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岗创业,“小气候”,全国排名前20的大学都有哪些

都有哪些 7
62015年4月30日星期四Tel(押010)62580616 动态 主编:计红梅编辑:温才妃校对:王心怡E-mail押daxue@ 离岗创业“,小气候”仍需改善 姻本报记者陈彬 4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将鼓励创业作为一项重要议题,并确定了五项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举措,其中包括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对经同意离岗的人员可在3年内保留其人事关系。
这一消息一经发布,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
对于胸怀创业梦的高校科研人员来说,这一政策的颁布,无异于打开了一扇通向创业之路的大门。
然而,这条创业之路要想走得稳健、踏实,除了政策层面的“大气候”外,由高校、教师以及配套政策等组成的“小气候”也很重要。
那么,目前的“小气候”究竟怎样,这方面是否还有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呢? 提升高校“动力” 必须承认,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率过低这一现象广为社会诟病,让科研人员走向创业一线、释放创新活力成为改革的一大重点。
在这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相继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
比如,2014年,“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已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国务院也出台意见,提出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
在地方,也出现了诸如北京“京校十条”、湖北“科技十条”等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的政策。
具体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议,其内容就与2012年南京市推出的“科技九条”内容有几分相似。
在南京市的规定中,要求该市各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离岗创业,由 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和备案,3年内保留原有的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
3年后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延续。
据统计,自南京“科技九条”实施以来,从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向创业一线的已超过350人。
然而,在如此“踊跃”的创业潮背后,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程帆是南京市某高校科技处副处长。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他坦言,“科技九条”颁布以来,的确激起了很多老师的创业欲望,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所在的高校领导却对此有些抵触。
“学校其实骨子里并不是很支持教师创业,具体表现在当有老师想创业,需要学校开具证明时,学校是没什么积极性的。
”程帆说,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对于学校而言,搞好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才是本职工作,教师创业其实是分散了他的“中心工作”。
“教师创业可以提升学校的学科排名吗?”采访中,程帆表示,如果国务院新政真的推开的话,如何提升高校的动力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然而,对此,浙江科技学院校长叶高翔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不能说这种担心没有道理。
”叶高翔表示,但实际上,如果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了创业教师与学校利益和义务的分担,高校其实是乐见教师创业的。
然而,对于高校来说,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哪些教师是真正适合创业的? 避免资源浪费 其实,叶高翔所提的,正是目前公众对于高校教师创业鼓励政策最大的疑虑点。
几年前,程帆所在的课题组曾自己成立了一个小型无线模块公司,程帆也做了几年该公司的总经理。
“科技九条”实施后,他所在的院系有多位老师都提出了申请,并顺利拿到了数百万元不等的扶植资金。
此时,有几个老师找到程帆,向他请教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 “这让我觉得问题很糟糕。
”程帆说,几百万元资金已经攥到手心,却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这说明这些老师至少短时间内是不具备开办公司的能力的。
刘海东目前的身份是北京某高校的一名老师,但几年前他也曾有过创业的经历。
在他看来,政策引导下的大规模“创业潮”其实是有着很强的盲目性的。
“做企业的目的就是挣钱,不挣钱出再高水平的论文和研究也没戏,但大多数高校教师已经适应了高校内部常态化的科研和工作环境。
”刘海东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手握再好的项目,也不一定就能将项目转化为利润。
“举个简单的例子,做企业需要维护客户关系,比如陪客人喝喝茶、聊聊天。
这样的工作对于一个普通的业务员也许是一件小事,但对于某些知名教授来说,却可能是头疼事。
”刘海东说,这说明经营能力并不等于科研能力。
程帆的所见所闻也印证了刘海东的话。
由于不熟悉市场环境,程帆的那几位离岗创业的同事中,只有一位获得了一些盈利。
其余人在创业不久后就打起了退堂鼓,纷纷回到了学校,而申请到的那些资金也“转化”成为了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基金。
所幸的是,他们的这种做法在“科技九条”中是允许的。
但是,这是否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呢? 明确利益分配 采访中,叶高翔还提到,如果政府鼓励高校 科研人员创业的话,还需要通过明确的配套政 策,保障教师与学校的权责及利益分配。
“比如对于老师而言,目前很多学校都规定 教师可以暂时离开学校,到外面从事创业工作, 并对返校期限以及各种保障作出了一定规定, 但这种规定是不是在法律上有效?” 叶高翔表示,教师对于评职称、享受福利、 工资定岗等是非常在乎的。
“在这些方面,目前 都是学校自己在定政策,且不说是不是具有法 律效应,单单高校内部的政策变动都有可能影 响到创业教师的利益。
”比如,前届领导定的政 策在领导换届后是否会发生变化?这就是个问 题。
他说,在外面创业的教师的利益保障,需要 有法律上清晰的规定。
事实上,对学校来说,也几乎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对于在职教师的离岗创业,学校也是有
定风险的。
”叶高翔表示,为应对教师的离岗创 业,除了要保留创业教师的部分待遇外,学校还 需要对授课教师进行调整,甚至引进新的教师, 增加学校运行成本。
“万一教师的创业活动失败 了,学校的损失应该如何计算?”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创业教师获得成 功,学校是否也应该按照一定的法律约定,从中 获取一定利益呢?“学校为创业者承担了风险, 提供了支持,学校管理者需要对其他在岗教师 有所交代,对学校也要有所交代。
” “总之,对于学校和创业教师双方而言,完 整而明确的权责分配规则是必要的,而这些规 则的制定则需要通过全面具体的配套政策来实 现。
”叶高翔说。
(部分采访者系化名) 教
育部批准筹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通讯员余珊燕)记者从汕头大学获悉,教育部近日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筹备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GTIIT)。
该学院预计2017年开始招生,届时将首先开设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和材料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据介绍,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位于汕头市大学路汕头大学校园东侧及南侧,筹设期3年。
按计划,学院校区建设用地分两期,共623.45亩。
一期校区(北校区,净用地102.85亩)投资约6亿元人民币,预计于2015年9月启动建设;二期校区(南校区,净用地520.6亩)的建设工作争取于2018年全面完成。
按计划,学院计划学生总数最终将达到5000人,其中本科生约4000人,研究生约1000人。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将全面引进以色列理工学院优秀的学术系统、世界一流的学术标准和学科优势,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国际公认,集教育、科研和创新能力于一体的高等学校,为中国培养具备现代科技知识与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并能适应21世纪全球化发展与建设的卓越工程师和科技人才。
据悉,李嘉诚基金会捐资人民币5000万元支持合作办学前期准备工作和过渡校区的建设。
以色列理工学院是全球顶尖科技大学之
一,在MIT-Skolkovo创新领域排名中位居世界第6位,培养出以色列70%的工程师,拥有以色列最 成功的大学科技园,620人的精英教 师团队中包括3名诺贝尔奖得主;汕头大学是 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高 等院校。
4月2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冯如”文化节暨第25届“冯如杯”竞赛主场活动在该校举行。
包括“冯如”科技创新大擂台、第25届“冯如杯”竞赛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展览、航天员专题报告会、创业家经验分享会、国际大学生科技创新沙龙等在内的多项校园活动陆续举行,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盛宴。
图为北航学生向参观文化节的小朋友展示五子棋人机对弈机器人。
本报记者陈彬摄影报道 三任校长见证北大中国诗歌研究院开园 本报讯(记者温才妃)4月26日,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在北大朗润园采薇阁举行开园仪式。
当天古韵悠长的采薇阁被诗歌、牡丹、女高音、小提琴演奏所浸染,百余名诗人、诗评家、外国友人及北大师生共同见证了开园典礼。
三任北大校长出席了北大中国诗歌研究院开园仪式。
北大校长林建华由诗歌联想到空气治理,希望清洁的空气能吸引更多诗人造访采薇阁;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前校长周其凤 将采薇阁比作诗人的驿站,他鼓励诗人们在园子里整理作品,梳理过去、畅想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前校长王恩哥结合基础科学,谈及诗歌在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晓明表示,该院在诗歌的交流和推广上实行内外兼顾的策略。
对“内”,持续关注北大青年学生的诗歌团体,积极筹划与各省诗歌界的合作等;对“外”,加强国际创作研究上的交流合作,将北大 百年诗歌传统向外延伸,与国际诗坛建立对话。
据介绍,北大中国诗歌研究院成立于2010 年9月,涵纳了中国新诗研究所和诗学与翻译学研究中心,现有成员多为北大中文系诗学研究教授、诗评家及诗人。
该研究院依托北京大学多学科、多语种、人才密集的学术优势,开展诗歌研究,尤其着重于百年以来的中国诗歌的研究;鼓励新诗创作,同时加强对中外优秀诗歌的译介和推广。
师者 刘庆昌:心里装着学生,学生才会喜欢你 姻本报记者陈彬通讯员欧阳永志 刘庆昌出生在山东农村。
或许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缘分,从求学到工作,刘庆昌的人生始终没有离开脚下的这片土地———高考时由于意外休克,让他与期待中的大学失之交臂,进入了农学院。
大学期间,虽然曾经想当陈景润那样的数学家,也想过要成为一名好翻译,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农业,研究起了儿时自己最熟悉的甘薯。
如今,身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庆昌从教已有二十余年。
其间,他和他的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荣誉;2003年,刘庆昌入选首届高校国家级教学名师。
11年后的2014年,他又入选了“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刘庆昌的教学经是怎么念的? 教学名师的“强迫症” 在刘庆昌看来,教学是“良心工程”。
“这不难理解,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个职责中,最难体现成果的就是教学。
”走上讲台20多年来,刘庆昌始终对教学有一种敬畏。
比如,虽然已经讲了20多年的《遗传学》,但直到现在,每次上课前,他都要花超出课堂至少两倍的时间去备课。
“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普通遗传学》课程也要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如果固步自封,只会误人子弟。
”刘庆昌觉得,任何一个学科都在发展。
要把课真正讲好,一定要真正读懂、吃透内 容体系、重点、知识点。
“有时感觉自己患上了强迫症,在上课前会有一种紧张感,生怕哪点讲不到位。
”刘庆昌笑道,而也正是这种紧张,督促着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
22年来,刘庆昌所教授的《遗传学》从没有调过一次课,没有让他人代过一次课,更没有迟到过。
有一次,刘庆昌在青岛参加学术会议,但第二天早上还有他的课,怎么办?对此,刘庆昌的做法是:头天散会后,订了当晚的票连夜回学校,第二天上完课后再赶回会场。
“我教授的基础课人数比较多,如果因为我的原因耽误这么多同学上课,那不行!”刘庆昌说,“我始终觉得尽管我的水平不高,但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负起责任来,就要努力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堂课。
” 科学研究没有“可能” 在教学的同时,刘庆昌也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工作。
在甘薯的遗传育种研究领域,他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甘薯细胞培养有效植株再生体系、体细胞杂交体系和细胞水平辐射诱变体系,甘薯分子育种研究也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2002年,刘庆昌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4年,他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对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刘庆昌从不觉得这是一对矛盾体。
“科研搞得好可以促进教学,教学 搞得好,又可以支撑科研的理论基础。
特别是讲专业基础课的人,不能脱离科研,必须以科研为基础,才能把课讲好。
”他说。
在指导学生科研的过程中,刘庆昌的一个要求是所有学生都知道的———一丝不苟。
一次,他问一个研究生,研究项目做了多少次试验,学生不确切地回答说“:次数可能有……”刘庆昌立刻打断他的话,一脸严肃地说“:‘可能’这个词不能用。
在科学研究的问题上,一就是
一,二就是
二。
一个试验,这差点、那差点,出来的结果可就差远了。
” 言传之外有身教。
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也毫不放松。
有一次,他对教材中讲述的一个问题有疑惑,为了弄清问题,一连几天他几乎翻遍了手头国内外有关的所有文献,终于彻底弄清了问题。
是“严师”更是“好友” 对于刘庆昌的学生来说,自己的老师不仅是一位“严师”,更是一位“好友”。
他经常和同学们打羽毛球,但球技不好,输了也会“耍赖”。
他也经常带同学们参加户外活动。
有一年中秋节,他和刚入校的新生带着月饼去爬香山,在他的鼓励下,全班学生最终都“会当凌绝顶”。
此外,如果学生们在平时有了心事,也逃不过刘庆昌那双“贼亮”的眼睛。
在他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变得比以前消极、低沉了:学习不上心,做其他事也心 刘庆昌 不在焉,这被刘庆昌看到了眼里。
通过谈话他了解到,原来这名学生因为家境等原因想退学回家,帮助家里减轻负担。
最终,在刘庆昌的劝解、激励和同学们的关心、照顾下,这名学生走出了阴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走上了不错的工作岗位。
还有一位女学生,读到本科二年级的时候突然对专业不感兴趣了。
刘庆昌知道后,认真帮这名学生分析退学后的种种可能,并引导她:与其面对那么多不确定的因素,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大学读完,最多以后不从事这个行业。
这个学生听从了劝告,在大学里坚持了下来,毕业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理想的职业。
“只有教师心里真正装着学生,学生才会喜欢你、拥戴你。
”刘庆昌如是说。
简讯 中国大陆7所大学入选QS排名全球前50 本报讯4月29日,2015年最新《QS世界大学 学科排名》发布。
该榜单覆盖了破纪录的36个学 科,成为该类规模最大的排名榜。
榜单中,中国大陆 在亚洲领先,以58所大学锁定榜上4.3%的位置, 成为在该排名中入选大学第5多的国家。
此次,中国大陆有7所大学在该排名中入选 前50,分别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 学。
其中,北京大学有22个学科入选全球前50学 科排名,清华大学有15个学科入选学科前50,上 海交大有7个学科,复旦和同济分别有两个学科, 中国农大和北师大分别有1项。
(冯丽妃) 东北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首批成果通过鉴定 本报讯日前,在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持召 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由东北大学与鞍钢股份有 限公司、一重设计院、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完 成的“冷连轧带钢边部减薄控制核心技术研发与工 业应用”和“热镀锌带钢锌层质量控制核心技术开 发与工业应用”两个项目技术成果通过鉴定。
据悉,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国家 “2011
计划”认定的协同创新平台,本次鉴定的 两项技术成果是该中心在钢铁生产工艺装备研 发领域的首批技术成果。
专家们一致认为,两项 成果整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 白,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姜宇飞) KAB
大讲堂关注微创业 本报讯4月24日,“大学生微创业行动新闻发布会暨大学生微创业大讲堂”在清华大学举办。
该活动由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与广东省广发证券社会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活动主题为“互联网+微创业”。
活动当天,公益众筹创业的追梦网创始人杜梦杰、留学回国创业的光合音乐创始人王天居、从北京大学休学创业的萌码创始人王冲分享了他们的创业经历和感悟。
据悉“,大学生微创业行动”项目征集时间为4月中旬至9月30日,微创业计划书及项目方案包括项目团队介绍、项目商业模式、项目盈利能力等。
获奖者除了获得5000元至2万元资金奖励,还将获得与天使投资、风投见面洽谈的机会。
(温才妃)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在华东师大举行 本报讯近日,在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教育公平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十三五”期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的300多位教育领域相关专家学者为教育公平疾呼。
专家们分析了当前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症结、关键因子和有效路径,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合理确定各类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向经济薄弱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高水平教师队伍倾斜,逐步提高人员经费的支出比例。
(黄辛万姗姗) “美丽化工”高校巡回演讲赛启动首场活动 本报讯4月23日,2015年度“美丽化工”高校 巡回演讲的首场活动在北京化工大学举办。
中国工 程院院士金涌指出,化工产业是高新科技的发端与 支撑,面对公众对化工项目的质疑,适宜的对策不 是逃离化工,而是迎上去建立绿色生态化工。
据介绍,高校巡回演讲是“美丽化工”大型专 题宣传活动的重要内容之
一,后续将在多所高校 进行。
围绕着“化工创造美好生活”这一主题,该 活动通过演讲等多种形式,还原化工产品与行业 的真实面目。
北化工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新钢表示,此 次活动的举办将为北化工与更多行业领军企业 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合作提供广阔的 空间。
(温才妃) 扬大学子研发
便携式多用途润滑摩擦特性测量分析仪 本报讯近日,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科创团队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朱留存的指导下,自主研发成功国内首台便携式多用途润滑摩擦特性测量分析仪。
该成果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据介绍,便携式多用途润滑摩擦特性测量分析仪不但可以用于汽车湿式离合器摩擦片的性能检测,还可以对制动片、同步环、润滑油等摩擦要素进行测试,可广泛应用于航空、石油化工、工程机械、机床设备、摩托车等领域。
长期以来,摩擦特性试验设备制造技术为国外厂商所垄断,其产品价格在400万~500万元之间。
扬大这一成果将成本拉至30万元左右,且仅有一个箱子大小,便于携带,易于操作。
(魏源森青) 北工大耿丹学院举办2015全球商业领袖北京论坛 本报讯近日,“2015全球商业领袖—北京论 坛”在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举办。
论坛由北京 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主办,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 团、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ESSEC商 学院谈判教学与研究中心亚洲分部协办。
此次论坛主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民营企业 的营销创新,来自全国各地近400位企业家及学 界专家参会。
美国商业营销协会会长罗伯特·劳 特朋和法国ESSEC高等商学院亚洲分部主任赵 大维受聘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客座教授。
论坛上,特邀主讲嘉宾分别就“移动互联网 时代民营企业的营销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 的讨论,重点探讨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 营销模式。
(陈一凡)

标签: #郓城 #牌子 #面霜 #冰箱 #美容院 #十大 #著名 #顶级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