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管家”暖在身边,个人怎么创建微信公众号

公众 4
第8版 健康·社区 2022年4月13日星期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居民群众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期待值更高。
去年,我市以城市基层党建“三抓一增强”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红领管家”创建行动,积极探索城市社区、物业企业党建工作相互衔接、融合发展有效途径,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
“红领管家”暖在身边 □本报记者黎小强 党建联建创品牌 春雨绵绵,屯溪栢景雅居紫薇轩小区,楼道内,黎阳街社区第三网格党群服务牌上墙,“一格两长四员”(网格支部书记、网格长、楼栋长、指导员、物业楼管员、社区网格员、协管员)个人照片及手机号码公开,管理小区物业的信联公司明确服务内容,涉及装修申请受理、投诉受理、生活信息咨询、亲情关怀、入住及迁出手续办理、有偿个性化定制服务等。
“‘红领管家’都写在党群服务牌上。
”社区有关负责人吴燕说。
703室门打开,户主魏玉秀笑脸相迎,吴燕及信联公司工作人员方寿英与她热情攀谈。
“社区和物业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像一家人。
”魏玉秀感言。
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2021年4月30日,就创建“红领管家”,市委组织部、市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市住建局联合发出通知,如今快一年过去了,成效不俗。
通知明确创建标准,即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包括将党建写入物业服务企业章程、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到位、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纵深发展、基础保障坚强有力、为民服务便捷高效等。
其中提出,建立多方协商机制,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搭建“红色驿站”“长板凳会议”等议事协商平台,及时回应业主诉求;积极参与共驻共建,街道(乡镇)、社区将物业服务企业纳入区域 化党建联盟,物业服务企业按时参加街道(乡镇)、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与所在社区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每年至少认领1个社区党建服务项目;设立“党员示范岗”,认领“党员责任区”,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
围绕基础保障,通知提出,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物业用房、社区腾退用房、驻社区企事业单位闲置房源等场所,综合打造党支部活动场所、“红色物业办公室”“红色驿站”,融入“红色议事厅”“红色调解室”等功能模块,开通“红领管家”服务热线,创建微信公众号、小区业主群等,收集居民意见建议,提供日常便捷服务,常态化开展议 事协商、纠纷调解等工作;定期举办物业管理业务培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围绕便民服务,通知提出,在住宅小区设“红领管家”物业服务公示栏、服务标识及居民意见箱,制定小区基础项目需求、小区定制化需求及居民个性化需求三类服务清单,在公示栏公示。
设24小时物业服务电话,业主投诉事项电话回访率达100%,并留回访记录,建档造册;加强小区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加强管理小区内停车位、广告位、快递智能存储柜场地等公共空间,解决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垃圾处理等小区治理难题,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等;优化服务形象,服务过程语言规范、仪容整洁、风纪严明、耐心热情,统一佩戴实名制胸卡(胸牌),做到熟悉业务、勤于协调、管理有序。
“红领管家”洒汗水 用辛苦指数换来广大居民幸福指数,“红领管家”甘洒汗水。
作为党员、退伍军人、“红领管家”,屯溪玉屏府小区保安许新发为民服务任劳任怨。
1月初,他本不当班,路过小区时听闻一半身不遂老人跌倒在厕所,迅即入户。
老人160多斤,他和同事费力扶起,在床上安顿好,再擦洗,又将厕所清理干净。
平时,居民搬重物、修电器、换灯泡等,他尽力帮忙。
去年夏天,有居民患病,他带头并发动保安献爱心,捐款2000多元。
“有一次,居民将价值3000多元的音响放在地下车库,被人误以为废物拿走。
他知道后,查看监控,通过1天多时间排查,找到那人,物归原主。
居民想表示一下,被谢绝,就送来锦旗。
”谈及许新发, 同事夸赞不已。
屯溪区柏山社区负责人叶宏义 介绍,吴小娥退休后成为小区网格党支部书记,加入“红领管家”,参加“暖阳守望”行动,走访独居困难老人,提供“搭把手”服务,在公园、广场、小区组建“漂流书屋”。
社区成立物业费纠纷诉前调解工作站,党委副书记戴春光积极协调各方,去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20个,清欠物业费20多万元。
一小区业主在北京,因房子漏水,与物业沟通不畅,欠物业费一年多。
戴春光组织调解,业主委托朋友参与,达成协议,物业费纠纷顺利化解。
“情系业主金牌管家”“真情服务尽心尽责”,在信联物业公司,一面面锦旗引人注目。
方寿英 说,身为预备党员,她常带领“红领管家”成员、志愿者服务居民。
一次,一独居老人的手镯掉到洗脸池里,自己忙带师傅过去。
老人家阳台上有垃圾,她们及时清理。
一业主过生日,儿子想送妈妈蛋糕,她们帮了心愿。
去年12月24日,黎阳街社区“悦善邻互助社”的社工于师傅来到 84岁独居老人朱上宽家,检查插座、电线、厨房用电、取暖、水管、热水器等。
叶冬
九、曹丽霞二老患高血压、痛风等慢性病,入冬就受“老寒腿”困扰。
因子女不在身边,社区常安排志愿者照看,加厚床铺,提醒防寒保暖、防止滑倒。
接过社区志愿者送上的“便民服务卡”“温馨提示灯”,二老很是感动。
涓涓爱流润心田 点滴爱心汇成幸福洪流,“红领管家”润泽居民心田。
紫薇轩小区居民仇皖生说,儿子的车停在车库,因间距短,常被刮蹭。
他向物业公司反映,工作人员喊来当事人,提醒开关车门时注意,刮蹭由此不再。
楼上滴水,通过“红领管家”协调,纠纷消解。
该小区居民臧芳杰说,楼道感应灯坏了,带小孩行走不便。
晚上8点,她致电物业工作人员,不料马上修好。
小区健身器材的螺丝松了,她拍图发给“红领管家”,修复同样及时。
玉屏府小区75岁的邓清秀感言,她患脑梗、慢阻肺等疾病,每年住院一次,有事就找“红领管家”。
去年6月,她上医院,小区保安帮忙送到救护车上。
她每周买一只鸽子滋补,保安王英春帮购买,上晚班时捎来。
她想调整床的方向,保安又伸援手,“卫生间灯坏了,碗柜有问 题,都是门卫、工程师过来修理,我也常到门卫室聊天。
敬老爱老,物业做得不错。
” 组建红色物业党组织40家;推动党员职工主动到社区报到,认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320个,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63场次;评选表彰全市“十佳红色物业”,打造党建工作好、企业形象优、便民服务强的物业服务样板;积极引导国有物业企业有序承接社区服务职能,为462个老旧小区提供抱团管理;健全居民物业服务需求和问题反馈机制,统一设置“红领管家”公示栏、服务标识及居民意见箱445个;建立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和辖区治理力量共同参与的“1+N”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化解违规装修、乱搭乱建、安全隐患等问题3109件……创建迄今,“红领管家”党建创新品牌越发熠熠生辉。
我市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本报讯去年以来,我市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为主线,形成具有黄山特色全民健身蓬勃发展局面。
围绕创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我市积极探索办赛模式,创新开展“健康黄山我行动·广播体操云比赛”“全民健身·奥运同行”“2021年黄山市全民健身日广播体操广场舞线上比赛”等,运用“体育+互联网”创新模式,丰富赛事形式;持续举办全国迎新年登高活动、世界健身气功日等主题活动,引领全民健身;品牌赛事不断提升,承办2021年全国竞走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等重大赛事。
今年,我市进一步打造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因地制宜开展群众身边健身活动,大力发展健身走、广场舞、骑行、登山等群众喜闻乐见运动项目,培育水上、冰雪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持续办好市县品牌赛事,开展“三级联赛”市县级比赛,积极谋划、组织社区运动会,鼓励、支持各类 协会、俱乐部、企业和个人在黄山举办或共办全民健身赛事。
围绕提升科学健身服务水平,我市结合智慧体育平台,创新成立首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室;持续开展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线上培训。
承办省广场舞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统筹各类人群协调发展,广泛开展职工、老年、残疾人体育,印发《关于举办黄山市工间操(健身气功)培训班的通知》,进一步推广工间操,开展全民健身“五进”活动,创新成立市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开展国民体质常态化监测,全市去年共完成监测8000个样本。
今年,我市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训渠道,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分级、分类培训和继续教育;推进市、县(区)两级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建设,常年免费提供国民体质监测服务;推进体医融合,积极推广健康咨询、运动指导服务,提倡运动养生“治未病”。
·黎小强· 徽山路社区 创新助老服务 本报讯屯溪区昱中街道徽山路社区积极做好老年群体的关心关爱工作,先后推出老年人助餐及居家养老志愿服务项目,组建“睦邻暖心”志愿服务队,以实际行动让辖区的老年人更充实、更有幸福感。
2020年9月,该社区开办黄山市首家社区老年餐厅,解决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老人的就餐难题,按四菜一汤10元的标准,采取70岁以上老人享八折优惠、80岁以上老人七折优惠、90岁以上或低保困难家庭老人享五折优惠方式就餐,对腿脚不便的老人由志愿服务队送餐上门。
在此基础上,2020年12月,社区结合社会公益事业,推出爱心企业助餐月活动。
每月的8、18、28日设为企业助餐日,由企业出资,对已登记就餐的70多位老人,按每人5元助餐 打造幸福社区 标准发放就餐券。
活动一推出就得到 12家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
2021年
3 月,在“三元爱心餐”的基础上,该社区 在每月的5、15、25日,又推出针对各级 各类好人的“三元好人餐”,好人在老年 餐厅就餐也可享受3元超低价,确保餐 厅的爱心公益。
为做好居家养老服务,该社区还针 对个性需求,社区成立了助餐、家政、维 权三个老年人服务社,建立了三支志愿 服务队伍,专人负责,安排志愿者参与 服务,把为老服务落在实处,解决老年 人遇到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满足了社区 老年人专业化、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需求,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养老服务, 为新时期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难 有所帮”的社区助老服务新模式起到积 极的推动作用。
·冯劼· 平东社区 “党建+”激发党员新活力 本报讯黄山区甘棠镇平东社区总党支牢固树立“党建+”理念,推动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提升党建引领力,补足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钙”“铁”“锌”。
“党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
该社区通过“线上+线下、交流+研讨”等形式延伸党员学习教育触角。
线上依托远程教育、学习强国APP等平台,定期推送政治理论、党史学习教育等相关内容。
线下召开“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通过高龄党员送学上门、流动党员“学习不断线”,达到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
同时社区两委与基层党支部建立联系点工作制度,实现学习实践共学、共建、共享新格局。
今年来,平东社区共开展集中学习12次,理论宣讲16次,送学上门8次,专题研讨10余次,撰写心得50余篇,远程电教课堂累计播放百余次,受教育党员达400余人次。
“党建+积分”,锤炼党性之“铁”。
在全体党员中推行积分制管理,制定“党建+积分”方案,建立《平东社区党 员“党建+积分”日常记分台账》,将积分结果作为党员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激发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锻造出一支“铁”的队伍。
今年来,以“雷锋月”活动为契机,共表彰优秀共产党员20人,优秀党务工作者20人,优秀防疫志愿者50人,先进基层党组织6个。
“党建+服务”,践行为民之“锌”。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结合主题党日,组建党员先锋队,以在职党员进小区为载体,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疫情防控、结对帮扶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打通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共梳理社区党员重点实事项目清单36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13次,兑现“微心愿”46个,慰问困难群众76人,调解矛盾纠纷58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情128件,为群众提供所需的各种大小诉求,用实际行动展现教育成果。
·吴静章勤· 舒明慧:独撑一个家 屯溪区昱东街道,舒明慧在家为88岁的婆婆洗头。
洗好,用吹风机吹干,看上去清清爽爽的。
婆婆常跟邻居说:“我这个媳妇啊,比女儿还贴心!
” 1996年,舒明慧结婚。
2003年,丈夫突发脑溢血去世,儿子尚幼。
自此,她默默扛起整个家庭。
2005年,公公糖尿病发作,伴并发症,被送院治疗。
这期间,舒明慧每天下班做饭,送到病房,精心伺候。
公公很快不能进食,为让他多活些日子,也为减轻婆婆负担,她坚持 在工作之余抽空回家烧饭,和婆婆一起,一口口喂公公。
公公尽管有些神志不清,仍被感动流泪。
公公去世,婆婆遭受打击。
为照顾,她和儿子搬去共同生活。
婆婆终日以泪洗面,常说自暴自弃的话。
她陪在婆婆身边,耐心开导、尽心服侍。
一次,婆婆患胆结石,半夜喊疼。
她被惊醒,匆忙带其去医院看病。
得知婆婆病情不是特严重,她长舒一口气。
婆婆需住院动手术,她于是早上4点上班,中午12点回家做饭,再带给婆婆。
下午,她陪聊天,服 侍婆婆上厕所等。
婆婆住院10多天,好几次,她累趴病床边。
回家后,婆婆行动不便。
她一如既往帮婆婆洗漱,下午做家务。
她还重视婆婆的心理需求,有时间就陪聊天;婆婆亲朋来了,她热情招待;与婆婆有分歧,她心平气和相互沟通。
相识的老太太们和婆婆开玩笑,“一看你就不像在媳妇跟前受到委屈的,穿得好,脸色也好!
” 难得星期天休息,她逛菜市场,给婆婆和儿子加餐,累并快乐。
源于爱,她对公益事业同样热 心。
2020年,作为社区网格员,她第一时间参加防疫,自1月28日开始便在小商品市场值守,早上8点到晚上12点,甚至更晚。
2020年7月初,特大暴雨来袭,下坞莲塘水库水位陡涨,阜上安置小区面临被淹。
舒明慧毫不犹豫,加入社区抗洪小队,将小区一楼的电器及贵重物品搬至安全地带。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展开,需用平板电脑登记家庭信息。
她没放弃,每天利用空余时间上户摸排,不漏一人,填报表常到凌晨一二点,终于在一个月内完成任务。
“别嫌少,想吃什么自己买”“你照顾全家不容易,我不要”“这是一份心意,您高兴,我就开心”……今年春节,她掏钱给婆婆,一场婆媳间的对话让人倍感温馨。
·黎小强· 为提升区域核酸检测工作效率,4月10日,黄山区谭家桥镇创新推出“反向操作”,提前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进行摸底,帮助他们申领预约码,并打印制作发放到村民手中,从而实现核酸检测预约“秒登记”。
崔永欢钟伟/摄 本版责任编辑/杨育童

标签: #公众 #公众 #怎么做 #怎么看 #语音 #公众 #公众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