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7日星期三,seo外包要多少钱

要多 4
2021年10月27日星期三责编:严蓉晖电话:5325903 社会 产业就业旺村民分红忙 ——茶岭镇“四带一自”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 本报讯10月17日,怀宁县茶岭镇范塘村中榜组村民曹风娇领到640元的分红。
当日,在怀宁县茶岭镇入股带动收益分红现场会,一个个脱贫户手拿入股分红的现金,脸满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021年茶岭镇认真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政策,以产业兴旺为抓手,以脱贫户增收为宗旨,深入推进“四带一自”产业发展,助力农业特色产业升级增效。
茶岭镇平安家庭农场,以生产再生稻为主体,从生产到烘干、加工、销售成一体。
再生稻大米注册了绿色食品商标,产销两旺。
每年都带动脱贫户务工就业,今年带动了3户农业务工。
随着规模的日益壮大,自2019 年开始,该农场带动了周边脱贫户入股分红,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割销售等不用入股人操心烦心,发生自然灾害等意外情况由农场承担风险。
正是这样“四带一自”民生工程的实施,让茶岭镇峡山村脱贫户刘三狗尝到了甜头。
“政府的政策好,我投资入股5000块钱,每年有3000块钱的产业奖补和660块钱收益分红。
”脱贫户刘三狗说。
“今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十分必要,坚持脱贫不脱政策,通过"四带一自"产业政策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让脱贫户该享受的政策都享受到位。
”茶岭镇乡村振兴办负责产业的陈剑站长说,截至10月 中旬,全镇有234户脱贫户符合产业奖补申报条件,奖补资金达42.35万元。
在茶岭镇茶岭村,脱贫户孙得宝利用荒山养了67只湖羊。
该镇乡村振兴办与农业站工作人员来到他家,进行入户复核项目并兑现奖补。
现年41岁的孙得宝,是个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带着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女儿,他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了低保、教育资助、医疗救助、残疾补助、产业奖补等帮扶措施,2019年开始养羊,当年实现脱贫。
“那时,要不是镇村干部鼓励我从事养羊产业,我真不知道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
现在好了,这67只羊今年又有11只羊要下崽了,政府每年还有3000元产业奖补,同时政府安排我公益性岗位生态 护林员工作,每年有4000元工资,再也没有以前的生活压力了。
”孙得宝笑着说。
近年来,茶岭镇大力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完善“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着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带动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支持脱贫户自种自养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今年全镇发展到户项目241户,入股带动34户,农业务工6户,通过这种“四带一自”模式,极大地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促进脱贫户稳定增收。
(全媒体记者汪秀兵通讯员董知明) 新闻传真 宜秀: 人居环境整治绘就乡村美丽画卷 本报讯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宜秀区白泽湖乡先锋村坚持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活力,唱响人居环境整治主旋律,群策群力共建美丽家园,让乡村既增“颜值”又添“气质”。
家住先锋村新塘组的村民陈国祥,深刻感受到了人居环境整治给村庄和自家房前屋后带来的变化,他笑着说:“环境美了,心情也好了。
”今年以来,先锋村实行人居环境整治责任制,党支部书记包抓全村整治工作,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党员志愿服务先锋队、党小组引领作用,动员村级各类组织,党员包联到户,人人参与。
在现有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的基础上,该村逐步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包联责任机制,让党员包联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不断强化党员标杆意识,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进全方位、立体式、无死角、全领域整治。
同时,通过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党建+”工作模式,号召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党员带头发放倡议书、开展政策宣传、整治环境,引导村民自觉参与整治工作。
先锋村实行每月“一督查、一曝光、一通报、一清零”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环境治理文明实践中的引领作用,从改脏改乱入手,投资了300万元硬化“户户通”公路5.3公里,新建污水管网3公里,新创建“美丽庭院”174户,关闭畜禽养殖场4处,对排查发现辖区存在的未经批准私自乱搭、乱圈、乱建以及废弃圈舍、破旧房屋、残垣断壁和垃圾,迅速给予拆除和清理,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
截至九月底,先锋村已累计清理田间窝棚11个、农村生活垃圾120多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50多吨。
接下来,该村将持续聚焦党建引领,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全媒体记者罗少坤通讯员周燕) 振宜汽车冲刺百亿企业 10月15日,安庆经开区振宜汽车总装车间一派忙碌,工人用机器手安装车门。
振宜汽车今年产销突破5万辆,产值40个亿,明年计划实现产销量12到15万辆,产值突破100个亿,将成功迈进百亿企业。
全媒体记者储永志通讯员胡忠摄 青年当主角社区更青春 本报讯青年是社区生活的重要群体,社区活力与青年人脱不开关系,今年以来,迎江区新河路街道曙光社区以“社区青春行动”试点社区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以青年为主要力量的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青年的社区参与感和城市归属感。
“奶奶,您一个人居住一定要小心,走路不要着急。
”本月初,曙光社区组织青年志愿者以及多名专业医护人员为社区老人开展上门义诊活动。
在老人家中,志愿者询问老人身体情 况,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赢得了老人们的一致赞扬;10月17日,曙光社区青年志愿者们按照垃圾分类最新标准,向小区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页200余份,现场向居民讲解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如何正确投放垃圾,让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如何分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社区青春行动,怎么推进实施?曙光社区党委书记苏小妹表示,社区链接专业社工、青年社会组织、高 校、少先队、企事业单位等人才资源,培育好共青团品牌项目,推进社区青年之家建设,着眼适应社会运行机理、最大限度筹措资源、实现多方联动。
在日前由曙光社区组织的一场公益演出中,虽然台前的表演者大多是社区的退休老人,但在幕后,活动的组织、宣传、秩序维护以及活动主持均有社区青年志愿者完成。
参与此次志愿者活动的社区青年查媛说:“作为一名青年志愿 者,能够在社区活动中挥汗青春,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我很自豪,也希望自己接下来能够参与到更多社区活动中来。
” 新河路街道社工服务站负责人倪申认为,在社区青春行动中,既要发挥社区主题作用,更要注重用好青年志愿者群体,将青年志愿者协会融入进去,凝聚青年,以发挥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作用。
(全媒体记者唐飞通讯员柏艳娇) 黄五一:全程机械化的幸福农场 走进桐城市范岗镇杨安村黄五一的家中,堂屋里整整一面奖状墙上,一张荣誉证书也十分引人注目,那是黄五一荣获桐城市机插秧高产栽培与应用项目推广奖一等奖。
黄五一的家庭农场不仅实现了耕地、插秧、病虫害防治以及收割的全程机械化生产,黄五一自己还潜心钻研,发明了瓜蒌洗籽一体机,实现农业高效生产。
深秋时节,黄五一的瓜蒌大棚里,一簇簇的瓜蒌长势颇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瓜蒌呈现出青绿色,黄五一轻轻抱起一个瓜蒌说:“它们现在不会再长大了,再过一个月等表皮变成黄色就可以收获了。
”黄五一的家庭农场以种植水稻、瓜蒌为主,“现在瓜蒌有100多亩,水稻有800多亩。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黄五一的家庭农场也逐渐实现全流程机械化操作,“我自己 购买了2台插秧机、1台旋耕机、3台农用车、1台大农拖,加上晒场一起投入了100余万元。
”据黄五一介绍,除了耕田插秧以外,病虫害防治、收割也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病虫害防治这一块每年到了时间就租赁专业服务队的植保无人机,像之前600余亩的水稻,在没使用植保无人机的时候,需要8个人一个礼拜才能完成全部的喷洒农药工作,现在只需要两台无人机一天便完成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 黄五一说,机械化生产既是现代农业的趋势与方向,也有一些客观因素。
“我的家庭农场2008年成立,那个时候只种植水稻和小麦,有600亩,直到2010年才增加了瓜蒌的种植。
当年600亩水稻种植的时候,还没有实现机械化生产,插秧最多一天80个人花了1个月的时 间才完成,机械化生产以后,2台插秧机同样的面积只需要12天便全部完成。
”农村劳动力不足、老龄化现象也促使黄五一布局农业机械化生产。
从农业机械化生产中尝到甜头的黄五一在种植瓜蒌过程中遇到了难题。
“瓜蒌子靠人工剥太难了,花费的人工多不说,效率还特别低下。
”黄五一说,每到瓜蒌丰收的季节,二十余名工人全部坐在晒场上,一整天才能剥700吨青瓜。
为了解决瓜蒌子剥脱的难题,黄五一决定自己研究。
“我自己思考了很久,后来受到南瓜破碎机的启发,自己通宵了十个昼夜,搞出了一个模型。
”现在,黄五一的发明已经投入生产,不仅让自己的瓜蒌产业迈入机械化生产,黄五一的瓜蒌洗籽一体机也远销全国多个省市,“现在天天都有人打电话来定机器,我仅洗籽 一体机这一项产生的净收入每年达到了二三十万元。
” 黄五一介绍瓜蒌种植每五年是一个周期,“第五年以后土壤什么的都需要翻新,今年农场里的108亩瓜蒌是第一年,预计能收获2万斤瓜蒌子,毛收入在100万元左右,因为第一年大棚等设施投入较大,纯收入只有50万元左右,但第二年逐渐丰产,能收获3万斤左右,投入也大大减少,纯收入便能达到100万左右。
” 经济富裕了,黄五一对自己和子女却要求更加严格了。
“像我们搞农业的,就是要勤劳吃苦,我可能比较喜欢搞发明,能够提升效率解放双手何乐而不为呢?”黄五一说,农忙时节,旋耕机、插秧机都是他操作,“不会有老板的派头,我们就是农民。
” 全媒体记者付玉通讯员华璐 望江: “四化”提升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知晓率 本报讯今年以来,望江县雷池乡法律援助工作站“四化”做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有效提升了法律援助知晓率,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工作队伍专业化。
组建了乡村两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设立雷池乡法律援助工作站,辖区内12个村(社区)各设立了一个法律援助联系点,明确联络员的工作职责,发挥法律援助联络员、明白人贴近群众的优势,将法律援助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业务培训常态化。
乡法律援助工作站结合每月的综治例会开展法律援助联络员、明白人业务培训会,系统学习《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等内容。
入户宣传日常化。
工作站工作 人员利用下乡调解、走访“特殊”人群、政法干警进网格、我为群众办实事、法律七进等活动,向广大农户宣传法律援助有关规定及法律援助有关政策,农户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进行维权等内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宣传载体多样化。
在广发宣传单、滚动播放宣传标语的同时,在乡、村两级法治文化广场、法治走廊、法治漫画墙、法治宣传栏等法治文化阵地将法律援助元素融入其中。
通过送戏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讲述法律援助案例,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援文化作品,提升群众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
(全媒体记者唐飞通讯员章赛男) 迎江: 环保整改除异味 本报讯日前,迎江区人民路街道康熙河社区网格长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华中西路上大方小肴饭店一窗户有异味传出,给附近居民带来困扰,社区当即派出环境监督员协同区环保监察大队工作人员的来到该饭店,解决异味传散问题。
经排查,发现是其中一房间放着几十个烧碳的炉子,监察大队工作人员使用仪器测量该房间内一氧化碳超标。
工作人员当即责令饭店负责人撤掉多数炉子,并新增通风排扇避免气味直接从窗户传出。
饭店负责人立即撤掉了大多数没用的 消除隐患解民忧 炉子,只保留几个炭炉工作,并经过一周的整改,加装通风通风排扇解决气味从窗户直接排放问题,解决附近居民的困扰。
住在附近的居民陈红说:“现在再也不用捂着口鼻经过了,感谢社区为我们解决困扰。
” 环保和安全无小事,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平安和健康。
近年来,人民路街道始终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民忧、护民安,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媒体记者唐飞通讯员李热) 桐城: 细化工作思路助推美好乡村建设 本报讯今年以来,桐城市龙眠街道龙眠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通过强化组织建设,美化人居环境,优化产为布局和细化工作思路,引领乡村振兴。
该村严格组织生活,推进党务公开,切实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同时该村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龙眠村按期完成全部旱厕改造任务;以建设省级文明乡村为目标,完善村级公共基础设施,丰富乡风民风建设,该村申请到位省级专项建设资金134万元,以保护人文自然景观为,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拓展村级发展道路。
截至目前,碾玉峡景点 提升工程已大体完工,形成了峡谷栈道、河岸湿地、意境拱桥为一体的旅游景观。
龙眠村茶叶种植面积达2500余亩,年总产值超过1500万元,成品茶叶销售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龙眠村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地理、生态资源优势,抓好优质茶叶种植,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
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开展“校村合作”、“村企合作”的模式,改良种茶技术,增加茶叶品种,拓宽销售渠道。
(通讯员杨中亚王申贝) 印刷单位:安庆日报社印刷厂地址:集贤北路689号(农野大厦)本报通过邮局发行发行单位: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安庆市分公司本报地址:湖心北路88号办公室电话:5325945每份零售价:1.30元

标签: #东莞 #常州 #多少钱 #花多少钱 #多少钱 #企业网站 #多少钱 #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