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人心目中美国大学排名是怎样

人心 5
82013年12月5日星期四Tel(押010)62580711 校园 主编:钟华编辑:温才妃校对:么辰E-mail押daxue@ 青春话题 天文爱好者们大多是“夜猫子”,为浩瀚星空所感动,彻夜不眠直至迎来喷薄而出的红日,才披着霞光心满意足地回去休息。
当高校的天文爱好者相逢时,产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抵制伪科学讲座、搞社团联姻,就连商定章程也带着些许“吵架”的意味……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姻本报实习生傅哲明 在高校天文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近年来,北京市高校的天文社团活动没有局限在校内,他们自发建立了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联盟(以下简称“北天联”),平时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经验交流,遇到重大天象时组织联合观测。
这群追星星的孩子互相传递探索宇宙的感动,分享建设社团的经验和教训。
在他们头顶上,是同一片璀璨壮丽的星空。
星空下的守望 暮色四合,倦鸟归巢。
在京郊的某个农家院里,北天联里各个学校的天文爱好者们正仰头望天。
“这白蒙蒙的一条便是银河,旁边是织女星和牛郎星……”大大的防潮垫上躺了十来个裹成“粽子”的同学,其中的社团负责人打开绿色的激光指星笔,为其余的同学讲解星座、神话传说和基础天文学知识。
夏虫侵扰时,花露水、风油精“暗香”浮动;冬风呼啸时,睡袋、暖宝宝、热水壶齐上阵。
社团骨干们架起或长或短、或胖或瘦的天文望远镜,对准不同的观测目标,他们中有介绍星云的,有介绍行星的,还有介绍望远镜本身的人。
天文摄影迷们则将三脚架一字排开,取了几幅地景后,便静心开始准备长期作战:拍摄星轨。
北天联的大型联合观测是各个社团交流的好时机。
为社员们介绍天文知识的骨干们互相补充,然后默默地将其他社团精彩的部分添进自己日后所用的介绍框架里。
摆弄各式天文望远镜的骨干身边往往围了一群人,其中不少是其他社团来取经的。
在一边静静拍摄的“摄影党”们,也不时搭个话:“你的ISO(白平衡)取多少?”“这构图怎么更有味道一点?” 这些天文爱好者们大多是“夜猫子”,为浩瀚星空所感动,彻夜不眠直至迎来喷薄而出的红日,才披着霞光心满意足地回去休息。
抵制伪科学讲座 高校天文社团日渐紧密的关系,在面临某些突发情况面前,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2013年3月,北京大学学生会承办了某著名企业家的天体物理学讲座。
北大青年天文爱好者协会随即在未名BBS和人人网上发表声明,称此次讲座内容为伪科学,抗议举办该活动。
经北大学生会和北大青年天文爱好者协会向学者请教后,认为主讲人著作中所涉及的某些天文物理学知识存在原理性错误,另有部分观点仍存在可争议与质疑之处。
而后此讲座停办。
借助人人网等社交媒体,北大青年天文爱好者协会为天文学讲座科学性严格“守门”的经验迅速在北京高校天文圈流传。
随后不久,该企业家又联系了北京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学生会。
北师大天文学社发现后,援引北大青年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声明发表了紧急声明,并联系了校内多个部门,叫停了该讲座。
伪科学讲座事件的平息,得益于北天联及时的信息互通。
同时也在北天联内部引发了一波共同抵抗伪科学的讨论,天文社团的负责人对于自身的责任认识也更深入了。
社团“婚姻” 除了常见的举办联合活动以外,天文社团之间交流的另一个重心是如何进行社团发展。
们把中国法制史的课本带到北航谈细节的时候,那群男生都吓呆了。
但我们是要进行‘明媒正娶’的,一步也疏忽不得。
最后‘拜天地’的时候两个社团分别安排了同学扮演‘新郎’、‘新娘’,对着月亮一拜天地,对着苏格拉底的画像二拜先哲,而后两个社团的同学共同进行‘夫妻对拜’。
” 社团“配对”的方式也使得文理科院校交流变得更为紧密。
吴淑菲表示,作为文科学校的天文社团,“没人没钱没望远镜”的老大难问题尤其突出,而“夫君社团”北航北斗巡星会在举办活动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吵架”研讨 图片来源: “天文是个很小众的爱好,有些学校的天文社团实力比较弱,而北天联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交流平台。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科协天文学社的赵天乐说。
而在高校天文社团里,有一个有趣的传统:社团“配对”。
这项传统起源于南开大学天文协会在网上向天津大学天文协会请求开通情侣空间。
在北京天文高校联盟里,北大和人大是第一对“情侣”。
北京大学青年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匡正表示,北大和人大星月空天文社共同进行过野外观测活动,而后社团骨干便带着玫瑰花去向人大“求婚”。
“‘婚后’的常规活动还是各自进行,但像参观北京天文馆、野外观测等外出活动则在一起举办。
” 中国政法大学星道天文社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巡星会的“婚礼”则更为热闹。
“婚礼”请人大星月空天文社做媒,按照中国传统婚嫁仪式“六礼”严格进行。
中国政法星道天文社的吴淑菲笑道:“我 “现在对章程第二条进行审议,有谁要提出动议?” “这一条没有意义,我们建议取消本条。
”“我们应该拿到纸质版文件,先讨论再进行投票。
总则中不需字斟句酌,但这一条必须保留。
” ……如此针锋相对的热烈讨论,并不只有在英美国家的议会上才会出现。
而是去年举办的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联盟第七届研讨会上的真实情景记录。
由于时间安排较短,各个社团之间的意见分歧较大,去年研讨会上只讨论了章程中不到一半的内容。
“之前北天联的作用似乎并不是发挥得很好,因此想制订章程,以推动北天联的发展。
”国家天文台的刘博洋博士是北大青年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前任副会长,他在去年的研讨会上力排众议,采用罗伯特议事规则主持对章程的讨论。
虽然面对重重阻力,对章程的讨论暂时搁置,但组织化的萌芽正在悄然生长。
刘博洋把这看成“我的公民实践”。
赵天乐认为,天文社团只是爱好社团,北天联并不需要这么浓重的“行政化色彩”。
高博则认为目前状态下讨论章程,时机尚未成熟。
但也有人撰文支持刘博洋的制度化改革。
这些声音在去年的研讨会上由于时间问题,并未得到充分表达。
一年一度的研讨会即将召开,今年的讨论将走向何方,值得关注。
学子情怀 蝉深埋于地下十七年, 只为来年炎夏那清朗的啼鸣; 蚌忍受沙的长久磨砺只为孕 育出那颗小小的珠粒;朝圣者 虔诚跋涉、穿越山水,只为达姻 到心中的那一方圣地。
漫漫时曹 光见证了每一段成功的故事,雅 助人们走得更远。
昕 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 文学备忘录》中说到:“时间 流逝的目的只有一个————— 让感觉和思想稳定下来,成 请不要着急 熟起来,摆脱一切急躁或者 须臾的偶然变化。
”初看这句 话,似乎阐述的重点在于解释时间的力量, 再品读一遍即可发现,真正的成熟或所谓 的目标达成都免不了时间的洗礼,在时间 老人的面前,一切仓促、匆忙、急于求成的 心态便即刻显现了它的苍白。
人生的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的步伐 有多快,而是你走得有多远,实现了怎样的 梦想。
揠苗助长的后果无人不知晓。
著名记 者闾丘露薇在参加上海书展的签售活动 时,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喊着“闾丘阿 姨”向她扑来,之后又冲上讲台甜甜地恳求 她的签名,显得比其他排队等候者更突出, 工作人员说:“你怎么对每个嘉宾都说最喜 欢?”显然小女孩夸张的笑容和对每一位嘉 宾的美言都是为了更快速地拿到签名,但 是却让闾丘露薇产生反感,最终也没有将 签名送给小女孩。
在她看来,既然有规则大 家就应该按照规则来做事,小女孩如果真 心喜欢嘉宾,就应该和其他读者一样排队, 而不是认为只要“脱颖而出”,让人印象深 刻,就可以不遵守规则。
道家创始人老子所推崇的无为而治、 顺其自然的心态是对于生活的一种独到的 诠释。
总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站在了 那个曾经一度向往或不曾期望过的高度, 俯瞰自己一步步走来的每一个脚印,欣喜 若狂。
成功总是想给你一枚惊喜,在你最不 留意的那一瞬间。
正如唐代著名的茶文化 家和鉴赏家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 此来培养自己的雅致,最终成为“茶仙”。
即 使是慢日子,久了也会有惊人的成绩,而加 快步伐一味地前进,没有打牢基础,没有走 稳每一步,人生的大厦迟早会坍塌。
老子的《道德经》有言:“民之从事,常 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慎 终如始”即对待结尾和对待开始时一样,始 终谨慎从事,而不能只是出发时兴致勃勃, 在路途中一旦遭遇荆棘便将信念磨损,还 未到达彼岸就轻言放弃。
在前进的道路上, 请不要着急,且行且歌,你会拥有一个美好 的未来。
(作者系东北林业大学学生)
场 与 牛 有 姻本 约报通讯员 的 曾皓 动 漫 之 旅 《牛转乾坤》动漫电影中的一幕 憨态可掬的小牛、青春洋溢的大学生活、清新唯美的校园风景、刺激紧张的比赛场景……当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中国高校首部校园题材原创动漫电影《牛转乾坤》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多媒体教室首映,引发同学们对高校文化精神的热烈讨论。
校园里的“牛”文化 《牛转乾坤》是由中国科大新闻中心组织创作的原创校园动漫电影。
影片以该校“蓝鹰”机器人团队18次获得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冠 亚军的辉煌战绩为背景而创 作,以“孺子牛”机器人足球队 愈挫愈奋,拼搏进取,最终取得 国际大赛冠军为主线,展现了科大人矢志不渝、 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
首映当晚,在50分钟的 播放时间里,现场观影的同学们仿佛经历了
场清新的青春励志之旅。
值得注意的是,《牛转乾坤》的创作团队主 要由科大师生组成:导演洪孟良是中国科大人 文学院教师,编剧蔡立英在参加创作时,还是该 校科技政策与科技传播系的一名学生,影片主 题歌《破茧成蝶》也是该校学生的原创作品。
动 漫制作则由科大校友陈拥权牵头的公司完成。
“《牛转乾坤》
其实就是科大人在讲述自己 的故事,展示科大人的精气神。
”据洪孟良介绍, 之所以定名为《牛转乾坤》,与科大校园里的孺 子牛雕像密切相关。
孺子牛雕像是科大78级学 生毕业之际捐款赠送给母校的礼物,已经积淀 成为科大的文化象征物之
一。
在科大,学业优秀 的学生被称为“小牛”,诞生“小牛”的学生宿舍 被称为“牛棚”,而该校学术水平高的教授被称 为“大牛”。

“‘牛’文化表征着科大人倔强、执着、勤奋、 昂扬的生命精神,选择《牛转乾坤》作为这部动漫电影的片名,正是希望这部电影能深刻地阐释并向社会传播中国科大独特的文化精神内涵。
”洪孟良说。
该校党委书记许武、校长侯建国还特别为影片首映题词“任重道远,砥砺前行”、“勤力奋勉,成就梦想”,表达了对中国科大孺子牛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同学们的殷切希望与谆谆勉励。
接地气的文化传播 长期以来,高校文化传播中存在着形式单
一、渠道不畅等问题,品牌形象的立体化塑造格局尚未形成,尤其是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单向传播形式很难获得青少年群体的认同。
“随着传播环境和条件的革命性变化,特别是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文化形象和品牌的塑造与传播,已经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中国科大新闻中心主任、《牛转乾坤》总策划蒋家平表示,在这种背景下,大学在巩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基础上,完全可以围绕大学品牌的核心内涵,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贴近年轻人的文化产品,并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平台,进行立体化的塑造和传播。
作为国内高校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一次积极尝试,《牛转乾坤》的首映在科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众多学生通过微博开展了热烈讨论:“支持原创动漫电影,支持科大!感谢所有具有孺子牛精神的科大人!”“支持《牛转乾坤》,科大精神万岁!”……影片的成功首映激起了同学们对科大精神高度的认同感,而首映当晚向学子们派送的限量版“孺子牛”卡通胸徽纪念章也成为科大校园的“新宠”。
出席首映式的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李国阳则表示:“《牛转乾坤》是中国科大校园文化接地气、有朝气的充分体现。
” 据悉,高校新闻中心已与新浪微博达成共识,新浪微博将在首映后对《牛转乾坤》进行网络推广。
哈佛周记 什么样的人才能上哈佛 姻郭英剑 中国的大学是“考”上的,一次高考基本确定终身。
而美国大学特别是像哈佛这样的一流高校,则不是依靠“考试”来决定的———绝对高于中国高考对于考生的要求,因为学生要接受的是全面的考查与检阅。
为此,我们不妨来看看哈佛对一个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是怎样的。
一般来说,申请哈佛者SAT要取得高分才行———很多学生都是满分;中学阶段的GPA要尽可能地高———很多学生同样是满分4.0;推荐信要颇具分量———基本上都是有真凭实据的、实实在在的溢美之词;课外活动多姿多彩———很多学生不仅有各种课外活动,还有众多校外乃至国外的精彩的学术活动或者独特的个人经历;出众的面试结果———在由哈佛校友主导的面试中,应该有绝对出色但又自然而然的表现;独特的个人陈述———在彰显个性的同时,也要把学术潜质以及优异于他人之处表现出来。
然而,所有这些加起来,还只能说是,一切才刚刚开始。
从最终录取结果看,所有哈佛的学生都排在高中阶段整个毕业班(这里“班”的概念,相当于中国的“年级”)的前10%~15%的行列。
想一想就不难理解。
2013年,申请哈佛的学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35023人,而录取率又创历史新低,仅为5.8%,即发放录取通知书仅为2029份。
我总说,申请哈佛未被录取者,未必不优秀;但凡进入哈佛者,则绝无平庸之人。
那么,一个问题就摆在人们的面前。
既然都如此优秀,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被录取,而大多数同样优秀者却只能名落孙山呢? 其实,哈佛的招生规则、录取的程序等一直是外界议论、争议乃至批评的焦点。
当人们看到有众多的官家子弟、富豪子女、文体才子进入哈佛之后,难免会有疑虑———是否对穷人或者说平民百姓的子女有不公平的一面呢? 如果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过去的哈佛的确经历了一段从精英阶层到逐步平民化、从对待特殊人群有特殊政策到更加公平竞争的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总体来看,哈佛的历史演变主要是从为贫穷学生提供经济资助、追求学生族群的多样化和多元化这两个方面出发,向更多才华出众的平民子女敞开大门。
在哈佛最初建立的两百年中,学生群体很单
一,用今天的标准来看就是白人、新教徒和男性。
在那个时期,唯有富家子弟,才能上得起哈佛。
哈佛也是最早引入奖学金制度的美国高 校。
大约从1643年,即哈佛刚刚开办7年不久,就开创了资助贫穷学生支付学费的先河。
到18世纪,哈佛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都能获得经济资助。
到20世纪初,除了经济资助外,哈佛还会为那些贫穷的学生提供过冬的衣服。
1934年,时任哈佛校长柯南特专门设立了一个面向全国的奖学金项目,极大提高了无力支付学费的优秀学子进入哈佛的人数比例。
现如今,哈佛是全美推行不考虑学生支付能力的录取原则、对贫穷学生实施全额资助的六大院校之
一。
在这六大高校中(包括MIT、普林斯顿、耶鲁等),哈佛又是第一个把这样的双重原则用于国际学生的院校。
2007年,哈佛又推出重大措施,对那些家庭年收入在6万美元以下的哈佛学生,不收取任何学费。
在2011年至2012年度,哈佛拿出了1.66亿美元资助各类学生,大约覆盖了60%的本科生,而在这其中,超过20%的学生是无须向学校支付任何费用的。
通常,美国的各州立大学,即公立大学的学费都相对偏低,吸引了不少家境困难的优秀学子。
正因为哈佛不断地完善其经济资助制度,使得哈佛在其招生网站上宣称:“现在,对于美国90%的家庭来说,把孩子送到哈佛与把子女送入旗舰公立大学两者的花销差不多,甚至更少。
”正因为这个前提,改变哈佛学生族群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哈佛既有自己的入学考试,也有其特殊的录取政策。
所谓入学考试,主要是一些传统的科目,包括拉丁文和希腊文,而这些语言学习只有在私立学校才会讲授。
换句话说,唯有有钱人才可能学到这些知识。
同理,也只有他们,才能在未来去参加哈佛的入学考试。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初,尽管报考哈佛的人们要通过一个简单的考试,但哈佛依旧保留了哈佛园内一景 给予某些人“有条件入学”的权利。
这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不能通过入学考试,哈佛还是可以以其他理由给予其入学资格的。
而到1907年,超过55%的学生都因为沾了这样的附加条件而获得了入学资格。
这样的情形在1913年开始有了转变。
由于时任哈佛校长洛威尔提出的“新计划”是主要面向公立学校学生,从而使得在“新计划”下招生的人数,超过了旧计划下所招收的学生人数。
不能忘记的是,哈佛在招生方面的变化,也得益于校外重要的社会运动的影响力。
比如,1968年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新任哈佛招生委员会主任彼特森就宣布说,哈佛将会录取更多的黑人学生。
第二年,有90位非裔美国人进入哈佛,这一数字比前一年增长了76%。
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哈佛的学生中,不仅有非裔美国人,也开始有了更多的土著美国人、亚裔美国人等。
在今天的哈佛校园中,你可以看到各色人等,这里有大概超过20种的不同的宗教信仰,学生来自的国家超过80个之多。
如果回到本文的主题来看———即什么样的人才能上哈佛,我个人以为,那些既有全面的个人素质发展,又有勇于追求知识、探索世界的激情与勇气,且有异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者,最容易在众多优秀的学子中脱颖而出。
郭英剑摄 社址院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乙猿号邮政编码院员园园19园新闻热线院园员园原62580699广告发行院园员园原6258066662580707传真院园员园原62580899广告经营许可证院京海工商广字第8037号零售价院1援5园元年价院288元解放军报印刷厂印刷

标签: #功能 #品牌 #网站 #网站推广 #广州 #硕士研究生 #是怎样 #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