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不误”,公众号软文怎么写

公众 9
04体育·健康 主编:柯进编辑:李小伟设计:白弋校对:赵阳电话:010-82296633邮箱:jybtiyu2015@ 2020年3月21日星期
□特别关注 在线学习与近视防控如何“两不误” 本报记者李小伟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令全国儿童青少年与“史上最长假期”不期而遇。
如何在长时间、大规模的“宅家”行动中,既科学推进“停课不停学”,又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成为新挑战。
疫情期间,教育部门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呵护学生眼睛,为实现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和近视防控“两不误”作出了应有贡献。
既要学有所获又要健康成长 近视是长期看近的结果,“停课不停学”在增加学生用眼时间的同时,也为学生近视率的发生增添了不确定性。
为此,教育部连发数道“限制令”:教学中要注意青少年身心健康,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适量和教学时长的适当;不得违反相关规定安排教师超前超限超纲在线教学,不得要求教师在正常休息时间进行授课;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展课外阅读。
确保学生居家期间学有所获、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对各省(区、市)提出要求,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实际情况和网上教学特点,坚持从实际出发指导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在线网络授课、答疑等形式组织开展教学,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停课不停学’,孩子们在线学习时间增加,为学生近视带来了不确定性,不能为了‘停课不停学’付出孩子视力下降的代价。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积极抗疫的同时,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加强近视防控: ——河北、河南等地倡导学生每天在家体育活动一小时,创新锻炼形式,保障体质健康,科学用眼,均衡膳食,控制和减少“小眼镜”“小胖墩”发生率。
——上海市发布《疫情期间“宅”在家,收好这份儿童青少年居家 用眼卫生指南》,引导学生在家抗疫,科学用眼。
——云南省印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和近视防控指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制作室内体育锻炼和近视防控视频图解等,降低近视发生率。
——北京市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区各校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好学生疫情期间体育锻炼动员、指导。
——辽宁省倡导中小学生居家做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做到体重不上升、视力不下降。
“健康护卫队”护航学生健康 《疫情之下,如何保护学生视力健康》《如何科学使用电子产品》《有了近视手术,还需要近视防控吗》……日前,由武汉市教育局组织,武汉市和来自全国的12位体育卫生方面的专家,为广大学子及家长开展了疫情期间学生视力健康和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和辅导。
虽然身处疫情中心,但作为全国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区,武汉市在网课开始的第一时间,就迅速组织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预防控制)中心与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策划制定疫情之下如何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与视力健康工作方案。
该市教育局还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相关部门组建了“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保护学生视力与生命健康专家宣讲团”,在疫情肆虐下,“逆行”呵护学生视力健康和生命安全。
虽然不能见面,但武汉市教育局拓宽渠道,通过电视台、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载体向全市百万学生及家长传播“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儿童青少年树立作为“自我健康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传授“疫情防控——自我视力健康管理”系列科普知识,从树立健康理念、良好的视觉行为、改善视觉环境等多方面指导儿童青少年在疫情期间如何科学地开展爱眼护眼活动。
“保护学生视力健康与生命安全是我们的责任,抗疫不能忘了防控。
”武汉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朱思标说,“我们在开展线上教学的同时,还举办了线上护眼爱眼知识竞答比赛,活动深受大家的喜爱,每期都有近万学生和家长参与,截至目前,系列健康教育科普宣传的受众超过百万。
” 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预防控制)中心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作用,组织视力健康管理教师编写疫情防控系列科普软文、拍摄公益微视频、公益沙画等多方式宣教资料;有关专家还编制了护眼顺口溜,通过多种渠道向全市学生传播宣传,通过耳熟能详的形式让学生、家长牢记护眼知识,维护好孩子“心灵的窗户”。
疫情期间,该中心主任杨莉华不仅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奔走演讲,还积极撰稿、编写顺口溜等宣讲视力健康重要性,经过抗疫洗礼,让杨莉华对视力健康和生命教育有机结合有了更深刻体会:“从源头控制,实施风险管理,定期监测,掌握孩子的屈光发育状况与实施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对孩子健康进行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控,才能持续维护好学生的视力健康和生命安全。
” 防控“国家队”推“科普大餐”助力抗疫 居家学习该如何保护眼睛?怎样选择上网课用的电子产品?网课之余如何让眼睛得到有效休息……由宣讲团团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瞿佳教授等组织编写的新书《学习网课时如何科学护眼、防控近视》日前火速上线,该书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学生与家长最为关心的22个眼健康问题一一解答。
疫情期间,教育部组建的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携 手有关方面推出各种视力健康“科普大餐”,为实现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和近视防控“两不误”作出了应有贡献。
宣讲团副团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毕宏生教授走进山东教育电视台直播间,为中小学生讲解疫情期间如何科学用眼、预防近视。
宣讲团副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魏文斌教授三次登上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新闻发布会,强调读书姿势要保持“一尺一拳一寸”、最佳用眼习惯坚持“20—20—20”口诀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小学生如何在完成功课的同时保护视力。
“寒假本身就是青少年近视高发期,受疫情影响,‘停课不停学’主要通过电子产品来实现,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魏文斌表示,疫情期间,宣讲团成员做了大量工作,围绕中小学生居家期间如何爱眼护眼这一主题,借助多种场合、多种载体、多种形式进行科普宣讲。
“之所以乐此不疲地尝试各种新方式,是希望能为学生做一个正确引导,帮助更多人学会减缓各方面的危险因素。
” “近视和疫情其实有异有同,都强调早期防控,关键在于大家是否重视。
”瞿佳表示,随着儿童青少年居家时间的延长,家长应主动了解并发现孩子是否有近视的倾向。
“对此,宣讲团也做了不少努力。
如专门设计了适用于家庭的2.5米视力表,通过家长来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指导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用眼习惯,当孩子出现眯眼看东西、喜欢揉眼睛等行为时,及早进行干预。
” 瞿佳认为,近视防控贯穿人的一生,怎么抓、怎么说都不为过。
他表示,防控宣讲工作是长期的、长效的,其中科普是非常重要的“利器”。
“很多家长或孩子对于知识都是用到才学、碰到问题才去了解。
我们希望通过科普的形式推广健康知识,解惑答疑。
当下,科普应更多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等方式,为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指导。
” □自由谈 发扬清华体育精神科学健身战胜疫情 刘波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保障学生健康安全,清华大学制定了“延期返校、正常教学、发挥优势、保质保量”的教学指导方针。
体育课也改为线上教学,教学目标作了相应调整: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理解清华重视体育的传统;在教师指导下,不依赖场地和器材、有针对性地坚持课外锻炼,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锻炼身体、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身体、精神和人格塑造层面至少有十大好处: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减肥塑体、提高机体免疫力是身体层面的好处,调节情绪、缓解疲劳、提高效率、促进睡眠是精神层面的作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人格塑造的良好途径。
施一公院士常年坚持跑步,他说:“运动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在工作的时候精力旺盛。
有的人觉得运动会占用时间,殊不知运动占用的一小时,可以让每天工作效率提高20%至30%,让你感到精力充沛。
” 在特殊时期,该如何科学健身、提高自身免疫力呢? 所谓科学健身,主要体现在因人而宜、持之以恒、运动量适中几个方面,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健身方式,最适合、最有效的就是最科学的。
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全民健身指南》中指出,制定体育健身活动方案,主要考虑活动方式、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等几个关键要素。
科学健身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健身方法。
《全民健身指南》将活动项目分为有氧运动、力量练习、球类运动、中国传统运动方式和牵拉练习五种。
这五种练习方式各有好处,总体来说,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是基础,球类运动可提高兴趣,中国传统运动侧重修身养性,牵拉练习作为放松调节也必不可少。
疫情防控期间,室外跑步、借助器械的力量练习和球类运动受条件限制都无法开展,因此可选择室内徒手 或自制器械的力量练习,采取间歇训练的方法,以达到有氧运动或力量练习的效果。
练习时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练习方法不宜多,关键在于坚持不懈;二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练习方式。
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体育微信公众号从2月3日到16日连续发了8期2020年春季学期体育教学系列推送,包括间歇训练、清华特色健身操、身体素质练习男生篇、身体素质练习女生篇,学生从中选择有针对性的练习方式即可。
合理控制运动强度。
健身时控制好运动强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控制不好则会出现两方面问题:运动强度过大,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而运动强度不足,不仅达不到健身效果,还可能造成运动器官的无谓磨损。
控制合适的练习频率。
健身并不是运动时间越长、运动频率越高越好。
《全民健身指南》建议:有体育健身习惯的人每周应运动3-7次,每天应进行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20-25分钟的大强度运动。
对大学生来说,基本要求为每周锻炼3次或以上,每次锻炼持续30分钟或以上,可以把每天的运动分割成几个部分,但每次运动时间至少要持续10分钟。
居家健身牢记安全第
一。
疫情期间居家健身,更要注意安全。
要因地制宜,根据室内空间选择合适练习;要循序渐进,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从小到大,逐渐增加;练习前后都要做些拉伸,做准备活动,把关节活动开并及时放松。
此外,还要防止出现伤病或疲劳,一旦出现不适情况应减少锻炼负荷或暂时中止锻炼,以消除疲劳。
同时,饮食合理搭配也很重要,体重的变化与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量有关,运动可以增加消耗(分解代谢),但如果摄入(合成代谢)更多,体重还是会增加的。
(作者系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 社址: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邮政编码:100082电话中继线:82296688电报挂号:81108 印刷:人民日报印刷厂定价:每月30.00元零售每份:1.80元

标签: #公众 #链接 #后端 #程序 #公众 #置顶 #怎么弄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