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有效供给提升百姓获得感,综合增强有效供给

成都 2
提升百姓获得感 ——访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 本报记者齐慧 “十二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实现了由“总体缓解”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成绩斐然。
迎来“十三五”,交通发展仍面临着有效供给不足等结构性问题。
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如何更好地提升百姓获得感?《经济日报》记者就交通运输行业如何加大供给侧改革及深化出租车改革等热点问题,采访了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
记者:“十二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取得了哪些成就?“十三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杨传堂“:十二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形成,5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2.5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6倍。
高铁、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速达10%和9%,货运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我国运输服务年总营业收入相当于全国GDP的10%。
交通运输在稳增长、扩内需、保障改善民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任务繁重。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十三五”时期我国交通运输在供需两端都有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潜力。
从需求和供给两端看,“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仍面临总量问题,但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客运快捷舒适、货运经济高效的要求更加突出。
我们必须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新期待,实现由“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的历史性跨越,加速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建设世界交通运输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好先行。
记者:“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总体思路是什么? 杨传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是拉动内需的重点领域,运输服务效率直接影响经济运行成本,交通运输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与经济供给侧紧密相连。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降低物流成本和扩大有效供给等方面对交通运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工作方向和重点。
总体思路是以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交通运输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扩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投资,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更优质的运输服务,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中高端和个性化运输需求,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结构的新 变化。
在扩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有效供给 方面“,十三五”时期,要加快补齐综合交通运输短板,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以上,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万公里,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新增和改善航道里程4500公里左右,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0个。
通过增加有效供给,加快优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布局。
记者:如何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2016年与民生相关的交通建设项目有哪些? 杨传堂:这两年,我们连续推出贴近民生的实事任务,就是要从群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入手,锲而不舍推进,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新需求、新期待。
同时,公布民生实事目标,也是推动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形成倒逼机制,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2015年,我部推出的10件民生实事超额完成6项、提前完成3项、按时完成1项,受到百姓欢迎。
经广泛征求意见,2016年我们又确定了13件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其中有5件是2015年任务的深入推进,有8件为新增。
从主要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促进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公路水路安全保障水平、提升交通运输便利化三类。
包括农村公路新改建项目、农村客运通达项目、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 护工程等项目。
此外,今年还将实现推行计时培训、按学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服务模式的驾驶培训机构覆盖率达到半数以上。
这些惠及百姓的项目今年会加大力度尽快完成。
记者:百姓对“专车”市场管理、出租车改革非常关注,请问下一步有何打算?工作重点是什么? 杨传堂:2015年10月10日起,《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经汇总梳理,共收到5008件、6832条意见建议,并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情况,全面客观、原汁原味地反映了各方面的主要意见及理由。
对征求到的所有意见,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理、积极鼓励创新的原则,进行反复研究协商,逐一研究提出处理方案,确保不让一条意见“沉没”。
在两个文件研究制订过程中,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以乘客为本,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平衡各方利益,以实现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研究论证,完善相关政策。
同时,更好发挥“互联网+”作用,鼓励新业态创新规范发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构建多样化、差异化出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促进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2016年3月4日星期
9 透过数字 春运落下了帷幕。
在40天时间里,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完成了超过29.1亿人次的巨大运量。
在近30亿这个巨大的数字后面,是亿万个家庭的合家团聚,是数千年中华文明中的传统亲情不断延续。
从春运可以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百姓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排队现象减少了,体现出的是技术和网络对百姓生活的改变。
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售票大数据显示,2015年春运,线上(互联网+手机)售票 占一比步已提经高达到到64.564%.6。
%;不今仅年使春排运队,现则进象韩减少了,临时售票点消失了,黄牛也减白 少了,也说明智能手机和手机上网在老百姓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和互联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已经快速进入网络时代。
动车比例的增加和民航旅客的爆满,体现的则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今年春运,动车组的出行比例继续提高,占到铁路总运量的六成。
这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意愿也有能力得到更好的出行体验。
拼车出行则体现了群众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的提升。
今年,除了传统的“铁公机水”和部分摩托车返乡,顺风车第一次成为有影响力的回乡方式。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仅通过滴滴顺风车返乡和返程人数已突破百万,这说明全社会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普通群众对于新事物有了更强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说明群众环保意识增强了,对于调配社会闲置运力的愿望得到提升。
反向客流和境外旅游人数的增加体现出国人观念的变化。
现如今,虽然票好买了,但许多人开始异地过年,让父母从老家到大城市来同子女一起过年。
春节前往大城市、节后离开的客流量明显增加,以往火车、航班满载去、空载回的现象少了。
相当数量的人选择了全家境外游,2016年春节出境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70万至600万,这不仅体现了消费能力的提升,更多的反映出观念的改变:不管在哪里,只要家人在一起就是团圆。
铁路职工谈春运 ①太原铁路民警在详细解答旅客的询问。
梁华瑾摄 ②3月2日上午,成都铁路局成都站客运车间值班员张允在为旅客指引候 车区域。
胡志强摄 ③济南铁路局高速动车队工作人员照顾重点旅客。
王玉建摄 历时40天的春运落下帷幕—— 今年春运亮点 本报记者冯其予齐慧 3月3日,历时40天的2016年春运落下帷幕。
盘点今年春运,喜人的变化悄然出现:运力增加,旅客走得更顺;服务提升,旅客走得更满意;道路畅通,旅客心气顺了。
高铁出行成主流 今年春运骂铁路的声音少了“,一票难求”不再像往日那样困扰百姓,这主要归功于高铁。
高铁带来了中国人出行革命式的转变,也为缓解“春运难”起到根本性作用。
截至去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
一,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
高铁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已基本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
今年春运,长三角成为全国开行动车组列车最多、动车组列车占比最高、动车组列车开行密度最大的地区。
2012年春运开始,上海铁路局高铁列车的开行比例从55.7%、60.7%、63.1%、64.6%,一路攀升到2016年的67%,是我国高铁春运的发展缩影。
2016年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超过29.1亿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3.25亿人次,动车组旅客发送量1.47亿人 次,同比增加3230万人次,增长28.2%。
铁路部门服务理念的不断创新也是 今年春运的亮点。
春运期间,互联网售票量占总售票量的64.6%,占比超过一半。
铁路部门充分利用12306网站、手机APP、车票预售期提前等措施,方便人们出行。
今年春运期间,交通运输系统着重强化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协同配合。
不仅加大运力供给,让旅客乘坐不同运输工具,衔接时更省心、省力、省时。
同时也加强城市内外的运力衔接,城乡间的运力衔接不断加强。
针对春运期间农村地区探亲访友、集市庙会较为集中等情况,积极发展城乡公交、镇村公交,增开农村客运班车。
信息技术显身手 今年春运,交通运输部首次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旅客出行规律进行了研判,并加大运力供给,全力保障旅客出行。
根据大数据研判预测,交通运输部确立了春运40天客流总量排名前10位的省份和城市。
有了大数据的研判,交通运输部门统筹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协同配合,加大运力供给,保障了旅客春运出行。
其中,铁路每天安排图定旅客列 车超过3480对,同比增加440余对;公路投入大中型营运客车76万辆,平均日发班次250万个、近2200万客位;水路投入船舶1.4万余艘、67余万个客位;民航安排航班52万余班次,同比增长7%。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等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春运逐次步入“互联网+”时代。
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列车开行、正晚点、余票等出行服务信息。
上海铁路局进一步扩大无线WiFi服务范围,在合福、宁安铁路沿线车站推出免费WiFi服务,相关车站由此前的32个扩大至36个,旅客登录后既可查看车站候车、票务、便民等服务信息。
济南西站“高铁齐鲁行”APP升级到2.0版后,能够预约重点旅客绿色通道,进行网上预约订餐,送餐范围从站内扩展到了站台。
作为春运主力的公路运输也成为各大科技公司“显露身手”的赛场。
百度地图、高德导航等数字地图,借助大数据“升级技能”,或预测路面状况,或“直播”春运,为驾车回家的人们提供重要参考。
出境旅游创新高 以前,春节最大的意义就是回家过 多 年。
如今,旅游度假越来越成为新的过年时尚。
今年交通运输部首次利用大数据分析旅客出行规律发现,约80%的出行为探亲访友,10%左右的出行为旅游度假,度假人群中有17.7%选择了出境游。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发布的报告预计,2016年春节出境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70万至600万,如果以人均旅游相关费用1.5万元计算,中国游客春节出境花费或将达到900亿元。
春节外出旅游已经逐渐成为很多中国人重要的过年选择。
中国海外消费市场蕴含巨大潜力,不仅体现在传统的购物消费、餐饮、住宿消费上,还包括文化体验、移动支付消费等。
2016年春节出境旅游形成小高潮。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消息称,最热门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为日本、泰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越南、新加坡等。
民航部门数据显示,虽然年初人民币贬值、股市浮动对出境游市场造成干扰,但春节假期中国民航出入境航线方面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较去年春节黄金周增幅超过15%。
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北京南站值班站长、润秋服务组组长张润秋:今年春运北京南站日均发送旅客达11万人次。
大多数旅客在出行、购票方面,将网络、手机客户端作为首选,很多旅客会针对手机注册、身份验证的问题现场咨询。
为此,工作人员不仅做好日常服务,还及时补习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知识,做到旅客有相应求助时,能够及时给予解决。
哈密火车站客运员赵丽婷:兰新高铁开通后,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4小时城市圈成型,旅客坐动车出门成了一种习惯。
今年春运,乌鲁木齐至哈密动车增开12趟,少数民族旅客也在增多。
我们车站开展了“交换语言”结对子活动,组织维吾尔族、汉族客运员互学语言。
如今,碰到少数民族旅客,我们也能快速沟通,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呼和浩特火车站售票员张秀红:今年春运,客流较去年略有增长,但车站服务设施也在不断改善,特别是网络、电话售票在迅速普及推广。
呼和浩特火车站在全部开放人工售票窗口的基础上,启用了位于站前广场的售取票厅,设置自动售取票机22台,网络购票比例达到了56%。
乌鲁木齐客运段北京车队京七组列车员艾再孜·吐尔迪:我跑了30年去往北京的车,每次跑车都带着几个小板凳,在列车超员时给无座票的老人和孩子坐。
今年春运期间,除了客流高峰那段时间,我的小板凳用得没有以前多了。
如今增开的列车多了,旅客购票方便了,我们这趟热门车的旅客被分流了,车上没有那么挤了。
(本报记者齐慧整理) 值班站长日记 见证变化真幸福 3月3日晴 西安北站值班站长崔凌锐 春运期间,客流整体比较平稳。
西安北站2011年1月11日开通运营时,一个春运仅发送了10万人次,今年春运已经发送了200万人次了,翻了20倍。
今年春运我最大的感受是,高铁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
这几年,随着西宝高铁、大西高铁的开通,已经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高铁“城市生活圈”,与全国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实现了高铁直连。
西安北站作为西部地区最大最早的高铁站,最早吸引的大都是商务、政务流,这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上高铁节省时间、服务周到、环境舒适,而且票价5年不增长,学生、创客、旅行团以及外出务工人员都开始坐高铁,高铁在陕西已经成为出行首选了。
这几年,随着各城市之间交往越来越频繁,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客穿着时尚,脸上洋溢着幸福和知足。
旅客候车时都喜欢玩微信,手机也是各式各样,都很漂亮。
科技的发展,让彼此的交流越来越顺畅。
作为铁路人,能够亲眼见证经济社会的发展,真的很幸福。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西成、徐兰等多条高铁线路的陆续建成、运营,西安北站的枢纽地位将更加凸显,老百姓的出行会更加顺畅。
(本报记者黄晓芳整理)

标签: #沙发 #澳大利亚 #北京 #厦门 #哈尔滨 #江阴 #十大 #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