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肥助力增产增收,微信小程序积分怎么做

怎么做 2
2020年4月27日星期
要闻 兵团网: 新闻线索邮箱:btrbxwxs@ 精准施肥助力增产增收 ●兵团日报记者谌慧 “预祝我们今年合作愉快。
”4月23日,八师一三四团二十六连种植户于彬和新疆福来克斯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毕鲁平签下了1250亩地的清液型液体肥料订单。
当日,记者走进新疆福来克斯农业有限公司,看到一瓶瓶蓝色、红色、无色的液体摆放在大厅。
“这就是我们公司的主打产品——清液型液体肥料。
液体呈蓝绿色的含有铜离子,液体呈红色的含有铁离子。
对于不同的客户,我们的肥料配方是不同的。
不仅如此,作物生长的周期不同,肥料配方也不相同。
”毕鲁平介绍说。
所谓清液型液体肥料,是指利用含氮原料、含磷原料、含钾原料和功能性辅料等,通过化学合成通透的液体肥料,可以任意比例稀释、无需再次溶解,直接与灌溉系统结合,用于灌溉施肥,也叫水肥一体化。
“许多农业发达国家都广泛配合灌溉系统使用清液型液体肥料,可以实现省工省肥省水,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毕鲁平说。
“2019年,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签下了200多亩的订单。
新疆福来克斯农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先从我种植的棉花地里取走了一些土壤样本进行成分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肥料 配比制作。
”于彬告诉记者,“传统施肥都是凭种植户多年的种植经验,看叶子发黄了就给点尿素,看叶片变薄了就给点磷肥或钾肥。
” “相比于传统施肥方式,清液型液体肥料能真正做到精准施肥。
”毕鲁平说。
每个施肥阶段,新疆福来克斯农业有限公司的专家团队都会到地里勘察,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施肥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于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9年,他用普通施肥方式种植的棉花地,平均每亩地的肥料成本为270元,而新疆福 来克斯农业有限公司的专家团队为他设计的施肥方案,平均每亩地的肥料成本要便宜30元,还省去了肥料贮存、搬运等普通施肥方式的人工成本。
通过精准施肥的方式,棉花在生长过程中得到的营养成分不会过多也不会过少。
目前,于彬播种的棉花已经到了出苗期,一株株嫩绿的棉花苗从地里探出脑袋,煞是可爱。
于彬一边在地里查看棉花的出苗情况一边告诉记者:“就是这片地,2019年平均每亩让我多赚了150元,所以今年我种植的棉花地都采用了能够精准施肥的清液型液体肥料,希望能够继续增产增收。
” 种植有“新”物增收有新路 ●杨宁 4月22日,四师六十九团七连职工谢华正在地里播种板蓝根种子。
作为润丰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的法人代表,他率先尝试种植新作物,引导社员紧跟市场调优种植结构,提高亩产效益。
发展壮大合作社是兵团深化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内容。
2018年8月8日,六十九团七连润丰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成立,吸纳社员45人。
“合作社的运作采取订单模式,统一采购农资。
通过集中采购,为社员降低了成本。
”谢华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润丰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在去年9月就采购了化肥, 满足了社员今年春耕生产中的用肥需求。
今年以来,谢华带领合作社在勇闯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与安徽亳州长盛中草药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在连队先行试种15亩中草药,包括板蓝根、黄芩、白芷、牛膝、黑草等试验品种,一旦试种成功,将与对方合作延伸产业链,推动中草药加工融合发展。
“中草药种植项目被列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特色种植项目,是能够带动种植户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这两年,我们到地方实地考察了解,对中草药生产发 展有了一定了解。
今年,我们和安徽亳州长盛中草药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由对方提供种子,我们这边负责种植实验、总结经验。
”谢华说。
润丰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今年还积极与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下了高粱种植订单。
谢华对此算了一笔账:“每亩地能为社员带来效益800余元,通过订单种植、订单销售为社员带来效益。
” 该合作社社员杨洁高兴地说:“我今年种的高粱,全部签了订单合同,这样有保证,好好管理,争取年底有个好收成。
” 改革以来,六十九团党委和连队“两委”按照“依法规范、强化扶持”的要 求,积极引导职工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六连大道河农民专业合作社、七连润丰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十一连祥和农业合作社,整合市场资源,发展高效农业,带动职工抱团闯市场,激发农业发展活力,促进职工持续增收。
七连党支部委员会委员、连管会成员姜海鹏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取消了‘五统一’,我们引导职工参加合作社,让他们抱团发展,实现稳定增收。
连队‘两委’对合作社的运行积极提供一些帮助、解决一些困难,比如为社员免费提供200平方米的农资仓储场所,组织合作社社员外出参观中草药种植模式等,与团里协调,帮助合作社尽快发展壮大。
” 新疆北屯瓜子行业协会成立 兵团日报北屯4月26日讯(记者陈洋通讯员朱伟)4月22日,新疆北屯瓜子行业协会成立,对加快构建十师北屯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瓜子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立新疆北屯瓜子行业协会,是十师北屯市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十师北屯市种植好瓜子作物、加工好瓜子、销售好瓜子的发展需求。
协会成立后将开展瓜子生产、收购、仓储、贸易等业务,通过延长产业链,探索瓜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十师北屯市在瓜子行业的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
新疆北屯瓜子行业协会会长陈浩表示,将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维护种植户以及加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强化业内自律,减少重复建设,共享信息、资源,提升区域内瓜子行业整体竞争实力,做大做强十师北屯市瓜子产业。
近年来,十师北屯市立足瓜子作物资源和瓜子加工企业的产业聚集优势,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带动瓜子类特色优势作物产业发展,实现“一颗瓜子带动一方经济”的目标,让职工群众获得越来越多实惠。
◀上接第一版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之
一。
这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落实好主体功能区战略,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推动形成健康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实践充分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我们就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原载于《人民日报》4月26日第一版) ▲4月23日,五师八十一团十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孙晓岩(前左)正在指导职工制作食用菌栽培料。
今年,该连成立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连队“两委”主动提供服务,助力合作社健康发展。
陈艳杰岳光好摄 ◀4月22日,由十师一八二团司法所、派出所组成的普法小分队,来到该团各建筑工地,向务工人员分发《农民工的权利保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普法手册,宣传法律法规知识。
图为普法小分队为务工人员讲解相关法律知识。
李玉婷摄 牵着牛羊奔小康 ●兵团日报记者马雪娇 4月10日,记者刚走进四师六十七团七连养殖户杜曼·马义旦家的小院,就闻到一股清香的鲜牛奶味。
牛棚里的小牛犊正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杜曼·马义旦挤完牛奶就开始忙着清扫牛舍、喂料蓄水、铡草清粪…… “前段时间卖了2头牛犊,现在还有20多头牛,它们可是我的‘摇钱树’,我能脱贫致富都是它们的功劳。
”看着自家的“脱贫功臣”,杜曼·马义旦激动地说。
几年前,杜曼·马义旦的女儿生病,家中大部分积蓄都用来治病了,让本就不宽裕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2017年,杜曼·马义旦被团场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六十七团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对就业困难对象、“零就业”家庭成 员制订详细的就业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
针对杜曼·马义旦家的情况,七连“两委”安排杜曼·马义旦夫妇在山区 边境线当护边户。
为了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六
七团党委实施畜牧扶贫政策,通过扶贫牛、羊的发放,实现由“输血”式帮扶逐渐转变为“造血”式帮扶,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让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业拓宽增收渠道。
杜曼·马义旦家领到了2头扶贫牛,通过连队“两委”帮助发展庭院养殖,实现多元增收,为脱贫打牢基础。
好政策在前引路,精准扶贫到了家门口,原本就勤快的杜曼·马义旦埋头干起来。
一开始缺乏养殖经验,他就向连队的养殖能人虚心请教,为了节约养殖成本,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杜曼·马义旦都上山放牛。
提起养牛,杜曼·马义旦打开了话匣子:“养牛确实辛苦,但当我看到牛 犊出生的那一刻,别提多高兴了,这就是脱贫的希望呀。
” 经过精心养殖和辛苦经营,杜曼·马义旦家的日子越过越好,顺利脱贫。
如今,杜曼·马义旦家里的牛已经发展到20多头,今年家庭收入预计能达到6万余元。
截至2018年,六十七团的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去年以来,六十七团党委坚持摘帽不摘政策,精准施策,靶向治疗,通过培训帮扶、项目帮扶和结对帮扶等形式,不断拓宽职工增收渠道,确保脱贫攻坚成果质量高、成色足,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检验。
六十七团五连养殖户达布萨依·艾买提原本是团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他通过团场畜牧扶贫政策,领到了扶贫羊,经过几年精心养殖,如今,他家里有70只羊,今年预计产羔40多只。
已脱贫的达布萨依·艾买提从2018年开始,组织连队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务工,带动大家增收致富。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防止返贫的起点。
接下来,该团将重点抓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困难帮扶,全力做好返贫监测,确保脱贫户不返贫、一般户不致贫,共享全面小康。
本版主编:都满龙 客户 责任编辑:王冠辉电话:0991-5509356端 视觉:李云裳校检:司宇亮 2版 兵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动员部署会议提出 坚定不移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兵团日报乌鲁木齐4月26日讯(记者郑娅莉)4月26日,兵团召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动员部署会议暨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今年医改工作任务。
兵团党委常委、副司令员鲁旭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兵团各级要统一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医改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兵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要求上来;要准确把握深化医改工作的新目标新要求新思路,紧密结合兵团实际,以医共体、医联体建设为切入点,坚定不移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提升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推进兵团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会议强调,兵团各级要突出重点,紧紧扭住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创新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医防协同机制;要扭住干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公立医院实现“三转变、三提高”;要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做到“治得好小病、看得出大病、管得住慢病”;要持续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益;要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治能力,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医改工作有序推进,落地见效。
兵团党委全面依法治兵团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通知》 全方位多层次学习宣传《社区矫正法》 兵团日报乌鲁木齐4月26日讯(记者史进)近日,兵团党委全面依法治兵团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安排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学习宣传工作,为7月1日即将实施的《社区矫正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推动兵团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通知》要求,兵团各师市、各有关单位要重点加强《社区矫正法》颁布的重要意义、工作原则和目标任务、亮点重点内容的学习宣传。
要学习宣传好社区矫正工作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原则;学习宣传好社区矫正工作通过采取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消除社区矫正对 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帮助其成为守法公民;学习宣传好社区矫正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学习宣传好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人员和职责规定;学习宣传好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特别规定等,确保兵团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其他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和广大干部群众都能认真学习、准确理解《社区矫正法》。
《通知》强调,兵团各师市、各有关单位要丰富载体、创新方式,从司法行政系统、社区矫正工作参与单位和兵团社会面三个层面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实现精准普法,确保学习宣传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兵团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切实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学习宣传格局。
力促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 兵团强化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 兵团日报乌鲁木齐4月26日讯(记者秦俊伟)记者从兵团生态环境局了解到,4月15日,受兵团生态环境局委派,兵团排污许可证清理整顿帮扶指导组前往11个师市开展排污许可证清理整顿帮扶技术指导工作。
兵团开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工作,通过“摸清底数、排查无证、分类处置、整改清零”4个步骤,全面掌握兵团固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状况,建立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库,实现生态环境“一证式”管理。
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是 建设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的重要基础。
此次工作聚焦“到2020年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总目标,按照“先发证再到位”的原则,对涉及的108个行业实行重点管理、简化管理和登记管理,形成固定污染源发证和登记清单。
经过初步清理,兵团共有5580个固定污染源需清理整顿,总完成率为83.26%。
按照计划,指导组4月底前帮助各师市完成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工作,为各师市开展下一阶段排污登记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五师双河市集中签约9个招商引资项目 总投资63.3亿元 双河4月26日讯(通讯员申玲)4月25日,五师双河市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此次共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63.3亿元,其中农业项目1个、工业项目5个、服务业项目3个。
5个项目通过“云签约”方式进行,4个项目通过现场签约进行。
此次集中签约的项目投资规模大、引领示范作用强,与五师双河市经济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这批项目的签约落地,将促进五师双河市“双招双引”工作再上新台阶,对五师双河市产业转型升 级、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压实责任、提高实效,五师双河市调整组建了2020年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下达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尝试委托招商、线上招商。
同时,该师市积极争取在谈项目早签约,盯紧签约项目不放松,督促协调相关部门主动提供服务,力促签约项目早日落地投产达效。
讲卫生就是爱己爱人爱国 ●新华社记者董小红 今年的4月是第32个爱国卫生月,主题确定为“防疫有我,爱卫同行”,意义非同寻常。
疫情影响人,也会改变人。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卫生习惯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也不仅关乎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更关系着公共卫生安全,千万大意不得。
4月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养成勤洗手等讲卫生的好习惯,全国各地也集中向脏乱差“宣战”,一系列相关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展开:推出“环保积分”微信小程序,市民节能环保行为可积分获奖励;“文创公筷公勺”刻上古诗联对、辞赋佳句,结合当地文化,让大家在美的享受中接受卫生新观念;走进学校食堂、教室等场所,拿起扫帚、拖把、抹布、消毒喷壶等工具,共同参加校园环境卫生清洁;聚焦背街小巷、城中村的消毒防疫情况…… “防疫有我,爱卫同行”,织牢疫情防控网,养成卫生好习惯,每个人都是“排头兵”,爱国卫生行动正渗入全民生活的点滴之中。
应该看到,开展爱卫活动绝非一时之策,更非应付之举,而是国家文明进步的“必修课”。
身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而环境卫生脏乱差,是多种疾病的诱因。
一场疫情有终点,但讲究卫生、防控疾病无尽时。
比如,疫情过后,每年流感季患病的人戴口罩、个人打喷嚏时自觉掩住口鼻等也应该成为全社会的新习惯。
爱国卫生活动开展32年来,我国城乡卫生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相关部门、有关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居民为此付出了汗水和心血。
把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形成的讲卫生好习惯保持下去并发扬光大,让公众深刻认识到讲卫生就是爱自己、爱别人,更是一种爱国具体行为,不仅会赋予我国爱国卫生活动新内容,更会给城乡面貌带来新气象。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标签: #弄个 #店铺 #程序 #海报 #公众 #打印出来 #公众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