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法治文化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弘扬法治精神

公众 7
建设法治河南•“六五”法治宣传教育成就展 责任编辑牛亚丽校对王晓林E-mail:hnfzbbjb@ 系列报道 09 2015/12/31 漯河市 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图书室、法治文化墙、百场法治文艺演出、百场法治小电影、法律知识竞赛、法治书画摄影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阵地和活动,在润物无声中播撒法律的种子,使法律走进百姓生活。
政府是法律的实施者,普法是政府的主体责任,法治 文化是普法宣传的最佳平台。
“六五”普法以来,漯河市以法治文化为引领,充分发挥法治文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思路,不断挖掘内涵、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取得了良好成效,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漯河法治宣传教育的亮丽品牌。
培育法治文化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 □记者董景娅/文王富晓/图 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宣传教育的“硬指标” 2011年3月18日,漯河市人民会堂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很多群众在边观看漯河市文化部门展出的市场法治宣传展板,边交流心得体会。
当日是全国“12318”文化市场法制宣传日,市文化新闻出版局、12318市场热线及县区文化部门在市区繁华地段开展市场法治宣传活动,当年的活动主题是“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12318”是全国文化市场统一举报电话,广大群众遇到文化文物、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可拨打此电话进行举报。
“学到了知识,对日后生活说不定有用。
”严永福老人告诉记者。
“六五”普法以来,漯河市始终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治漯河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
漯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把法治文化建设写入全会决定,提出开展法治文化基地和示范点创建活动。
漯河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漯河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实施三个“31”工程,即利用3年的时间,建成10个县级规模的法治文化公园(广场)、研发30个法治文化产品、培育100个法治文化团体、命名300个法治文化示范点、培育1000个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户,全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法治文化产品和法治文化品牌。
同时,漯河市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结合起来,使法治文化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相结合,丰富法治文化载体和形式,引导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建设的新需求。
每年的普法工作要点根据“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年的工作,把法治文化任务分解到年度工作中去,建成具有时代特征、漯河特点的法治文化阵地。
建立了法治文化目标考核标准,对法治文化建设进行量化,每年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良好的机制有力保障了法治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全市法治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法治文化已经成为我市法治宣传的品牌,体现了法治宣传的深层内涵。
”漯河市司法局局长吴凭升对记者说道。
法院开放日邀请同学们走进法院 ▲“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户创建活动动员会 ▶12月4日,漯河市源汇区法院多名法官走街头、进社区、入学校,全面开展“12·4”普法宣传活动 ▲送法进校园 法治文化阵地 法治宣传教育的“主战场” “法治宣传区使我们增长了法律知识,告诉我们遇到法律问题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力;法治实施区告诉我们国家行政机关如何依法办事,如何依法维护我们的权利,如何使法律落地生根;法律监督区告诉我们通过什么手段监督政府依法用权,做到法定职权必须为,法不授权不为;法治典故区让我们了解中外历史法律小故事,树立法治意识……”在漯河市沙澧法苑参观了一圈后,市民张雪华兴奋地告诉记者,这里的一切都让她眼前为之一亮。
2015年,漯河市依托漯河沙澧公园风景好、视野广、游人多的优势,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漯河市沙澧法苑,法苑占地3.6公顷,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法治宣传与法律故事相结合,法治人物与法律格言相结合,主要通过富有艺术气息的雕塑、漫画、造型、景观石和新媒体、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把法治思想、理念与景区环境、设施完美融合,充分展示古今中外法治文明成果,赋予景区新的内涵和生命,使居民和游客在休闲、健身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之目的。
同时,郾城区司法局在郾城实验中学建成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基地把法治内容融入到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实现了青少年普法社会性 与公益性互补,建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体验馆,体验馆设置了法制长廊、芝麻开门、模拟法庭、学法跳跳乐、法律知识大比拼等10多个以学生亲自动手为主的法治教育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启发式教育模式。
“六五”普法期间,漯河市积极加强固定阵地建设,按照“一县(区)一特色、一单位一阵地、一乡(镇、街道)一品牌”的要求,在机关、企业、学校、乡村、社区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设置,增加法治元素,使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宣传教育,感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现在,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一条街、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橱窗等具有地方特色、内容丰富的法治文化阵地已成为漯河法治宣传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将普法教育工作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娱乐结合起来,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吸引力,又突出日常宣传,将普法教育融入日常休闲生活,实现普法教育长效化,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让群众切实体验到法治文化就在身边,是当前漯河法治宣传教育的一大特色。
”漯河市依法治市专职副主任龙如浩说。
“互联网+” 法治宣传教育的“新阵地” “现在学法真方便,用网络、微博、微信、手机报就可学法、问法、考法。
”漯河大学法学院“90”后女大学生王艳一边刷着微博,一边和记者聊天。
她正在准备司法考试,每天浏览几个固定的普法账号几乎成了她复习备考的一部分。
“我给我妈推荐了几个普法微信公众号,她也特别喜欢,现在维权意识特别强。
”王艳告诉记者。
近年来,漯河市充分发挥新媒体助推法治宣传的优势,采用“互联网+”模式,开通了漯河法治网、法治漯河微信公众号、法治漯河手机报、法治漯河微博。
现在,“互联网+”已成为法治宣传教育的“新阵地”。
2011年,漯河市建立了漯河法治网,为适应不同群众的需求,在网上设置法治新闻、法治宣传、新法解读、法治创建、在线咨询、网上答题、视频播放、以案释法等栏目,坚持每天更新,重大活动、重要活动随时发布,现在每天的访问量达500多人次。
同时,漯河市在网上安装了法律知识考试系统,每年“12·4”期间,组织全市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经营人员在网上进行法律知识考试。
截至2015年,已组织考试5次,考试人数达 3万多人次。
同时,利用手机报覆盖面广、资讯量大、传播 迅速、图文并茂、双向互动等特点,漯河市建立了普法短信平台,推出领导干部公务员“一月一法”手机报,让领导干部公务员在工作之余进行指尖上的学法,享受学法的快乐,让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一种习惯,各县区也结合各自实际,编辑发送了大量内容翔实、准确权威的法治信息,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到“法律就在身边”。
“这‘法治漯河’微信做得不赖,每天推送,把难懂的法律说得清楚明白,是我们老百姓学法用法的好助手!”企业退休职工王自来一边给记者展示法治漯河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一边由衷地对记者说。
2013年,漯河市建立了法治漯河微信普法宣传平台,开展互动交流,向手机用户发送法治动态、法治快讯、法律解读、法治宣传等信息,并利用微信、微博组织开展法律知识有奖竞赛,每月举办一次,电脑进行抽奖,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学法的积极性。
目前,漯河市已开展8次法律知识有奖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法治文化作品 法治宣传教育的“新载体” 创意独特、形式新颖、地方风格鲜明的法治文艺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的需求,是漯河法治宣传教育的又一特色。
漯河市充分发挥各级专业文化团体、业余文艺团体、各级文化馆职能优势,用发生在身边的事、身边涌现出的法治人物编排成戏曲、小品、相声等文艺节目,用不同的方式反映不同的法律故事,让严肃的法律知识也能变得生动起来。
现已开展两届法治文艺巡回演出。
各县区充分挖掘和利用各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出了一批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
郾城区司法局编排小品《刘哑巴趣事》,戏曲《借款协议》、《娘想回家》等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节目。
舞阳县利用地方戏曲创作了《夜半花》、《家庭风波》。
临颍县豫剧团编排了《知心人》。
市直有关单位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作法治文艺节目。
市地税局根据发生在身边的税收故事创作了《征纳变奏曲》。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编排了歌舞《和谐家园》、《人民调解之歌》,深受群众喜爱。
在省法治文艺汇演中,有两个法治文艺作品荣获
一、二等奖,两个单位荣获法治文艺作品创作奖。
舞阳县的农民画在全省、全国享有盛誉。
漯河市利用这一历史文化资源,依托舞阳县农民画创作团队,在故事、民俗、节庆、庙会等创作、研发的基础上,融入法治的元素,表现当今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精神风貌,开展一系列的法治农民画征集活动,并举办法治农民画展览活动,让广大群众在生活中体验到法治就在身边。
漯河市充分发挥全市书法协会、绘画协会、摄影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调动全市能写、能画、能摄、能创的专业人员,围绕法治书画摄影文学艺术作品创作活动主题,创作出能体现时代特征、赋予法治内涵、展示艺术魅力的法治书画作品360幅、摄影作品300个、法治文学作品25篇,在全市人员比较集中的公园、广场等场所进行巡展,让老百姓在欣赏的同时,接受法治宣传教育,增长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培育法治理念和信仰。
有30多幅书画、摄影作品在省里进行展出。
同时,制作了雨伞、手机架、手提袋、围裙、水杯、抽纸、卡包等20多种日用品免费向群众发放,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法治文化的浸润。

标签: #公众 #发文 #公众 #程序开发 #怎么改 #公众 #程序 #视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