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2011年09月02日

碧桂园 8
星期五编辑:贾晶晶E-mail:kggs·jia@校对:王培娟美编:马丽 美国500强营收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以强为鉴11版 缪荣 今年5月份,《财富》杂志公布了2011年度“美国500强企业”榜单。
总体上看,2011美国500强企业的表现与上一年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基本恢复至危机前水平,营业收入总额为107844亿美元,增幅为10.5%;利润总额为7086亿美元,增幅高达81.4%。
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2011美国500强企业的业绩充分反映了2010年美国经济的复苏态势,具有如下特点:
1、亏损面显著缩小,入围门槛有回升 2010美国企业500强亏损企业有96家,亏损总额为1956亿美元,有8个行业出现利润总额亏损;而2011美国企业500强亏损企业有50家,亏损总额为563亿美元,有7个行业出现利润总额亏损。
无论从 亏损企业和行业的数量,还是亏损总额看,2011美国500强企业的亏损面较上一年都有显著缩小。
另外,2010美国500强企业入围门槛较上一年降幅高达10%,2011美国500强企业入围门槛止跌回升,从上一年的41.6亿美元升至43.9亿美元。

2、工业制造领域全面复苏,大部分行业表现突出 从2011美国500强企业榜单看,比之上一年,汽车与零部件行 业、半导体与其它电子部件行业、建筑和农业设备行业、木制品和纸制品行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行业、计算机外围设备行业、科研、摄影、控制设备行业、网络和其它通讯设备行业、工业设备行业、电子电器设备行业、化学品行业、医疗产品和设备行业等营业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
可以说,榜单中几乎所有制造行业的总体绩效都有明显进步,美国工业制造领域全面复苏, 大部分行业表现突出。
奥巴马总统上台伊始,就把振兴制造业作为美国的既定国策。
从宏观数据看,截至2010年12月,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指数实现了连续17个月的增长,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甚至达到1988年7月以来最高水准,美国制造业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政府在金融危机中对实体经济 的精心维护是分不开的。

3、居民消费增加,消费产品和 传统服务企业业绩稳中有升 圆园员园年全年美国消费景气上升,消费者支出增长1.8%,重新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2011美国500强企业榜单看,比之上一年,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产品和传统服务企业业绩稳中有升。
其中,消费食品行业、服饰行业、娱乐业、食品与药品商店行业、汽车零售与服务业、普通商品经销行业、餐饮服务行业、电信行业、运输与物流行业、航空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的 营业收入总额和利润总额均出现明显提升。

4、金融服务企业业绩有明显改善 从2011美国500强企业榜单看,金融服务企业业绩也走出低谷,有较好表现。
其中,
J.P.摩根、伯克希尔-哈撒韦、富国银行、通用电气、花旗集团、高盛集团6家企业分别以173.7亿美元、129.7亿美元、123.6亿美元、116.4亿美元、106亿美元、83.5亿美元的净利润跻身最赚钱公司20强。
从分行业看,人寿与健康保险行业、财产与意外保险行业、商业银行、 证券行业、金融数据服务行业、多元化金融行业等营业收入总额和利润总额均出现明显提升或改善。
但是 在“两房”280亿美元巨额亏损的拖累下,仍有130亿美元的亏损。

5、房地产业触底反弹使得相关行业企业明显受益 2010年,美国房地产销售止跌回升,据全美不动产协会(NAR)公布 的信息,2010年美国成屋销售达到528万户,比预期年销售量高出8.9个百分点。
受益于房地产业的复苏,美国建筑支出在2010年下半年逐月升高,对企业的最直接影响是,上一年整体跌出榜单的住宅建筑企业本次有2家重新入围500强。
其他相关行业也获益匪浅,如家用设备和家具行业、金属制品等行业入围 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总额均出现了增长。
金属龙头企业奥尔科则实现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盈利。

6、公共服务领域企业的负增长反映了美国国内需求的疲软 制造领域的美国500强企业大多实现了全球化经营,它们的业绩提升更多反映了全球范围需求的增加,而公共服务行业500强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美国国内,它们的经营情况与美国国内需求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从2011美国500强企业的榜单看,铁路运输行业、能源行业、汽车运输与租赁行业等入围企业都出现了减少或不变,营业收入 总额均出现了下滑。
公共服务领域500强企业营业收入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内需求的疲软。

7、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全球品牌的行业和企业优势更加明显 数据显示,美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的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入围176家,2006年入围170家,2007年入围162家,2008年入围153家,2009年入围140家,2010年入围139家,2011年入围133家。
但是必须承认,美国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全球品牌的大企业,它们独特的优势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加明显,表现丝毫不输于金融危机前的2008美国500企业。

8、营业收入行业分布基本稳 定,利润行业分布更加均衡从营业收入的行业分布看, 2011美国500强企业中营业收入最高的十大行业依次是炼油、商业银行、普通商品经销、财产和意外保险、多元化金融、汽车与零部件、专业零售商、电信、食品与药品商店、航天与防务,2010美国500强中营业收入最高的也是这十大行业,只不过行业排名略有差别。
从营业收入的行业占比看,2010榜单中营业收入最高的前十大行业的营业收入占了美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39%,2011榜单中营业收入最高的前十大行业营业收入占了40%,其他行业的营业收入分布变化也不大,可以认为,这两年营业收入的行业分布基本稳定。
从行业利润占比的分布看,2010榜单中行业利润占比的分布区间为-20.47%至16.38%;2011榜单中行业利润占比的分布区间为-1.86%至10.29%,比上一年大幅收窄。
2010榜单中利润总额最高的十大行业利润在美国500强企业的占比为69%,而2011榜单中利润总额最高的十大行业的占比为53%。
从上述数据看,美国500强企业的利润在部分行业过于集中的现象正在好转,利润的行业分布更加均衡。
(作者单位: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 美国500强企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缪荣高蕊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强烈冲击和影响,也给许多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不少世界级的大企业因而陷于困境甚至倒闭破产。
处于金融危机的漩涡中心,美国大企业自然难以幸免,根据《财富》杂志近几年公布的美国500强企业数据发现,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的大企业发展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将对美国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美国500强企业的发展趋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生明显逆转 2007年以前,美国500强企业连续多年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无论营业收入、利润还是资产都连年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但是,自2007年下半年次贷危机开始,美国500强大企业的成长趋势就发生明显逆转,主要表现在营业收入、利润等方面。
利润水平的急剧下降是美国500强企业发展势头出现逆转的首要标志。
2005年、2006年、2007年三年美国500强企业的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15.2%、18.8%、29.0%,可谓盛况 空前,美国大企业发展的势头非常令人鼓舞。
然而,2007年下半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2008美国企业500强的数据显示,500强企业的利润总额出现17.9%的急剧下降;随着次贷危机进一步演变为金融危机,许多美国金融企业受到重创并将不利影响蔓延至其他领域,2009美国企业500强的利润总额为989亿美元,出现了跳水式的下降,降幅达85%,有128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总额达5193亿美元;2010美国企业500强的利润总额为3906亿美元,较上一年出现了明显的回升,增幅达295%,但是情况并不乐观。
与上年相比,在许多亏损最为严重的金融业巨头倒闭而被500强榜单除名的情况下,仍然有96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总额达1956亿元,利润总额比起次贷危机之前的水平,仍然处于历史的低位。
可以说,2008年以来利润水平的戏剧性变化,是美国500强发展势头出现逆转的首要标志。
金融危机对美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已经有明显表现 2005年、2006年两年美国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分别增长了10.5%、10.2%,可以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07年、2008年两年美国500 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分别增长了8.9%、7.1%,与往年相比有小幅下降,只能说是金融危机的前兆。
与利润在2008年剧烈下降相比,金融危机对美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的实质性影响应该从2009年得到体现,这一年美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比上一年仅增长0.8%,比前几年的增幅出现了巨大的回落。
而根据2010年的数据,美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比上年下降了8.7%,甚至低于2007美国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由于营业收入的表现比起利润相对滞后,因此不排除明年营业收入总额继续下降的可能。
美国500强企业的行业指标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 金融危机发端于美国的房地产次贷危机,在危机进一步升级的过程中逐步影响到房地产、金融、证券、建筑、建材等一系列相关产业,通过2008—2010年美国500强企业榜单我们发现,金融危机对美国500强企业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有一大批企业退出榜单,甚至导致一些行业整体退出榜单。
两年间8个行业从榜单上消失,部分行业的入围企业数量迅速下降。
2008年的榜单中,美国500强企业中有储蓄机构2家、房地产企业 4家、家具企业1家、建筑材料与玻璃企业2家、玩具和运动商品企业1家、薪酬服务企业1家、运输设备企业2家、住宅营造企业8家,而在2010年的榜单中,在金融危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这8个行业的企业全部消失,工农业设备行业的企业合并到其他行业。
另外,由于雷曼、贝尔斯登等金融企业的倒闭,证券业企业数量从2008年的8家减少为2010年的4家,多元化金融企业从2008年的11家下降为9家。
当年即便是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巨大推动下,美国500强企业的行业分布变化也没有如此剧烈,这短短两年时间行业分布产生的巨大变化,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部分行业盈利水平出现大幅波动,没有出现新兴的行业 企业的盈利水平往往最能够快速反映出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金融危机反应最灵敏的就是美国500企业的盈利指标,2008—2010年,美国500强企业的盈利水平出现大幅波动,具体而言,部分行业的表现非常突出。
如表2所示,航空运输业、娱乐业、证券业、商业银行、多元化金融等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在2008年美国500强的数据中表现尚可,在2009年的数据中陷入低谷,在 2010年的数据中出现回升,探底和回升的幅度都非常巨大。
并且,除了汽车业,其他行业的整体利润还远远没有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从历年的美国500强企业数据中我们发现,每年行业数量的小幅变化是正常的,有时会有一两个行业从榜单中消失,有时也会有一两个新兴的行业出现。
但是通过2008和2010美国500强企业的对比我们发现,只有行业的消失,却没有新兴行业的产生。
启示:从侧面探知未来 大企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大企业的表现往往与一个国家经济的整体形势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我们根据美国大企业的表现,可以从一个侧面探知美国经济的未来。

1、美国大企业的全球优势地位逐年下降,印证了国家实力的变化。
早在金融危机之前,随着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以及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强有力的竞争,美国在全球的经济优势地位不断受到削弱,表现在企业竞争力上,就是美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的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2005年入围176家,2006年入围170家,2007年入围162家,2008年入围153家,2009年 入围140家,2010年入围139家,其中,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减少了13家,为历年之最。

2、一批比较成熟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中流砥柱。
金融服务业作为美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这次由于过分透支了美国的国家信用和行业信用而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不仅自身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并且对实体经济造成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其业绩和声誉短期内难以恢复,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期成为美国经济的出血点。
如表3所示,炼油、航天及防务、计算机软件、计算机与办公设备等传统优势产业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是表现稳健,成为美国经济的中流砥柱。
金融危机前就一直巨额亏损的美国汽车业,经过一系列资产剥离和重组,出现向好的发展势头。
前几年,对通信、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大规模投资使得这些产业日益成熟,美国500强企业中电信、制药等行业的利润在金融危机中出现逆市上扬,成为支撑美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3、没有发现能够推动美国经济全面复苏的新增长点。
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将“低碳经济”作为拉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的重要手段,向发展中国家兜售低碳技术,试图以此发动一场新的技术革命,重新夺回美国对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
低碳经济的大发展完全可以催生一系列新兴行业,这些行业也完全可以诞生一批500强企业。
但是,根据最近几年美国500强企业的榜单,我们发现没有新行业的出现,也就是说,美国经济还没有出现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增长点,低碳经济还仅仅是一个方向,没有能够发展成为一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生产力,美国经济全面复苏仍然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 本版图表均由王利博制作

标签: #电话 #月子 #暨南大学 #伯明翰 #江苏大学 #手表 #北京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