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广告“弹”窗成网络“毒”窗,如何关闭网页弹出的广告

弹出 0
A13观点 2021年4月16日星期
编辑/汪鑫校对/杨丹电话:0553-3827246 新闻热线:3838110 热点评论 别让广告“弹”窗成网络“毒”窗 1万元100万条曝光弹窗,1万元2.5万次弹窗点击量,每月定期分析广告投送效果并提供数据报告……在国家加大互联网治理力度的形势下,当下仍有不少广告公司在网上宣传推销弹窗业务,不少弹窗广告依旧很难关闭,网民直呼“苦弹窗久矣”。
广告法第四十四条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
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 闭。
然而,现实中有的弹窗广告没有关闭 选项;有的关闭按钮十分隐蔽;有的设有多个“虚假”关闭按钮,诱导用户点击打开广告页面;还有一些弹窗广告,即使将其设置为“对此类广告无兴趣”,刷新页面后仍频频弹出。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显示,通过对600款APP广告行为分析发现,58%的APP含有广告,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
不少网民表 示,弹窗为广告公司和投放客户“弹”来利益,却“弹”走用户该有的便捷和好心情。
弹窗广告严重影响用户网络体验和办公效率,部分还打擦边球,充斥着色情、赌博、暴力等违法信息,甚至成为扰民、侵权、严重影响大众身心健康的网络“毒”窗。
近年来,相关部门曾多次针对互联网广告开展整治行动,然而弹窗总是屡禁不止。
弹窗广告违法成本低,一些浏览器平台与广告商家合作为违法弹窗“开绿灯”,监管乏力等都是原因。
给网络弹窗戴上“紧箍咒”,相关部门要针对弹窗方式、安全标准、运营边界等具体行为进行规范与处置,不断完善相关信息过滤屏蔽技术,构建更高效、开放的监督体系,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对弹窗广告开展不定期检查,依法加大对相关违法企业处罚力度。
与此同时,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网络综合治理中,遇到网络不良弹窗和垃圾信息可按规举报,共同营造清净网络环境,让广告弹窗不再“想弹就弹”。
黄庆刚 画里有话 安全隐忧 近日,网络上传出二手手机交易可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二手手机交易存在哪些风险?旧手机中删除的个人信息能否恢复?我们的老旧手机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想恢复手机之前的存储内容信息,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技术门槛不高。
目前在一些不正规的二手手机回收店,有人会通过这种方式,来恢复手机里的储存信息, 比如手机通讯录、短信等涉及个人信息的 内容,再将其进行二次售卖,赚取暴利。
专家建议,首先旧手机出售尽量到大 平台、大型店里进行,尽量避免通过个人 渠道或小店。
其次,旧手机换下来后,不 要着急出售,出售前除了恢复出厂设置、 删除老旧文件外,可以选择下载“文件粉 碎”类软件,对淘汰手机、电脑进行重复覆 盖、复写处理。
程硕
图新华社发 锐评论 莫让“名校”学区房坑了楼市害了教育 近期,在一些地方,“名校”成了新城区土地出让、招商引资的工具——在土地出让之前,公布附近学校建设的消息,吸引地产商和消费者。
“除了学校,没啥配套”“名校冠名,一挂就灵”等乱象层出不穷。
对此,有关方面应有所警惕,莫让“名校”学区房坑了楼市害了教育。
首先,新城区批量复制的“名校”,不少只是名校冠个名——很多一线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几乎没有任何教学经验。
某大学教育集团负责进行管理、运营和资源服务的学校已达80多所,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份。
如此庞大的布局,其教学是否过硬也不禁让人打个问号。
这类“名校”抬升了土地、楼盘价格,但对教育丝毫没有贡献,也影响了好学校 的声誉。
而如果是真的把高质量教学资 源抽调到新学校,老校的教学质量如何保 证?教育自有其发展规律,盲目、无序扩 张,到头来只会害了教育。
再看这种发展模式,虽然能带来卖地 收入迅速增长、追逐“名校”的人口流入、 房地产市场短期繁荣等利益,但如果缺乏 产业支撑,一旦“名校”光环褪去,剩下的 就是难卖的楼盘和贬值的房产,最后埋单 的恐怕还是百姓。
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 透支的是整个城市的未来。
有关地方要把精力放在抓实经济发 展上,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加快落实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交流常态化、机制 化。
这样,楼市、教育才能互相促进,良性 发展。
张建
据新华社 老夏侃股 机构太勤奋 股市最不缺的就是话题。
近期的热门话题是,每天杀一只白马股祭天。
到目前为止,被杀的白马股是美年健康、顺丰控股、万华化学、华海药业、中国中免、宋城演艺、恒瑞医药、伟星新材等。
这些股票按时间先后轮番崩盘,有的是一字跌停,有的是闪崩。
被杀的股票都是公认的大白马,也是疫情发生以来的机构抱团股,它们持续上涨了一两年,累计涨幅巨大。
不少跟风的小散被晾在山顶上站岗,再次体验了一把“上涨的时候有多爽,下跌的时候就有多痛苦”。
重仓白马的都是机构,他们当然是杀跌的元凶。
有些机构利用内幕信息事先抢跑,不能不让小散愤怒。
比如美年健康,早在4月2日开始,股价就莫名其妙地持续下跌,到4月12日,6个交易日里股价跌幅近30%,市值蒸发超百亿元。
直到12日晚美年健康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净利润预计亏损3.8亿-4.3亿元人民币, 此时小散才明白过来,但为时已晚。
这再次说明,小散在这个市场处于弱势地位,玩短线,永远不是机构的对手。
在老夏看来,A股的机构太勤奋、太内卷了,总是在内幕消息上玩门道,搞小动作。
而上市公司老是提前泄秘,公司规范治理任重道远! 虽说每天都有白马股被杀,但白马股是大盘的支柱,没有白马股的上涨,大盘还得歇菜,其他股票再怎么折腾也没用。
妖王顺控发展一口气上涨了十几倍,每天玩“垂直发射”,表现够疯狂了吧,但依然改变不了大盘的低迷。
顺控发展表演过火,被关了几天“小黑屋”。
从小黑屋放出来后,又玩起了“蹦极”。
如此活跃,说明游资比机构更勤奋,就是偏爱割韭菜游戏。
在大A股,长线投资者真的是“稀缺品种”! 主持人:夏云来E-mail:xyl128159@ 新华时评 如此敷衍永辉超市如何“永辉” 永辉超市最近因产品被检不合格、董秘“加戏”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作为一家曾有着“民生超市、百姓永辉”美誉的老超市,永辉超市承载着太多消费者的信任与期待。
根据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永辉超市在福州、莆田、龙岩等多地多家门店共有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其中草鲡、冰鱿鱼、正蟹等水产品抽检不合格次数达8次,确实让人难以接受,让消费者不安。
更让人失望的是,永辉超市董秘张某的一番辩解:“永辉超市每天自测量达3000多批次,一个季度90天、基本上近30万次的检测中,出现15批次的不合格,你说多不多?” 当然多了!对于企业来说,不合格率也许是个概率问题,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1批次和15批次不合格没有区别,一旦中招,伤害就是100%。
据报道,抽检不合格的这15批次食品中,多个食品被检出氧氟沙星、恩诺沙星不合格。
据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风险提示介绍,食用检出氧氟沙星的 食品,可能引起头晕、头痛、睡眠不良、胃肠道刺激等症状。
刻意避开消费者真正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谈,有意模糊概念,用一堆数字来回应关切,用轻飘飘的态度对待食品安全这样的大事,永辉超市如此敷衍、辩解让人不满,也令人心惊。
没抽检的产品还有多少是不合格的?还能不能让人放心买买买了? 事实上,这并非永辉超市首次因食品安全问题“翻车”。
自2018年以来,永辉超市多次被检出问题食品,遭到多地市场监管局通报。
仅今年4月以来,永辉超市已经数次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黑榜”。
这样的记录,再加上对待问题敷衍的态度,难免让人对超市的管理和产品质量打上一个问号。
永,长久,久远;辉,光也,辉煌之意。
永辉二字,寄托了企业创始人对这份事业永远辉煌的期待。
而永辉超市想要“永辉”,请首先保护好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面对不合格的产品,不论比例有多少,都要自检漏洞。
冯文雅梁近琳据新华网

标签: #计算器 #孩子 #文件 #文件 #服务器 #文件 #文件 #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