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有哪些微信小程序可以赚钱

程序 0
2020年7月10日星期
热点聚焦FOCUS A3 一线调查 复盘网络“股神”荐股套路:趁“火”打劫黑产隐现 本报记者昌校宇 7月6日至7月8日,沪深两市成交额持续保持在1.5万亿元以上,市场持续火爆。
与此同时,“免费荐股”的电话、微信群、QQ群极度活跃,不少“股神”“专家”“老师”以“免费分享炒股技巧”“锁定牛股”“推荐黑马股”等吸引投资者。
对此,专家提醒投资者,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以免遭受财产损失。
为探寻“免费荐股”背后究竟有何猫腻,《证券日报》记者近日以“投资小白”的身份进行了暗访。
三步诱导“入坑” 故事从投资小白的“测股”开始。
经过多次尝试,记者发现,所谓的在线测股平台五花八门,但都要求填写手机号码,才能发送股票“诊断结果”。
但是,当记者按提示操作后,等来的却并非“诊断书”,而是各种机构、公司的销售客服电话。
这是否属于非法获取或者非法使用投资者个人隐私信息?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朱奕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测股后接到各种电话,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相关平台抓取了访问者的手机号码,该情形存在投资者信息泄露的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违规窃取者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的法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记者发现,虽然套路大同小异,客服们通常分三步拉投资者入“荐股陷阱”。
首先,让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感到焦虑。
在添加微信后,有自称来自机构的客服人员给记者发送“测股诊断结果”。
这样一份不足百字的“诊断结果”上面多次提及“潜在风险”、“走坏趋势”等信息。
记者表示担心后,客服借机劝说找机会落袋为安,且不要再自行选股。
其次,用其“神奇”的选股能力,给投资者洗脑。
记者发现,为了证明投资能力,很多平台会选择19时左右联系投资者,销售或客服人员会发给投资者号称拥有资深投资背景、神奇实战业绩的“专家”分析股市行情的短视频,让投资者“免费学习”;20时左右,会向投资者推荐一只股票,声称是当天研究部“老师”带客户买入的“核心个股”,预计第二天将有8%—10%的收益,让投资者关注并顺便验证其实力;次日临近开盘前,客服再发给投资者“股市早评”并推荐3-4只“免费个股”;开盘后半小时至1小时,强调昨晚让投资者关注的个股涨幅达到预期目标,客户已获利出局,稍后还会有一只“核心个股”可以建仓,预计收盘前涨停,但需要缴纳2998元/3个月的服务费才可获取“内幕消息”。
由于记者并没有“为核心个股推荐”买单,上述所有流程几乎每天都会“换股不换方式”地再上演一遍。
此外,记者持续观察发现,所谓的“核心个股”,基本上都是第二天开盘就一字涨停或大涨的股票,但第三天及往后的交易日里往往跌幅明显;而“免费个股”,一般当日仅有一只股价上涨,剩余的股价均会不同程度地下跌。
最后,假称“限时秒杀”,催促投资者缴纳服务费。
见记者连续多日不肯缴费,客服的“心理战”改为强调“时限”。
有一家平台客服声称,即刻下单就能享受年中限时秒杀优惠——定价为2998元/3个月的服务费改为2998元/12个月。
服务包含讲解股票知识、分析预测行情、传授炒股技术、推荐股票(每日2只左右,10时和14时各一只)及指导买卖点等,全程会有一名“老师”“手把手指导”。
此外,客服还见缝插针地发给记者一些“客户签约”“客户收益”的截图,以及“办公环境”的小视频,以佐证自己所言不假。
当记者咨询“缴费后能否保证收益”时,客服“口头承诺”大多类似——“我们内部通过技术手段算出,每月至少可为缴费客户带来总成本35%的收益”。
不过,在记者反复追问下,客服表示,“即便我们有99.9%的把握,也不能在合同中向客户保证‘兜底’。
” “相关投资咨询机构和个人确实无法为投资者的最终收益做出保证。
因此,投资者如果收到收费荐股消息,一定要多方核实相关信息,以免上当受骗,遭受财产损失。
”朱奕奕提示。
“荐股”背后隐现黑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机构荐股,还有个人荐股和公司荐股。
所谓个人荐股,通常是有自称“老师”“专家”“股神”的人,以传授炒股经验、培训炒股技巧、免费推荐股票为名,邀请投资者加入一些股票交流学习QQ群。
记者所进的两个QQ群都分别有近千名群成员,群内为全员禁言模式,只有群主可在群内发布“每日精选股票”“盘面点评”“大咖游资动向”等吸引投资者眼球的消息,并于每个交易日9时25分左右推荐两只“免费股票”,但一直强调“‘免费票’不作为买卖凭据,非会员人员盈亏自负”。
以其中一个名为“每日股票精选”的QQ群为例,群主每次推荐“免费票”都是寥寥数语,但随后就会用大段文字在群内宣称,只要与其合作,也就是缴纳会员费,就可进入“VIP群”。
会员费的价位分为2600元/3个月和6400元/12个月(定金3000元+赚钱后补交3400元)两个档次。
进入“VIP群”每日可获得“会员票”、买卖点及仓位控制的信息,而且有更专业的“老师”提供更高端的服务。
当记者咨询群主合同如何签订时,对方回复,“没有合同,诚信合作。
信则跟。
” 此外,所谓的股票交流学习QQ 群内还暗藏其他荐股平台的“卧底”,多个自称是投资顾问的人轮番申请添加记者为QQ好友,附加信息为“加我免费赠送价值5180元的智能选股软件”,同时要求记者填写真实姓名和手机号码。
记者将相关信息发给对方,另一位自称是指导“老师”的人随即打来电话,提出需要添加记者微信,辅助安装软件。
当双方成为好友后,指导“老师”首先发给记者的不是软件,而是一个长达40分钟的“学习”视频。
该视频观看权限仅有两个小时,属于“阅后即焚”,因此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证据留存的难度非常大。
记者注意到,视频内容包含大佬看盘、名家谈股、锁定牛股、推荐黑马股等多个章节,但一通讲解后,原本声称“免费赠送”的软件改为“支付485元/每年即可领取”。
对此的解释为:公司需要从交易所批量购买动态实时数据,投资者支付的485元最后全部交给交易所。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一方面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存疑,另一方面,即便数据是真实的,该公司是否获得了转卖的授权?定价是否合理都有待考证。
此外,记者也分别向“机构”或“个人”荐股方求证荐股背后的信息源,双方均透露,“我们与部分游资、私募有来往”。
在他们的描述中,“游资透露消息给荐股平台——游资打榜——荐股平台以此证明自己专业能力”,已经成为一条产业链式的存在。
而这条产业链其实还有一步——“投资者入坑集体建仓后,游资获利出逃,留下一地韭菜”。
业内人士透露,利益链的“玩法”其实很简单。
先假设游资为
A,荐股平台为
B,普通投资者为
C,缴纳服务费、会员费的投资者为
D。
A第一天在某股附近“吃货”,并确保尾盘有小幅拉升。
收盘后,A透露给付费买消息的B第二天要拉升的股票代码。
买到消息的B想要回本,就需要把消息散卖给
C,但前期只能先让业务员满世界的打电话、发信息, 向C“免费荐股”。
第二天,A静静地等待被B忽悠来的C拉盘,如果拉上来了就在红盘时神不知鬼不觉的出货;如果C没有来,A就会自行拉盘,而第一天得到消息且看到红盘的C开始疯狂涌进建仓,时机成熟后,A再出货套现。
一番操作后,A实现承诺且赚钱走人了,C开始“崇拜”B了,毕竟B所荐股票真的于第二天应验上涨或直接涨停,于是C花钱变成
D,希望跟着B“吃肉”,但缴费后D发现B神奇不再! 建立监管合作机制至关重要 记者在暗访中注意到,无论是“机构”荐股,还是“个人”“公司”荐股,都有共同点——不主动提及所谓的“老师”“专家”“股神”是否有相应的证券从业资格证。
即便记者问及相关问题,他们也只声称是“持证上岗”,但都未向记者出示相关证件。
对此,朱奕奕律师介绍,新证券法强调,从事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业务,应当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未经核准,不得为证券的交易及相关活动提供服务。
从事其他证券服务业务,应当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而投资者应在中国证监会网站首页的“机构名录”栏目,或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首页的“信息公示”栏目,查询核实向投资者荐股的公司或个人是否隶属于合法的证券经营机构,不具有相应证券从业资质的情况下推荐股票是违规的。
此外,如果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扰乱市场秩序的,构成刑法非法经营罪。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沪深两市新增投资者数为121.41万户;截至5月末,沪深两市期末投资者数为16619.42万户,较2019年末的15975.24万户新增644.18万户。
也就是说,“投资小白”正在增加。
但记者在网上调查后注意到,大量投资者都接到过荐股电话,尤其是在股市火爆期间频率更高。
有网友怨声载道,“股市行情一好,各路荐股电话就都来了,不清楚个人信息怎么泄露的”;还有网友提醒大家,“对于任何荐股都要擦亮双眼,以防上当”;另外有网友建议,“网络荐股应实施实名认证,一旦发现违法违规,平台方就注销其账号,严禁再次注册”。
除了投资者,上市公司也深受其害。
从近期公司公告中可以发现,部分投资者在所谓“老师”“专家”“股神”的指导下建仓,但不仅没有收获涨停,反而惨遭被套,于是将一部分矛头转向被建仓上市公司。
相关上市公司不得不出面澄清,表示与荐股机构毫无关联和联系。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消息提醒投资者,个别股票有“大V”配合“庄家”出货,忽悠式荐股,投资者接盘后股价暴跌,损失惨重,在此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谓的“庄家”“大V”们热心荐股必有所图,请务必提高警惕,保持理性投资心态,以免上当受骗。
新增投资者正加速入市,上市公司被迫自证清白,如果忽悠式荐股活动继续活跃,他们将面临怎样的风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有不少私人、非法的个人或者团体打着荐股的名号,以收取服务费或者会员费的方式进行诈骗,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成为股市中的“韭菜”任人收割。
此种荐股不仅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还会导致资本错配,使得部分有潜力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资源减少甚至是获取不到资源,同时,中小投资者短期内的“全额买进”“全额卖出”的“过山车式”操作,也会导致上市公司股价忽高忽低,影响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判断及上市公司自身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三因素致金价创新高月内黄金板块涨超20% 本报记者吴珊 继前一交易日突破1800美元/盎司重要关口后,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继续走高,截至北京时间7月9日15时,国际现货黄金价格报1813.62美元/盎司,涨幅为0.27%。
从盘面来看,自打破1747美元/盎司到1670美元/盎司区间震荡后,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一路攀升,短期均线支撑价格稳步抬高,多头步步为营,极少有回踩出现,技术动能强劲且投资者迅速进场逢低买入,令华尔街分析师们一致认为“黄金的前景再好不过了”。
现货黄金也不负所望,于7月8日盘中最高触及1817.96美元/盎司,创下了2011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至此,评级机构不断调高目标价,乐观来看,未来国际金价有望挑战2000美元/盎司位置。
关于金价高歌猛进背后的推手,盈亚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投资顾问易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持金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导致市场避险情绪高涨,黄金是重要的避险工具;二是目前全球货币宽松,各国央行大放水,通胀预期升温,黄金具有较强的抗通胀属性;三是,近年来,黄金价格一直表现并不突出,存在较大的估值“洼地”,成为众多大类资产配置中的超配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黄金协会(WGC)7月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因市场忧虑新冠肺炎疫情二次暴发引发新一轮风险及不确定性等因素,持续推升黄金的投资需求。
激增的黄金持仓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投资者对黄金后市表现寄予厚望。
6月份全球黄金ETF(交易所买卖基金)总量增长104吨,连续七个月出现净流入,总持仓达3621吨,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增加了655.6吨,超过了2009年全年的增长量。
卓创咨询贵金属分析师张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全球疫情二次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确认,特别是在全球央行和政府的刺激措施加持下,各国经济正在逐步恢复。
对于国际金价来说,美元指数反弹动能不足给国际金价上行提供了宽松氛围。
另外,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叠加超级宽松措施的延续,在物价上行预期下,实际利率下行也将推动国际金价回升。
总体来看,在疫情二次影响确认前,市场情绪仍然是逐步向好的,这将利好商品价格推升物价以及国际金价。
持有类似观点的易凯也告诉记者,后市金价仍有上涨空间,而黄金股在此轮上涨行情中表现并不突出,后市有望迎来补涨机会。
统计发现,今年上半年,有色金属板块整体涨幅仅为3.93%,在期间实现上涨的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最后,而其子板块黄金表现虽略有起色,期间累计涨幅达到12.26%,但也仅处于中游位置未能掀起波澜。
那么,2020年下半场,黄金以及黄金股将如何演绎?投资者又将如何选择呢?机构普遍认为,全球范围内宽松的货币政策料将延续,将为黄金稳步上涨提供理想“土壤”;而局部地缘的不确定性以及长期投资者的坚定布局也将成为助推金价上涨的“燃料”。
而对于黄金股,易凯建议,投资者可关注国内老牌黄金生产企业,特别是拥有黄金资源丰富的公司;其次,可关注黄金饰品销售类公司,后市公司或受益金价上涨带来业绩提升。
事实上,面对节节攀升的金价,蛰伏已久的黄金股也终于在进入7月份后快速启动。
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的7个交易日中,黄金板块整体涨幅达到22.97%,仅7月9日就涨逾6%。
迅速抢占大智慧板块涨幅榜前列,板块内成份股全线飘红实现普涨,包括中润资源、紫金矿业、赤峰黄金、老凤祥、园城黄金等在内的12只黄金股以涨停价报收。
本版主编姜楠责编杨萌制作王敬涛E-mail:zmzx@电话010-83251785

标签: #程序 #买菜 #程序 #都有哪些 #程序 #程序 #程序 #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