
3 21.50.54 33
4 3215 32.50.51 11
1 32.50.51 11
1 11
5 2.52.5
3 33
4 22
4 21.50.54 2.520.54 22
5 22
6 22
6 22
6 11 11 1111 与校内外单位或境外教师联合开课。
11 22
3 22
4 22
4 22 5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方向 2.520.55 21.50.56 32.50.57 人工智能专业必修16 专业实践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323350520011573335052001108133505200115743350520011575335052001157633505200115773350520011578310052004301433505200115803350520011085335052001158133505200115823350520011583335052001154333505200115853350520011586335052001158739323031363350520011588335052001158933505200115903350520011591335052001159233505200115933350520011594335052001159533505200115963350520011597 3350520011598 计算机图形学认知计算与脑科学知识工程泛函分析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信息检索定位与导航自然感知人机交互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基础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智能软件工程空间智能计算与服务认知心理学生物信息学智慧医疗计算金融博弈论应用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实训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智能系统设计与实现人工智能实训毕业论文或设计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综合实验云计算平台技术实践计算机视觉应用实践机器问答与信息检索实践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实践智能导航应用智慧医疗实践智慧法院智慧金融科研平台科研实践三创 创客实践○创 22
5 32.50.55 22
5 22
6 11 6智能感知与认知计算方向 21.50.56 22
6 11
7 21.50.57 22
4 22
5 22
6 22
6 22 7学科交叉与拓展应用方向 22
7 22
7 22
7 11
7 2 21暑四周
3 32
2 22暑四周
3 33暑六周
6 68
2 25
2 25
2 26 2261.要求学生至少选修 6个学分。

2 26
2.《创客实践》课程: 227创新/创业实践、竞赛
2 28或发明专利,或高等
2 28级论文。
参照学院相
2 28关规定执行。

2 2
2 2 跨学院选修课程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3 要求跨学院学科选课,至少修读4个学分的跨学院学科专业教育课程。
每个学生必须修读不低于3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全校范围内○创字课程均可)。
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不少于140分 备注: ○
1.带三字的课程为第三学期开设课程。

2.带○创字的课程为创新创业类课程。
计算机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 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接口与通信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引论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毕业论文 总计 辅修专业 3332.52.533 2.52.5 学生必须修满25学分 学分 双学位 333332.52.5333332.52.5226学生必须修满50学分 辅修与双学位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高等数学 10 大学英语
6 线性代数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 3 计算机学院(系)软件工程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概论软件需求与建模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辅修专业 32.52.5 2.522 学分 双学位 332.52.532.52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 软件工程经济学算法设计与分析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智能计算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综合项目实践毕业论文 总计 3322.5 学生必须修满25学分 辅修与双学位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 学分10633 33222.5322226学生必须修满50学分 备注

标签: #成都 #网站建设 #十大 #sem #培训班 #中国 #网站 #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