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鉴于此,本成果所要解决的问题短板体现为:,公众号留言怎么显示

公众 11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有鉴于此,本成果所要解决的问题短板体现为:
(1)辅助教材建设的滞后问题,未能形成支撑教材应用的配套知识体系。

(2)高校与实践部门在教材建设中的壁垒问题,未能有效吸纳实务部门、出版社等方面共同参与教材编写。
传统教材编写主要由高校教师单方进行,未能引入实务部门共同参与教材编写,造成教材编写与司法实践、法治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割裂。

(3)学训、知行在教材建设中的割裂问题,忽视了对于相关具体知识点的应用、实践操作的立体展示。
传统法学教材普遍关注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强调对于理论观点的引介和传授,忽视了理论知识实践应用的介绍。

(4)教材动态更新不足与教材建设的智慧化、信息化问题。
教材编写中仅对于相关习题和案例进行二维码制作,未能充分挖掘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教材编写、“动态”修订、更新中的功能。

2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5)教材建设各自为战、资源建设共享不足的问题,缺乏教材编写国家标准,更新修订不及时等。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一)成果的主要内容一体多维法学同步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教材赋容、赋能,实现法学教材的智能化、信息化、动态化、立体化。
团队提出并实现了“一体多维”教材建设信息化、智慧化,即,以“主辅教材协同建设”实现“教材思政、教材平台化、教材课堂化、教材实践化、教材库化、教材建设主体多元化”。
团队借助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强电子教材、音视频教材建设,为学生打造一个融汇大数据与互联网的“云教材”体系,建设形成了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成果,走出了中国智慧化“云教材”的发展模式与道路。
法学同步教材智慧化建设的一体多维可概括为:“一体两翼”虚实教材体系+“11111”教学成果+“111”应用成效。

3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1.“一体两翼”虚实教材体系是指:一体:一系列“纸”上法学教材近50余套。
两翼:以超星公司为主的配套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一系列“云”上法学教材近600G。

2.教学成果是指:一批法学立体化智慧示范教材(8本)。
一批同步实践教学庭审直播视频“云”教材(200多G)。
一批同步实践教学卷宗“云”教材(200多G)。
一批同步实践教材编写合作基地(近50余家法检机关,2家互联网公司,3家出版社,5所高校)。
一批法学同步实践教材“辅教材”库(含法官、检察官、律师知识点讲解的配套视频库,案例库,习题库,名师在线课程库,知识点答疑库、影视剧中的法律问题库100多G)。

3.应用成效是指:
4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推动了学校同步教材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全校推广。
推动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申报和建设。
推动了面向全国的“新时代中国法学系列教材”编写倡议。
取得了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北京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等奖项。
(二)成果的创新性
1.理念创新:“纸上主教材+云上辅教材”协同建设的M+A+I“一体多维”同步实践智慧化建设。
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法学教材的智能化、信息化、动态化、立体化。
在“纸”上法学教材之外,加强法学教材的配套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以教材为载体、为媒介,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法学教材信息化平台,使教材
5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活”起来、“动”起来,以“主辅教材协同建设”实现“教材思政、教材平台化、教材课堂化、教材实践化、教材库化、教材建设主体多元化”,实现专业知识、实践知识的同步化。

2.形式创新:探索教材形式的立体化、动态化、学训一体化,创新“情景式”教材。
加强主体知识、精品案例库及案例分析、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课件、庭审直播与视频、热点法律问题解析等的配套建设,引导学生自主、自发、自动查阅司法过程中的真实判例。
实现读者在线点播即可即时观看、即时学习、即时答疑,实现“学训一体”,让教材“由死变活”“由静变动”,让教材变成“活”的可以“说话”的“魔法”教材,实现了智慧教学在教材建设中的价值体现。

3.内容创新: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多媒介、多形态打造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支撑内容。
通过教材智慧化建设及时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新发展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动态满足我国法治实践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通过教材库为主要形式的辅助教材的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最大限度地满足实现“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知识学习与司法实践、法治发展”的同步、“规范学习与规范应用”的同步、“实体法学习与程序法学习”的同步,以及实务部门对法学教学的全过程参与。

6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三、一体多维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教材思政同“课程思政”相向并行,推进“教材思政”建设。
建立教材思政元素库,通过智慧化、信息化将教材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化,切实实现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
主要包括:
(1)通过动态二维码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

(2)教材思政元素的模块化插入。

(3)通过信息网络技术为教材“赋容”,将“教材思政”同“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开展,避免课程思政缺乏教材思政的支撑。
(二)教材基地
1.教材基地建设。
助力学校申报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同时为了体现教材建设的时代性、智慧化,学校以本成果为支撑向
7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教育部、全国法学界、法律界、法学教育界发起“新时代中国法学系列教材”编写倡议书并得到批复。
完成教材基地60余个,并加强出版社、企业、律师事务所等多主体在教材建设中的作用,形成教育部产学研项目1项,教材建设合作单位近80家。

2.推进教材产学研合作建设。
在建材的编写、使用、修订中融入实践部门、企业的优秀案例、疑难问题,实现“教材有所用”“教材有所向”。
(三)教材平台化同智慧教学、网络教学相衔接,在改革网络教学环境建设的基 础上,充实实践教学和案例教材网站资源,推动教学手段、教材建设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教育技术转变。
在教材建设工作上,统筹推进精品案例库建设、互联网人人交互平台建设、人机交互平台建设、移动互联网平台建设,并实现各部门法,以及各部门法相关知识点的联网,从教材建设上实现法科实践教学的一体
8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化、智慧化。
主要包括:
1.构建人机交互平台,建立包括法律法规知识库、法考题库、 指导案例库、前沿法学知识库等知识库,为使用人提供学习功能的自我测试功能。

2.构建人人交互平台,建立司法实务人员、专业教授、读者之间的在线交流与讨论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实务人员与专业教授在法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促进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
通过教材的平台化建设,实现司法实务人员的在线答疑、教授在线答疑、读者在线交流的跨学科、跨地域、跨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教育资源。

3.将慕课资源融汇到教材建设中,建设MOCC+教材建设。

4.建设教材配套公众号,实现教材的随时更新,读者与作者的可互动。
利用公众号二维码使教材成为可以“说话”的教材,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动态更新,实现教材内容的实时更新化,便于读者交流、留言的同时,进行辅导资料的上传、相关研究成果的发布。
(四)教材课堂化 法学教材的可互动、可交互、可共享是教材立体化、智慧化的典型体现。
通过教材配套公众号的建设,实现教材作者同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就教材内容、学习心得、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实现教材的可交互性,由“纸质”的教材转变为可互动的教材。
法学教材的可互动、可交互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
9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者之间的交流,同时应当引入司法实务领域的实务工作者参与教材的互动,在配以检察官、法官视频讲解知识点的同时,由相关的法官、检察官对相关知识点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讲解和回应,教材设置了专业、实务教师线上答疑功能,让学生随时、随地理解对于理论争议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如何体现,司法实践需要何种知识指导。
10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五)教材智慧化教材编写中引入以超星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借助网络技术、 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满足教学教材的多种需求。
由超星专业服务团队帮助学校建设专题教材服务系统,并生成教材章节二维码近20000个。
教材用户利用微信或超星学习通扫描章节二维码后,会显示当前章节内容和多媒体教材,并可以对学习流程进行控制,进行互动的教学和管理。
立体化教材纸质版部分通过二维码拓展内容,而校内资源部分将营造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教学与辅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做到通过教学服务平台,利用电脑、手机或iPad,为上课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研讨的机会,实现教与学、线上与线下互动,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的转变。
设计教材定制访问量统计等20余项功能,查询图书资源中二维码的访问数量,记录的访问者的IP地址信息统计全国各省的访问分布情况。
11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六)教材实践化本成果的改革方案和实践思路是实现法学教材编写的同步实践 化、立体化、智慧化,法学教材改革的重点方向应当体现化法学教材体系的本土性、时代性、专业性和实践性。
换言之,法学教材的立体化即是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司法实践的运行过程立体化、直观化的“搬进”教材中,使其同具体的知识点相对应,以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来对专业性概念进行实践视角的解释。
12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视频教材示例:庭审录像知识点小视频(每个视频1-5分钟)13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七)教材库化教材形式的立体化、动态化。
将动态教材、电子教材和实践教 学建设作为立体化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主体知识、精品案例库及案例分析、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课件、庭审直播与视频、热点法律问题解析等的配套建设,引导学生自主、自发、自动查阅司法过程中的真实判例,帮助学生主动养成问题意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14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15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四、教材建设成果显著、示范效果突出 (一)成果丰富。
围绕主辅教材智慧化建设,形成了8本法学立体化智慧示范教材,200多G同步实践教学庭审直播视频“云”教材,200G同步实践教学卷宗“云”教材,同近50余家法检机关、2家互联网公司、3家出版社、5所高校推进共建同步实践教材编写合作基地。
(二)提升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
以学生“喜闻乐用”的视频教材、立体教材、动态教材为形式,随着辅助教材库的推进建设,其覆盖面和课堂使用率不断增强,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同步实践智慧化教材建设理念辐射整体教材规划建设。
本教学成果推动了学校同步教材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全校推广,推动了关于全国高等教育法学建材建设基地的建设,以本成果为支撑取得了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北京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等20余项奖项。
(四)推动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教材建设过程中同50余家法检机关合作中,建设完成教材基地 16 一体多维知行贯通:法学同步实践教材智慧化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成果 60余个,并加强出版社、企业、律师事务所等多主体在教材建设中的作用,形成教育部产学研项目1项,教材建设合作单位近80家,直接推动学校申报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同时为了体现教材建设的时代性、智慧化,学校以本成果为支撑向教育部、全国法学界、法律界、法学教育界发起“新时代中国法学系列教材”编写倡议书并得到批复。
(五)社会影响深远,推动实践教学改革,高校同仁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同步实践智慧化教材”建设得到了兄弟院校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得到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相关领导的高度认可。
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百余所高校自发前来我校调研实践教学成果。
根据和来访院校的交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辽宁大学、中山大学等20余所院校正在模仿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或者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等国内重要报刊和网络媒体,先后对于我校的“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报道。
17

标签: #上线 #公众 #程序 #测试 #公众 #公众 #链接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