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下放财权,,什么叫公众号

什么叫 13
6 2016年9月22日星期四Tel:(010)62580711 动态 TRENDS 执行主编:陈彬编辑:韩琨校对:王心怡E-mail:daxue@ 西安交大:下放财权,激起动力 姻本报记者陈彬 就在中秋节放假的前一天,西安交通大学召集各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开了一次会议,会议持续了很长时间。
会后,每位院长都拿到了一个“小信封”,里面装的是数额不菲的“真金白银”。
这笔钱当然不是学校发给学院的“过节费”。
准确地说,这笔钱的名字叫“后配给经费”。
这是一笔什么样的经费呢?让我们先从这场持续了很久的会议说起。
改革不应有旁观者 西安交大召开的这场会议叫作“重点建设经费后配给工作会议”。
此次会议的召开也标志了该校正式拉开了“双一流”建设资源后配给改革的序幕。
什么是“资源后配给”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参加了此次会议的西安交大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化工学院)院长魏进家表示,之前各学院在资源管理,尤其是在经费管理上需要每年提前向学校申报预算,再由学校进行论证来确定,学院按照论证后的计划实施,并没有充分的经费使用自主权。
但后配给制则是学校根据各学院上一年的工作业绩增量,以及各学科与国内高校兄弟学科的增量对比,下拨一定量的经费到学院用于学科建设,这笔经费不用报预算,完全由学院根据学科建设的实际需求自主支配。
“换言之,我们这些学院真正获得了‘财权’。
”在谈到将“财权”下放到学院的初衷时,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曾解释道,面对“双一流”建设目标,学校发展任务十分繁重,他们要向改革“要红利、要诉求、要效益”。
而经费后配给机制改革则是在总结学校多年建设资源配置 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的。
“将‘财权’下放到学院,是推动办学重心下移的重要工作,能够减少内耗,提高效率,补齐学院发展短板;同时,将有效激发基层活力,扩大发展空间,增强学院和学科凝聚力。
” 对此,魏进家深以为然。
“据我的了解,目前在国内高校中,西安交大在后配给制改革方面是走在前列的。
”他表示,此前学校在学院层面也会有一些奖励,但体量很小,对学院发展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而这次学校的力度之大“,足以体现学校按照业绩贡献支持发展的决心,这是释放活力的具体举措”。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财权”的调整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改革。
而西安交大为自己设定的2016年发展关键词恰恰就是“改革”。
“2016年,学校发展的关键词是‘改革’,改革是不应该有旁观者的。
”就在工作会上,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强调,经费后配给机制是学校综合改革众多任务中的重点项目,该项改革也是“撬动”综合改革成效的重要杠杆。
财权不能“再次下放” 就在此次工作会结束后不久,西安交大官方微信便报道了此事。
这篇报道的标题是“在交大,院长越来越‘不好当’了!” 有了“财权”,院长真的不好当了吗?对于这一问题,西安交大公管学院执行院长杜海峰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回答:“改革压力大了,工作动力更大了。
” 同样的问题,魏进家想说的话要更多一点:“这要两方面看,财权下放对学院来说当然是件好事,也激发了学院的活力,让我们可以放手做 更多的事。
但是有了经费自主权,感觉自己的责任也更大了,我们需要去认真谋划,用好这笔钱产生更大的效果。
” 无论话多话少,两位院长表达的中心意思是相同的———权力和责任是连在一起的。
而获得了权力的院长们需要面对的首要责任,便是如何避免这笔资金被滥用,甚至被贪污。
事实上,就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上午,魏进家刚刚组织召开了一场学院党政联席会的专题会议,会议的唯一主题就是讨论如何更好地使用这笔经费。
“王校长曾说过,在经费使用的问题上,要充分相信学院。
但无论如何,经费的使用都是件大事,不能搞‘一言堂’。
”采访中,魏进家表示,学校将财权下放给学院,学院却不能再将财权“下放”给个人。
“经费使用一定要经过充分论证,要保证经费使用的公开透明,只有这样,才能坚决制约任何一个人对经费使用权的掌控。
” 看得出,魏进家对正确使用这笔钱充满了信心,同样充满信心的还有杜海峰。
“这方面我不担心。
因为学院领导有自己的担当,学校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杜海峰说,公管学院已经形成了“领导不能单独决定大事”的传统,事关学院发展的制度、政策、资源分配等重要事项,一定要党政会同学科负责人、学术骨干共同讨论,找到最大公约数。
“面对这样一项重大改革,我们将坚持既有传统,同时也将会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或建立相应的预算审核、结果绩效评价等制度。
”他说。
一个学院一个策略 在学校的工作会议结束后,魏进家所在的 化工学院根据上一年的业绩增量,从学校领到了几百万元的后配置经费。
对于这笔资金的使用,作为院长的魏进家其实是有一些打算的。
据他介绍,西安交大化工学院的前身是1984年建立的化学与化学工程系,但之后被并到了其他学院,直到2012年才恢复成立新的学院,这导致学院的建设发展滞后于其他学院。
“一个学院一个策略,不同学院的发展阶段也不一样。
”魏进家说,长期以来,化工学院深受硬件条件不足的苦。
“学科建设需要人才,但我们即使引进来优秀人才,也无法给他们提供相应的硬件支持,最终导致人才流失”。
因此,他们更希望将这笔经费用在提升学院硬件水平上。
有的学院希望升级硬件设备,有的学院则希望提升软件水平。
比如,西安交大机械学院院长陈雪峰在参加完工作会后就表示,他们更希望将这笔经费用到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上,因为这是他们学院发展的短板。
杜海峰也在和同事们商量着这笔钱的花费:“学院会将这笔钱的大部分交给各学科方向,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去做投入;余下的经费,学院将用于各学科方向的公共平台建设上,比如实验室环境条件建设等,还有就是学院急需投入的专项建设中,比如教学名师建设、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 在结束记者的采访后,魏进家将准备当晚学院举行的开学典礼。
典礼结束后,他还将召集学院的老师们再次开会,会议的主题依然是学习传达学校的后配给改革精神。
在那时,会有更多的人思考如何用好这项新的权利。
可以想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这样的思考和探索将在这座校园中蔓延、酝酿,至于思考会有怎样的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北理工三大科研成果参展全国科普日 本报讯(记者温才妃通讯员王征)9月18日,2016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行,北京理工大学自主移动金融机器人、微重力蚁群群体行为观测设备、“特立笃行”号地面无人平台3大科研成果在展区亮相。
活动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等参观了北理工金融机器人和微重力蚁群观测装置,对该校科研成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参加本次展览的自主移动金融机器人是我国第一台具有银行金融业务办理功能的自主移动服务机器人,该机器人真正实现了金融业务的自助办理功能,可实现自助办卡等诸多流程化的金融办理业务。
该机器人还将北理工研制军用装备的先进技术应用其中,机器人能够通过RGBD数据信息(即图像信息与深度信息的融合)对环境进行实时地图构建与精确定位。
北理工研究生团队的微重力蚁群群体行为观测设备,主要用于研究在月球环境下,蚂蚁探索未知区域空间、寻找食物的能力以及其相互协作、信息交流、方向指引等方式。
同时,短期月球飞行过程对蚂蚁相关神经免疫基因的影响,对航天员飞行生命健康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由北理工自动化学院研究的“特立笃行”号地面无人平台通过自身装配的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IMU等传感器,及无人机地空协同系统,能够在复杂环境完成探测侦察、移动运输、协同作业等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北理工科研人员还为该平台加装了无人机地空协同系统,自带的无人机在需要的情况 下,释放升空,直接提供来自高空的地面情况信 息,提升了其在复杂条件下的智能行驶能力。
9月19日,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意象·净土”大型民族管弦乐原创作品音乐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
作为对外经贸大学建校6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
一,该项目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华诗词研究院、和景文化—古典音乐研究中心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
图为音乐会现场。
本报记者温才妃通讯员王艾嘉摄影报道 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在京成立 本报讯(记者陈彬)日前,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获悉,该校获得“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首批认定。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已经落户北师大。
“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由北京市教委启动,其目标是将中央在京高校、市属高校和国际创新资源等多方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国内与国外创新资源深度融合、科研与应用相互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央属院校与市属院校共同发展的 长效机制。
该计划目标建设20个左右的高精尖中心,实施50个左右的高精尖项目,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切实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产业发展问题等。
据悉,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核心任务是面向北京市基础教育领域师生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研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师生可实际获得的教育服务超市,创新移动互联时代的教育公共服务模式。
同时,搭建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平台, 凝聚世界一流人才,形成国际一流教育公共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创新基地。
建设教育公共服务设计与孵化合作网络,培育汇聚教育系统内外的服务,建成广义教育供给的“统一战线”。
未来,该创新中心将立足于“互联网+教育”收集学生学习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打造个性化、适应性、精准服务的教育服务,对学生、班级、学校、地区进行学情分析和指导。
目前,该创新中心已经与北京市通州区开展合作,助力通州区教育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师者 天津工大有个“高数叔” 姻本报记者陈彬通讯员顾梁梅 在大部分学生的印象中,高数都不是一门很让人愉快的课程。
提起这门课,很多人脑海中最先反应出来的形容词都是“枯燥”“乏味”……不过在天津工业大学,因为有了一位特殊“老师”的存在,这门原本枯燥的课程似乎已经显得不那么枯燥了。
这位“老师”就是一个名为“高数叔”的微信公众号。
“高数叔”推送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阶段高等数学的全部课程,而且形式灵活,语言幽默风趣,让高数这门让人谈之色变的课程不再拒人于千里之外。
“美女”伪装成“大叔” 虽然这个公众号自称是“叔”,但它的创办者其实是一位长发飘飘的美女老师,这位老师就是天津工业大学理学院教师孙硕。
本来青年教师平时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就比较重了,孙硕为什么还要创办这样一个公众号?为什么还要把自己“伪装”成“大叔”呢? 原来,平时孙硕主要是教授高数方面的基础课程。
在上课的时候,她发现在自己的学生中“,低头族”很多。
“他们上课也看手机,下课在路上也看手机,每次当我特别认真地讲课,却发现学生们都在看手机时,都让我很不能接受。
” 然而,现实却很难改变。
于是,孙硕慢慢转变了看法———既然学生们愿意用新媒体,那我 们为什么不能把新媒体当成阵地,把触角伸向这个领域呢? 其实,孙硕自己也是一个“低头族”。
平时喜欢玩微信的她很自然地想到通过公众号的形式,让高数和新媒体来一次“亲密接触”。
在一次和两位读博士的朋友交流一番之后,三个人决定联手创建一个关于高数教学的微信公众号。
至于公众号的名字……“其实一开始我们想叫‘高数书’,但总觉得没特点,而且我们也差不多到了大学生们一辈的年龄。
再说,我们叫‘高数姑’总不好听吧?”孙硕笑着说。
于是,就在今年3月“,高数叔”诞生了。
“逗逼老师”的创作定位 “高数叔”创办后不久,粉丝数就很快超过了1000人。
当时,孙硕提议出去大吃了一顿,因为那时他们觉得1000名粉丝已经不少了。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高数叔”的受欢迎程度。
从3月至今,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高数叔”已经吸引粉丝超过8000人。
这个数量对于一些大众化的公众号来说,也许算不得什么,但要知道,他们讲授的可是以枯燥乏味著称的高数。
更何况,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期间,他们是没有做任何更新的。
为什么“高数叔”如此受到学生们欢迎呢? 每个关注新公众号的微信用户,都会在第一时间收到公众号的“欢迎词”。
“高数叔”也是如此。
在这段“欢迎词”中“,高数叔”这样形容自己———叔不专业,但是同样不死板;叔不科学,所以绝对不枯燥;叔不正经,真的一本不正经。
这就是“高数叔”的处世之道。
“高数叔”一周至少推送三次;内容都是原创。
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既有知识点总结、习题演练、公式大全,还有视频讲解。
更重要的是,文章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活泼生动的版式设计,跳跃着的字体,着实让人手不释卷。
“其实我本身就是比较爱逗的人,学生们甚至叫我‘逗逼老师’。
”孙硕说,其实上课时偶尔穿插笑话,把内容说得有趣一点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我做公众号的定位就是把文章写得风趣、幽默,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爱读。
” 像追剧一样追高数 “高数叔”的每篇文章都是孙硕和同伴们的原创。
这样做效果固然不错,但“副作用”就是占用了她的大量时间。
“平时除了上课,几乎都在做这个。
”不过孙硕觉得这样做其实挺值的。
“这是一件非常有进步的事情,以前自己的工作都总结过。
忽然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可以把从教11年的东西总结出来了,虽然很耗时间,但还是觉得很有收获。
”孙硕说。
孙硕 比起孙硕,更加觉得有收获的无疑是每一个关注“高数叔”的普通学生。
有意思的是,在“高数叔”的初创阶段,关注者还基本局限于天津工业大学校内。
但随着时间推移,外校的粉丝越来越多,如今本校生已然成了少数。
“各个地方的粉丝都有,比如山东、吉林。
有时候感觉他们是整班学生一起在关注。
” 这些粉丝的信息是孙硕在公众号的后台看到的,除了这些,她在后台看到更多的其实是学生们的留言。
而这些留言无不表达这些学生对这位“叔”的喜爱。
比如有学生留言:“佩服叔的幽默、认真与奉献!”一位要考试的学生这样感慨“:要考线代了,特地来膜拜一下高数叔。
”在暑假结束后,有学生甚至留言:“等了两个月,终于更新了!”那种感觉更像是在“追剧”…… 看到这些,孙硕无疑是欣慰的,在被问及将来的打算时,孙硕很坚定“:我肯定会继续办下去,因为我感觉到了学生们的收获,只要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的精力就没有白费。
” 简讯 “十三五”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启动 本报讯日前,“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 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在京正式启动。
该专项 中包括了由我国著名干细胞专家、中国医学科学 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赵春华作为首席科学家, 牵头主持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创新技 术及应用项目。
据悉,该项目将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以典型、重 大、疑难的免疫性疾病为导向的干细胞移植免疫学 评价、免疫功能特异性干细胞制剂体外制备、干细 胞免疫干预技术策略和干细胞临床移植治疗与评 估等四大标准化体系,并在不同程度解决三个方面 的重大科学问题。
项目不仅将为当前诸多束手无策 的免疫性疾病的缓解乃至康复提供一种全新的解 决策略,同时还将探索构建基础与临床多学科多专 业协同开展临床转化的崭新模式。
(郑斌) 第二届“天大·中国司法论坛”在津举行 本报讯
9月17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行 为研究会主办、天津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天 大·中国司法论坛”在天津大学举行。
据悉,本次论坛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研究 会的组织机构,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行专题研 讨。
在发言中,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李文燕表示,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举措,是实现社会公平正 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在论坛上,二十余位专家针对完善司法组织体 系、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社会矛盾纠纷 多元化解机制等议题作了精彩发言。
(陈彬) 北林大设首个风景园林国际双硕士项目 本报讯
9月20日,北京林业大学发布消息,该校风景园林学科开设的首个国际双硕士学位项目已经正式启动,首批学生有望自2017年秋季起开始学习。
据介绍,该校园林学院和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园艺学部的教师联合指导硕士生。
参加双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在两校注册、学习,完成两校规定的学分及相关要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同时授予两校硕士学位。
日前,两校代表就风景园林学硕士双学位培养项目实施的框架协议、培养方案、课程计划、项目实施与管理节点等进行了充分交流研讨,并在双学位课程安排、毕业答辩形式、学习生活保障体系及双方选派机制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铁铮、张云路) 天津工大举办纪念“九一八”图片展 本报讯9月17日,天津工业大学举办了纪念“九一八”图片展,号召师生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展出内容包括日军侵华暴行、中国军民抗战故事,以及国防知识、大学生入伍政策、兵役法和国防改革等。
师生们有序观看了图片展内容,其中对大学生入伍政策的宣传吸引了许多新生的注意,大家驻足观看,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对照条件考量自己是否符合入伍的要求。
有同学感慨:“再次审视那段历史,那段在我们心里烙下深深印记的历史,它警醒着我们,鞭策着我们,居安思危,以史为鉴。
” (武冰洁) 青岛科技大学在山东省第八届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佳绩 本报讯近日,山东省第八届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在青岛大学举行,来自山东省28所高校的180余项作品入围本届大赛。
青岛科技大学选送的5项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山东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据悉,本次大赛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山东物理学会、青岛市物理学会承办。
山东省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大赛作为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中的重要组成板块之
一,是展示山东省相关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
(廖洋、鲲鹏、杨洁) 上海国际莎士比亚论坛在东华大学举行 本报讯日前,在世界文学大师莎士比亚逝世 400周年之际,由东华大学外语学院和东华大学莎 士比亚研究所主办的“上海国际莎士比亚论坛”在 该校举行,来自世界40多个学校的60多名国内外 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莎士比亚与文化变革”这 个重要议题,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最高成就向大 师献礼。
与会学者也就莎士比亚在全球化的意义和后 现代内涵、莎士比亚经典作品对现代文学文化建设 以及人文教育的意义、莎士比亚经典作品在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传播和接受特征、莎士比亚作品的影视 媒体改编研究,以及莎士比亚跨时空研究的其他相 关话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黄辛) 扬州大学学生作品
获江苏科普公益广告大赛大奖 本报讯日前,第二届江苏科普公益广告大赛圆满落幕。
在征集到的3104件作品中,摄影作品占1720件,经过专家评审,最终有13件作品获奖,其中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学子的8件作品分获
一、三等奖。
据悉,此次科普公益广告大赛始于今年5月,前后历时5个月,面向影视制作机构、传媒公司、高等院校、科技工作者等群体广泛征集各类作品。
经过评选,最终来自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摄影1301班的邹雯、徐瑶的作品《绿色生活》荣获大赛一等奖;另有7部作品获得三等奖。
(史亚洁、代淇)

标签: #靠什么 #程序 #什么用 #叫什么 #靠什么 #叫什么 #叫什么 #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