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千年之问的答案,微信小程序如何关闭

程序 8
GUONEIXINWEN 国内新闻 2021年3月19日星期五编辑:刘新宏视觉设计:张宁校对:马蒂 05 这条大河,“淮”着千年之问的答案 人与水,何以共生?滔滔淮河,怀着这个千年之问的答案。
千百年来,淮河水害频发。
治淮,从大禹开始,历朝历代做过努力,然而沿淮各地史志都留下了“千村人踪绝,万户断炊烟”的记录。
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淮河两岸人民致力安澜。
从新中国成立初“抗御洪水”到改革开放后“管理洪水”,再到新时代谋求“人水和谐共生”,淮河人民在战胜水灾、再造山河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身命运,探索人水和谐共生之道。
斗水 从四处逃难到起身斗水,93岁的李秀英至今记得71年前淮河边的情形。
那时,洪水是最大的灾难。
1950年淮河大水,堤坝溃决,李秀英一家老小逃到村外岗地上,一熬就是几十天。
淮河水灾,揪紧着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心。
一份来自安徽的电报说:今年水势之大,受灾之惨,为百年来所未有。
由于水势凶猛,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或翻船而死者,受灾人口共990多万。
当毛主席看到材料中“不少村是全村沉没”,幸存者“多抱头大哭”时,热泪流淌。
此后两个月,毛主席就治理淮河批示四次。
1950年10月14日,在新中国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情况下,中 央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次年春,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令。
这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治淮头一年,走上工地的农民工达300万人,李秀英是其中之
一,“我也下了决心,不逃了,跟水斗!” 二十出头的李秀英在工地上组织起女子突击队,抬土半天压坏四条扁担,肩膀天天肿得像馒头。
上工前,她们用圆木反复压肩膀,直到压麻木了,精神抖擞地再上“战场”。
为了早一天完工,治淮人员连续数月都睡在工地的泥地上;缺吃的,大家喊着号子忍住饿;缺工具,许多人将家里唯一挡风的门板都劈开了…… 靠着锨、锹、条筐、独轮车,他们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约1.9亿立方米的土方工程。
当年采访治淮的新华社记者打了个比方:如果把这些土筑成高宽各1米的土墙,长度大致能绕赤道5周。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先后召开12次治淮会议。
淮河流域建成各类水库6300余座,兴建加固各类堤防6.3万公里,基本建立了防洪减灾除涝体系。
1951年,李秀英作为农业劳动模范代表,被邀请列席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见到了毛主席。
得知李秀英是治淮模范,毛泽东接过她手上的本子为她签名留念。
此后数年,李秀英始终都把这个签字本带在身边。
泛黄的笔记本见证了新中国为民斗水的初心、人民斗水 的勇毅。
驯水 1964年5月31日,42岁的黄昌栋离开了他魂牵梦绕的工地,永远闭上了眼睛。
留给淮河的,是他41个关于一条“人间天河”的建议。
“盼水水不来,恨水水不走。
”一句民谚道破淮河儿女曾经对水的复杂情感,穷于水、困于水,如何让水为人所用? 黄昌栋心心念念的“人间天河”便为“驯水”而来。
它叫淠史杭,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最大灌区,它横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通过枢纽工程,把治理淮河兴建的五大水库之水引上丘陵高岗,为江淮大地“解渴”。
1958年8月19日,在持续数月的大旱之后,淠史杭工程正式开工,黄昌栋来到指挥部从事规划工作。
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跑遍了灌区的每一个角落。
他和大禹一样,三过家门而不入,直至累倒在工地上。
淠史杭工程从规划设计到勘测放样,需要4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千人测绘团队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
1972年,历时14年的淠史杭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通水。
经过历次完善,如今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个由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渠系建筑物、1200多座中小型反调节水库和21万多座塘堰组成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
淮河上如今已建成四大灌溉体系,实灌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不足1500万亩增加到1.36亿亩,“十年九旱”的贫瘠之地变成了今天的大粮仓。
治淮降洪魔,更为淮河儿女带来 “水红利”,安徽沿淮1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20年全部脱贫摘帽。
亲水 淮河岸畔,黑牛嘴水生态园,极目处,荆涂二山巍峨而立。
4000余年前,传说大禹劈山导淮于此;眼近前,淮河水面波光粼粼,拥有40孔节制闸的蚌埠闸宛如一条巨龙。
这个水生态园原是一片荒凉的河滩地,如今树木苍郁、鹭雀飞翔。
蚌埠闸工程管理处主任刘渤告诉记者,未来将打造一条“鱼道”,从公园下穿过,供鱼类洄游。
给鱼开道,更给水让路。
2003年以来,沿淮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开展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逐步将“水口袋”里的87万余人搬迁至安全地区,还行蓄洪区该有的生态功能。
阜南县委书记崔黎说,与水“纠缠”了这么多年后,淮河儿女逐渐找到了一个与水共生的恰当位置“,这就是尊重自然,让道于水;给水出路,人有生路;兼顾发展,人水和谐。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杨锋介绍,聚焦“十四五”,淮河流域将继续以防洪安全为安全发展底线,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并以骨干河道和输水干线为依托,谋划建设良好水生态、优美水环境的水生态廊道,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助力流域高质量发展。
70多年来,治淮安澜与沿淮人民命运休戚与共,这条大河“,淮”抱着中国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人水共生答案。
记者刘菁陈诺陈尚营据新华社合肥3月18日电 清明假期将现跨省游“小高峰” 据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记者张漫子)记者从多个在线旅游企业了解到,截至目前,多个在线旅游平台清明假期的景区门票预订量、机票酒店预订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赏花踏青季节,国内旅游市场周边游和跨省游回暖趋势显著。
业内人士认为,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清零、国内低风险地区凭绿码自由通行等利好消息激发人们出游热情,清明假期有望迎来今年首个跨省出游“小高峰”。
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说,2020年清明节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减少六成多。
今年的情形显著好于去年,从目前机票、度假酒店、租车自驾、景区门票、跨省跟团游等旅游产品的预订情况来看,清明节的出游人次有望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预计今年清明节出游人次将达到1亿人次。
从当前在线旅游平台的旅游报名情况来看,今年清明节旅游以周边短途自驾为主,中长线和长线跨省游增势显著“;家庭游”是主要出游形式,亲子采摘、主题乐园是家庭亲子人群的首选。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表示,北京取消核酸检测证明后,就地过年压抑的休假、探亲需求或在小长假前逐步释放,以商旅为代表的刚性出行也将迎来一波大幅增长。
合肥: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 3月18日,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学生在唱红歌。
当日,安徽省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开展“童心向党老师讲党史“”小队员讲故事”等内容。
礼赞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包括“听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上接第四版)3月1日,正值开学。
全国不少中小学校将爱国爱党、勇敢担当、忠诚奉献,作为开学第一课。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推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使文化更好发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作用。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当全面深 新时代的伟大变革 化改革驶向更深的水域,改革触及更深层次利益格局调整和制度体系变革,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习近平总书记肩负着人民的重托,锚定航向,一往无前。
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到“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尽可能 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再到“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改革的“人心标准”一脉相承。
改革的成果,由所有人分享,改革的伟大历程,也由每一个人参与和见证。
依靠人民——这是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是书写辉煌和奇迹的制胜法宝。
7年多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深改在群策群力中深入。
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浙江“最多跑一次”、福建三明综合医改……激发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自身情况大胆实践,各地探索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制度举措。
“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
我们要眼睛向下,把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2020年9月17日上午,湖南长沙。
在基层教育一线工作了近30年的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中心小学副校长盘玖仁没有想到,能有机会当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工作、提出对“十
五”规划编制的建议。
作为未来改革发展的蓝图和指 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同改革是否能有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息息相关。
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种粮大户、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法律工作者……为了起草好“十四五”规划建议,从2020年7月到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7场专题座谈会,听取来自方方面面的声音。
正是在一次次问计于民、广集民智中,改革找到破题的关键,凝聚起奋进的共识。
时光有我,中国有我。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引用汉代王符的名言阐述改革动力所在:“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改革让机会无限拓展,国家的前行成就着个人的梦想。
亿万人民全身心地投入改革,自觉自愿地为改革献力献策,一往无前地推动和促进改革,“中国奇迹”不断刷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面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划上句号,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变为现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际,
盘更大的棋局已经铺开。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 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建议》全文2万多字,共49次提到“改革”。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掀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与此同时,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央深改委接连召开第十
六、十七、十八次会议,为新阶段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把脉定调: 全面深化改革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关联,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扭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任务,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方案,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改革步伐永不停歇。
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我们一定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 推广线上村务平台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3月18日,河桥镇党员志愿者在河桥老街上向村民推广“一村一码” 微信小程序。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河桥镇组织党员志愿者入村推 广“一村一码”微信小程序。
线上村务平台“一村一码”微信小程序是临安 区纪委运用大数据,积极探索清廉乡村建设智治模式的新尝试,群众不仅 可以通过扫码了解并监督包括村级财务、村级工程、福利发放等各类村级 事务,还可以从“民情直达”板块进行反馈,进一步实现村级事务可公开、 群众问题可反馈、干部履职可评价,助力清廉乡村建设。
新华社发 水利部:全国耕地111万亩受旱 据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水利部统计显示,截至3月18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11万亩,47万村民因旱发生饮水困难,个别城镇正常供水受到影响。
水利部部署旱灾防御,已派出2个工作组赴云南、四川,协助指导地方做好抗旱工作。
目前,旱情主要集中在云南、广东、广西、山西等省(自治区)。
据气象预测,3月至5月,江南、华南、西南等地降水偏少,南方部分地区旱情可能再度反弹。
据水利部统计,由于发生秋冬 连旱,今年2月初旱情高峰期时,全国耕地受旱面积751万亩,31万农村居民因旱发生饮水困难,部分城镇正常供水受到影响。
2月份以来,南方旱情有所缓解,浙江、福建、湖南、江西等省旱情基本解除,但部分地区由于降雨量较小,旱情仍然持续。
水利部针对旱情情况举行会商,强调相关地区要全力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努力保障春灌用水需求,努力提升抗旱管理能力,严密防范旱涝急转。
告别唯升学!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发布 据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考试排名、分数、升学率,这些曾套着中小学校的“紧箍咒”,如今要“松一松”了。
教育部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要求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
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主要包括价值导向、组织领导、教学条件、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等;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 生发展等;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
为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良倾向,评价指南提出具体要求。
针对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要求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不举办重点学校,不公布、不炒作中高考状元、升学率等。
针对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明确提出要严控考试的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等。
对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其他问题,评价指南也作出了设计。
共享工具房亮相长沙 3月18日,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街道王家垅社区居民在共享工具房 内借用工具。
近日,一个共享工具房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街道 王家垅社区亮相。
工具房内摆放着50多种为周边居民免费提供的工具, 还有服务人员为群众提供配钥匙等便民服务。
新华社发 河北乐亭:大棚鲜桃采摘忙 3月18日,乐亭县新寨镇大港村一位农民在自家大棚内采摘鲜桃。
近日,河北省乐亭县的2.6万亩大棚鲜桃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抢抓农时采摘上市。
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以温室大棚栽培为主的设施鲜桃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主导产业。
新华社发

标签: #公众 #公众 #程序 #公众 #公众 #公众 #自己的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