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利于民,受惠于民,2021年12月20日

装备 2
星期一责任编辑籍雅文第84期热线电话:Email:dbzhf@163 办实事见行动 周六惠民活动坚持12年,今年优惠额已超60万元,黄河涯镇卫生院——— 让利于民,受惠于民 □本报记者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王法成 12月11日是星期
六,清晨下起蒙蒙细雨。
记者驱车沿着101省道向南,来到了距离德州城区15公里的德城区黄河涯镇卫生院。
尽管气温较低,还下着雨,但医院里却忙得很,早早便有不少村民前来挂号就诊。
门诊楼大厅里面一块醒目的公示牌写着:“每周六为惠民日,7:30至18:00,CT检查优惠,其他门诊检查半价。
” “李大夫您看看我这个CT片子没事吧。
”“放心吧,好着呢。
”9时左右,在内科门诊,医生李广峰诊室外已经来了十余位患者,56岁的患者韦秀英是黄河涯镇焦庄村人,患糖尿病多年,每个月都会来检查一次血糖,由于最近有点头疼,这次的检查又增加了一项脑部CT。
“我在这儿看病都十来年了,基本都是赶着周六惠民日来。
检查半价,CT减免了50元,两项共花了152元。
”韦秀英说。
在一旁边等候的村民李林山接过话茬:“如今这家门口的医院越来越好了,添置了很多新设备,看病更方便了。
” 黄河涯镇卫生院成立于1968年,是一所 一级甲等综合医院,但软硬件标准堪比二级医院。
走进卫生院的门诊楼,导医台干净整洁,墙上宣传栏展示着各种规章制度和标识信息以及坐诊名医介绍、养生知识等,各科室诊疗设施齐全,医务人员服务礼貌到位。
“截至目前,今年镇卫生院的营业额比去年大约多了500万元;此外,通过惠民活动让利患者超过60万元。
这说明我们的路子对了!”黄河涯镇卫生院院长王洪涛对记者说。
今年是王洪涛在黄河涯镇卫生院工作的第27个年头,身为黄河涯镇人的他,始终觉得有责任提升家乡的医疗水平。
王洪涛介绍,过去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背后,自有一套“逻辑”:基层卫生院就医环境差、专业人员缺、医疗设备落后、服务水平低,不少病卫生院看不好,进而导致来看病的患者少;而村民们往往是“小病小痛不在意,拖出大病去省市”。
这形成了恶性循环。
“由于经营效益差,最难的时候仅剩下30余名职工。
门前冷落,人都闲着,有的科室难以正常运转,曾长达8个月开不出工资。
”王洪涛说。
为了改善医院硬件水平,黄河涯镇卫生院2005年在上级支持下咬着牙购置了第一台CT机,2009年又更换了一台进口双排螺旋 CT机,检查更加快速准确。
“起初是想通过引进新机器设备提高诊疗水平,吸引更多周边患者。
后来发现,仅有硬件设备还不够,要让群众更加认可,还需要完善管理和更加亲民。
”王洪涛介绍,从2009年开始,黄河涯镇卫生院推出诊疗费半价惠民活动,最初是一个月找一个周六开展惠民活动,后来增加为每月两个周六开展惠民活动,2015年开始实行每周六全天开展惠民活动。
2016年开始,黄河涯镇卫生院参照二级医院标准,对门诊楼、住院楼和综合楼等进行升级改造。
病房统一增加了无障碍设施,安装了一键式呼叫系统,新增床位90余张;改造的手术室达到万级层流标准;增设康复科、口腔科、手足外科、耳鼻喉科、中医科和妇科等10余个临床科室。
黄河涯镇卫生院还与上级医院结成紧密型医联体,省城医院专家每周定期前来坐诊。
2018年,黄河涯镇卫生院700余平方米的国医堂启用,集中设置了中医诊室、针灸推拿室、治疗室、中药熏蒸室和康复大厅等。
王洪涛介绍,中医药治疗对一些常见慢性病优势明显,加上中医日间病房报销,一个疗程下来村民花费大幅减少。
这些开拓创新举措让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该院门诊和住院人次 达到8.5万,营业收入达到1300万元,全院职工增加到140人。
“让利于民,同样也会受惠于民。
”王洪涛说,目前黄河涯镇卫生院周末两天的就诊人数与营业额均占到每周总数的近四成。
如今,周边村民看病,镇卫生院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现在,王洪涛又盘算着为几个偏远村建设卫生室,推动服务下沉,同时探索医养结合等新型便民服务。
“黄河涯镇卫生院的发展变化充分说明,基层卫生院的价值就在于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诊疗和预防等服务。
”德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常树风介绍,目前德州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逐年提高,全市13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达标率为96.3%,推荐标准达标率为18.52%,省级提升标准达标率为58.52%,老年友善环境整治完成率为68.89%。
“下一步,德州市将通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参照二级医院标准创建和管理评审工作,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推行人才‘县招乡管村用’,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打造新型村级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农村地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满意度。
”常树风说。
德城建设城乡书房 实行评估先行 □记者张海峰通讯员张静宜报道本报德州讯今年以来,德州市德城区规划建设城乡书房,推动市民文化生活高质量发展。
德城区财政局秉持“谋事先问效”的原则,对该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助力城乡书房顺利建设。
德城区以现有公共图书馆提供阅读服务为基础,推进城市书房和乡村书房建设,打造“15分钟城市阅读圈”。
德城区财政局从立项必要性、投入合理性、绩效目标设置合理性、实施方案有效性和筹资合规性等五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开展城乡书房建设的重要依据,对城乡书房项目预算金额、实施范围等方面进行严格核定,以财政投入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城乡书房建设顺利开展。
□记者张双双通讯员马乐 赵祜昊报道12月13日,记者在德州市城市中心广场的明德书屋内看到,冬日暖阳透过窗户洒进室内,书柜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多位读者捧着书静静阅读。
今年以来,德州市德城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管理、共建共享”的原则,投资300余万元,建设6处城市书房,命名为“明德书屋”,为市民提供免费图书借阅服务。
目前,已有两家明德书屋开始试运行。
齐河上线“清廉乡村”监督平台 “码上监督”,基层权力“晒”出来 □本报记者张双双 本报通讯员段慧李艳芬 12月16日,在齐河县纪委监委“码上监督”办公室里,一张小会议桌被占得满满的。
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和县财政局等部门的多名工作人员与县纪委监委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坐在电脑前忙碌着。
随着他们的操作,不远处的“清廉乡村”监督平台屏幕上的界面不断变化着。
“农村耕地、民政各项补贴、村内项目建设审批等各类数据都汇聚于后台系统。
今天开始测试,如果没问题,就陆续向全县的村(居)放开。
”齐河县纪委监委分管负责人倪朋介绍,两个月前,“清廉乡村”监督平台开始在华店镇和安头乡的102个村试点,效果不错。
“这个平台挺好,扫码就能查看村里每个月的账目明细,发现问题还能随时举报。
”16日中午,华店镇西油村村民李伊军用手机扫描村内墙上张贴的“清廉乡村”监督二维码后,在“惠农补贴”一栏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今年小麦种植补贴面积92.96亩,和实际亩数一分不差。
”他说。
记者扫码进入“清廉乡村”监督平台西油村页面,看到“党员管理”“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处置”“采购、工程建设”“村级财务”“惠农补贴”“补助救助”等六项内容。
点开“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处置”一项,村内耕地、固定资产(建筑)、公益设施等都一目了然。
“这台音响是给村里文艺队跳舞用的,1台打捆机、18套潜水泵是近几年买的……购买凭证有的不全,但以后都要上传到平台,所以必须留好发票。
”西油村党支部书记李延星说,“每一笔账都得明明白 白,村里那么多人都看着呢。
”李延星称,每户自交多少小麦保险费、 每家低保户每月收到多少补助款、谁家有白事村里补助多少钱等,都会有整有零地通过监督平台向全村人公示,而且随时能查。
倪朋介绍,“清廉乡村”监督平台的“哨兵”系统能打破部门壁垒,通过全县数据分析进行横向和纵向比对碰撞,能够掌握各村多发易发事件,并对异常信息自动预警。
目前,在全县汇集的近7万条数据中,发出预警353条。
“安头乡三岔口村吴开之2021年上报小麦种植面积22亩,比2020年的13.8亩,多出8.2亩”“华店镇范楼村范贞元2020年度自报小麦种植面积21亩,却仅购买保险10亩”“安头乡某村一次收取费用超出剩余任期(5年)”……这些预警问题有的同步反映至乡镇纪委,由乡镇纪委确认并办结后,通过平台回馈至县纪委监委;有的交由 主管部门进行核实、处理。
“吴开之2021年多出的8.2亩是承包的吴 崔之的土地;范贞元剩余11亩为自愿未购买保险;收费超任期信息反馈给县农业农村局后,确认后不符合规定的多余收入作不入账处理并将多余款项退回……”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静说,通过县大数据局的管理后台,数据相关端口向“清廉乡村”监督平台开放。
“‘阳光村务’实施多年,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一直在不断完善,用大数据手段为基层监督提质增效更是大势所趋。
”齐河县纪委书记杨登雷说,“码上监督”“码上反映”“码上预警”,线上线下融合让群众全时空、全覆盖参与监督,推动基层监督下沉落地,倒逼乡村基层干部和职能部门真公开、真服务,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热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追踪“吨半粮” □本报记者贺莹莹本报通讯员庞占英白聪聪 12月14日,在禹城市禹兴街道窦庄村高标准农田的水利建设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加紧施工,将11节钢筋混凝土井管下到深达88米的井下。
而在不远处,另外一组施工人员正在建设生产路通往农田的板桥。
“目前,禹兴街道1.2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已完成全部工程的86%。
其中,地力培肥1.2万亩,新打配套机井114眼,新建桥涵17座,新修道路5.8公里,预计本月底项目将全部完工。
”片区工作人员刘明说。
连日来,项目建设者们不畏严寒加紧施工,全力保证工程建设进度。
禹城市2021年度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涉及莒镇、伦镇、安仁镇和禹兴街道,10月份开工,主要规划建设农田水利、路桥交通、林业生态和农业科技四个方面的内容。
窦庄村村民刘振亮经营着一家面积300亩的家庭农场,此次高标准农田建设平整了农场复垦地200亩,还在农场附近新配套了两眼井。
刘振亮计划着明年大范围进行大豆玉米套种。
“如今种粮机械化程度高,费不了多少事,唯独浇水是个大难题。
”刘振亮说,禹兴街道即便“引黄”,也需要等到相邻的辛寨镇和安仁镇用完才可以用,所以过去要靠自打井灌溉,“自打井泥沙多、水流量小、距离远,300亩耕地单浇地就需要10 粮田升级,干劲更足 天时间。
这次新配套的机井,水龙头就安装在地头,能解决大问题。
” “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机耕路通到地头,全程都用上农机,省力又省钱。
”在2020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梁家镇东小王村种植能手张寿辉深有感触地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高标准农田相比以前,一亩地一年可节工3人、节水30吨、节电30度,算下来一亩地一年可节本增效600余元。
“粮田升级了,我们种地的干劲更足了,明年肯定大丰收。
”张寿辉说。
三分建、七分管,禹城市还充分发挥 管理的数字化管护优势。
记者注意到,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会将每一个阶段的完成步骤拍下来,通过高标准农田监管系统手机端进行上传。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民生工程,需要抓好每一步的质量。
针对农田建设项目面积大、片区多、情况杂、监管难的特点,我们研发并应用的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监管和管护系统,在强化现场管理和及时统计项目进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禹城市农业项目开发中心副主任马振超表示。
他进行了演示,各施工人员的工作区域以及零件材质等都可以查询,即便是往年施工完成的项目也可实现全过程追溯。
按照“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禹城市2019年至2021年分别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8.5万亩、10万亩,资金投入和项目规模是过去10年的3倍。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要素配套工程,是保证灌溉效率、粮食丰产丰收的惠民工程,是实现‘吨半粮’的基础支撑工程。
”禹城市农业项目开发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海卿说,禹城市将探索打造“高标准农田+”模式,将土壤改良、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广等项目整合建设,推进落实高产高质高效措施,让“粮田”真正变“良田”。
德州加快建设43个高标准农田项目 □记者张双双 看”,为丁坞镇修缮了桥带闸,为黄夹镇架农村局农田农机科科长张广杰介绍,针对农 通讯员刘慧中报道 设了农用电,为花园镇、化楼镇和郑店镇修田建设项目面积大、片区多、情况杂、监管 本报德州讯“沿着灌溉沟渠架设了农建了部分路桥。
难的特点,德州市在全国创新实施数字化管 用电线,这样一来,村民灌溉时可就近接 截至目前,德州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理平台试点应用,在强化现场管理和及时统 电,避免了远距离敷设线路带来的隐患。
我683.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8.47%,占永计项目进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夏津县试点 们给项目取名‘沟沟通’。
”12月11日,乐陵久基本农田面积的85.97%;齐河和禹城成功“井长制”管护模式,项目工程竣工验收 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齐斌站在绿油油入选2021年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后,让群众选取懂技术、受信任的村民担任 的麦田地头说道。
(市),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管理体系“井长”,负责在设备质保期内联系施工单 今年乐陵市承担着11.3万亩高标准农田初具规模。
2022年,德州全市预计建设高标位维护设备;设备质保期过后,按照谁受益 建设任务,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4万亩,准农田89万亩,将创历史新高,为全市实现谁管护的模式,由“井长”组织受益人出钱 涉及市中街道、黄夹镇和大孙乡等,总投资“吨半粮”粮食产能奠定基础。
出力,在不需要财政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保障 近1.7亿元。
齐斌介绍,除新建项目外,针 “德州市今年的43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设备正常运转。
最终,形成了一种利益共 对老项目区设施年久失修等问题开展“回头目目前总体进度达到了67%。
”德州市农业享、责任自负的管护模式。

9 德州:把好监控关让资金见实效 □记者张海峰通讯员杜亚男报道本报德州讯今年,德州市对市直各相关部门、单位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开展了绩效运行监控工作,依托市本级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实现全覆盖监控。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纳入年度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所有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开展监控。
将今年1181个项目支出全部纳入监控范围,涉及资金161.36亿元。
把预算单位日常监控与财政重点监控有机结合,实现多层次监控。
及时掌握各项目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督促单位及时整改。
确定重点监控项目,涵盖社保就业、文化卫生、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
梳理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目标完成、预算执行、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评判,分析解决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达到监控效果。
对存在执行率低、目标实现异常的64个项目逐个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对今年无法完成预算执行的20个项目及时调减当年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注重将监控结果与下年度部门预算安排挂钩。
临邑探索“点单式”普法 □记者张双双通讯员任清松报道本报临邑讯临邑县公职律师曹法东最近开通普法网站———小鱼普法网,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他制作的“普法菜单”根据群众需求更新。
他还应邀到各地开展《民法典》《行政复议法》等讲座410多场。
临邑县创新普法形式,探索“点单式”普法,即县法学会和司法局根据群众的法律需求编制“普法菜单”,供群众“点单”开课,形成“2+2+3点单式”精准普法模式。
另外,县司法局投资制作的普法微电影《当你老了》《法暖无声》《不再沉默》等在临邑电视台及相关网络媒体播放,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原创法治长篇小说《律师苗一凡》及短篇法治故事集《运河拾贝》在传奇中文网发表,县检察院组织拍摄的微电影《手心的温度》在“全国第二届平安中国微电影视频比赛”中荣获“最佳微电影奖”。
宁津强化PPP项目绩效管理 □记者张海峰通讯员刁凤强报道本报宁津讯宁津县在深入推进绩效管理改革的同时,突出重视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绩效管理工作,作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重要抓手,开展全生命周期的绩效管理工作。
宁津县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能定量的不定性、不能定量的权重尽量低”的工作思路,结合县级PPP项目实际情况,通过与实施机构、主管部门、专家沟通等多种途径,加强研究沟通,制定在指标设置、评价标准、权重分配等多方面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确保项目高质量运行。
规范评价流程,聘请专业咨询服务机构,财务、工程及与项目类型相关专业专家,采取现场查看和集中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严格开展绩效评价。
加强项目日常运行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项目公司反映,并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情况纳入绩效评价体系。
重视结果运用,评价结果及时向项目公司反馈并限期整改。
同时,积极开展对实施机构的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与部门经费挂钩。
庆云成立体育装备和电力器材 两个产业联盟 □记者贺莹莹通讯员凡存俊良洁令报道本报庆云讯12月10日,庆云县体育装备产业联盟、电力器材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开启了全县体育装备和电力器材产业抱团发展新模式。
体育装备和电力器材两大产业都是庆云县的支柱产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庆云已培育各类体育制造及销售企业142家,规模以上体育企业69家,通过国体认证企业6家;培育电力装备制造企业42家,规模以上电力器材企业15家。
庆云县先后获“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北方最大的中低压电力设备生产基地”称号。
两大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与行业先进相比,产品单
一、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等发展瓶颈逐步显现,企业各自为战、人才匮乏、管理滞后等深层次问题也制约着行业的自身成长。
庆云县副县长黄向阳说,产业联盟是从大产业的概念出发,进一步推进全县体育装备和电力器材产业资源整合,改变松散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将产业资源有效集聚,优势互补,抱团提升庆云体育装备和电力器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陵城5个信息化项目投资 “并联式”把关节约千余万元 □记者张海峰通讯员陈兰兰报道本报德州讯12月10日,德州市陵城区智慧河湖长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项目正式运行。
该平台集成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等多项“河湖长制”管理内容,预算总额500余万元,经过前期的绩效评价和投资评审,节约财政资金约100万元。
信息化建设项目存在询价难、成本估算难等问题。
“陵城区探索信息化项目政府采购前绩效评价和投资评审‘双保险’机制,实现了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
”陵城区财政局党组成员石晶说。
今年以来,陵城区打通预算评审和绩效评价的壁垒,聘请、邀请具备信息化和造价知识同时具备财政评审能力的人才,参与到绩效评价和投资评审中,选择重点项目试点,主动融合预算、绩效、评审、政府采购等各项政策制度要求,无缝衔接、精准对接,探索出信息化领域项目预算管理新模式。
今年已先后组织5个信息化项目经过绩效评价和投资评审的“并联式”审核把关,将预算申报金额核减至4056万元,节约财政资金约1014万元。
“信访代办”助力乡村善治 □记者张海峰通讯员嵇磊王精军报道本报平原讯平原县王凤楼镇推行“信访代办”制度,收到良好效果。
目前,全镇共设有9个代办站、109个代办点、118名代办员,已先后处理民生问题200余件。
此外,群众还通过该渠道,对城乡管理、公共服务、民生兜底等事项提出意见建议20余条。
该镇“信访代办”制度推行以来,已形成“村、片、镇”三级代办网络。
他们在村庄醒目位置设立信访代办箱,收集群众各类诉求。
选定包村信访代办员,定期收集信访信件,汇集社情民意,做好法律政策解释和困难帮扶等工作。
“群众张嘴、干部跑腿。
‘信访代办’助力乡村善治,延伸了基层服务触角。
我们坚持用心听取诉求,用情解决诉求,用力化解矛盾,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
”王凤楼镇党委书记赵宪国表示。

标签: #夹在 #c柱在哪里 #体育 #临时文件 #视频文件 #镜像文件 #备份文件 #备份