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库存足预制菜成生力军,怎么做微信小程序团购

团购 2
2调查Investigation ●责任编辑:曹凤芹 ECONOMICHERALD经济导报 电话:0531-85196321E-mail:caofengqin@2022年3月30日星期
零售企业库存足预制菜成生力军 居民不必储备过多生活物品 ◆导报记者刘勇济南报道 “2袋大米、一袋面粉、10斤面条、2箱方便面。
”这是经济导报记者的一位邻居3月26日采购的商品。
对于为何购买这么多东西,该邻居表示,担心因为疫情被封在家里没有吃的。
不过,这位市民过虑了。
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济南已经有了预案,一旦出现封控区,商超和社区团购就会发挥作用,保证封控区的居民饮食。
备货充足 3月26日在济南花园路的一家大型超市,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无论是米面粮油还是蔬菜水果等,货架上都满满当当。
“没有必要抢,我们备货很多的,能保证生活必需品不脱销、不断档。
”该超市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加大生活必需品肉蛋果菜的采购力度,确保安全储备、供应充足与价格平稳。
同时,启动上下游供应链应急响应机制,加大面粉、大米、面条、方便面等民生商品的货源调集。
保证民生用品货架不空、价格不乱、食安不降级。
就算有了封控区,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小程序或者微信群进行订货,我们也能送货上门,保证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
”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另外一家超市,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公司的备货量大大超出了正常备货量,而且公司还有预案,一旦出现疫情,还会加大备货量,同时根据情况从其他城市的大仓再调配各种商品入库。
“而且我们还会实行网格化社区配送服务,提供蔬菜、水果、肉等多种组合套餐。
” 经济导报记者从济南市商务局获悉,济南市已经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工作方案,建立了济南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保障体系。
强化了商品的组织和供应,指导各重点商贸企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通过加强货源组织、做好产销对接、扩大渠 济南市已经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工作方案,建立了济南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保障体系 道供应、应急配送等手段,确保市场供应充足。
来自山东省商务厅的消息显示,截至3月29日,30家零售企业库存较充足,其中粮食(米面)库存33906吨、食用油15586吨、猪肉2599吨、蛋类1528吨、蔬菜8497吨,蔬菜较上一日库存分别增加4.1%,可满足企业销售天数分别为28天、95天、3天、5天、8天。
保供在路上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在疫情发生的地方,商超和社区团购等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疫情出现反弹后,美团优选第一时间启动快速响应机制,成立防疫专项组,随时响应主管部门的各项要求和指示,全力配合政府做好“保供给、稳价格、稳民情”工作。
根据美团优选平台数据显示,3月13日至3月15日青岛的黄岛区、市北区、平度区,烟台芝罘区、福山区和莱山区的社区电商用户下单量分别在本市内最多。
蔬菜、水果、粮油副食、日配、休闲食品等成为较受两地用户欢迎的品类。
在物资储备上,美团优选对 3月30日,在济南大润发历城店,无论是米面粮油还是蔬菜水果等,货架上都满满当当。
刘勇摄 新鲜果蔬、口罩、食用油、大米等品类进行重点调配,保障社区居民最急需的货品供给。
在疫情防控方面,美团优选严格落实防疫举措,仓库和物流车辆每天分时段消毒,制订严格的卫生清洁计划,对仓内重点部位进行消杀,要求商品配送人员及仓储人员做好口罩佩戴及体温测量等工作。
而在淄博,银座商城也在贡 献自己的力量。
3月中旬起,淄博部分社区封 闭,为保障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物资供应,银座商城淄博店迅速组织下辖门店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保供稳价惠民生。
不断加大粮油、果蔬等生活必需品供给和各类应急物资储备,确保群众生活必需品不脱销、不断档,并利用线上订单、社群团购等方式,为100多个社区实施网格 化配送服务,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此外,除了配送车辆集中统一配送之外,居民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线上下单,满足个性化需求。
银座集团配送中心还统筹济南、曲阜、潍坊三仓园区,持续加大生活必需品肉蛋果菜的采购力度,确保安全储备、供应充足与价格平稳。
同时,启动上下游供应链应急响应机制,加大面 E新闻同期声 济南肉菜储备能够满足市民6天生活需要 导报讯(记者吴淑娟)从3月30日下午举行的济南市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前济南市各类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常年保持3000吨的冻猪肉政府储备和15000吨耐储存蔬菜储备,能够满足全体市民6天生活需要。
“针对超市销售情况,济南市已及时组织补货,确保货源充足,市民采购放心。
也请广大市民放心,我们有能力做好全市应急保供工作。
”济南市商务局局 长孙战宇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济南市商务局全力组织货源,增加储备,合理调整配送力量,确保省会城市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据介绍,济南市已启动了日监测机制,每天对匡山、七里堡等重点粮油蔬菜批发市场和银座、华联、家家悦、大润发等4大商超的销售、库存情况实施日调度、日报告。
目前,全市主要商超和各大批发市场储 备米面5800吨、食用油3300吨、冰鲜猪肉(非冷冻)220吨、鸡蛋60吨、蔬菜6000吨、水果6600吨、方便食品400吨、各类乳制品900吨。
同时,济南市常年保持3000吨的冻猪肉政府储备和15000吨耐储存蔬菜储备,能够满足全体市民6天生活需要。
另外,还在城市周边设置了4处大型生活必需品转运点,随时接收外地物资支援,保持市场供应充足常态化。
粉、大米、面条、方便面等民生商品的货源调集,确保超市民生及防护用品供应充足。
预制菜成保供生力军 疫情之下,预制菜成为抗疫保供的生力军。
相较于常规的生鲜,预制菜品更易存贮且制作简单,颇受消费者欢迎。
从餐厅饭店到电商平台,提供预制菜的渠道、平台越来越多。
“我经常购买预制菜,从价格上说可能稍贵一点,但和饭店相比还是便宜不少,而且味道也和饭店的差不多。
”市民王珂说道,“‘预制菜’操作简单,稍微加热就可以吃,对厨房小白很友好。
” 盒马在生鲜的基础上开始向多个领域扩张,如火锅食材、预制菜等多种品类。
目前,盒马冷冻预制菜品种有200个左右,应季售卖的约为100个。
此外,美团买菜作为美团自营零售业务,近一年持续深耕自营商品的研发。
除了商超外,一些酒店也顺势推出了预制菜产品。
据山东老转村饮食集团公司董事长牛虎兵介绍,老转村围绕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种呈现形态,已开发完成了百余道具有较高还原度的预制菜产品,形成了完备的产品体系。
山东凯瑞集团也有预制菜。
凯瑞集团市场营销总监侯明敬表示,凯瑞在2021年年初推出了预制菜品牌“瑞宴到家”,主打便捷且性价比高的大众端消费。
相比去年,消费者的认可度在提高,市场规模也在扩大,今年凯瑞对预制菜品牌进行了升级。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随着消费升级和冷链物流布局,预制菜市场将向B端(面向企业和商家)、C端(面向个人用户)同时加速发展,之后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预估约为5165亿元。
数字孪生、普惠VR+…… 山东发力千亿级虚拟现实产业 ◆导报记者戚晨通讯员孙凤巧济南报道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山东省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显示,山东将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培育推广百项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级虚拟现实产业高地。
从数字孪生技术到虚拟偶像打造,目前,山东省拥有浪潮新基建、歌尔股份、小鸟看看、科明数码等虚拟现实龙头企业,发展虚拟现实产业优势明显。
3月28日以来经济导报记者采访山东的部分涉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企业发现,其中多家已经在市场化、应用场景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
让智慧城市触手可及 “依托浪潮数字孪生CIM平台,利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等关键技术,我们完全可以在虚拟环境中1:1的还原一座城,并且让这座‘数字城市’与现实中被还原的物理城市如影随形、同生共长。
”3月29日,浪潮新基建智慧城市事业部研发部总经理柴青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基于 这样的“还原”,城市管理者可以对城市进行管理、分析、预测,并且不断试错,调整优化得到最优解决方案,逐步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推动城市向着智能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随着全球智慧城市项目落地,数字孪生正成为主要国家数字化转型的新抓手,数字孪生市场正蓬勃发展。
浪潮数字孪生CIM平台,是浪潮新基建综合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5G、区块链、低轨卫星等新型信息技术,建立全程管控、智能协同的CIM基础平台。
平台以城市精细化治理应用场景需求为导向,选择城市治理中重点关注的城市管理、地下管网、消防管控等重点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建设边界,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提升。
“在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浪潮新基建依托浪潮数字孪生CIM平台,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遍布大街小巷的物联感知设备,建立物理城市和数字孪生城市之间的精准映射,为城市大脑提供海量运行数据,实现对城市更透彻地感应、更深入地管理,大大提高了城市事件的处置效率,使城市管理事件的平均结案时间由过去的9小时缩短到1.5小时,按期结案 从数字孪生技术到虚拟偶像打造,目前,山东省拥有浪潮新基建、歌尔股份、小鸟看看、科明数码等虚拟现实龙头企业,发展虚拟现实产业优势明显 率由71%提升到90%。
”柴青就目前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场景举出了已有的案例。
“浪潮集团的核心和传统优势是服务器、政务云。
数字孪生的核心能力支撑是GPU服务器和云渲染技术。
因此建议应一方面加大对数字孪生专用服务器的研发,另一方面加大对云渲染技术人才和技术研发投入。
”柴青认为,元宇宙是各厂商在热捧的超前技术方向,距离产业化和落地还有较长的孵化周期。
进入现实普惠服务 2004年,在VR尚未被熟知时,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陈清奎教授便牵头成立了虚拟现实实验室,带领团队开展VR技术研究,并着重在教育教学领域深耕细作,致力于“打造没有围墙的大学”,实现全民“普惠VR”。
“通过VR云平台可以打造全时空的教学、学习模式,保障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特别是在先进技术还无法触达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没有条件访问昂贵的高科技实验室,基于VR云平台打造的虚拟实验室使其成为可能。
”3月29日,陈清奎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他及团队的努力下,搭建起普惠性的VR教育平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成了很好的选择,“当时我记得是正月初
十,团队紧急集结,加班加点,全力加速建设教学云平台,仅用了不到20天,科明365VR教学云平台正式上线,并免费开放1200多个VR教学资源,惠及全国657所学校、10万余名学生。
” 学校传统教学资源与教学需求契合不够、各类公共服务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等关键问题,都可以通过“VR技术+教育”来解决。
“逐步走向成熟的虚拟现 实技术,拓展了人类感知能力,改变了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正是推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不可错失的机遇。
”陈清奎表示,2022年公司在技术开发之外将逐步拓展市场推广,在商业化方面加大力度。
“济南某小学生入队仪式,你希望让孩子们在天安门广场入队还是延安革命根据地?如果放在普通认知中,孩子们必须要到那里,但现在通过虚拟技术,搭建起绿幕场景,孩子们在设备前,可以自由选择你希望切换的场景,这样沉浸式的入队仪式非常受追捧。
”3月29日,济南市漫博通动漫有限公司总经理贾传玉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演示了这项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的VR新技术。
贾传玉介绍,目前虚拟影像技术在设计出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影视及传媒、游戏及专业场景等多个领域都已经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的虚拟影像将不再是隔屏幕相望,而是更加具有沉浸感的实时互动交流,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深度参与和体验”。
重点筑牢链条基础底座 近年来,山东在智能硬件、内 容制作、应用场景、平台服务等多个环节发力,集聚虚拟现实全产业链企业及相关机构200余家,2021年产值超过600亿元,虚拟现实产品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增长130%以上,拥有13家专业从事虚拟现实领域的高端研发机构。
但核心芯片空白、供应链集聚效应缺乏、高端人才短缺、行业应用不广等问题突出,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短板。
“我们和国内多个头部虚拟现实内容企业都有过深入合作,更多的是结合制造业提供软件服务。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对标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软件技术,针对数字化工厂建模,在虚拟空间中对设计产品进行研发讨论和开发。
”3月29日,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超英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山大华天目前做三维处理、设计模型所有的格式软件都是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以转化为30多种设计模型。
“其实虚拟现实产业与芯片产业一样,要解决‘卡脖子’问题,需要解决虚拟现实设计软件的自主知识产权问题。
撬动虚拟现实整个产业集群,山东应支持软件开发和硬件产品的基础建设底层,支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的建设,这样就可以形成很大的市场影响力,真正形成千亿产值。
” 本报区域版联系方式:淄博-周海波德州-谢卫振济宁-王长城烟台-王旭光东营-李志海滨州-田丽凌日照-李宗仓临沂-刘慎平威海-于慧年枣庄-张庆海

标签: #公众 #怎么做 #第一篇 #公众 #公众 #程序 #外卖 #怎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