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B042020

电脑主机 3
年12月3日星期四责编:海鹰美编:郑芸如投稿邮箱:yy1220@ Citsyupplement身/ 边/ 人/ 身/边/事 XIAMENDAILY 厦门市爱心办厦门日报社联办 投稿邮箱:csfk@ “红裙子”飘扬海沧湾 ♥守成初识“红裙子”,是在今年10月12日,海沧区委老干部局举办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
我意外地遇到了老战友林大姐,见我有些疑惑,培训班的负责人介绍说:由林大姐担任副队长的红裙子志愿服务队成绩突出,今年还成立了“银发先锋”红裙子党员志愿服务分队,特邀他们参加培训班。
我这才知道,“红裙子”是海沧一支知名的志愿服务队。
10月26日上午,我去天竺山郊游,恰遇厦门市万名老人重阳登山周活动开幕。
地铁站出口处,我遇到一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她把工作牌递给我看,还自豪地对我说:“我们是红裙子志愿服务队的!”这位姓刘的志愿者告诉我:“我们今天清晨5点就起床了。
”我问:“累吗?”她笑着回答:“不会!能为大家服务开心得很!”来到主会场,我见到一群志愿者,他们都是红裙子志愿服务队的队员。
因为好奇,我与一位来自宁德的男队员攀谈起来,我问:“男同志也可以参加‘红裙子’?”他说:“‘红裙子’志愿服务的宗旨是想让海沧变得更温暖、更温馨,我想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提出申请后,就被批准加入了。
”老战友林大姐见到我来,便把队员介绍给我认识,我这才发现,志愿服务队里,有好几位熟人。
临近中午,活动结束了,集合令一出,“上红下白”两列队伍齐刷刷地立于山脚下,真是英姿飒爽,让我领略了“红裙子”的风采。
后来,我了解到,海沧红裙子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8年5月。
秉持“爱心永驻、真情奉献”的志愿服务理念,开展敬老助残、社区服务、交通劝导、大型赛会服务等活动。
如今已有注册志愿者200余名,开展了250多场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贡献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万小时。
在海沧,“红裙子”的身影随处可见。
由31名平均年龄61岁的老队员组成的“新风文明红色突击队”,每天活跃在海沧区大街小巷,有奶奶带着孙辈上阵志愿服务的,有刚做完膝盖手术还坚持志愿服务的,事迹感人。
去年全国助残日,公益演出正进行却突遇暴雨,林大姐带领队员坚守现场,没有人离开,也没有人打伞,他们站立在雨中,默默地陪伴、温暖着台上表演节目的残疾朋友们。
今年疫情防控中,“红裙子”创新开展线上活动,举办讲座、线上联欢会、展示百家宴等,还在线上开展心理疏导。
“红裙子”招募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还记得当初年幼时读到雷锋日记时的热泪盈眶吗?”“红裙子”的大多数队员,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雷锋精神已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心中。
“红裙子”的脚下是一片热土,呵护美好家园是他们的共同追求,他们的爱融进了这块土地,像老海沧人一样爱得那么深沉。
老照片之旧建筑♥阿莉 家乡的百年炮楼 ▲后西社炮楼 ▲枧仔兜社炮楼 这两座炮楼可不是冀中平原上的炮楼,它们是我的家乡长泰县岩溪镇仅存的两座百年建筑,如今依然坚固,像两位饱经风霜的老者,注视着这方土地的沧桑变化。
炮楼始建于清末,当时岩溪一带匪患不断,或打家劫舍,或拦路绑票,搞得人心惶惶。
有位叶姓乡绅联络各村乡民共商对策以保百姓平安,于是商定在岩溪镇区和珪塘社周边建三座炮楼,扼守岩溪镇三个经常有土匪出没的路口,有匪情可紧急通报,互相策应,经费则由各村村民集资。
北炮楼建在珪后枧仔兜社,扼守 北面鼓鸣山通向安溪的路口;西面建在珪前后西社,守望良岗山、董凤山通坂里华安方向;南面则建在镇区天妃宫前的“锦鲤桥”桥头。
三座炮楼结构一致,分为三层(含顶层垛口),北炮楼和西炮楼高12米,四周宽各5米,墙厚50厘米,由坚硬的花岗岩条石和烧制的大坯砖砌成,墙体四面留有瞭望口,顶层留有垛口,可当射击口。
因为担负着守卫镇区四条街道和镇政府安全的重任,建在镇区的炮楼较大,四周各加宽一米,可谓“固若金汤”。
若遇匪情,炮楼点上火把,放几响鸟铳便可通知村民注 意,乡丁也来增援策应,一时治安好了许多。
新中国成立后,这三座炮楼分属村、镇财产,岩溪镇区这座炮楼正好在岩溪中心小学的大门口处,上世纪六十年代因镇区扩建被拆除了。
枧仔兜社和后西社的两座炮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也差点被拆除,是村中老人极力保护,在其中放置了生产队的一些重要生产工具,才逃过被拆除的命运。
如今,国泰民安,这两座炮楼早已失去了最初用途,被周边的建筑包围,朝暮之间,迎旭日送晚霞,笑看儿童在村里追逐嬉戏,老者谈古论今…… 前几天,女儿买了台笔记本电脑送我。
小丫头说,冬天冷,我想写文章时,可以用笔记本电脑在被窝里码字。
虽然嘴上怪女儿不该多花钱,但我心里暖暖的,小丫头还真有孝心! 其实,我每天在家用电脑的时间并不多,白天上班,只有晚上忙完家务后才有空开电脑,除了玩些小游戏,有时网购外,我用电脑主要是写作。
原本家里的台式电脑,已经用了十多年了,虽然配置不高,但用顺手了。
这回女儿送了台笔记本电脑,让我一下拥有了两台电脑,高兴之余,也让我想起许多往事。
记得二十年前,女儿刚上小学不久,老公因身体原因一直没有上班,家里经济很是拮据。
有一次,女儿的一份作业需要打印,而我们家没有电脑,我只好跑到街上寻 家事♥空心萝卜 我家的“电脑史” 找文印店。
那天,老公的同学正好来家里做客,看到我们为了打印女儿的作业如此折腾,便对老公说,他家里有一台旧电脑,可以送给我们。
老公接受了同学的好意,后来,女儿的姑妈又送给我们一台旧打印机,我们家总算不用再为打印作业烦心了。
对于电脑的到来,我们一家人都很开心。
经过老公同学的辅导,我们总算掌握了电脑的基本应用和操作。
但它毕竟是台旧电脑,我们一家人用着,时常出现一些小故障,我们只能边用边送修。
女儿上五年级那年,我们终于购置了一台新电脑。
从 此,一家人分时段共用一台电脑,日子倒也充实有趣。
我反应慢、记性又不好,电脑操作时常遇到问题,每次遇到问题都是女儿手把手教我,我第一次给“城市副刊”投稿,不会发邮件,也是女儿教我的。
后来,家里生活条件大有改善,女儿也上了大学,我给女儿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小丫头毕业后参加工作,把当年我们买给她用的笔记本电脑留给她爸用,自己又买了一台新的笔记本电脑。
这样,我们家就有了三台电脑,终于实现了人手一机。
如今,我成了家里最幸福的人,拥有了两台电脑。
我是个从闽南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在厦门组建了家庭。
今昔对比,我由衷地庆幸,我们赶上了好时代,生活一年比一年更幸福。
平日里工作,与领导接触不多。
不承想,一次跨部门联合培训,安排住宿时,会务组竟然让我和一位外单位的女领导同住一间房。
一看到住宿安排,我不禁心中打鼓,怎奈住宿安排已定,我只能小心翼翼地拎包入住。
女领导倒是笑盈盈,对我也很客气。
培训午间休息,女领导在房间里打了几个电话,挂断后,脸上有着掩不住的失落。
冷静干练的女领导也有搞不定的烦心事?虽说不便打探他人私事,但我的好奇心还是被勾了起来。
晚餐后,女领导约我一起散步,我们边走边聊,她主动提起了中午的电话。
原来,培训驻地离她儿子的单身公寓不远,想着平日里忙工作没时间给家人做饭,女领导就想着培训下课后赶去给儿子煮顿晚饭,不料,却被儿子一口否决,她好说歹说,儿子也不同意,最后干脆说自己正在 父母心♥亦言 不给子女“添麻烦” 减肥,不吃晚饭了。
“我就担心他饿着。
”女领导忧心忡 忡“。
也许您儿子是担心您累着,毕竟培训课程安排得如此紧凑。
”我宽慰她“。
嗯,他也是这么说的。
”女领导脸上的表情舒展了些,她对我说“:我和先生都商量好了,要互相监督,工作再忙也要坚持锻炼,身体好了,以后才不会给子女、给社会添麻烦。
” 听着女领导的话,我突然有些恍惚,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母亲的影子。
是的,不久前,当了半辈子家庭主妇的母亲也跟我说过类似的话,说我们这代人是独生子 女,现在又是双职工,上有老下有小,天天忙得像打仗,哪天家里老人病了,就是有心也难保证有时间照顾。
她和父亲现在手脚还灵便,坚持锻炼可以少生病,等到哪天手脚不灵活了,就去住养老院。
母亲说,他们都打听好了,好一点的养老院费用不便宜,她和父亲能相互照顾就先相互照顾着,实在照顾不动了,再去住养老院。
当时,母亲对我说这番话,我并不以为意,还笑母亲想太多。
现在想来,不禁眼眶湿润。
可怜天下父母心,真是父母这代人的真实写照。
不论身居高位,还是市井凡夫,他们为社会贡献了光和热,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从中年步入晚年,他们想着的不是如何享清福,居然是不给子女“添麻烦”。
我的心里百感交集,是感恩,更是愧疚,只想着培训结束后,马上回家陪陪爸爸妈妈。
食尚 ♥继辉 吃辣椒的爱上了沙茶 过去如果有人问我喜欢吃什么?我一定会说:“辣椒!”因为我是江西人,爱吃辣。
现在如果还有人问我喜欢吃什么,我会说“:沙茶面。
” 认识妻子之前,我从未尝过沙茶面的味道,不是不敢吃,而是看着碗里那稠稠的沙茶汤和面条以及各种配料混在一起,总觉得没有老家的汤粉好吃,自然也不愿意尝试。
“啊?不会吧?你来厦门5年了,居然还没吃过沙茶面?”我永远不会忘记妻子第一次听我说没有吃过沙茶面那惊讶的表情。
在她的一再要求下,我陪她来到同安三秀街的一家沙茶面馆,“这家店开了很多年了,沙茶面味道不错,以前读书的时候,我经常来吃的,今天你也一定要尝尝。
”妻子带我去的这家沙茶面馆小小的,店里摆着三五张小桌子,几乎没有空位,我牵着妻子的手,小心翼翼地挤进面馆,生怕会撞到别人。
店老板一直忙碌着,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沙茶面端到客人面前。
好不容易找到位置坐下,妻子就迫不及待地说:“你坐着,我去点。
”不一会儿,沙茶面就上桌了,一股香气扑面而来…… 我已经不记得我们是花了多长时间把面吃完的,只记得吃第一口面时,那浓郁的沙茶香就把我的味蕾征服了。
当兵之后,我曾去过很多地方,也尝过不少美食,有甜的、有辣的、有酸的、有麻的,但似乎都不及沙茶那特有的味道,沙茶面里还有豆腐、丸子、海鲜等各种配料,十分美味。
后来,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妻子陪我去吃沙茶面。
前些年,妻子的表哥在新店开了一家沙茶面馆,我们成了那里的常客。
我一直想知道沙茶汤的制作过程,表哥把我带到厨房,他说:“熬制沙茶汤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要把握好食材的比例和熬煮的火候。
”他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向我演示:把沙茶酱放入油锅中翻炒15分钟左右,倒入配制好的花生酱拌匀,再倒入大骨汤、牛奶、冰糖、盐巴和味精,用大火烧开后再小火熬制五六分钟就可以了。
离开老家已经二十几年了,每当想念家乡汤粉的味道,我就会去吃上一碗沙茶面,不是我忘本,而是我已爱上了沙茶香,爱上了美丽的第二故乡——厦门。
养生堂 ♥存良 “汗”畅淋漓吃饭香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纠结一个问题:小时候家里穷,每天不是炒一碗酸豆角就是擂几颗辣椒下饭,却顿顿吃得香甜;刚当兵时,连队伙食差,餐桌上往往只有一碟咸萝卜下饭,大家却能有滋有味地吃下一大碗饭;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鱼大肉吃着,可为啥吃不出当年的感觉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有人说,是好东西吃太多了,嘴变刁了;也有人抱怨说,是现在的食材不够原生态,味道差了……我承认,这些说法都有些道理,但我总觉得这些都不是最佳答案。
我个人以为,还是因为不饿,饿了什么都好吃;造成不饿的原因是运动量不够,汗流得少了。
想想小时候,大多是跑着去上学,放假还要去地里干活或上山砍柴,细细想来,真是每天都汗流浃背的,这样的体力消耗,没等到吃下顿饭就已饥肠辘辘,端起碗来怎能不狼吞虎咽?当兵后,手榴弹投掷、400米障碍、5公里越野,哪天不是挥汗如雨,尤其是后来我当了迫击炮班最苦最累的三炮手,整天一身汗一身土,“平均口粮”根本不够我吃,为了让我保持体力,班长让我每天早上多吃一个馒头,吃饭自然香了。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出门坐车,上楼乘电梯,走路都很少。
我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改变,进了机关坐办公室,再加上不注意锻炼,身体自然没有饥饿感。
感觉这样下去对身体不好,我开始逼着自己锻炼,每天坚持大步走或小跑不少于一个小时。
后来,我和战友又在海沧找了块地开始种菜劳动,每到周末就去翻地浇水、拔草施肥,汗没少流,胃口也变好了,更重要的是,体重下降了,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心情越来越舒畅。
所以,我说,现在要想饭菜吃得香甜,就得加强锻炼多流汗,胃口不好、吃不下饭的不妨试试我的法子。
AmoyCSJB抖音二维码 chengshijiebao微信二维码广告/新闻热线5581538 美丽厦门 像座大公园 厦门除了出了名的海景,还有抬脚就能到的公园。
有的如仙境般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有的让您“穿梭时空”回味老厦门时光;还有的将孩子的“童话城堡”变成现实……其实厦门就像一座大公园,生活在这座公园城市,满眼绿意,满心惬意。
航拍五缘湾湿地公园。
王火炎摄 详见04-07版 厦门惟一地铁报《城市捷报》每周五与你相约

标签: #显示屏 #换了 #显示器 #电脑主机 #主机 #手柄 #显卡 #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