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有哪些2021排名,新一线城市名单出炉

有哪些 213

2021年vs2022年

2021年vs2022年

2021年vs2022年,15座新一线城市GDP对比,揭秘:成都重庆仍稳居前
三,苏杭地位稳居前
五,郑州、西安等中部城市下跌至10名开外。

升幅最大的应该是宁波,直接从二线城市进入到新一线,而去年排第14名的合肥,下降到二线城市之列。

&34;国内四个老牌一线城市,大家都不陌生,而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今年国内新一线城市的排行榜》
2021年排名: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和青岛
2022年排名: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天津、宁波、青岛、长沙、郑州、佛山、合肥、东莞、西安

通过这两年新一线城市GDP的对比可知:
成都和重庆两个西南城市仍稳居前三;
苏杭地位稳居前
五,苏州上升4位;
郑州、西安等中部城市下跌至10名开外,特别是西安直接从第四位下降至第15名。

大家觉得新一线城市有你的家乡吗?

一线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一线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和沈阳。

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公众号27日发布的消息《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对于这个排行,你认为准吗?有网友调侃说,自家城市没有上榜,难道是没有缴纳会费吗?热榜

新一线城市名单公布

新一线城市名单公布

新一线城市名单公布

6月1日,正当国际六一儿童节的氛围下,第一财经旗下《城市数据研究项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在上海发布了,关于2022年新一线城市名单也即《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一提到新一线城市,何为新一线城市???大家都知道,自从“深圳”经济发展起来,《一线城市》,就只有固有的四个城市。就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而“新一线城市”的概念是《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底,根据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学术资源等指标综合评比后,划分的城市名单。当年的名单如下:
2013年: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出发点,是不利用过去传统的GDP、人口规模数等这些统计数据来做城市的分析,而是直接采用了类似于国外的麦当劳指数等这样的概念去做城市的商业资源的定级,来评判中国哪些城市未来可能会成为新的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这个团队是在2015年的时候正式成立的,因为2015年正好互联网的各种用户数据也开始在市面上比较多见,在原来线下的商业资源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互联网的数据,这个做了“中国哪个城市最让会让年轻人感到最幸福”这样的一个报告。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切入点因为2015年当时结合了互联网数据,所以重点放在了城市数据的这一个点上,又因为是媒体背景所以是一个数据新闻的团队。

说到2022年城市商业魅力,主要是依据2021年全年和2022年年初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的。数据是中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排名。

该榜单标准依托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的五大指标。

算法框架为:一级指数的权重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打分的方式计入,二级指数以下的数据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有了新一线城市的概念以来,基本都是15个城市入选。

此次2022年,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和青岛,他们的排名依次为1-15名。

位于中部三省城市的武汉、郑州、合肥。排名相比去年2021年,尤其是合肥,今年再次入围。而武汉再次反超苏州了,今年来,武汉作为中部发展最好的城市,基本一直处于前5名。郑州突破自我,近六年来第一次超越南京。

以下是近7年的历届排名。
2022年:
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天津、长沙、东莞、宁波、佛山、合肥、青岛
2021年:
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沈阳
2020年:
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2019年:
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
2018年:
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无锡
2017年:
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宁波
2016年:
成都、杭州、武汉、天津、南京、重庆、西安、长沙、青岛、沈阳、大连、厦门、苏州、宁波、无锡

而全国共计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划分为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的六类:

一线城市:4个;新一线城市:15个;二线城市:30个。
三线城市:70个;四线城市:90个;五线城市:128个。
这个一直都是这样进行规定的。

2022年,公布名单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都,一直是新一线的榜首。

印象中的成都: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故名成都。
三千年没有改过名字的成都,从“来了就不会离开的城市”,变成一个连成都人都觉得新鲜的新城,有一个地方功不可没。

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
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外第二大都会,发明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国务院确定成都市为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标签: #十大 #关键词 #组织 #都有哪些 #方法 #韩国 #十大 #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