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iled,10文化·开卷荐书见志

中国 2
大连读书季 推荐书目:《大连的鲜香》(杨道立著)推荐人:范周推荐理由:透视人物的成长轨迹,展现出大连的美好风貌和开放创新的城市精神。
推荐书目:《毛泽东早期文稿》推荐人:安建梅推荐理由:对毛泽东早期文稿原汁原味的收录,让读者沉浸式感受一代进步青年救国图强的宏大叙事。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当得悉道立老师的新书即将出版的消息,我满怀期待。
收到她寄来的样书后,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
人的一生往往有太多记忆尘封在历史长廊。
本书以追忆的形式展现出4位创业者真实的经历,伴随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丛培刚先生以其永葆激情的情怀向全世界诠释“中国味道”;林楠先生创立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民族品牌,在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何英女士肩负重任,用最好的成绩回馈故乡;周长生先生在N次起跳中传承技艺,留住乡愁……读完这些故事,扑面而来的是我对故乡40多年来沧桑巨变的感怀,那份情愫萦绕在脑海,久久不能平复。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大连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整座城市在时代变迁中实现历史性跨越。
透视这些人物的成长轨迹,能看到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展现出大连的美好风貌和开放创新的城市精神。
这其中传递出的城市精气神,凝聚成城市特有的文化气质,成为大连最宝贵的财富。
书中的故事引发我对城市文化的思考。
一座城市所反映的不只是物质图景,更重要的是内化其中的精神要素。
正如西方学者斯宾格勒所言,只有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才能将一座城市与一座乡村区别开来。
文化深刻地融入城市发展肌理,在城市发展中散发出璀璨光芒。
置身其中,才能真切感受到独特的人文气息。
城市文化具体表现在标志性建筑、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著名自然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
细微处看,都是对城市文化的放大和感知,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城市文化的横切面。
也正是这饱含深情的一帧帧胜景勾勒出了整座城市的文化图景。
大连在历史沧桑中逐渐形成特色人文风貌和多元文化特质,其镌刻出永不磨灭的情怀以及城市文化深深地浸润在百姓生活、时代变迁和浓厚乡愁等方面。
城市展现着百姓的生活。
城市文化离不开人的创造,每个角色都是生活的印记。
城市文化的基因潜藏于众多平凡的百姓生活中,正如这本报告文学中所记录的典型人物,他们有的将配角唱成主角,演绎人生精彩;有的承接家业,经过努力在事业上不断创新;有的不畏艰难,在最好的年华追寻梦想,获得显著的成就;有的守候传统技艺,让文化的传承留住乡愁。
尽管他们出身不同、性情不同,但4位人物追寻梦想所展现出的精神面貌却高度一致。
他们始终坚守岗位默默付出,融入时代的伟大征程,汇聚一座城市的美好。
他们以最真实的经历诉说着城市故事,为绿色农业和蓝色海洋业贡献力量。
城市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书中记录了城市生活中最平凡的人,他们既散发出独特的个人锋芒,又是时代浮沉中的砂砾。
千万个平常人物的生活经历,侧面展现出城市在时代变革中的发展。
将这些故事放置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既能看到一段时期城市高歌猛进的进程,也能看到城市发展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在这些鲜明底色中,能捕捉到大连特有的人文图景,能追寻到城市在历史变迁中留下的各种痕迹。
这些人物的奋斗历程,折射出属于大连特有的城市精神。
城市寄托着浓厚的乡愁。
书中的精彩篇章唤醒了我对大连的记忆,饱含我对这片土地的眷恋。
白驹过隙,远离家乡工作生活已近20年,对于家乡的感情,往往会因为城市发展取得优异成绩而感到欣慰自豪,也会因面临困难带来的徘徊而从心底里感到焦虑,更会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充满期盼。
大连,寄托着浓厚的乡愁,交织着永久的牵挂。
这些复杂情感在阅读完《大连的鲜香》后变得更加真切了。
对城市文化的思考,既影响未来城市发展,也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息息相关。
为此,要深入挖掘城市自由生长的文化动力,激活城市文化基因,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爱上这座城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蜕变。
推荐书目:《吃货辞典》(崔岱远著)推荐人:于立靖推荐理由:以味道为索引,细数中华美食和碗箸杯盘蕴含的细腻真情、生活之暖。
吃出山水滋味 翻开《吃货辞典》这本书,犹如打开一幅冒着腾腾热气的中国地图,有滋有味。
作者用不足千字的几十篇短文记录了几十种荤素搭配、南北兼容和顺应时令的中华美食。
一城一味,一地一食,循着口齿之间的香气,了解其洋溢在食材之外的山水滋味,是一场见闻增量的修行。
在《吃货辞典》这本书中,作者借中华大地上几十种最接地气的吃食为索引,让你了解滋味儿背后的至真情感和个性故事。
同是一碗红烧肉,山东的咸鲜酱香,品得到大海的灵动;上海的因加了花雕酒酥润无比,难掩万种风情;湖南的红亮微辣,具有鲜明味感;齐鲁大地的豪放、上海的软侬和湖南的火辣立现,一个城市的味道与一方水土紧密相连,吃的是山的味道、水的味道,特有的故乡味道,回味悠长。
书中文字清新,字字入味,香气穿透纸背氤氲四溢。
手绘插图精美点睛,是赏心悦目的用心之作。
作者笔下江南春的味道是草香荡漾的。
天青色等烟雨,江南清明候青团,“青团,只有江南有,而且只有清明前后才有,咬一颗混着麦汁的青团,吃的是江南春的味道。
”关于北方的春,作者如是说:北方的春藏在只有手掌大小薄如宣纸的春饼里,配着青韭、早菠菜吃一口,能把漫长冬季里积存于五脏内腑的浊气驱赶出去,焕发出勃勃生气。
作者崔岱远的新浪微博上,曾有几万名全国各地未曾谋面的粉丝,每当他发出一条关于美食的微博,都会有诸多评论,因为作者分享的不仅是佳肴之美、口腹之乐,更是分享绵润其中的丰富情感和心绪。
正如作者所言:尽管美味千姿百态,众口难调,然而,缠绕其间的亲情与乡情却是相同的。
无论是四季更替,时令变换,还是大大小小的每个节日以及人生的重要时刻,都有属于自己的滋味,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烟火味。
《吃货辞典》一书中描绘的那些最乡土、最普通的美食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用袅袅不断的烟火和最熟悉的味道来记录不同的文明、民俗和习惯。
“勾上薄薄芡汁的打卤面,包含着甜美童年的5分钱的奶油冰棍,过了腊八就是年,敬神祭祖的腊八粥……”这些味道飘散在记忆深处,是手足的亲昵,是温柔的爱恋,是心间的温暖,更是心灵的归属,是让你勇敢和前行的一股神奇的力量。
邂逅青年毛泽东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尤其是伟人,莫过于深入研读他的著作,从原汁原味的笔锋中见识其身后的时代风貌和思想潮流,洞察其成长轨迹与抱负,所谓“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知原义”的道理也就在此。
去年得遇《毛泽东早期文稿》一书,收录了1912年到1920年间青年毛泽东的文章、书信、诗词、批注、课堂笔记等个人书稿共152篇。
怀着浓厚的好奇心,我将这本书收入囊中,和百年前的青年毛泽东近距离、面对面地交流,透过他的笔墨,沉浸式感受一代进步青年救国图强的宏大叙事。
初读此书,最先感受到的是青年毛泽东出众的文采哲思。
全书第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论》是毛泽东18岁时写就的文言文,他以成熟老到的气调和穿透纸背的笔墨,深刻论述了商鞅徙木立信的可悲可叹。
原汁原味的收录高度还原了毛泽东本人对新旧文化革故鼎新的鲜明印迹。
且看《夜学招学广告》:“列位大家来听我说句白话”,开门见山,直来直去,不带半点扭捏;再随便拈来一则古诗词:“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自带一股豪迈气概。
欣赏他在古文与白话之间自由切换,是读此书的莫大乐趣。
一路深读,时不时会讶异于青年毛泽东对天下事的远见卓识,比如:早在1916年7月25日他就在写给《致萧子升信》中,分析了日本对中国的威胁,提出“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
时不时会捕捉到青年毛泽东业已展现的政治家气质,他说“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
此如大纛一张,万夫走集。
雷电一震,阴曀皆开,则沛乎不可御矣”,读来真是气贯如虹。
时不时会共情于青年毛泽东对真理“虽修远而求索”的坚定,从“毕业之后……均茫乎未定”,到知晓“一个生在德国的,叫做马克思”“一枝新文化小花,发现在北冰洋岸的俄罗斯”,这一路找寻,正如他所说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
时不时会感动于青年毛泽东为救国救亡不知疲倦的斗争与实践,他与友人办夜校、办文化书社、组建工读互助团、发动湖南自治运动、成立新民学会……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了最适合中国的道路和方向,创建了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革命者。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从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文字中,你能彻彻底底体会到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的情怀,能感觉到早期共产主义者的信念。
黑格尔说,谁道出了他那个时代的意志,把它告诉他那个时代并使之实现,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
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十分符合这个论述的一代伟人。
推荐书目:《历史的风骨风情与风趣》(陈雄著) 推荐人:龙玉纯推荐理由:行文轻松优雅,如同朋友间的清谈,娓娓道来;又如闲坐品茗,淡中有味。
于淡然间品味阅读 网络的无孔不入和智能手机的大行其道,让我也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碎片化阅读大军中的一员。
碎片化阅读有利有弊,有利的是能带来大量的信息,还有快速、及时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优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一种阅读的趋势,或者说是时代特征;有弊的是大量挤占了深度阅读的时间,还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理性系统的知识体系。
于是,有人说碎片化阅读终究不是王道,甚至还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你是碎片化阅读的受害者吗? 实事求是地讲,我认可碎片化阅读但并不痴迷,因为我觉得传统纸质书阅读的魅力和快感无法取代。
比如在某个星期天,我打开书房的空调,沏上一杯毛尖绿茶,准备一支笔和一个摘记本,然后靠坐在藤椅上,捧读起湖北作家陈雄的《历史的风骨风情与风趣》一书时,愉悦的心情和舒坦的感觉,立刻从眼睛和双手向整个身体弥漫开来。
清楚记得陈雄老师曾写过一本反响很好的《闲侃中国文人》,从衣食住行到趣味性情,他将古今文人的逸闻趣事、生活细节、秉性风度进行了一次大“扫描”,从中窥探其精神气质、思想情趣和性格命运,对文人进行了新的解读。
这本《历史的风骨风情与风趣》,又会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吗? 这确实是一本非常好读的书。
好书不需太厚,不到150页,刚好一天就轻松看完。
作者用文学笔法述说历史、品评人物,将历史长河中那些名人雅士的个性故事与别样经历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行文轻松优雅,如同朋友间的清谈;娓娓道来,又如闲坐品茗,淡中有味,让人在愉悦的阅读中不知不觉积累知识,明晓哲理,同时获得文学上的享受。
全书分为风骨、风情与风趣三辑。
风骨是一种鹤立鸡群的固执,是一颗不羁的灵魂。
作者在风骨这一辑里,挑选了17位充满人性闪光点的人物与故事,既有正统史家认可的人物,比如“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军事奇才辛弃疾、体恤爱民的县令郑板桥等,也有民间口碑载道的人物,比如在岩石上写诗的寒山、北宋奇女胡淑修、铮铮铁骨陈洪绶等,他们的故事无一不触动读者的情感与心灵。
风情是一种情调,是一种韵致。
作者在风情这一辑里,挑选了11位将风情拿捏到位、敛放得当的女人和将风度演绎成一种格调、一种涵养的男人,展示他们的别样情感经历与故事,把历史的另一面描述得活色生香而且充满正能量。
风趣是生活的情趣,也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
作者在风趣这一辑里讲了13位古人的故事,有天真的苏轼、性急的张咏,还有那些文人的“粉丝”,他们因有真性情而可爱,同时通过王粲、苻坚、孔融等的人生起伏与结局,诠释了“性格即命运”这句老话,让人不禁陷入沉思。
开卷有益,是否也应该包括碎片化阅读?读完《历史的风骨风情与风趣》后,我又想起了这个问题。
无论是“美丽”的传统阅读,还是“忧愁”的碎片化阅读,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阅读,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或一种生活方式。
内容要求 征
1.作品以读者对一本图书的阅读评价与体会为主,在正文部分稿之前需写明所推荐图书的基本信息及推荐理由,还需附上所推荐启图书的封面图片。

2.评价要有独到之处,字数在1500字以内。

3.音频内容可根据篇幅选择全文或片断,时长在5分钟以内。
时间:即日起到2022年12月底。
投稿信箱:dbzhengwen@,注明“‘荐’书见‘志’”字样。
2022年5月27日星期五报眉书画:张胜九尚宝刚 编辑:凌凤视觉编辑:张雪梅校检:董强组版:王连星 《生死疲劳》浙江文艺出版社《被讨厌的勇气》机械工业出版社《青铜葵花》天天出版社《月光落在左手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次第花开》海南出版社 全国好书榜 莫言岸见一郎 曹文轩余秀华希阿荣博堪布 【榜说】寻找人生的真谛 5月,于很多人是出春入夏、天气渐热;是一树的娇嫩积蓄 成浓绿;是蔷薇绽放,满眼繁花。
而于此间携一本书,就是
份愉悦的心情。
《生死疲劳》是莫言用43天写就的一部55万字的小说,莫 言曾表示,“诺贝尔奖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 把诺贝尔奖颁给了我”。
读《生死疲劳》,看尽了中国农村从 1950年到2000年50年间的发展变化,也看尽了这片土地上 50年里的世间百态与人情冷暖。
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 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农村变迁的世情图。
正如《生死疲劳》 封底上的宣传语所言,“《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 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
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 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蛇灰线般隐没在 全书的字里行间”。
《被讨厌的勇气》受广大读者喜爱和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有关系。
本书通过一位迷惘的青年和一位智者的对话展开文 章内容,给读者亲切、自然的阅读体验,仿佛有一位和蔼的老 人正在告诉我们人生的答案。
人生实难,再优秀的人也有被 困扰的时候,《被讨厌的勇气》则以全新的视角和观点阐述过 去的意义,对人生有所启示。
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讲的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 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
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 孩葵花和乡下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12
岁那年,命运 又将葵花召回她的城市。
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 望葵花所在的地方……苦难是对人的灵魂的洗濯,经过洗濯 的心灵会变得更加美好,充满爱与美的圣洁光辉,这正是这部 小说的力量之源。
《月光落在左手上》精选了余秀华近年创作的
2000首诗歌 中的100余首,其永恒的主题包含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 悟、生活的瞬间与意义。
余秀华表示,“我希望我写出的诗歌 只是余秀华的,而不是脑瘫者余秀华,或者农民余秀华的”。
正如著名主持人鲁豫所评论的,“她的诗比她的生活更惊心动 魄,更明亮,更残酷。
于我而言,这种陪伴无比珍贵,想必,她 知道,这是她写诗的意义”。
子木 书架上新 散文 《凉山的人》
冯良四川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 《凉山的人》是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得主冯良的9篇彝族题材悠远散记,配以著名画家程丛林的插图,以回忆笔触书写新旧时代里不同的人生境遇,有彝族的文化与风情,也有彝族社会几十年间的变迁。
写人叙事真切自然,转圜自如,笔调看似轻松,淡然云烟下却展现出一道道厚重起伏的历史山峦。
绘本 《爸爸也是今生第一次》[韩]全希晟山东文艺出版社2022年3月 《爸爸也是今生第一次》是一本关于陪伴与成长的暖心育儿绘本。
作者透过插画和文字,真实记录下新手爸爸手忙脚乱的育儿日常。
细数孩子日新月异的成长,回望父母细致入微的守护,初为人父的作者逐渐体悟到,爱与陪伴是相互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珍贵而难以复制。
全书画风清新简约,文字温暖治愈。
小说 《荒墟归人》那多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5月 《晨星报》记者那多因为废墟报道踏上了一段冒险之旅。
途中,那多和一位身患绝症的队友荀真组队,原本是为了解开两人“双重记忆”的奇幻遭遇,却在过程中遇到了一个神秘组织。
多年来,该组织在各处废墟投放大量神秘水晶,目的是吸附人的灵魂,一旦这个组织成功,人世间有些法则将被无声无息地改写……—部融合悬疑、冒险、幻想、心理、物理等多重元素的烧脑小说,一个以记者那多第一视角探索的离奇事件。
历史 《闲闲慢慢行故宫》寒布作家出版社2022年1月 故宫副研究馆员寒布撰写的《闲闲慢慢行故宫》一书两 册,上册《闲闲慢慢行故宫:瑞阙丹宸》为故宫概说及中轴路 线;下册《闲闲慢慢行故宫:重扉玉砌》为中轴线两侧路线,重 点讲述东西六宫。
全书勾勒了
5条故宫游览路线,沿途讲解, 大至一殿一室的历史风云,小至一器一纹的形制渊源。
图文 并茂,全彩印刷,并配以故宫游览详细路线图。
小然

标签: #顶级域名 #十大 #书法 #卫生巾 #固始 #奶粉 #十大 #韩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