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打造国际人才社区,中国二线城市有哪些2021排名

中国 10
2022年5月18日星期三责编姜瑞胜美编王琳审读刘元平 城事·动向A07 有公园、有商街、有基地、有奖补…… 这里要打造国际人才社区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雪莲 全国各大城市人才争夺战如火如荼,各种优惠政策,各种给力奖补,一家更比一家强。
然而,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国际人才,可以令他们心动的不仅是政策和金钱,他们对于自己将要投身打拼的城市有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都已开始探索国际人才社区的建设。
在青岛,崂山区国际人才社区推进计划新鲜出炉。
这一计划中期至2025年,将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在张村河片区的中心地带打造集居住、工作、休闲、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人才核心聚集区。
国际人才核心聚集区示意图。
“汇智崂山”十大工程对标北京上海粤港澳 5月17日下午,崂山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崂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奎旺发布“汇智崂山”十大工程。
5月16日,崂山区召开了区委人才工作会议暨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会上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汇智崂山”人才系列工程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徐奎旺表示,崂山区这一人才新政全面对标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横向对比省内、市内兄弟区市政策,加强集成优化,确保领先优势。
新政转变“为了引才而引才”的观念,围绕产业发展、项目招引需求起草政策、制定文件,为产业发展、实体振兴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新政重点从“政策引才”“平台聚才”“生态留才”三个方面谋篇布局,包含十大工程、40项具体政策。
十大工程中,包含6类人才工程、3大平台工程和1个生态工程;40项政策中,9项政策为全国领先,21项为全省领先,10项为全市领先。
在实施好三大平台基础上,崂山区突出企业主导权,持续向用人主体授权,全面做到需要什么政策,让企业“说了算”;谁是人才,让市场“说了算”。
在全省率先提出企业人才配额制管理模式,加快建立凭能力、看业绩、比贡献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从企业视角、用市场逻辑发现人才、成就人才。
顶尖科学家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 崂山区此次推出的“汇智崂山”十大工程,有六大工程都是针对各类人才,从这六大工程里,就可以看出崂山区的求贤若渴。
崂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 长姜海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六个方面的人才工程,涵盖了从顶尖人才到学历性人才,跨度非常大,“同时我们也横向比对全国先进城市的政策,多数是全国全省领先的。
” 姜海举例说,在顶尖人才方面,崂山区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战略科学家团队,采取“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亿元的支持;对自主培育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给予个人最高400万元、150万元的生活补贴,对用人单位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
奖励标准均达到全国领先。
在青年人才方面,在崂山工作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可连续三年享受青岛市每月1200元、800元的住房补贴,在此基础上,崂山区将连续3年每年追加5000元、3000元的生活补贴。
对“性价比”高、用人单位欢迎的博士后科研人才,在市里给予每月7000元在站生活补贴的基础上,崂山区再每月追加3000元。
将原有政策未覆盖的青年人才这次也纳入到政策范围。
除了学历性人才之外,崂山区也同样重视技能人才的培育,对新培育和新全职引进的全国技术能手等“大师级”高技能人才,经认定,给予最高200万元一次性补贴。
对通过企业自主评价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人才,经认定,按照每名高级工1000元、技师2000元、高级技师5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补贴。
在张村河片区打造国际人才核心聚集区 在“汇智崂山”十大工程里,生态留才是其中重要的工程之
一。
崂山区致力于打造暖心拴心的留才生态。
坚持以“硬实力”提升人才发展“软环境”,重点是通过实施人才发展生态提升工程,明确7项政策,持续在金融赋能、人才住 房、子女就学、医疗保健、休闲服务等方面聚焦用力,让各类人才在崂山安居、安业、安心。
而崂山区国际人才社区的创建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崂山区自然资源局局长姜永亮回答记者提问时,详细介绍了崂山区国际人才社区的打造蓝图。
“我们将打造综合服务区和核心聚集区两个核心,以两个核心引领,以张村河、株洲路和滨海大道为关键发展轴带,科学谋划、总体布局国际人才社区。
”姜永亮表示,国际人才社区范围涵盖了张村河两岸、株洲路两侧、创智谷三大片区,规划总面积约42.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9.2平方公里,生态空间13.6平方公里。
2022年依托已建成的青岛国际创新园打造国际人才综合服务区一个核心,统筹约10万平方米楼宇,完善人才综合服务功能。
中期至2025年,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在张村河片区的中心地带打造集居住、工作、休闲、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人才核心聚集区,这是另外一个核心。
重点建设“一园、一街、一基地”,主要是对标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结合张村河景观设计,高标准打造长2.3公里、最宽400米的高品质滨河景观公园;打造长1.3公里、集咖啡馆、酒吧、购物中心等多元业态的国际化时尚活力商街;建设形成集科研孵化、居住生活、商务休闲于一体的一站式基地。
远期到2035年,全面建成崂山区国际人才社区,实现核心聚集区、综合服务区双核引领,张村河、株洲路、滨海大道轴带展开,融合发展,布局形成六大产业组团和四个宜居生活区。
未来,崂山区将逐步成为国际人才宜业怡居的首选目的地,建成全国国际人才社区典范,奋力打造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区! ■相关新闻 人才吸引力百强榜青岛位列第13位 □半岛全媒体记者张昌威 近日,智联招聘联合泽平宏观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报告,公布了中国人才吸引力100强城市榜单,青岛在该榜单上位列全国第13名,与去年位次持平,在山东省内排名保持首位。
排名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单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长沙。
青岛保持第13位,在山东省内排名保持首位。
排名第11位和第12位的是西安、无锡。
青岛人才吸引力指数45.7,仅比排名第12位的无锡低于0.1,比排名第14的佛山、第15的济南高0.1,竞争激烈可见一斑。
报告细分指标数据显示,青岛的人才流入占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1.7%,高于排名第12的无锡(1.2%);但净流入占比仅有0.4%低于无锡(0.5%)和排名14的佛山(0.6%),这表明,青岛在精心留才上仍需下功夫。
2021年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单中,山东省占了10席,除青岛外,济南位列第15位、烟台第40位、东营第49位、威海第50位、潍坊第59位、淄博第62位、临沂第66位、济宁第98位、滨州第99位。
与2020年相比,前20名变化最大的是宁波和西安,宁波从2020年的排名第9位到2021年的第17位,西安从2020年的第18位到2021年的第11位。
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人才净流入占比上升,深圳、广州上升趋势放缓。
二线城市中,苏州、武汉人才净流入且占比呈上升趋势,杭州、南京人才净流入且占比稳定。
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青岛提出了“人才强青”计划,推出一系列重磅政策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增强人才集聚引力,实施“人才强青”计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集聚创新发展智力资源。
并提出,在精准引才上求突破,发挥驻青高校、科研院所聚才效应,完善项目驱动的人才招引机制,未来5年每年引才聚才25万人以上。
除了引才,报告中还就留才提出了清晰的要求:在精心留才上强保障,着力解决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人才住房等问题,建设一批国际社区、国际化学校、国际化医院,为海内外人才提供全生命周期贴心服务,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营造优质人才生态。
4月24日下午,青岛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新时代全市人才工作总体目标———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建设国际人才交流合作重要枢纽平台,构建一流人才发展生态,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青岛力量。
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发布的《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制定了十大计划,包括人才基数倍增计划、顶尖人才聚集计划、高层次人才提升计划、未来之星储备计划、青年人才招引计划、技能人才培育计划、海洋人才发展计划、海外人才引进计划、产才融合促进计划、人才服务支撑计划。
而对应的则是一条条真金白银的奖励和暖心的保障服务。
为了实现人才倍增《,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还放宽了7个方面的落户条件、取消了7个方面的落户限制。

标签: #北京大学 #阜阳 #厂家 #中国 #奶粉 #胸罩 #河南 #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